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大棚西瓜里的供销传奇

大棚西瓜里的供销传奇

时间:2016-07-11 21:5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卢禹帆 刘行宾/点击:
        
  1971年出生于新余市分宜县的陈小红,本是一位长途货运司机。一次偶然的机遇,他开始了麒麟西瓜的种植,并为此整整付出了16年。
  2012年,分宜县供销合作社入股陈小红创办的麒麟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后,陈小红更是如虎添翼,带领分宜4300多个农户种植麒麟西瓜,面积达49000多亩,并带动全县9个乡镇和周边县区4100多户农户近万人参与种植,每亩年纯收入近万元,年总产值达4亿多元,所产西瓜不仅远销到长沙、武汉、浙江、江苏、上海、北京,而且由北京中转到内蒙及东北三省。
  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陈小红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高效能经济作物种植先进个人、江西省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新余市突出贡献人才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1日,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陈小红还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货运司机创办西瓜种植合作社
  2001年,在福建跑货运的陈小红因拖运西瓜,认识了浙江麒麟西瓜老总彭友达。陈小红在帮助彭友达把西瓜运往沿海各大城市的时候,车子一到市场,麒麟西瓜便销售一空,而且价格还是普通西瓜的好几倍。为此,陈小红对种植麒麟西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年冬天,他开始在广东陆丰试着种植麒麟西瓜。为了学到种植技术,他不仅四处拜人为师,而且到处查阅资料,打听各种种植信息。彭友达见他十分执着,答应和他合伙种植,并亲自传授大栅麒麟西瓜的种植技术。陈小红喜出望外,并从老家带来10名老乡一起种植。
  经过几个月的科学培育,陈小红的大栅麒麟西瓜不仅种植成功了,收入还达到了在家种田时的好几倍。第二年春节,老乡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到了分宜。
  出乎意料的是,春节过后,竟有200多位老乡跟着他来到了陆丰种植大栅麒麟西瓜。当年,陈小红的瓜田每亩收获纯利4800元,10亩地共收获48000元,相当于他开车二三年的收入。
  为了把这一产业引入家乡带领村民致富,2003年,陈小红回到分宜试种了一亩田的大棚麒麟西瓜,并取得了成功,纯利达4000余元,相当于当时分宜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2倍。2004年,陈小红开始组织5个亲友一起种植,可亲友们怕亏本,不想担风险。陈小红便对他们承诺:“你们5个人每人种2-3亩,本钱我来出,亏了算我的,挣了钱只要把本钱还给我就行了。
  有了陈小红的承诺,亲友们没有了顾虑,并种植西瓜20亩。陈小红除了帮助他们买种子、购材料,还为他们找销路。当年,5位亲友每亩瓜田的利润都达到了4000多元。在他和亲友的带动下,2005年周边村民种植麒麟西瓜一下子达到了170多亩。
  见种植西瓜的农户不断增多,陈小红便开始抓技术,跑销售,为农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难题。在陈小红的帮助下,农户们种植的西瓜不仅获得了丰收,而且不愁销路,积极性不断高涨。2006年,分宜县大栅麒麟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亩。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为了确保瓜农的销路,陈小红也在不断拓展市场,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帮助瓜农疏通销售渠道。当年,陈小红不但将分宜县的300多亩栅麒西瓜销售一空,而且还把上高500亩、安福100亩西瓜销往了外地。2007年,分宜县麒麟西瓜种植面积猛增到1200亩。
  这时,陈小红深深意识到:分宜大棚麒麟西瓜已形成了产业,具备了市场、技术和推广的条件,如何从产业链上做文章,打响自己的品牌已成为一道绕不过的坎。于是,他决定把一些有头脑、懂技术、会管理的党员和西瓜生产骨干组织起来,成立麒麟西瓜协会和红阳西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西瓜种植户的生产、技术、信息、经营等一系列服务工作。
  2008年1月,陈小红组织种植户成立了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了种植、购销合同,除了为农户提供优质廉价的西瓜种植材料,还免费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保证了瓜农的销售,实行了一条龙服务,建成了产供销完整的产业链。
  2010年5月,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凤扬”牌西瓜商标。当年,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与县供销社合作撬开全国市场
  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如何来为瓜农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贴心服务?2012年6月,陈小红开始了与分宜县供销社的合作(供销社占股35%)。分宜县供销社入股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后,首先帮助“凤扬”牌西瓜通过了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不仅让“凤扬”牌西瓜有了“身份证”,而且使其有了进入江西各大超市、全国各大城市的“通行证”。于是,“凤扬”牌西瓜开始远销到长沙、武汉、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
  为了做大做强分宜西瓜产业,2012年8月,分宜县供销社还引导陈小红在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并把支部建立在协会上,以推动西瓜种植产业的发展。这一举措不仅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户参与西瓜种植,而且使种植区域很快扩展到了宜春、宜丰、上高、万载、分宜、渝水区等县(区)。
