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时事评论 > 赞山西副省长微服下乡一竿子插到底

赞山西副省长微服下乡一竿子插到底

散文
时间:2011-06-28 22:0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空中飞点击:
        
【导读】近些年来,领导下基层调研的人流并没有中断,可并没有引起轰动。而刘维佳下基层调研去温庄村蹲点,前后三次也只有短短四天时间,就引发了如此大的震动,关键就在于他是真心下乡。
 

  【散文在线•时评】报道:省级领导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下到基层了解第一手情况,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体现。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副省长来说,他摆脱了报喜不报忧式汇报的缠绕,听到了农民最朴实的心声,看到了村里原生态的问题。这有利于他了解乡村真相,在今后参与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时,他的心里会有数得多(6月25日北京青年报)。“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这次下乡调研,两天就发现11个问题,如果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下到基层呆两天,将会发现多少个问题?恐怕也是难以统计。他的下乡之旅,为各级官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原来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今年下乡调研,改变了以往阵容浩大的方式,采取轻车从简不带秘书。4月26日清晨,搭乘省扶贫办公用车,只带省扶贫办主任刘昆明和该办一名处长。三人悄悄的出发,赶赴山西沁县一个很贫困的温庄。为避免陪同,刘维佳没跟各层官员打招呼,自带被褥直接来到了温庄村住下,尽可能做到“村不扰民、县不扰官”。主要目的是走访农民,吃住在农家,彻底摸清当前群众具体的现实困境。二天一夜,发现了该村一些诸如灌溉工程利用率不高,影响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十一个问题。
  沁县是刘维佳今年对口联系的省级贫困县,他就到册村镇最贫困的温庄村来模底,全村76户276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1700余元。当刘维佳到田间看到农民仍然还在用牛这种原始的方法耕地播种,心情格外深重。连忙走近去问明原因,才知道今年农机种地价格每亩涨了10块钱,柴油、种子、化肥价格都涨了不少,玉米涨价还没有农资涨价高,用牛种地是为了省钱。于是,他帮助农民播了三块地的玉米种。事后在自己的下乡日记中写道:“看来乡村的老年农妇也面临着通胀的现实压力,这也是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应对好的首要问题”。当晚,刘维佳在村里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各户经济收入状况,探讨养羊、种核桃、育树苗增收等问题细节。4月27日吃过早饭,刘维佳一行留下了200元饭钱后离开,又去郭村镇走访。这回形势就不同了,有当地官员陪同午饭,刘维佳感叹:“虽然菜多、这顿饭吃得不如在温庄那几顿饭舒服”。
  不是山西省实施:干部下乡开展“六个一”活动,刘维佳也来不了温庄,所以说温庄又是幸运的。当刘维佳掌握第一手情况后,5月25日刘维佳带来了省水利、农业、林业和扶贫办的50多位官员和专家,为温庄脱贫致富会诊“把脉”。当即制定了:“建设一个养殖园区养羊、规划一个100亩的育苗基地、1000亩的核桃园,村民们成立合作社”方案。6月23日下午,刘维佳再访温庄时,看到灌溉工程由县农机局负责修好了,没要村里一分钱。县发改局正在帮助村里修一条二千五百米的田间路,好供农业机械行驶。新的项目已在快速进展中:育苗基地已定址,核桃园已经做好规划,等秋季收割后开始种植。养殖园区选好了地方,工程队在勘查现场。沿村道的民房被统一刷成了白色,部分墙面写上了“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翻番”的标语。真是旧貌换新颜,我们相信,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正如刘维佳自己所说:“过去一天看几个县,走马观花来去匆匆,怎么也知道不了当地的实情”。是呀,一些地方,汇报给上级官员的情况,是经过选择和包装的,上级官员要想冲破下级官员制造的信息屏蔽罩是非常困难的。有些官员因此而被蒙蔽了尚不自知,在参与决策和开展工作时也就难免失误。今年刘维佳三次去温庄,认识到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缓慢的现状。很多问题早就存在,可就是没有人去认真解决。说明我们的市、县级领导干部没有各司其职,工作方法有待提高。
  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倾听“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呐喊,用心去面对这个“真”字。面对农村工作,只有沉下心来深入考察,力戒那些漂浮作风,才能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真实想法和诉求,才能掌握当前农村工作的实情,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如果刘维佳不是微服出访,而是高调作派,他能知晓温庄的实际情况吗?在层层接待,层层信息失真,文山会海阻隔下,由市到县,再到乡镇、村庄,一批批陪同、一级级汇报材料包围,很容易将本是了解真实情况的调研,变成为“政绩”巡视,将沉下心的访贫问苦,变身为推杯换盏的官场交际。
