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原创游记】平遥古镇游记

【原创游记】平遥古镇游记

时间:2018-06-14 12:22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刘丽平点击:
        

 

  眼前就是平遥古镇了。青石板铺垫的路,除了古镇的居民和外来的游人,几乎见不到现代化交通工具,偶尔一辆自行车会在你的眼前掠过。平添一道风景!一街两行的商铺,秀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虽不是春天,却呈现出春天的“花红柳绿”来。同行的人便有的驻足赏看,有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便不由自主的砍起价来,也有的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来,边赏边议论着,一路走开去。

  一向不爱逛商场的我,对于商品没有更多的兴趣,倒是那青石板路和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日”字形二进院和“目”字形的三进院吸引了我更多的注意。站在正门口一眼望去,或看到用砖雕抑或琉璃瓦镶成各种吉祥图案的影壁。或看到绿树红花的院落里排着的古式桌椅,不用置身其中,便有一种祥和恬静的感觉在里面。再看那建筑的布局,完全继承了封建"礼教"和"习俗",中规中矩,严格讲求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恪守"礼制",充分展现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在这里,感受不到现代都市的喧嚣和浮躁,更多的是沉静和融洽。

  “前面就是古镇县衙遗址,请大家跟紧。”导游告诉大家。

  平遥县衙坐落于古城中心。

  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门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所,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门,城有城门,宫有宫门,家有家门,庙有庙门,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如此重权在握之地,门是必不可少的,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门难进,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
  衙门东侧置一大鼓,为“登闻鼓”,俗称“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上堂受理,如案情重大,知县立即升堂审问,若事情细微,即行刑讯,以肃法堂,可见,当时击鼓鸣冤也是要担风险的。大门外的对联曰: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这副对联告诉百姓要体谅知县的为官不易,无事莫登三宝殿,也警告百姓进这门要慎之又慎,一个不留神,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亏的是自己,所以,衙门还是少进为妙。
  “我们还是先参观监狱吧,先苦后甜。”导游幽默地说。

  穿过大门,就进入县衙的第一进院落,可看到东西各有窑洞六间,是收取赋税钱粮的场所。
  眼前这道门是县衙的第二道门------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
  进入仪门,到了县衙的第二进院落“六部房”,中央称“六部”,地方称“六房”。牢狱设在二进院的西侧线。
牢房的建筑一律是窑洞式。设有“重狱”、“轻狱”、“女狱”、“狱神庙”、“子孙房”等。牢房也分三六九等,有钱人犯罪可以拿钱住到条件好的有炕有炉灶有马桶的高档牢房里。重刑犯要住到阴暗潮湿的房间中的不栅栏里,死刑犯的生存环境会更恶劣。各种刑具彰显了刑讯时的残酷和恐怖。

  大堂是县衙的主体建筑,这里是知县举行一些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正厅等,也叫“亲民堂”,“亲民堂”看到“民”字上多了点,中国文字含蓄的表现,亲民更多一点的意思。大堂的对联非常不错: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它的意思就是说知县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百姓的,那么在审案的时候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回头想想,自己没当官之前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得到一个官职不是件光宗耀族的事,失去一个官职也不是件耻辱的事,不要说这个官没有用,地方的兴盛衰弱,黎民百姓的存亡都靠这个七品芝麻官来打理。

  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平等,原告和被告进入大堂必须下跪于堂前东西两块跪石上,原告在东,被告在西,由于东尊西卑的缘故,古代案件在审理之前,被告的地位是低于原告的,无形之中,部分肯定了被告有罪的事实。

  穿过大堂,便是二堂。到二堂之前,首先看到“宅门”,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旁边设有“门子房”,相当于的保卫科。有人想见知县首先得通过门子,人们图方便,给门子好处,行贿赂,塞红包,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走门子”的历史渊源。
  穿过宅门,还有一道屏门,穿过屏门,便可见二堂,二堂外悬一对联,曰: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值得注意的是下联“愧”字少了一点,而“民”字多了一点,意即对百姓要少一点愧疚,这种巧妙的寓意法则是中国文字所特有的。
  过了二堂,就到了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东西厢房为客房。内宅也叫“勤慎堂。进入里边,可看到中间是客厅,当时的秘密案件、不公开的案件在这儿审,所以老百姓称这儿也是“三堂”。东梢间是卧室,西梢间是书房。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楼下正房是典型的北方建筑--窑洞,冬暖夏凉,是知县吃饭的餐厅,这里有对联曰: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除了神仙之外,每个凡夫俗子都离不了的,而孝、悌、忠、信、礼、义、廉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提出了的“朱子八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没有铜钱也是可以做来的。
  从东厢房穿过,就到了县衙的花园。在古代,知县是不能带家属到工作单位的,平时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所以有个花园也是应该的。花园里有一花厅,是知县修身养性的地方。还有一个对弈亭,原名“清心亭”,是供知县下棋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孔子的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此想来,颇有道理!

  离开县衙遗址,迂回穿过三条小巷,便来到“中国第一票号”的“日升昌”票号旧址。“日升昌”这个名号很有意思,你从左向右念,便是“日日升日日”,从右向左念,便是“日日升日日”。意在如日东升,生意昌盛。雷履泰出任总经理(大掌柜)。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项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

  据说“日升昌”票号的一个门匾还有一个关于慈禧太后的典故呢!

