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千年儒家数孟子

千年儒家数孟子

时间:2021-12-20 21:51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文生点击:
        

羑河纪事二七0

千年儒家数孟子

文生

  窗外虽是艳阳高照,但初冬的风刮的很厉害,气温很低,老文也就不出去了,在家上网看手机。

老文想到清初石林黑塔村小谷院不知名读书人曾下功夫音训古文,探索古典文章的本义。华夏治理国家思想起于《尚书》,他们应该在《尚书》上下了功夫吧。

《尚书》讲仁政治国、民本思想、禅让贤能、赞扬汤武革命等思想为儒家原本思想。但孔子只讲中庸礼治,而孟子各方面都涉及。可以说孟子承续了《尚书》思想,千年来人们不断说孟子。

 老文将对孟子的理解,整理了一下。

儒家思想是《尚书》思想的体现。孔子讲仁政,讲尊周礼。孟子也讲仁政、尊周礼,但说明了如何讲仁政、尊周礼;讲仁政、尊周礼是为了什么;不讲仁政,尊周礼应该如何。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源于人的本性本心,人人通过学习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也就是说,讲仁政、尊周礼,出于人的内心本心。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人们“仁心”。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仁的标准,《孟子》概括为:第一、亲民。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尊民。“民为贵”、“君为轻”、“保民而王”。第三、顺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第四、平等。孟子认为人性是同一的。“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第五、同情心。要求统治者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第六、用贤良。“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七,革命是仁,杀无道者,是仁,是最大的仁,即实行汤武革命。

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措施。

孟子认为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亲亲而仁民”,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可以无敌于天下。

孟子认为仁政要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孟子认为仁政要建立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基础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实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小康理想生活。“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

孟子认为仁政要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认为仁政要“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

孟子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在孟子眼里,天意其实是民意,但他没有明说,给后人留下解释的空子。

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贯穿着“民本”的线索,民本思想是从上古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讲仁政、不尊周礼,人民就要“诛民贼”,实行汤武革命,孟子痛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的现象,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做大事者,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成之。

在价值观方面,孟子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重视养气,说“吾养吾浩然正气”,正气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

唐朝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人物,孟子地位逐渐上升。

宋神宗时,《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接着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配享孔庙。这其中,王安石大力助推孟子,内心是将变法视为和平的汤武革命。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地位在“五经”之上。

元朝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之一。

孟子的地位有过一段波折。

朱元璋上位后读《孟子》,当读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时,感到不舒服,疑心这是在说他,下令让人详细翻查《孟子》,看其中还有多少这样的内容,一查不得了,《孟子》中有80多条类似的说法,诸如“君仁莫不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

朱元璋颁布诏书,下令将孟子撤出孔庙,取消对孟子的祭祀和供奉,甚至想封禁《孟子》一书。

 经大臣力争劝阻,天文官也上奏说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恢复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

但书还得删,书中令朱元璋不愉快的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80多条全部删掉,形成《孟子节文》,让天下读书人读《孟子节文》。

现在已找不到《孟子节文》了,它只短短存在了十几年,朱元璋死后,《孟子》被删减的80多条立刻被恢复,完整版的《孟子》一直流传至今。

孟子的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过于理想化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又说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所谓“所如者不合”与“迂远而阔于事情”,是说孟子的学说主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差太远。就拿禅让来说,赵武灵王让位后竟活活饿死,燕王禅让后燕国陷于混乱。

汉景帝时,辕固生与黄生在汉景帝面前争论。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汉景帝借机中断争论,使孟子认可的“汤武革命”成为禁言。汉景帝朝的国策辩论,引出了西汉政权“以孝治天下”的合法性问题。周以礼、秦以法,均失国,成殷鉴。

汉武帝时,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家,但儒家被董仲舒进行了改造。汉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明显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者说孟子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渊源。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是为其“君权神授”理论提供依据。天人感应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君应天,以天应人,君主的权力是由上天授予的,但是这个权力不能让君主为所欲为,也要顺应天命,并且天命与人民的意愿相通,天命通过人们的意愿表达出来。董仲舒“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在理论上解决了封建王朝更替的合法性问题,但也掩割了孟子的思想。

