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观赏童年系列(2)

观赏童年系列(2)

时间:2011-09-29 00:47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李兴文点击:
        

  2,公平快乐的分享
  
  在这一点上,我有亲身经历,也有切身感受。
  
  童年时候,我的玩具和我的人生一样,是真正的“原生态”。自己亲手用废旧铁丝制作铁环,用柴刀削出来木头手枪。我制作铁环的时候,如果不考虑“铁丝”这种材料所包含的现代元素,我的制作过程完完全全回到了“旧石器”时代。找一截废旧铁丝,找一块只手捏得住的鹅卵石做“敲击器”,再找一块更大更平整的鹅卵石做“砧子”,利用石棱和石头凹坑将铁丝弯钩、连结,铁环就这样做好了。久而久之,我双手的粗糙程度大概不比原始人低到哪里去,虽然我当时还是个孩子。我做木头手枪,要花好长时间寻找一块合适的厚木板。没有凿,没有锯,只有一把沉重的柴刀,我用柴刀一下一下、一点一点地刻削,做不到几下,手指和手腕就酸麻乏力,休息片刻,继续。我做的木头手枪从外观上看几乎可以乱真的,而我手上的老茧和刀疤也是层出不穷的,旧疤未愈,新疤又生,的的确确,那些是我的童年时代留在我身体上的疤痕,却是象征着自由无羁和天真快乐的疤痕,也便是我的人生成长的印记。
  
  除了铁环,木头手枪,我还有许多简陋又简陋的玩具,如用铁丝弯制而成的能够发射纸团“子弹”的手枪,用高粱秸秆做成的“眼镜”,木头弓箭,刀、剑等。
  
  我的童年一直处于饥饿之中,我的家是真真切切的家徒四壁。为了填补被贫穷和饥饿延伸了的寂寥的时日,我能做的,只有和伙伴们玩耍、游戏。带着饥饿的感觉去玩耍,在忘情的玩耍中忘却饥饿。
  
  在我家屋子的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堆放着我自制的全部玩具。每过一段时间,那些玩具明显地减少了,大人就疑惑地问我:“那些耍耍儿都弄到哪里去了?”我就说借给别的伙伴了,大人的脸上便更加疑惑;再过一段时间,玩具又渐渐增加了,并且都变得面目全非,大人又疑惑地问我:“怎么都变了?”我就说是伙伴们借给我的,大人的脸上便一片茫然。
  
  我理解大人的心情: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不随便拿别人的,也不要把自己的给别人。大人们固守的是“财产”观念,他们断然无法理解我们分享快乐的想法和乐趣。大人么总是把“财产”的归属权利分得很清楚,我们却不那么想,我们向往快乐,也执着地追求快乐。那时候,我们能够得到的快乐,一部分是通过“自制、自创”得来,另一部分是通过交换方式来分享。
  
  记得有一年,村里小学的那只打了多年的篮球终于不堪重击,在一次大人和孩子们的对垒中砰然爆裂,这唯一的公共玩具一破,仿佛全村人都失去了乐趣。生产队长拿着破篮球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最后决定拿回去修补他的更加破旧的“翻毛皮鞋”。大人们没有说什么,可是我们一帮孩子却不大乐意,总觉得篮球虽然破了,但应该还有其他的用处而远不至于拿去修补旧皮鞋。当晚,我们从队长家的的鸡圈上把那只破篮球“收”了回来,大家一致推举让我保管,我就连夜将破篮球割成大致相等的两半,破篮球就变成了两顶活灵活现的“美式钢盔”,我们玩“打仗”游戏的时候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些难以办到的“道具”。从此以后,“美国兵”就成了大家竞相争演的角色。在玩耍中,我们已经淡化了战争本身的灾难意味,我们把当时广泛意义上的客观化了的“阶级仇民族恨”完全浓缩成了游戏,并把那些在我们看来莫名其妙的“仇恨”转化成了快乐。那时候,我们得到的快乐确实是通过“正义”和“非正义”两种完全对立的政治形象共同创建的。
  
