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烛影下的气韵之美

烛影下的气韵之美

时间:2009-10-17 20:4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长袖伊人点击:
        
【编者按】 韵致的美学,最早用于绘画理论,后来用于声乐、诗词。韵永远负载着流畅和凝涩的两种极致。我们在天地之间就听到了作家由肺腑之中发出的声若钟磬的“三唤”“三叹”之音,为韵的凝绝铺点了苍白的空间大韵。如果说《韵》是作家伤痛历史中诗意的舞蹈行为;那么在现实里,作家就给了人们一个沉思者的行象。 

 

烛影下的气韵之美  

——读杨焕亭老师的《烛影墨影》有感 

    韵致的美学,最早用于绘画理论,后来用于声乐、诗词。而杨老师大面积的将它赋予这三种艺术之外的事物,不得不说是他的一种慷慨和大度。虽然我不能肯定这是否就是一种宽容,也许它还是一种妥协,也不尽然。
  但是,“韵”在杨老师形而上的领域里却负载着韵律的使命,它是情的深髓,彻骨,不离不弃;它是梅的隐逸、淡然和宁静的化身;它是上善若水的浩淼、通达、圆熟及雌静;它是绿予春的无言和沉默的哲学要义;它是光于每个生命的公平及不变的色调;它是月的虚则静,定则清,淡则丽的佛禅真意的独悟;它还是竹的节节傲然之风。
  在这里,如果单纯赋予“韵”美的姿容,则在杨老师笔下,所有的“韵”无不是往昔的、追怀的,或者是短暂的。用一句流行的话语:眼一睁一闭,它在;眼再一闭一睁,它又爽然遁去。它的虚无和飘渺使它无法接近现实,一旦被现实逮个正着,则被无情之剑斩断;此时,韵,只能成为袅袅余音。
  然而,韵并不是到此为止,韵永远负载着流畅和凝涩的两种极致。
  在现实的境遇里,韵往往也与晦涩同道,于是在杨老师文字里我看到的是他对于情的随意,浅薄,流荡的嘲讽;对人的消沉、寂寥、茫然的哀叹;对心的无所归一的悲悯;更是对一种古老文化渐渐失落的痛心疾首的歌哭。此时,韵成为“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形象的映照。
  此时,我们在天地之间就听到了作家由肺腑之中发出的声若钟磬的“三唤”“三叹”之音。我将它们谓之:梅之问;唤修竹归来;唤大水归来。以及,一叹大水精神的陌生和遥远;二叹罕听秋水与北海的对话;三叹,失落的秦人精神。这三唤三叹在渭河之滨,那么悠长地,那么不尽胸臆地,为韵的凝绝铺点了苍白的空间大韵。不知杨老师的秦腔吼得可好,秦腔的悲凉、怆然、高拔与迤逦的尾音,是可涉渭河之水的。
  读到这里,我忽然泪盈眼眶,我不知道,这样的叹息,能否问得梅的精神?能否唤回一握修竹?能否唤醒沉睡千年的大水?而作家苦苦追索的千年遣韵若是有情,是否会翻然起身,和了这一介文人的悲悯凄切的情怀和一往情深的追述呢?
  
