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情系番薯

情系番薯

散文
时间:2015-05-01 14:58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人生烟云点击: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概括为一句话:北咸南甜东辣西酸。汪曾琪老爷子对广东人吃番薯糖水颇为不解,认为没什么吃头。广东人对此物却趋之若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番薯,在广东农村地区,价贱而产丰。多以茎叶、薯色命名,有“红藤脚”、“青藤头”、“老香种”等等等。其中“老香种”产量低,肉粉如香芋,味甘醇而得名。“红皮红肉”也为薯中极品,含糖量大,生薯久置,煮熟后肉愈糯甜。
  
  有关番薯的记忆,始于冬天的早晨。小小的我,一觉醒来,再无法入睡。经不住纠缠,母亲用层层衣服把我裹得严实。这时,天色微曦,我坐在灶前的麦梗堆取暖,炉里红彤彤地,不时窜出火舌。母亲用铁夹夹了一两个番薯,埋入灰烬里……我将手贴近灶口,一边焙热,一边等待烤薯。好不容易掏出来,薯皮几近焦黑,稍微散热,便掰开来,立即香气溢出,撮入嘴里,香、嫩、甜、糯,似乎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
  
  那年月,一日三餐,少不了番薯。大多时候,煮粥时掺入番薯丝,煮成薯粥,或用笊捞成薯饭。有时蒸煮大锅的薯当午饭,也煮青菜汤,吃薯喝汤。实在吃腻了,就变法子吃:番薯去皮洗尽,切薄,在油锅里炸成薯片,醮白砂糖,又脆又甜。奢侈一点的吃法呢,方法同炸薯片,不同的是将薯切成拇指粗的方块,炸熟捞起,另外在锅里加一碗水一斤白砂糖,慢火熬,一边不停用勺子拌匀糖水至稠粘,水份几近蒸干,这时倒入薯条,翻拌几下即可出锅。待热散去,外面糖白如雪,里面薯肉金黄,撒上一缀香菜,能让人不自觉咽口水。这种做法,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到。汪老所说的“番薯糖水”则是夏季的一种风味。在炎热的天气里,番薯汤,既可裹腹又能解暑。其做法简单:番薯去皮洗净切块,放少许绿豆或花生仁,加几片生姜,连同水一起煮熟,调入白砂糖或红糖即成。
  
  夏日里,番薯汤家家户户必煮,少有间歇。记得农忙的时候,在田里收割水稻,晌午时分,远远见母亲挑着箩筐而来,我喜不自禁------她送番薯汤来了。母亲的担子才卸下,我便迫不及待端碗揭锅,连汤带薯勺个满碗,寻一处荫凉,坐下来美滋滋享受。在一望无垠金灿灿的稻田里,在阵阵微凉的风里,在泥土和青草的芬芳里,慢慢品尝又香又甜的番薯汤,是何等的惬意啊!感觉身心跟大自然渐渐溶在一块了……
  
  关于番薯,有一则很凄惨的真实故事。我听母亲讲,村里蒜头伯有个亲弟弟,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家贫,常常食不裹腹。一天的夜里,偷偷潜入邻村的番薯地,番薯还没挖到就让人逮住,被折腾了一夜,回家后卧床不起,过了半个月便死了。可怜的人啊,正值青春华年,还没享受过好日子,就这么死了。我恨那些手段凶残的家伙,从此厌恶那个村。有时放学经过,便用石头扔那个村的鸡鸭猫狗,也曾用弓弹打破一户人家的玻璃窗。
  
  对于偷,我是断然不敢的。但是作为小孩,嘴馋在所难免。经常凑伙伴,挽着篮到田野寻觅食物。被刨翻的番薯地,一场雨过后,软泥里冒出一株株紫红的、嫩绿的茎叶,顺着茎叶往下挖,很快就挖出番薯来。有时是一小块,碰上运气好,也能挖出一整个,且硕大饱满。有一种“白皮白肉”的番薯,产量颇丰,个头比其它薯大,煮熟无味,生吃却嫩甜爽口。若挖得这薯,便在田沟里洗净,咬去皮,一口一口嚼,两颊生津。
  
  卡窖,是潮汕话,类似于烤薯。相信生活农村的孩子,都有过亲身体验。一般情况下,卡窖前约上几个伙伴,年龄大的叫上年龄小的,扛了铁锹,提了大半桶的薯,寻一处空旷地,先挖坑,坑的大小及深浅依番薯数量而定。坑挖毕,在周围垒一圈土块,作防风用。然后大龄的遣派小龄的,去找枯树枝、枯竹枝等燃料。先在坑内烧一通火,再往火堆放入番薯,继续添加柴草焚烧。约摸半小时后,大龄的会对小龄的说:“撵番薯鬼去!撵得越远越好!”那时候,小小的我不知所以然,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方知番薯鬼是专门偷吃番薯的。于是,手中不断抖动竹根,装出眦目裂嘴的表情,吼着喉,渐行渐远。等到回来时,番薯的确被“鬼”吃了。这几个“鬼”的嘴像涂了黑炭,咂巴咂巴吃得正香哩。往后,我们依样画葫芦,也哄着比我们年龄小的。再往后……一代哄一代,那时的孩子,就是这么的单纯哟。
  
  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调查研究,认为中国六七十年代的膳食搭配最为合理。那个时代缺肉少油,以蔬菜、粗粮为主食;现今生活富足,食物精细,营养过剩了,各种疑难杂症也接踵而来。虽然,病症产生原因复杂,但“病从口入”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了。番薯的食用价值,逐渐被发现。据说,它是防治癌症第一良品。它的地位提高了,走入摊坊、菜市、商场,价格逐步飙升。
  
  说实在话,在武汉十几年,我没吃过比老家更美味的番薯。本地所产的,品种单调,味道普通。稍好一点的紫薯,非本地产,因为运输或其他原因,往往不新鲜,且价格昂贵,令人望而却步。
  
  去年春节回老家,朋友煮了一锅番薯丝粥,粥白薯红,粘稠而溢香,配以炒田螺。平时饭量甚少的我,竟一碗接一碗吃,看得友人瞠目结舌。饭后,我摸摸肚皮,说,想这个味很多年了。朋友说,因为童年记忆吧?我笑笑,他也笑笑。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