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说蟋蟀

说蟋蟀

散文
时间:2016-01-18 11:0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冀成点击:
        
  昆虫文化虽然没有哲学那样深奥,不像文学那样富于光彩,但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表现在平凡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传达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民俗意识和审美观念,凝聚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蟋蟀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但蟋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则是较晚的事情了。
  
  在我国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称老虎为大虫,称蛇为长虫,而现在虫已经具体地指向了昆虫以及一些节肢动物了。追本溯源,虫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这几天我通过一些网站和书籍查阅了有关虫的文字资料,这才发现了原来虫最早期是所有动物的总称。
  
  古代人将所有的动物分作为毛虫、羽虫、裸虫、介虫和鳞虫五大类,按照金木水火土来划分。属木的叫毛虫,凡是长毛的动物都叫毛虫,如豺狼虎豹等等。属火的叫羽虫,一切鸟类都是羽虫,包括昆虫在内。属土的叫裸虫,就是不长毛的都叫裸虫,人这种高级动物就是裸虫。属金的叫介虫,凡是长盔甲的都叫介虫,如乌龟、甲鱼、鳄鱼等。属水的叫鳞虫,就是长鳞甲的,如鱼、虾这一类都叫鳞虫。
  
  五种虫的说法时间颇长,一直到清朝的博物学家方旭著的《虫荟》五卷问世,昆虫才渐渐地有了近代的含义。《虫荟》一书中共录写了一千零三十九种虫类,分羽虫、毛虫、昆虫、鳞虫、介虫五类,其中有二百余种虫被称为是昆虫。
  
  蟋蟀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辞海》上是这样介绍的:“蟋蟀亦称‘促织’、‘趋织’、‘蛐蛐’。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雌性蟋蟀的产卵管裸出。雄性蟋蟀善鸣,好斗。蟋蟀的种类很多,最普通的是中华蟋蟀,体长约20来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治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的有油葫芦、大棺头等等。因为蟋蟀类均在地下活动生活,它们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所以都是农业害虫。”
  
  我们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一些历史资料所显示,斗蟋蟀似乎是一项最先兴起于宫廷里和上层社会的游戏。人们在玩赏蟋蟀的过程当中,发现两只雄性蟋蟀具有好斗的特性,于是一些官宦之家就率先兴起了斗蟋蟀的游戏,尔后渐渐地发展成为赌博。
  
  宋朝人顾逢在他撰写的《负曝杂录》中记载,唐代天宝年间的长安富人已经开始用珍贵的虫具畜养蟋蟀,用斗蟋蟀的方式进行豪赌,一掷千金。此前的王仁裕也记载,天宝年间长安宫女们养蟋蟀听其鸣叫。唐玄宗更是一个很会娱乐的皇帝,斗鸡走狗无所不为,斗蟋蟀始于此时的宫中和长安街市倒也在情理之中。
  
  宋代的西湖老人在他的《繁胜录》里记载了杭州城的胡同里斗蟋蟀的热闹场面。当时杭州城周围的农民纷纷捉蟋蟀到城里来卖,根据斗性的强弱来确定蟋蟀的价格高低。还有一些人专门卖用来畜养蟋蟀的各种笼具,并且还出现了一些专以驯养蟋蟀为业的闲汉子。由此可知,南宋的斗蟋蟀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已经成为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娱乐活动了。
  
  斗蟋蟀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极得最高统治者青睐的游戏,有两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即南宋的蟋蟀宰相贾似道和明朝的蟋蟀皇帝朱瞻基。一位宰相,一位皇帝,却冠之以蟋蟀之名,可见不是一般的玩家,而是地地道道的蟋蟀迷了。也正因为如此,斗蟋蟀的名声在一些人的心目当中愈加不妙,斗蟋蟀不仅仅是玩物丧志,而且还成为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仔细琢磨琢磨这其中的道理,还真是挺悲哀的事情。
  
  其实,蟋蟀它只不过就是一种普通的昆虫,它们被人们捉来玩耍,罪在人自身,蟋蟀没有罪。你玩与不玩,你斗与不斗,蟋蟀都在那里,它们不离不弃,不悲不喜地都在自己的领地里生活着。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