  二
  
  韵做为绘画艺术的要诣,它是做为墨的光泽呈现的。它将宣纸润湿的那一刻,我们听到了墨的喧哗,这时它是梅的枝枝脉脉,是竹的骨胳精神,是色彩的纷纷然,灿灿然。它通体透明的样子有如月光对浑圆和缺憾的阐释,它对于灰暗的眼神,颓丧的心境是有擦亮特效的。而做为文字的墨迹,不仅仅只蕴籍了绘画艺术的气韵那么简单,它在承载着字形字意的美感时,还拓开了一个人思想的疆界,也使一个人思想的韵律达到美学的极致。
  其实,在把韵赋予大面积的事物以美的极致的时候,也是作家以韵的姿态审视和救赎自我灵魂的时候吧。我把它定义为作家身体与灵魂交汇的“诗性”行为。此时的“韵”,不在只是墨影与一张洁白宣纸的约定,而是作家在短暂的时间之河中完成的一种从“我在”的人物风韵到“我思”的艺术风韵的存在形式的高蹈的转身。
  我从不拒绝任何事物的外在的美,但那也绝不会是我崇仰的归一。只有当一个人思想和行为达到完美的艺术之韵时,我的尚韵之途才算完结。这样说来,我是何其苛刻?我又是何其不近人情?
  当忧郁的作家为“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的诗句感慨万端的时候,“为了思想地活着”成为作家胸臆间百感交集的誓词。一个天地万物中的灵魂,当他走过一个个生命的驿站,当他因肉体的生命被无限的时间一一消解而叹息的时候;也就为那些气韵十足的文字铺垫了一种慷慨悲壮的语境。
  2000年三月对于作家来说应该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刻度,不管之前在作家的身边发生了什么,而“南下”成为了作家一生明亮的烛照,也使他在世纪末的阴影中抬起了忧郁的头颅。于是有了《梅之问》,有了“北国刘郎乘风来,借问梅君何迟开”的欣喜若狂。有了“不堪疏影独寂寞,乐于群芳共春怀”这一向平凡和众生的回归;有了梅花即退隐者的征象,梅品即人品,即中国文人品格的大彻大悟的清醒。“早年不知梅之韵,写形难解岁寒心。三载灯花随月去,冰雪枝头是精神。”这是作家梅园归来三年后的深刻体验。
  而在又一次南下时,在太湖《三国城》神游的作家有感于物,有感于景,有感于操纵史诗般恢宏战争的英雄们,于是曹操的英才武略,周郎的英姿勃发,也就汇成了作家心神交汇的大合唱。当他穿上那副银灰的连环甲时,他不只是把自己的身影和周郎的叠在了一起,我想他把自己文字中的一柄剑气也融在了周郎的刀霜剑刃之中了吧。而南下带给作家精神上的达观和通透,又使我在当今热热闹闹的文坛大宴中,看到了以水代酒的清纯。那是在为一介文人的精神寻一片养气的净土和安放的庄园吧?
  于是感叹,作家的问梅切病,唤修竹归来,寻剑气雄风的气度。
  “南下”是文人的事儿,但它却使一个人精神明亮,使一个精神上的追求者变得高贵和可敬。
  三 
  
  我觉得,感性是一个人的天赋,是上苍赐予作家的一份最精美的礼物。在这方面,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幸得到上苍的垂青的。当一个感性的灵魂在天地间邀游,在山水之境体悟自然,对话历史,他已经赋予了“笔下的客观物象以文化的内涵,以生命的体验,以审美的意蕴。”(《为了思想地活着》)
  杨老师是大家,并且是个在几千年历史的沧海里自由呼吸的搏击者。我不讶异作家对于文字的熟练操纵,对历史的娴熟运用,对于历史文人的慷慨悲歌;也不讶异他用敏锐的感触和才情将中国几千年的诸多文人命运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于湖光月色,化入梅林竹海;更不讶异他对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及云水之情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人生世事的超然物外的释放和解脱。他那种“在激情中播下希望,在宁静中收获思想;在激流中感觉烂漫,在宁静中享受纯一;……在激情中塑造”有我”,在宁静中回归“无我”的释然,让这个精神王国里具有浓郁浪慢主义色彩的理想主义者,把且歌且舞的行为和思想达到了完美的韵之极致。
  如果说《韵》是作家伤痛历史中诗意的舞蹈行为;那么在现实里,作家就给了人们一个沉思者的行象。在“梅轩”的雅室里,在烟云迷离中是作家凝望天云理性的、忧患的思虑。《思》所呈现给人们的,是作家对于陕西文学的理性定位,是对陕西省文坛缺少宏大历史题材小说的深刻内省,是对陕西文学出现的浮躁现象的指认;这些无不体现着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面对中国加入世贸总协定使文坛出现的“狼来了”的惶恐现象,杨老师针对时弊做了客观而辨证的论述。正如杨老师所说“其实,“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得倒是我们自己数典忘祖,未曾见到“狼”,骨头先自软了。”
  其实陕西文学出现的各种现象,也是中国文学的。以小窥大,是这个道理。
  低调和谦逊是思想者的精髓。当别人称杨老师为“著名”作家或评论家时,他说自己“是绝没有资格也没有兴趣享受这样的盛誉的。”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有着忧患意识的中国人”联想到当今文坛许多人不惜花钱买盛名,入词条,争不朽;为自己加冠加冕寻找捷径、标柄千秋的时候,作家的低伏姿态,无疑有着出世的淡泊和入世的清醒。
  