  自带被褥下乡,住村访贫问苦,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在毛泽东时代是普遍流行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凭着这些工作原则和优良传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树立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社会形象。可现在公仆们早以忘记了这个优良传统,疏离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至于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仇官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很多人对国家大事冷眼相看。而我们其中的一些领导干部也不能真正做到“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副省长下基层探寻,这种久违的好传统回归后,让众人耳目一新。当今还有这样的好干部,真是可喜可贺!愿党与百姓的利益血脉相连,愿某些干部下基层时,从此改变“白吃、白住、白捞”的陋习。
  对于副省长突访地方,当地基层官员“既惊又喜”。惊的是,不容易再做假象忽悠上级了。不过,在大学生村官向刘维佳“诉苦”时,被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制止,并提醒不要瞎说。其实,刘维佳早就走访了大多数农户,在农民家里面对面的谈心交流过,对该村各个方面早以了如指掌。第二天,在一个涉及57个贫困县的网络视频恳谈会上,刘维佳严肃地批评了沁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作风不实。喜的是,因地制宜调整了温庄村的产业结构,在资金、政策、人才、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让该村农民自己具有了造血功能,村中一切难题迅速得以解决。
  刘维佳的此次“微服私访”,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这也是领导干部“接地气”的重要表现。不但有助于加强领导干部同当地群体的血肉联系,而且也能带动地方主政官员真正掌握地方实情。只有亲身下去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忧、所盼,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号准脉、开对方、领好路。如果还继续象原来那样劳师动众的调研,警车开道、远接近迎、前呼后拥、场面隆重。连各路新闻单位的人马也要一同前往,走的是计划路线,浩浩荡荡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按照基层事先精心准备的调研内容,足以遮蔽许多真相和事实。让“群众演员”尽情表演,听到的尽是一片歌功颂德声,看到的是“山河一片红”,根本听不到老百姓一点的真实心声。有的领导干部虽然也来到了群众中间,但屁股还没挨板凳就走人,官架子十足。群众认为,如此“下访”不如不访,既使访了也是“瞎访”。这样的领导干部回去后研究,仅仅凭这样的“调研”进行决策,那么这些脱离实际的“决策”,它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不起任何作用。如果这样的调研做多了,不但会使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大大受损,还会贻误社会问题解决的时机。
  近些年来,领导下基层调研的人流并没有中断,可并没有引起轰动。而刘维佳下基层调研去温庄村蹲点,前后三次也只有短短四天时间,就引发了如此大的震动,关键就在于他是真心下乡。他的言与行,打动了人心,引发了共鸣,赢得了广大网民对党员干部与“泥腿子”打成一片的赞许。作为领导干部,要让群众信任你、欢迎你、拥戴你,就要善坐“小马扎”。象刘维佳这样,跟群众平起平坐地谈心交心、询寒问暖;就要能跟群众同甘苦,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就要甘做“小学生”,多向群众征意见,挖智慧,寻方法。也只有这样的“真下乡”,才能更多地掏出群众的心里话,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是促进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新形势下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今后在调研时,能够真正走进乡村农户,一竿子插到底。沉下去了解真实的中国,擦亮观察世界的眼睛。而不是借调研之名去游山玩水之实。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出行、就医、上学、吃水等生产生活和发展难题,实实在在解决好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实际问题,切实为老百姓做一些能够填饱肚子、装满钱袋子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1-06-2513:41:32)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9)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空中飞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9-05 02:09 最后登录:2015-06-04 12:06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