  现在完全不同了,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亲手制作玩具,他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用不着他们亲手去做了,他们只需花钱去买,比起那时候我们的买无所买和无钱购买,现在的孩子们在玩具和玩耍这两件事情上确实也少了许多的麻烦,但确乎也少了许多的乐趣。我不想指责出现这些现象的时代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尽管我在这些方面很有想法,但我也承认这一切现象凭借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改变的。我只想关注一点:我们那时的快乐和当下孩子们的快乐。我关注的结果和产生的看法是,我们和他们的快乐都是残缺不全的。我们的快乐的残缺不全表现在我们的快乐并不具备环境和人群的支持、关注和引导,我们得到的快乐完全由我们自创,我们的快乐是真正出于天然本性的生发,我们的快乐和我们的生活一样显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甚至还有些贫弱的意味,但我们的快乐拥有崇高的品味。我们的快乐非但算不上广博,反而显得清瘦纤弱,我们的快乐就像我们的玩具那样简陋、偏狭而稀少,我们关于快乐的想象总离不开单一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色彩的提示。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很狭小,开拓快乐空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一直没有得到,我们自己又力不能及。我们在简陋的游戏中感受快乐,也在期盼更加富含色彩的快乐,我们需要帮助、支持和引导,我们却一直没能得到,一直没有。后来,直到我们的人生告别了童年,也渐渐告别了游戏,一转眼,自己已经生活在沉稳而宁静的中年。
  
  当下,孩子们的快乐也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游戏和玩具都可以通过钱来解决,他们无需担心玩具的来源和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的日益广泛,他们的游戏拥有相当丰富的物质和知识资源,也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他们的游戏,玩耍,玩具,拥有无比广博的数学的“量”。但很不幸,也和我们正好相反,他们所缺乏的正好是游戏的“质”,他们不如我们那时候那样让游戏具有高度的“原创”、“独创”、“动手”、“动脑”这样一些“质”,他们的快乐很浮泛,也很盲目。从表面上看,他们在玩耍,在游戏,但从实质上看,现在的孩子们并不是在全身心地娱乐,他们是在应对,或者在应付,甚至在承受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玩具和玩具世界所施的重压,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得到的并不是游戏自身本有的快乐,他们在相互攀比和竞争,他们在被动的模仿中忙乱地进行着玩具的“储备竞赛”。它们的兴趣热点并不在玩具和游戏本身,而在玩具的购买和对游戏方式的追逐上。然而,现在的孩子们致命的弱点是他们不会储备快乐,也不会接续快乐。他们在玩具和游戏方面“喜新厌旧”,他们追逐玩具和投身游戏的目的不完全是寻求快乐,而是在展示和比拼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茫然,困惑,焦虑,失落和空虚。
  
  好在,现在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背离游戏的另一个价值层面,那就是在分享中快乐,在快乐中分享。
  
  家庭小型化,独生子女,这些社会现实已经无法让现在的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体验同龄群落中争夺玩具和抢占玩具的生活现实,他们本该有的同龄心态无法在家庭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构建,而必须在学校和社区的公共场所寻找这些提前失落了的同龄群落,并在这些场所和群落中成长、交融。孩子越大,对家越不依恋,而更加依附于同学和伙伴,只有在同学和伙伴中,孩子们的同龄心态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才能找到支持和依托,才能得到同等心理建构模式的鼓励、欣赏和赞扬。
  
  不用说,这是大自然中的“共生效应”在儿童心理和生理群落中的生动体现。在同龄心态支持下的儿童群落里,孩子们游戏娱乐的天性非但没有泯灭,反而有所弥漫扩张。他们对共具同龄心态的儿童群落这个虚拟又现实的精神世界的依恋远远好过了对家、对亲人的依恋,甚至成了依靠。所以,现在的孩子们的家居观念会日益淡薄,同龄心态下的群落观念正在加强,而维系他们群落关系的依然是玩耍和游戏。他们的情感通过游戏和玩耍来连接,也由之增强,具体表现为游戏的共同参与、玩具的共享和快乐的分享。玩具的来源是个人,玩具的归属和使用却是大家,小到一只悠悠球,大到一部MP3随身听,都在群落成员手上自由流传,传到后来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是谁的,每一件玩具也会像风中的树叶一样自由飘落,随即落于一处,然后,再也没人追究玩具的最终去向,因为他们相信玩具都在,都在大家的手上,因为他们有能力和条件让手中的玩具不断更新。玩具和游戏随着时光从他们手中流走,友情和群落精神却沉淀了下来,并牢固地沉落在每个人的心底。
  