汉昭帝时,眭弘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眭弘的友人内官长赐上书言此。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摄政,认为赐、眭弘是在妖言惑众,假手昭帝下诏诛杀这两人,由是人们不敢再说禅让制了。而且此后各种各样的禅让闹剧层出不穷,使人们认识到禅让的虚伪。而且《竹书纪年》的面世,尧舜交权过程也不是那么美好,同时也宣告了选贤举能的不可行。

宋时,理学家在孟子提倡寡欲的基础上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把破坏封建道德伦常的个人过度欲望叫做“人欲”,“灭人欲即是天理”,“灭私欲即天理明”。朱熹强调“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必须“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北宋王朝一开始就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大地主、大官僚以随意购买的方式兼并土地。在理学家看来,这种无限兼并是可怕的“人欲”,为了不让这种“人欲”横流,他们便应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理论。但实际上不但没有抑制兼并土地的现象,灭的反而是小民的人性。

清朝康有为认为孟子才是孔学嫡传,是“得孔子之本者也”、“真得孔子大道之本者也”。

  康有为说:“举中国之百亿万群书,莫如《孟子》矣。传孔子《春秋》之奥说,明太平大同之微言,发平等同民之公理,著隶天独立之伟义,以拯普天生民于卑下钳制之中,莫如孟子矣!”

康有为将孟子的天命论演绎为“隶天独立”,将孟子的性善说演绎为天赋人权,将爱有等差的不忍人之心演绎为平等、博爱等。“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大同之世,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也。孟子已早发明之。”

康有为真正意图是要借孔孟的权威,言自己的“大同”社会理想,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或消除维新变法的阻力。变法也是革命。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孟子和墨子成为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光电声色早就为墨子所提出:而西方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多党选举、政府定期更迭都可以在《孟子》是找到痕迹。

新儒家还从《孟中》寻找出民治、民主、民权的思想,只要程序化就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重视经济建设,急需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学者关注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百姓安则天下安,民富则国强。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驶上快车道,学者也热衷解读孟子经济管理思想,认为孟子性善论应作为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仁政思想应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贫富分化严重,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许多不和谐现象。学者从《孟子》中挖掘和谐思想,认为孟子把小康社会视为和谐社会的基础,道德和谐是和谐思想的核心。

  孟子特色一、主题重大,直面现实,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二、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光明正大,理想高尚。三、缜密的思辨逻辑四、文学色彩深厚。

   说一个梗,近年来孟子又叫门修斯。安东尼•吉登斯在《民族—国家与暴力》说: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即“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此句出自孔子之口,为孟子引用。但中文译、校者显然不知Mencius即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孟子是世界文化大师,应该不用“门修斯”增分吧。

对孟子,老文也就只能说到这点他上中小学时,批的是孔孟。高中后,孔孟恢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身份。现在人们常从孔孟学说中,寻找新的历史对传统观念进行新的挖掘。经过历史考验的人物,批是批不倒的,也经的起批。

 

   羑河纪事系列均为原创

  2021年12月20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文生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3-25 21:03 最后登录:2022-07-10 21:07
优美散文
  • 6和9的对话

    话说古代有 2 个秀才,一天,他们同时去饭馆吃饭,对面坐在靠窗的同一张桌上,桌子的...

  • 七月:陪你扬帆远航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还没认真咀嚼上半年的况味,我们又信步盛夏,扬帆远航。 过往,...

  • 水在月华之下

    关于水与月的哲学思索...

  • 我想小姐姐却不想我

    从前有一颗种子, 坚硬的外壳里, 有着一颗小太阳, 小太阳充满能量, 它不断的吸取水...

  • 思想的变革

    世间 的人性世俗得很,中庸之道无济于世,只有极端化撞击才能瓦解庸俗。 就像一根弹簧...

  • 世先有宋仁宗,后有包青天

    相对于秦皇汉武宋仁宗也许没干过什么惊天伟业,但历史地位却丝毫不逊。...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