  话说当年慈禧外出,由于时间长路途远,来到山西平遥,身上银两已所剩无几,万般无奈之下,来到“日升昌”借银两,不过要说明一点的是她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结果,工作人员借给她的只是银票。慈溪不解:“这银票可以做银两用么!”工作人员告诉她:“可以,出了山西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用。”慈溪半信半疑,故意到离山西很远的地方兑换银两,果然好用。后来慈溪还所借银两时,顺便带来一个遍,匾上的四个大字就是“汇通天下”。意即“钱币流通于天下”。可见当时“日升昌”的生意有多么红火!

  更重要的是“日升昌”的管理更是别具一格。他的投资者不参与管理,管理人员不是投资者。是分开的。投资者是董事,管理者是掌柜。掌柜又分为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等。据说,“日升昌”的一个小工的学历都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学历。在当时有一种现象,高学历的人宁可到“日升昌”做小工,都不去当官,尤其是不愿做县太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小工比县太爷的工资还要高,县太爷的工资是40两的话,小工的工资可能是300两,这只是工资,为了留住人和防止贪污,“日升昌”的董事还会定期的给小工的父母以抚恤。所以,当时的“日升昌”简直就是“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的一番景象了。这般好的待遇,有谁还愿意去做县太爷呀!不过,县太爷的职位还是要有人做的,因为,那是管理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呀!他的工资不高,可有权呀!

  不过,所有新生事物都有它的兴衰史。“日升昌”也不例外。

  自1823年创建到1932年歇业,“日升昌”历经109年的曲折发展,它为后人提供的,既有成功之道亦有失败的教训,可以算是一本活的金融教科书。

  它的别具一格的管理模式使得“日升昌”大繁荣了百十年,然而,上世纪30年代不是适合金融业发展的年代。外敌蠢蠢欲动,国内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面临崩溃,诚信理念遭到挑战,这些是“日升昌”衰败的外因。

  清末,清政府组建“大清银行”要“日升昌”入股,被平遥总号拒绝;外资银行要求“日升昌”合资组建银行的提议也被拒绝。“日升昌”自我封闭似乎正是其自我毁灭的开始。

  “日升昌”留给世人的思考太多了。无论它的胜还是衰,都是它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缩影。“日升昌”票号不在了,而“日升昌”的旧址还在。无论历史怎么发展,都无法抹去晋商在历史的海洋里的璀璨!

  来到平遥,不观文庙,也会是一大缺憾。平遥文庙中轴线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涵厚的文化底蕴,似乎演绎着晋商们的思想和生存轨迹。庙区左右“东学”、“西学”之设,明伦堂后的“超山学院”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史迹的所在。

  超山书院是晋商们慷慨解囊捐助的,晋商们的赞助,让超山这个书院如虎添翼,日益兴旺。晋商的善举,一方面“急公好义,造福桑梓”的儒学观念,是他们创建书院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经商能暴富利益的强力驱动,促成了弃儒就商的风习形成,但晋地的弃儒并非完全放弃了读书而是把千百年读书做官成就功名的途径变成了通过经商也能光宗耀祖,扬名四方,通过经商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通过经商,也能“捐官”这样的思路。

  书院是一个县同国家科举考试接轨的教学场所,孩童的启蒙教育基层教育都得在这里进行,但在平遥,当地受“学而优则商”思想的影响,书院除了教授学生必读的四书五经,更多的时间还要用于学习书法、珠算、社交等知识,这也是后人所说的晋商成功的经商三大法宝。

  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形成了清代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教育特色。

  至此,我才明白了,文庙里的“鲤鱼跃龙门”的真正含义了。
  太阳已经西下,一回头,我才发现,找不到同行的人了。出了文庙,我便一路欣赏一路寻找回宾馆的路。已是华灯初上,我居然还在街道上徘徊,居然迷路了,打老公电话,他早在宾馆等我,还以为我和别人同行,发现我迷路了,老公有些着急,赶紧告诉我所在宾馆的名称和街道,我问了路边商店的一位老者,他告诉我离宾馆距离很近了,不必着急。还告诉我,平遥的街道大同小异,相同的建筑,相似的结构,不管怎么走,似乎都在走着相同的街道。我方恍然大悟,原来平遥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迷宫呀!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平遥这座古镇,居然涵盖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精华,这些正是平遥的精髓和骄傲,也是平遥那不老传说的生命的源泉。

  欣欣然,已融入平遥的命脉中……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矛盾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02-14 18:02 最后登录:2021-02-26 08:02
优美散文
  • 祖父的咔啦棍

    散文/随笔 李朝元 祖父的咔啦棍 咔啦棍,一种驱赶鸟禽的工具。竹竿做成,一米多长,擀...

  • 那一抹白月光

    茫茫人海,都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彼此裹夹着,抵达各自的远方。有的相视而过,有的擦肩...

  • 一家三代感党恩

    一家三代感党恩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心,党的思情比海深...

  • 一个安静的傍晚

    一个傍晚,我见到了这个世界美丽的一面...

  • 学习党史心得

    “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进的方向”。回首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

  • 学习革命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心得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春华秋实,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道路充满着鲜血、泪水与汗水,无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