  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自然就增多了;产量增多了,销售的压力自然也就增大了。为了撬开全国的销售市场,陈小红开始奔走在浙江、江苏、长沙、武汉、上海、北京等市场,他知道,只有打开了全国市场,才能真正让分宜西瓜走出江西,并打开瓜农致富的大门。
  为了撬开北京市场,陈小红在北京市场连续4年亏损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着,因为他明白:北京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是辽宁、内蒙、吉林等地西瓜的中转市场,只有占有了北京市场的份额,分宜西瓜才有可能销售到内蒙和东北三省去。
  在北京,西瓜不好卖的时候,他就安排卖水果;西瓜集中不好卖的时候,他就安排分散卖。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撬开了北京市场,而且先后在全国建立了23个销售网点。
  除了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陈小红还十分注重麒麟西瓜的包装,他懂得:产品的包装也是占领市场的重要一环。于是,他投资100多万元,建了18个仓库、一个包装加工厂、一个配送中心,为种瓜农户串联起从田头到市场的整个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社员的利益,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还坚持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西瓜:如果合作社的收购价低于市场价,就由社员自己销售;如果高于市场价,则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这不仅保证了社员的利益,而且保证了全国23个销售网点的货源。
  16年坚持研究西瓜栽培技术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占有市场的生命力。要使“凤杨”牌麒麟西瓜长时间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陈小红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抓质量与科技的创新。为了减少社员的资金投入,陈小红主动承担起麒麟西瓜品种更新的任务,在自己的瓜栅里开设试验田,试验新品种,寻找更加节约人力、适合人们一次食用、减少土地轮种损失的嫁接苗新技术。
  在对全国市场调研中,陈小红了解到:适应北京市场需求的是秋瓜,适应湖南、江西、广东等市场需求的则是夏瓜,且大小重量都应该在10斤左右,适合人们一次性吃完。于是,从每年2月份下种,3月份下苗移栽,到35天发育,35天成长,110天收获,陈小红都精心研究,并培育出一根藤结三季瓜的新技术。
  在培育第二季瓜的时候,他只允许一根苗长一根藤,一根藤只结一个瓜,以保证瓜藤的粗壮和西瓜的大小。“一棵藤结一个瓜,一亩地种300棵苗,300棵苗结300个瓜,夏秋二季收获,一亩可为农户增收一万多元。”对每亩瓜田,陈小红都有精确的计算方法。
  陈小红告诉记者,因西瓜需要隔年轮换种植,为了解决用地问题,只好将种植范围扩展到周边县(区)。记者采访时,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除了在分宜种了22000多亩,还在安福种了3000多亩、宜春种了15000多亩,渝水区种了8000多亩,每亩年产值达一万多元,年总产值达4个多亿。
  “因西瓜的种子每年都在变化,在试种新产品时,每年都需要一笔试验经费。这笔经费的投入都是陈小红个人出的,受益的却是社员。新产品只有试验成功了才能推广给社员。”分宜县供销社业务科刘科长说,“在试种新产品时,陈小红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且为此整整坚持了16年,失败了,就再来,从不轻言放弃。”
  成功培育出嫁接苗新技术
  陈小红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可在大栅西瓜新品种培育上满脑子都是大学问。陈小红认为,长沙与武汉两地夏天气温高,西瓜销量大,品牌竞争力不强,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和迅速占领市场。
  于是,他带领社员建立了1360亩的试验基地,开始试验大栅西瓜嫁接苗新技术。记者采访时,他的新型嫁接苗大栅西瓜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产量不低,质量也好,并己有4户农户开始试种。
  “他的嫁接苗新品种,不仅解决了隔年轮换种植的场地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价值,而且一个基地可连续种植20年不搬家,空余时间还可种蔬菜,对西瓜的销售也大有好处。”分宜县供销社副主任聂小军介绍,除了嫁接苗新品种,陈小红还在西瓜地里套种药材。在他的带动下,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己在西瓜地里套种中药材5000多亩,年底预计可达到30000余亩。
  说到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贡献和打算,陈小红十分坦诚:“分宜已是江西周边最大的大栅西瓜产区,在做大做强这个产业上,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最大的功劳是引进了技术,覆盖了周边,撬开了全国的销售市场。为解决物流问题,我计划在县供销社和政府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建一个冷链库。”
  “陈小红不仅是一个花16年时间来做西瓜这一件事的人,而且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富起来的陈小红,没有忘记回馈社会。2011年,他在分宜杨桥镇资助了一名11岁的孤儿。几年间,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看望资助的小孩,并带去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关心他的生活学习情况。”刘科长如是说。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宾宾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10-02-14 03:02 最后登录:2022-07-15 17:07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