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剁柴的日子

剁柴的日子

时间:2018-07-14 20:08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李双荣点击:
        

剁柴的日子

    农家的伢子光掖着几本书读是不行的,还要牵着牛鼻子去放牛,扛着扦担去剁柴。这就是乡里人所说的“半个劳力”。

我谙事时,正值“文革”的暴风骤雨。那时候的屋背后,密茂的茶树山里长出许多刀把粗的枳毛柴,和许多叫不出名儿的杂柴。每日晨曦初露,我便把柴刀别在腰上的刀匣子里,打开牛栏栓,举起牛鞭,踏着晨露,把牛撵进了满山长着青草杂柴的茶山里,让牛儿自由自在地在茶山里吃草。趁着这空隙儿,我们就捏着柴刀把茶树蔸脚的杂柴平根剁断,剔去尖上的枝桠,然后三五根撮在一起,放在茶树脚。那年代茶山里一掐粗,一拳大,粗粗细细的柴满山都是。个把钟儿,牛的肚子胀得像个球了,我们便把散放在树蔸脚的柴拾掇起来,再砍一根修长而又有韧性的枳木柴一扭,水桶大的一捆柴就剁好了。柴剁好了,便吆喝着牛回家。

那年代,父辈们只管田头的工夫,屋里烧柴这些差事,都归我们细伢子揽着。放牛的空隙,好丑都要砍上一把半捆,哪怕是茅茅草草,也要拖一把回家。渐渐地,禾塘坪里的柴火像滚晒垫一样,里一层外一层地码着,像座小山。父亲见了煞是高心,村上的老人总夸我们这些细伢子在行。柴火极不经剁,几个春秋,茶山旮旯里竟找不到柴了。除了偶而见到几蔸才从土里拱出来的新芽儿外,剩下的都是一些黄茅丛了。

柴还是要剁的,只是把目光投向离村子更远一点的林子里。那林子叫坞子坳,几弯几岭,满山都是碗口粗的松树和拇指粗的小杂柴。于是,不论早晨和傍晚,我们都会把牛牵至那里去。那嫩绿欲滴的茅草,牛儿用舌头一搅,尽在嘴中咀嚼。方圆几个平米地的草,就能把偌大一头牛吃的滚圆。牛有草吃,我们也不会闲着,在牛的附近举起柴刀挑精选肥,尽粗的剁,尽长的砍。柴剁好了,趁牛还在贪食,我们要么就背课文,要么就唱歌,要么就玩耍。要是春上季节,我们还会满山里找松树菌、或撅蕨根儿回家做菜吃。蕨根儿好鲜,好香,好诱人。

几年过去了,远近的山被剁得光秃秃的,小树杂柴早被柴刀吞噬的干干净净。只有茅茅草草牛儿吃不尽,春风吹又生。

放牛的日子里,我们再也没有剁柴了,时光只能靠课本去慢慢的打发。而那时的课本,在大人们的眼里,好像并不比剁柴重要。因为人们都说“读书无用”。

为了炊烟不断,我们并不因为林子里的柴剁光了,也就停止了剁柴。柴仍然是要剁的。我们三五个伢子凑在一起,像是在酝酿一场革命,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又把主意打在了村子门前的“倒挂金沟”里。

“倒挂金沟”不是山沟,而是沅水河畔一条险滩脚的一个廻水湾。廻水湾的漩涡极大,每到洪水季节,从沅水河上游漂来的散乱木头就会被漩进“倒挂金沟”,旋即就会沉到几米甚至十几米深的水底里,陈年日久就会被泥沙覆盖的严严实实。于是,“倒挂金沟”也就成了村上人维持生计的燃料库。

从那以后,不读书不放牛的日子,伢子们就结群成队,腰上再没别柴刀匣子了,而是带着绳索,蹦蹦跳跳地朝“倒挂金沟”跑。一到岸边,扒去裤衩,往鹅卵石上一撂,就像鲤鱼跳龙门似的,赤裸裸地浮在了漩着的水面上,然后深深地憋足一口气,一个猛子朝水底扎去。水底清澈明亮,伢子们像一条小鱼似的鼓起眼睛,寻找木头的蛛丝马迹。只要看见或摸着木头的寸把头儿,就会在木头旁边不断地抠沙子,要把木头抠出来。气憋不住了,两脚一蹬,“咕噜咕噜”就冒出了水面,喊一声伙伴们:“找到一根啦!”没等伙伴们问个究竟,便又憋足了一口气,带着收获的希望,又扎了下去。

要把被泥沙滞着的木头掏出来,要冒出水面换几口气才行。扳得动了,才“咕噜咕噜”冒上来,叫伙伴们把十几米长的棕绳抛给自己,便牵着绳头又潜了下去,把木头捆得牢牢实实了,才拱出水面,喊伙伴们咬着牙齿往上拉。

每人派上一根时,伢子们便会赤着上身,扛着各自分得的木头,再把衣服往木头上一撂,便回家了。谁也不嫉妒你的木头大,谁的木头长,只顾把收获的笑声洒在大河边,洒在小路上,洒在禾塘坪。

父辈们并不为伢子们在那极险的环境中捞柴担惊受怕,似乎对我们的水性深信不疑。见禾塘坪里横竖堆放着一码码被水浸泡过的圆的方的板的木头,在夜晚发出荧光时,他们古铜色的脸上就会露出微微的笑容。继尔在想:孩儿们已经长大了。

时光荏苒,当岁月到了90年代的时候,家乡的伢子们再也不要到老远老远的山上剁柴了,再也不要到那深深的漩涡里捞柴了。他们的任务就是专心致志的读书。因为他们连同他们的父辈已经懂得了读书比剁柴更重要。烧柴做饭已成为历史。

现在,作为燃料的藕煤、电荷、液化气广为农家所用。昔日的袅袅炊烟已不复缭绕。那些被我们儿时所砍光的山山岭岭,满目的黄色不见了。村上的人响应党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号召,在荒山野岭上栽起了杉树。如今你站在山岭上鸟瞰山脚,就像一块块绿色的毛毯铺向大地。每当看到这些变化,总让我们这些离乡游子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李双荣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05-30 22:05 最后登录:2018-12-31 15:12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