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春天的思念【民间文艺】征稿

春天的思念【民间文艺】征稿

时间:2011-12-26 15:2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l楼兰故人点击: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到了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双休日,我随单位旅游团向地处皖南的著名风景区进发了。一路上,看着车窗外的山水树木,感受着春的气息,思绪早已飞向曾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
  
  那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山区,是我当年下放插队的地方。记得那年的十一月,两辆大卡车颠簸了近十个小时,把我们从省会城市拉到了四百多公里外的目的地。当我们掸去满身的尘土,环顾四周时,满目皆是夕阳下层林尽染的秋景。只是天变小了许多。
  
  山区的四季皆可入画,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春天。开春时节,山下早已暖意融融,高山之颠还冰雪难消。到了阳春三月,满目葱茏,鸟语花香。那漫山遍野点缀在苍松、翠竹、碧草间的红杜鹃更让人兴奋不已。每当清晨日出时分,又可见到一绺绺长长的白云在微风的吹拂下,薄如纱,轻如烟,或缭绕在青山腰际,或缓行于翠谷之间。旭日映衬,即镶上了七彩金边,宛如彩带一般。当它掠过村落,就和袅袅炊烟融为一体了。面对丽景,恍入仙境。在那里程碑的两年里,能给我们带来安慰和遐想的就是这些绚丽多姿的景致了。
  
  山区的春耕大忙季节是原始而充满诗意的。那首《乡村四月》诗非常传神:“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在春天里,我学会了犁田插秧,学会了采茶砍樵。被那里一辈子没出过山,甚至不知道火车是什么样的老乡称为“学生子”的我,一天也能挣八分工了(一元钱不到)。还当上了上山下乡积极分子。当年我和过着缺油少荤日子的老乡们一起感叹过,这里这么好的景致,要是象城里的公园一样能卖钱就好喽。“呵呵,那我们的春天就来喽。”老乡们憧憬着。回城工作后,我和房东也断断续续地通过信,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的生活还一直没有大的改观。
  
  1979年的春天,那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同年初夏,他又来到了第二故乡登山考察,并指示今后中国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那位老人走后,旅游业在当地蓬勃兴起。直到我有机会回这里登山旅游才发现,其实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致还是这里的云雾。在或晴或雨的季节,登山远足,则隐身于变化万千的云雾之中时,让你倍尝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之乐。待到山顶极目远眺,又见万道沟壑之间,雪浪翻滚,惊涛拍岸,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原来云雾上下飘动回旋,已蔚成波涛汹涌的大海了。后来查资料才得知早有明代旅游者赞过:这里的云“以变胜,云霞有无,一瞬万变,观无穷。”
  
  三十多年来,第二故乡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老乡们靠旅游赚钱都富了。我当年的房东成了当地的旅游专业户,自己买了两辆中巴车接团上山。八年前我随单位去那里旅游,应邀到房东家做客时,就见昔日“干打垒”的平房已被二层混砖结构的小楼代替了。在促膝攀谈中,房东一家人始终是满面春风,笑容里透着自豪。是啊,第二故乡终于迎来了祖祖辈辈期盼的春天了,这是比大自然的春天还要美的景致呢!
  
  旅行车在绿意中行驶,山在不断的低去,一片云彩飘来,带来了一阵细雨,耳边顿时响起了感叹声:春雨贵如油啊!

                         (散文编辑:月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