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观赏童年系列(3)

观赏童年系列(3)

时间:2011-09-29 23:24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李兴文点击:
        

  3,牢固持久的友情
  
  时下,日益盛行的各种名目的“聚会”活动之中,最普遍的当数“同学聚会”。
  
  人的一生可能有许多的际遇。若在乡下为农,必有亲戚乡邻;若在外地工作,当有朋友同事;若跻身行伍,当有战友;若同路而游,当有旅友;若倾情于诗文唱和,当有笔友、文友。当然,如果违法犯罪胡作非为就当有“牢友”、“狱友”,如果嗜赌成性转战赌场就当有“牌友”,“壶中天地久,醉中日月长”就当有“酒友”,水边坐定,抛钩垂线就当有“钓友”。人的世界,当可谓友情的世界。在诸如此类的种种盟友关系中,唯有一种关系独具时间属性和初始特征,那就是童年时代的伙伴关系和同学关系。其他种种盟友关系都表示或暗示着一些具体的事件和具体的环境,唯有同学关系可以把人的注意力和情感活动引领到一个久远的时间的的开端。久远的是生命和人生的过程,开端则指的是生命的感性和理性同事萌动的那一个起点。
  
  如前所述,童年的人际关系处于清纯透明的状态,这个时期人的情感的直率真诚的特点奠定了人生漫长过程中最理想最美好的基调,也涂上了最轻松愉悦最亲切热烈的底色。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人生以后的不同阶段,人的生活际遇和情感经历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变故,当现实遭遇与人生的基础韵调发生意想不到的各种变故甚至相互抵触并形成巨大反差的时候,人在现实的当下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找不到可供参考的旁证和经验,左冲右突,人的情感和理智最终会心甘情愿地回到童年,并在童年的人生氛围中抚慰现实与当下的各种创痛,并通过此种方式让清纯透明、直率真诚的童年校准当下的人生,并为其提供强大而持续的精神源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年以后的人生虽然都活在当下,却是无法向前看的,即便有“向前看”的想法和说法,但事实上,人的情感和理智都在走“回头路”,都在和过去进行比对和校准。面对基调的童年和当下的人生之间的激烈冲突,人的理智会因为自身的局限而停留在当下,并借助童年经历、童年心态和一系列童年的价值观来缓和当下的矛盾,平衡自己的心理系统,调和自己的心态,让人在经过这一番自我调节之后,接受当下,认同当下。
  
  所以,人的童年和少年阶段从形而上学和简单类比的角度来看,它当然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一个人可能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怀疑,失去信心而变得茫然,但人人对自己的童年都表示极大的信任,也表示相当的认同。人愿意接受童年时期的苦难,却不愿意接受人生后期的苦难,原因就在于童年经历具有基调和底色的特征。
  
  由于父母、兄长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常规约束,所以,童年时期最自由无羁最真诚坦率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亲情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和同学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每个人的情感、精神、行为都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超越了纲常伦理的规范,也超越了家庭这个基本社会单元的限制。在伙伴关系和同学关系中,每个人都是真正独立自由的自己,每个人就是自己的主宰,每个人就是自己的偶像。自己的个体价值在伙伴和同学群体中被认同、被证明。个体价值在群体的公平对等的氛围中得以完美实现。每个人获得的自由权和独立自主权在群体中和谐共处,相容共存,没有限制,没有压抑。孩子们追求个体价值,也追求群体价值,个体价值成就群体价值,群体价值证明和支持个体价值,维持这个群体系统稳定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个性原则、群体价值和公平契约,这个契约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则完全是个体的充分的自由。
  
  这就是在诸多人际关系中,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伙伴和同学关系能够长期存在、一直牢固并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又涉及到了前面提到的内容。
  
  童年时期人际关系的牢固性和持久性,奠定了人生各种人际关系的基础。伙伴关系和同学情谊是赤裸裸的人性面对,是纯天然的人性聚会和自发自觉的人性磨合。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人的天然本性被社会干预,被现实染色,被生活改变,被命运扭曲,人就暂时远离了自己的天性,偏离了自己快乐的本性和初衷,开始艰难而疲惫地应付或应对。除了社会和他人强加给自己的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变异是自己在应付和应对中自生的,这种自生现象的客观理由是求得生存。这是人的无奈,也是人性的无奈。人生的疲惫和无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人性不得不隐匿自由,收藏快乐,不得不接受限制和压抑,不得不接受扭曲和肢解。当人生的各种机遇让人的疲惫达到无以附加的地步的时候,人的情感和精神就要回归童年,就要回想故乡。童年心境和思乡之情总是结伴而行。因为故乡是童年的依托,故乡和童年在记忆里同样清晰,也同样亲切。所以,当人生疲惫到终于可以停歇下来的时候,就想到故乡,就思乡。思乡和眷恋童年的情结往往会变成人的生命向有形的童年和最近的故乡靠拢、回归的行为,最简单易行又直接亲切的举措就是参加同学聚会。
  
  顺便,借助论述人生牢固持久的童年友情的契机,再谈一谈人的思乡情结。
  
  不仅仅是人,大凡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离家是必然,思乡是无奈。必然离乡是生命步调一致的共同走向,因此,有诗人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流浪。无奈,是对生命出处的眷顾又不能眷顾,这便是生命过程中的悖论,而悖论的出现又仅仅因为人的情感和理性。人已经认识到了自身不可避免的悖论,人自己却无法解决,因此,我们就不能不联想到一些动物的迁徙。虽然,我们无法走进动物内在的灵性,但我们可以想象,我们也可以假定,我们假定,动物也像人一样,它们的离家也是生命历程中的必然,它们的离家关联到它们生存空间的拥挤和生存资源的紧张所致的残酷竞争,因而,生命必然要分离,要流散。也许,动物们也思乡,但动物比人勇敢,比人高明,也比人顽强执着。它们思乡了,它们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乡的漫漫征程。当它们拳拳的思乡之情得到充分的慰藉之后,它们为了生存又再次离家远行,继续流浪,年复一年,纵贯一生。
  