  玩具和游戏中的快乐分享现象,最具时代特征的是个别孩子携带的手机。从严格意义上说,尽管手机并不属于玩具而属于生活用具,但手机具备的与别人快捷方便地沟通的强大功能和它所附带的简单的娱乐功能,已让手机在儿童甚至在一部分成人心里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玩具。无论群落大小,无论何时何地,这些少数孩子拥有的手机实际上成了大家的公用电话;无论谁买了一袋零食或者一瓶水,从没有一人独自享用的道理,他们总是共享,他们总是愿意共享也乐意共享,表面上看虽然只是物质共享,但实质上却是精神共享、情感共享和快乐共享,有这些共享得到的快乐远胜于食物和饮水本身带来的感官上的安慰和器官上的呵护,也许他们并没有吃饱也没有喝足,在他们,食物本身也许早已失去了基本的功能和意义,但他们快乐,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但他们却没有任何知觉和感觉的快乐,这种真诚无私的分享和共享带来的快乐的确是自然天成的,是不需要感觉和知觉来证明的。这一点,远胜于成人之间在物质钱财方面的患得患失。
  
  孩子们玩具的共享和游戏快乐的分享无论从时间长度还是从物质数量上说,还是从节奏频度上说,他们的主观愿望是绝对平均的,他们的行为也在向绝对平均的方向努力,尽管这个良好的愿望在实际当中很难变成确切的事实,但是,即便出现很小的差别,他们也会认可,他们也同样快乐。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成人一直向往却得不到的基本公平或“准公平”,孩子们能得到,而且很容易得到,因为他们真诚,因为他们无私,因为他们心中有伙伴,因为他们想触摸这个群落真实的存在,他们想证明自己自己真实地存在于这个群落之中。事实证明,他们触摸到了,他们也得到证明了,是公平参与和分享快乐帮他们证明的。
  
  在孩子们的同龄心态引领下的儿童群落里,每个孩子都在以别人或伙伴的存在为自己的存在,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他们最注重的是伙伴对他们的个体反应和群落对他们的整体反应,他们很乐意地通过这些反应及时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群落是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也是他们的生命世界,而家,仅仅是家。
  
  如果说在物质方面孩子们能做到公平共享,那么,他们同样能在精神和情感的快乐上实现公平分享。
  
  与成年人待人接物时的以貌取人相比,与成年人唯我为重的观念和由此孳生的四处龌龊相比,孩子当中没有“身份”和“资格”的观念的束缚和限制。他们的精神的纯净程度和情感的敞亮程度令成年人悔恨,惭愧,羡慕,甚至想哭!他们在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在一起生活、学习,并没有贫富,尊卑,大小等“身份”概念的参与,他们唯一热衷的事情就是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让彼此的个性相融,这与成人的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然后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完全不同。孩子们在进行精神、人格、情感的共享和分享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总是那样的直截了当,总是那样的观点鲜明,也总是那样的是非分明。他们对伙伴各种习惯的模仿和长出的学习是那样的真诚而立竿见影,与成年人的畏首畏尾、妄自尊大和装腔作势相比,孩子们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只能叫做纯净!
  
  从常理上说,成年人应该是未成年人精神道德的范式和指路明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成人的愿望可能是这样的,但实际结果却远远不是这样,实际情况是,成人在儿童的精神天地和心灵世界里一直在搅浑水,儿童心灵的清水本来是搅不浑的,可是,成人在搅动的时候总要掺进自己主观“经验”、“愿望”、“教育”、“暗示”等种种“沙土”,水就变浑了,并且很难再清澈回来。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清纯可爱的儿童心灵,我们却很难看到同样清纯可敬的成人心灵,原因就在这里。 

                         (散文编辑:月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李兴文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1-01-28 12:01 最后登录:2012-11-09 21:11
优美散文
  • 莫言苔儿小,恰是君子身

    “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

  • 偶遇

    岁月漫漫,彼此遇到过,温暖过,而后铭记于心,同样也是一种美好的结局。...

  • 你的福气皆于善良

    当生命旋转到一定的年轮,对尘世的细微之处,就越发不舍得忽略。这是岁月的醒示,让人...

  • 诗意的人生

    日子总是不乏诗意的,可我们有时觉得,日子并不那样的清澈,让人徘徊在一片茫然之中。...

  • 心存信念 一苇以航——读《堂吉诃德》有感

    在浮华与坚守之间,现代人将如何选择?喧嚣嘈杂的浮华社会,有些人们的灵魂早已蒙上灰...

  • 吾心安处是故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