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时事评论 > 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

时间:2009-10-31 11:45散文来源:本站整理 散文作者: 佚名点击:
        

  一直以来以红楼原著为根本,以红楼的标准来衡量每个新拍的红楼作品,关注各版新拍的作品,也同时关注新生的红楼学术。

从2007年创吧起,我们已密切关注过新版红楼梦舞台剧,新版红楼梦越剧,新版红楼梦舞剧、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电影、新的红楼梦歌曲、新的红楼梦讲座等等各类和红楼梦相关动态。

  当我看到《红楼梦》中第十九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时很感慨,一直都说自己喜欢红楼梦喜欢得什么似的,也经常跟他人讨论起里边的情节内容,一副“红迷”的样子。其实内心深知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连书里边的情节有些还没有弄得明白呢!
  我先前老说的一句是:观黄山后,天下无名山;看《红楼梦》后,天下再无好书唉!我还经常拿巴金的《家》与《红楼梦》对比,说看《红楼梦》时你是在融在情景中,亲眼目睹所有悲欢离合的发生;而看巴金的《家》里,感觉就像是一个老人在给你讲故事。就如写黛玉魂散的时候,你就像站在潇湘馆外,夜深人静,寒风冷雨,竹影摇曳,凄凄惨惨。你会默念着“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然后动容得落泪了。但《家》中写鸣凤投湖自尽的时候,就像是巴金老人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老人讲得很动情,你可以容易地体会到老人内心的痛苦,和他的叹惜。无论你体会到他是多么的痛苦,甚至你也会落下泪来,但这毕竟是他内心的感受,你只是在怜悯一个无助老人罢了。每每说完,我都觉得很对不住巴金老人,毕竟他的“真话”,是我所认同的文学中的灵魂
  说回《红楼梦》来吧!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我认为自己理解得最不够的一位!宝玉去栊翠庵踏雪寻梅一段,我也有百重疑惑。妙玉在全书中着墨甚少,在此回中插入这一段,定是曹先生用心安排的。妙玉既为“姐姐”,其年龄自比宝玉大些,必己懂得“风情”。独居于庵中,恰这般下雪清冷天气,必是凄冷寂寞。一大清早便踏雪赏梅,必是内心虽经年似麻木了,却仍难耐清冷难以熟睡,想着醒了窝里钻着也不是办法,还对身体不好呢,倒不如看看雪散散心,或可拾些情趣,或许还会有人来访呢!想必这样的日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巧好“怡红公子”来访,心中初是难言的喜状,但却又似无所紧要不动情愫的样子,一定连她自己也觉得吃惊吧!眉目清秀,却梳着道士的披发,穿着道士的衣服,干干净净的。两人在庵中游游逛逛好半天,旁无他人,却言行谨慎,唯恐说错半句话走错半步路,连她当时也一下不知道怎样才好吧!平时无事,想着万一他来了该说些什么好呢?这样那样的像是定了,可真到了时候却不知道说什么好,连她也怪自己无能吧!一晃就去了,怎么时间那么快的呢?他走得时候,不禁送出门外,向前又送了两步,目送他一步步离开,眼神里充满期待。他终于回头微笑,招手再见,心满意足了,抬手也轻轻地挥着。看他离开了,便一转身走进庵里。心却在那里目送到他消失的最后一刻。
  我心里不禁同情起她来了!想她清高超凡,才貌双全,却独身于庵堂,守度漫漫余生,怎不让人起怜悯心呢?不过,这样想,她也还是不领情的呢!
  真“世难容”啊!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妨,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2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自由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也不想为自己作太多的辩解,反正《红楼梦》中,或冠冕堂皇的,或勾心斗角的,或男盗女娼的,皆非我所十分喜欢;我所关注的,或是闺中女儿的玩笑,或是结诗社联诗辞,尤甚的自是宝黛间的点滴。这才发现为什么旧时有说《红楼梦》是禁书的缘故了,想必古人中也有类我这种“无颜”小子吧!呵……
  真真实实、平平凡凡的才叫生活。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没有曲曲折折的私奔,没有低俗的诗词剧曲,就那细小的生活小节,鸡毛蒜皮般的小事,正经不正经的情话,最是动人处!
  说“女儿”不说“漂亮”就好像煮菜不放盐一样——无味!想是“色”已牵动了人最本原的情感,才被世世代代的多情人讨论个不休吧!描述女孩的,书里写得抽象了,一句一套的,作为现代人的我还真不易理解其中的显著所在区别。反正都是貌美如花,宝黛略胜一筹罢了!可拍成了电视,总可以让我尽个人“所能”,理个大概的次序吧!
  第一位自是林黛玉,不论从古人的眼光,还是以我个人的心眼,再加上她过人的才情,动情的泪水,小气的性子,虚弱的身子,我只能说三个字——“受不了”!所以让她得冠吧!
  第二位可难为我了,但可以断定的自不是宝钗。反正她宽宏大量,又极聪明,识大体,自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其实晴雯,惜春也很不错……
  写到这时,我却不知怎样往下接了,又打开视频文件看了看找了找。探春,也是极好的。想着,黛玉的才情相貌,宝钗的宽容识体,湘云的豪爽开朗,探春的申明大义,晴雯的直爽兼几分尖酸刻薄,惜春的禅悟空灵,各个都是极好的,要真如我愿合在一起集于一人,可不成了四不像?真要说谁谁漂亮不漂亮,谁能将其性格其才情等抛掉的呢?仅仅看相貌时,秦可卿或还不错,但一想那幕,便立马否定了!
  想着想着,都担心自己是否真落入其中的圈子中,成了一“俗物”了呢?担心这个担忧那个也不见得关心一下自己,说这个道那个也不见得反省一下自身了!唉!又狠心对自个说到:如果这就算堕落,那还是让自己再堕落一回吧!