  人却不同,人比动物多了一些世俗的牵绊,多了一些理性的忧虑,也多了一些得失的权衡和该与不该的计较,于是,归乡的脚步总是迟滞,并屈服于种种牵绊和忧虑,徒然守着一腔越来越沉重的乡情,把自己折磨成一个远游不归的可怜凄凉的灵魂。
  
  思而不归,或者思而少归,那是因为心中对故乡有一种莫名的畏惧。
  
  故乡,自己的生命生发的地方,每一次的思乡甚至归乡都是对自己生命的长度的丈量,发现自己的生命越来越长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生命越来越短,并且正在接近生命线段的另一个端点。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不能不有的伤感。活得越久,离故乡就越远。自己的生命永远和故乡连在一起,灵魂附着的身体却向相反的方向持续漂离。故乡和生命无法相融,可是,生命的生与死怎么能够合归一处呢?还是走远一些吧,让自己的生命终结在最陌生的地方,也就是最不容易引发生命伤感的地方。故乡不在,亲人不在,生命走到尽头,也便少了一些来龙去脉的牵挂,也少了一些亲情的纠缠。这样死去,会很安详。
  
  当然,思乡情深而不归乡,除却上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爱的反面。
  
  故乡,生命的生发地,这个事实不容改变,但故乡留给人生的恰恰是伤痛,愧疚,甚至是仇恨,这便是生命悖论中的悖论。明明知道那个地方跟自己的生命分不开,因为这些原因又不愿亲见,甚至不愿提起,从情感上和理智上都在有意地回避,甚至要故意将它遗忘。要回避和遗忘的还有跟故乡相关联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是,故乡已经长在肉里,流在血里,深埋在记忆里,所有的回避都只是暂时的回避,所有的遗忘都不是真正的遗忘。无论怎样的回避和遗忘,故乡都矗立在自己的生命里,绝不倒塌。
  
  又是秋风吹草黄,连野地里草木的叶子都要返土归根了,连草木的种子都有鸟兽来收拾了,一个人怎么能在自己的灵魂里彻底删除关于故乡的印记呢?不能。人就触景生情,人就睹物思人。秋风一吹,故乡便来到心里,故乡便站在眼前,生命就自动地回到童年。
  
  这样说来,凡此种种的思乡情结其实就是童年情结。思念中的故乡总是有形的符号,思乡情结的本质却是乡情符号所包含的童年情结。离乡是少年乃至青年以后的事情,关于故乡的记忆,都是离乡之前的,完整,连续。后来离开了,从人生的整体意义上说,又变得不完美,不连续。在故乡面前,离乡之后的人生显得陌生而强硬,人生的种种机遇又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多变,多舛,曲折,艰难。虽然也有快乐幸福,但比起离乡之前热情拥抱故乡的那一段人生,人就会感到委屈,会感到伤感,就想通过初始的乡情来抚慰自己。于是,当乡情随秋风追来的时候,人就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在清纯透明的童年里,在直率真诚的童年里,所有跟童年相关的人和事物都会极其宽容地走向极其美好的一面。人是情感的,也是理智的,无论童年铺上了怎样的人生底色,因为童年和童年伙伴的纯真的友情和温暖的人性,这种美好就足以令人珍藏一生,享用一生。这种友情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形式上的接触和交往而保持牢固与持久,乡情,童年,是每个人的人生得到的最温暖的安慰,因为这份情意已经完全融进了生命里。
  
  不同时代条件下的童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外观,但友谊的真挚性、牢固性、持久性等特征却从不改变。我们应该庆幸人生还有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开端。一旦相逢,很快相溶。不区分城乡地域,不比对财富多寡,不论及长相美丑,不像成人那样怀着虚伪的矜持木然傻然地等别人来介绍。孩子们会主动询问新伙伴的名字,而仅此一点,在成年人做起来就显得比登天还难!新伙伴的名字越怪,家乡越远,口音越奇特,就越能引起大家的好奇而愿意主动接近。这是孩子们性格上的毫无遮拦,是他们心理上的直接简单,是他们心态上的坦率真诚,是他们行为上的热情主动。在孩子们的童年群落里,真正存在着交际高效率,沟通高效率,和谐高效率,合作高效率和成功高比率。儿童群落世界,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化模板。人类的社会化进程跨越了数千年上万年,人类社会的童年模式至今依然浓缩在人生的童年阶段。人类在物质文明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进步和发展,但在精神建设上却出现了空前的倒退,并且离我们清纯透明、直率真诚的童年越来越远,已经完全变成了遥远而凄美的乡情,让我们在疲惫和迷路的时候,凭吊,怀念。  

                         (散文编辑:月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李兴文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1-01-28 12:01 最后登录:2012-11-09 21:11
优美散文
  • 莫言苔儿小,恰是君子身

    “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

  • 偶遇

    岁月漫漫,彼此遇到过,温暖过,而后铭记于心,同样也是一种美好的结局。...

  • 你的福气皆于善良

    当生命旋转到一定的年轮,对尘世的细微之处,就越发不舍得忽略。这是岁月的醒示,让人...

  • 诗意的人生

    日子总是不乏诗意的,可我们有时觉得,日子并不那样的清澈,让人徘徊在一片茫然之中。...

  • 心存信念 一苇以航——读《堂吉诃德》有感

    在浮华与坚守之间,现代人将如何选择?喧嚣嘈杂的浮华社会,有些人们的灵魂早已蒙上灰...

  • 吾心安处是故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