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故乡的文化站

故乡的文化站

散文
时间:2015-06-08 10:40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点击:
        

  离别故乡文化站都好多年了,现在想起它依然亲切难忘
  
  那时候,我常到文化站去。在那儿看报,读杂志,浏览橱窗里的艺术品……
  
  文化站小小的阅览室里,有好多种报纸。至今记得“听说男人都有私房钱”这幅漫画!是《讽刺与幽默》报刊上载的。在《甘肃日报》上,我读到了我表姐写的《尖尖红辣椒》。
  
  我有自己的“阅览证”,可以选读任何杂志——《故事会》、《山西青年》、《青年文摘》、《十月》、《收获》……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课外时间,我深深陶醉在文学情缘之中。
  
  前来文化站读报,看杂志的人很多,大家非常自觉,没有人大声喧哗!人人都轻轻地问话,轻轻地走动,轻轻地开门,关门。
  
  文化站每年要举办多次书画比赛。优秀的作品要张贴到橱窗里,供众人欣赏。我不懂书法,但每幅书法中的名言,格言,总让我爱不释手,我用手指在玻璃上描摹“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感到神秘莫测!我更着迷于那一幅幅绘画。瞧那“喜鹊闹梅”,“含香葡萄”,“马克思与燕妮”,“为什么猫儿少,只缘鼠患多”,“玲玲,钥匙在四奶奶家”……看那浓墨重彩的牡丹叶扶持着一朵又大又艳的红牡丹花,红牡丹开放得像雨过天晴的太阳,热烈,灿烂,觉得“牡丹虽好绿叶扶”,真是至理名言!有时,我站在画前,甜甜地品味,细细地体会,直到太阳落下山去,才匆匆地赶回家
  
  文化站最快乐时光春节。从正月初四开始,白天唱戏,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晚上会放电影。乡亲们从十里八乡赶来文化站,好戏的看戏,热爱体育的看比赛,喜欢电影的看电影,人人激情单荡漾,欢天喜地,满面春风
  
  这时候的我,还会走进那小小的阅览室里,观赏“小曲弹唱”。这儿有十几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亲自来文化站演唱小曲子。伴着三弦琴声,老爷爷们亮开了歌喉:“子胥搭马过乌江,见一位姐儿站面前……”这是《伍子胥》中的唱词,接下来还有《下四川》等等。苍老音调,优雅琴声,真有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味呢!
  
  元宵夜才是欢乐的高峰。到了“月上柳梢头”,文化站的戏场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戏台上秦腔唱得正热闹,远远望去,只见齐压压的人头一齐向着绚烂灯光里“咿咿呀呀”的演员。文化站的每一间房门都在今夜敞开着,在辉煌的灯光下,熙熙攘攘的人或说笑,或谈论,原来是参加体育比赛的人都在领奖品。
  
  我领着自己的几位朋友,来到灯火通明的橱窗前,橱窗里贴着好多谜语,正等着我们去猜。转眼望去,嗬!人群川流不息,有的三五成群,边看橱窗边窃窃私语,有的七八个人一组,高谈阔论,比手画脚。我和朋友一边猜,一边对早准备好的答案,一旦对准答案,由我去领得胜的糖果!我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会遇见好多熟人,大家都会高兴地围过来,分享成功快乐!这时,有朋友会提醒:“快点儿,要放烟火了!”
  于是大家相拥着走进戏场去。随着“叭叭叭”的响声幽深幽深的天空中飞溅起五彩花朵,红花,绿花,金花,银花……
  
  人们都高兴地笑着,欢呼着,雀跃着……
  
  哦,故乡文化站,乡亲们的乐园,我少年时的天堂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