  四
  
  读书需要用力。我是一个缓慢的阅读者,对于文字缓慢地用力,我才能得享拂掉眼前迷雾直指远方之远的喜悦。才能在文字千年风云里感受时光交错和变换切割带来的闪光。也使我得以赏见那些负载着思想的飞梭擦亮夜空翻飞星雨的璀璨。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情。在那个时候,世间所有的幸福似乎都被阅读给予的幸福所替代,虽然这种幸福不一定都是畅快的,爽然的,也许掺杂着莫明的忧伤和对现实小小的失望。但是,当我在烛光下感悟文字的音律;在思想的意韵里品味着大美的境界时,那些小小的失望和忧伤又悄然化为了烟云。就象在杨老师的《情韵》里,读着杨老师使了小性的文字(一笑)。那时作家正在用西湖上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苏小小PK掉北方戏曲中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小姐崔莺莺,以此赞美苏小小的情韵之婉丽,讽崔莺莺的遇情之笨拙,让我在倏然间扶鬏蹙眉一样,但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因为,苏小小若比之北京八大胡同的小凤仙,不只是少了一柄剑气,还显得有些英雄气短,但是这与那些品逸于梅的文字相比,哎!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的心便坦然了。这个初春的夜,黑的窗外忽然飞舞起片片雪花,屋内烛光融融,卷中那篇篇散发着千年遗韵的墨迹,瞬间也便施施然,动了起来。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杨焕亭老师读后感言:
  首先,感谢小可花了这么大的功夫读完了拙作。其次,我惊喜于她的坦诚和率真,这篇语境是散文式的、结构是随笔式的、阐释是理论式的评论,解构了往昔文学评论那种呆板的、八股的范式,而让我们在一种诗化的语言环境中走进原著的思想文化隧道。我在自己为别人撰写的评论也喜欢这样地去铺排张扬。再次,尤其要强调的是她敢讲真话的勇气。作者不但以“韵”为主线,宏观地、平视地而不拘泥于具体篇章地分析了原著的思想文化艺术脉络,尤其是对于其中思考和阐释的偏颇或者因时间一维得到局限而出现的瑕疵给予了善意的批评。这在当今文坛批评风气不良的大环境下是多么地难能可贵,最近我也看了不少网友写的书评,少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就冲这一点,我要感谢小可。近来包括天涯网的暗里闻香、勿忘我、望海的浪漫心旅、莫非小可、凤凰网的张世民等都为我的的作品写了评论,其中让我感怀的就是这种坦诚的批评精神。而一个作家讳疾忌医,拒绝批评,是永远没有出息的。记得当初小可接到书后,曾经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她不会客气,有意见是一定要提的。现在,她果然这样做了,我便很欣慰。我之所以要肯定这一点,就是要告诉我的亲爱文友们,千万不要陶醉在一片赞扬声中,没有被棒杀,却活活地被捧杀了。我建议小可在其他地方发表时,能够附上我的感言,以期弘扬科学的、民主的批评精神

责任编辑蝶恋花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长袖伊人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09-07-30 21:07 最后登录:2011-03-13 22:03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