  3
  念随风,思随缘,绒花轻慢紫朦胧,此曲何终
  ——题记
  正是长相思芳华茂盛,淡紫悠然的日子。无垠的雪地,红衣女子纤弱的背影横置于地,毫无生机。青丝乱散,却掩不住点点殷红,犹如傲雪之梅。似乎是极为熟悉的场景,却又陌生如在天边。
  泪是她诠释心情的唯一方式,伤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气了哭,高兴了也哭,感动了还是哭.说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丧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贾.纵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爱,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篱下.那个时代女子有才有思想却更受束缚,她爱上了贾宝玉,从此总算有了精神寄托.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漂春榭
  落絮轻沾濮绣镰
  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读动了宝玉和黛玉的人生,知道了他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悬念和猜测,没有留给我们任何的遐想,看到宝玉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的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什么权利去指责什么人一切都是那个社会所造成的,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在那么一个大家园中,我们接受了黛玉的残死,接受了宝玉的玩世不恭。接受了这个家族的沦落。曾经觉得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那就是《废墟》他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烟消云散;雕栏画栋已人去楼空;烟柳断桥已芳草凄凄。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毁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一堆废墟把昔日所有的是非成败、辉煌灿烂一股脑地打成包,尘封在逝去的岁月中,感怀伤时”,是啊,当这样一个大的家族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静静的逝去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回忆的是小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亦或是贾家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愁?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不得不让人对人生有新的思考!“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也许就是这句话,红楼梦本身所揭示的这个故事的一切。
  曾经在看到红楼梦的时候都会觉得作者怎么会这样呢?好感伤的结局,但当我们真正体会到在那个时代的背景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再也不会那么说了。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在这里我们知道了薛宝钗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王熙凤的奸诈;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人物丰富,感人泪下的家族史诗。此刻我不禁要敬佩起作者的胆识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曹学卿一代伟大的文学家与小说家。当一切都以尘埃落定,我们所期盼的又是什么呢?当一个个悲欢离和的人物渐渐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又是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再次拿起这本经典制作《红楼梦》再次去品位它里面的酸甜苦辣。

  4
  再读《红楼梦》我不禁为曹雪芹的精妙设计拍手叫绝,林黛玉死得恰到好处。
  黛玉对宝玉的爱单纯、真诚、执着,也可以说热烈,她对宝玉倾注了一身的热血。而宝玉并没有钟情黛玉一人,他喜欢姐姐喜欢云妹妹,喜欢袭人、晴雯、秋香、麝月,甚至连平儿也想倾注一番爱心以表达弥补贾琏的过失。所以很为林妹妹打抱不平,心里责怪贾宝玉。尤其是他为什么不能冲破家庭的束缚,与林妹妹结成连理,而是屈从家庭任其摆布,最后导致林黛玉****死,曾固执地认为黛玉的死就是宝玉害的。
  大观园里林黛玉是第一个死去的人,继之是晴雯。在贾府还算鼎盛之时死去,是何等荣耀,庞大的队伍为其吊唁、为其默哀难过,尤其是那个傻子宝玉。有这么多人为自己的死亡伤心难过岂不幸福吗?有自己心爱的人为自己的死亡吊唁岂不幸福吗?能够潇洒的逃走,留给别人无限的惆怅与遗憾就是幸福。林黛玉是幸福的,带着她的爱离去,是值得庆幸的。
  晴雯的离去也是幸福的,她是另一个林黛玉。
  看王熙凤的死,难道还有比她用麻绳拉着更悲****的吗?难道黛玉晴雯死得不幸福吗?她们没有受过抄检大观园的惊动,没有蹲过非人待遇的囚牢。最后漂漂亮亮的谢幕,岂不快哉?
  在牢里,宝玉端详着黛玉的玻璃灯,那情景多叫人心伤,此时此刻宝玉心里装的是何人!
  出监牢,宝玉摸索着打碎的玻璃灯,痛不欲堪!如果说玻璃灯还让他看到一丝美好,回想到过去的快乐,回想到过去与林妹妹****度的快乐时光,睹物思人的话,那么现在玻璃灯破碎了,上天好狠,连这一点可怜的想法都成奢望,不如归休,不如归去!捧着破碎的玻璃片,心,也碎成片片!此刻的宝玉在想什么呢?
  难道这不是黛玉前世修来的福吗?宝玉的灵魂一定飞到了黛玉的身旁。宝钗呢?此时此刻,正面对着空荡荡的房屋掩面而泣,她的悲伤难道世人不能感受吗?她的幸福又哪里比得上林黛玉呢?
  林黛玉死得好,没有牢笼生活的折磨,更没有看到爱人的不幸而痛不欲生。试想宝玉挨打,她就哭得两眼桃子似的。如果看到抄检后的大观园,她该会怎么样呢?不可想象!黛玉死了,晴雯也死了。这恐怕是曹雪芹对这两位善良女性的讴歌吧!曹雪芹对她们倾注了丰富的感情而让自己心爱的人死去,死得大家观后撕心裂肺!

  5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甲戌本第一回眉批)
  据此,《风月宝鉴》确已成书,可该书揭露贾府走向灭亡的原因又如何呢?是否为皇家薄幸,还是写风月故事,是纯粹地写贾府荒淫奢侈自取灭亡呢?
  若《风月宝鉴》和《红楼梦》同为写皇家薄幸,那么沈治钧先生关于“新”“旧”宝玉之类的说法就不好理解。《风月宝鉴》既可看作《金瓶梅》的翻版依沈先生的假设似乎都在说贾府是自取灭亡,而与皇家无关,例如写尤氏.王夫人本身社会地位并不高,可以说《风月宝鉴》仅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大地主的衰落,至于金陵十二钗大部分为后来所增加而非此时就有,故此《风月宝鉴》根本就扯不到皇家薄幸,《风月宝鉴》所透露的贾府衰落的原因与《红楼梦》是有区别的。
  如果《风月宝鉴》真的在写贾府自取灭亡,那曹雪芹的著作权就值得怀疑。既然他写贾府是自取灭亡说明他此时也认为草府被抄根本原因是曹家荒淫奢靡,可他又为何迅速将一个“自取灭亡”的稿本增删为皇家薄幸呢?只可能是期间曹家遭重大变故,彻底败落导致曹雪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这似乎又不可能,据沈先生所说,曹家有一个近亲王妃存在,而且又确凿的说曹家与平郡王府关系密切,可以说曹家变故要以王府衰落为前提,而这个假设恐怕又不成立,彭福受康.雍.乾三朝宠幸,而此时呢,由于史料缺乏,沈先生“对曹家因弘皙案而再遭巨变的推论持保留态度”,其实沈先生不赞成王府衰落。
  那么,是不是有另外一种可能,或许《风月宝鉴》并非曹雪芹所著,而雪芹仅为修改者。此时曹家虽由于平郡王的缘故未彻底落败,可曹家却认为造成曹家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皇家薄幸,并且曹雪芹思想也日渐成熟,开始大量增删《风月宝鉴》而成今天的《红楼梦》,至少这比较容易解释的原因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9)
73.1%
待提高
(7)
26.9%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