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收麦的记忆

收麦的记忆

时间:2015-11-12 19:44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憧憬点击:
        
  五月的一天,快晌午的时候,妹妹打电话说下午要收麦,让我找找装麦的袋子。今年是历年来收麦最早的一年。收麦时节,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些收麦的往事
  
  小的时候,每年的小满会那天,是农民们最忙的一天,忙着去会上买些镰刀、装叉、大扫帚、耙子、草帽、扬场锨等农具。之后,就是开始忙着拌场,在场边放置一些水缸,水缸里最少是有多半缸水,用来预防意外;村里的路两旁,每隔不远都会看到电线杆或是墙上张贴的或是红纸、或是绿纸、黄纸用毛笔写的与三夏大忙有关的、确保安全夏收夏种的宣传标语。如“麦场严禁烟火,”“珍惜每一粒粮食,确保颗粒归仓”。或是一些与收麦有关的农谚:“收麦有五忙:割、拉、碾、晒、藏”“快割快打,颗粒不撒”。那时候,每到麦收时节,不象现在有大型的收割机,麦子全靠人们手拿镰刀,头戴草帽或是顶着烈日,或是在月光或者星光下,弯着腰一镰一镰地割掉眼前的麦子。“田家少闲月,六月人倍忙”。割麦的前一天晚上,父母忙着把一年采用一次的镰刀在磨石上一把把磨得明光发亮。(当然每年也会添一把或两把新镰刀)离家远的麦地,就要早早起床;带上一些头天晚上烙好的馍,一些凉开水,或是捆麦的绳子,拉着架子车就出发了。收麦时候,天气凉又得多披件衣裳。俗谚说:“冷收麦,热收秋”。进麦地后,父母先割一把麦子,然后把麦穗对齐打个结,拧个麦样儿,我们也学着拧麦样儿,一个人把着一畦开始割麦,之后再把手中的麦子放在麦样儿上,麦子放得差不多了,父母找出麦样儿的两头拧在一起往里一塞,把麦子捆好,一个麦个儿就成了。父母或是随手放倒,或是把麦个儿立着;有时用绳子捆麦,那时,会节约些时间不再拧麦样儿,只管弯腰割麦。随后,我们也学会了捆麦,割了一段时间后,回头看看身后随意放置的一捆捆麦子,擦一把脸上的汗珠,一种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心头。看看眼前还有大片的麦子,不由得提起劲头。有时,累的时候也会随意躺在麦个儿上,舒展一下腰肢。麦子割完后,那时也没有机动三轮什么的,只有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到场里。往车上装麦个儿前,先把用几根木棍钉好的长方形的架子“称为羊角”,立在后面。然后,往车上放麦个儿,(有时还会前后都立着架子,可以多装一些麦个儿),装麦个儿时,麦穗一律朝里,超出车身时,麦头更要朝里,麦秆朝外,相互挤压着。车上装的差不多了,用两根绳子或是平行、或是交叉着把车上的麦个儿都勒紧,拴在车把上。之后,一车车往麦场拉。拉麦的路上,有时因为路的坎坷,或是绳子勒得不紧,麦个儿会掉下来,偶尔的也会有翻车现象。那时,不得不再次装车。
  
  土地没有包产到户时,麦子拉到场里后。社员们或是找来凳子什么摔麦个儿,留些麦秸用来盖草房;或是把麦子一捆捆解开,摊在场上,(麦场事先已经扫好,平展不起尘)。之后,有专门赶牲口的赶着拉着石磙的牲口在麦子上转着圈儿碾来碾去。有时牲口会偷吃麦子,赶牲口的又会不停的吆喝着。偶尔的,也会扬起鞭子抽打一下牲口。之后,是社员们拿着装叉,把麦秸挑到一边,就露出了金灿灿的麦子。然后,再用大扫帚轻轻扫去短短的麦秸或麦余子。一场麦子,要这样碾上三四次,才能碾得干净。随后,场里就有了一垛垛长长的高高的麦秸垛。之后是晒麦子,晒麦时,又要有专人负责看着不让动物来偷吃麦子。麦子晒好后,社员们或是开着风机,或是趁有风的时候头戴草帽手拿扬场锨开始扬场,让风吹走麦芒。扬场也有讲究:“顶风扬场,顺风簸簸箕”。洋场的也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农。然后,再把麦子装进白色的、上面写有红色的“为人民服务”字体的长长的口袋里或是短粗的麻包里。傍晚收麦子的时候,好天时,人们会不慌不忙的收。遇着阴天或是快要下雨时,人们会各管一工,大人小孩忙个不停:有拢麦的、有扫麦的、有灌麦的,看到大雨冲刷着收了麦子的麦场时,心里总会有一种胜利的喜悦。(有时一落雨滴,来不及装麦子,就会把拢好的麦堆用塑料布先盖起来。)之后,再把一袋袋或是一包包麦子扛进仓库、倒进麦囤,这样算是颗粒归仓了。这就完成了收麦的五忙“割、拉、碾、晒、藏”。
  
  要做到颗粒归仓,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拾麦穗。那时除了社员们还有我们学生,麦子割完之后,老师都会组织学生擓着篮子戴着红领巾去麦地里捡拾麦穗。之后,再把拾到的麦穗擓到生产队的麦场上。(因为天热,容易上火我和一些学生就经常出现流鼻血现象,为此奶奶没少跑来跑去给我治。也是从那时我每到夏天就会流鼻血。三十多岁时,时奶奶躺在病床上,还不断问我还流不流鼻血了?)
  
  时代在发展着,收割的麦子除了用架子车拉之外,又多了机动三轮,人们又快捷了许多。拉回的麦子,不用再摔了,也不再用牲口拉着石磙碾了,因为有了拖拉机、打麦机。土地包产到户之后,生产队里的麦场,也渐渐失去了作用,各家各户的麦子收割后拉回自己的院子里或是家门口。之后,就是等着一家的麦子打完之后,几个人推着打麦机打麦。打麦也是很脏很累的,人少了还不行。有专人站在机器旁往机器里输送麦子的,有专人给送麦子的人传递麦个儿的,还有人用叉挑麦秸的。麦秸垛也是就近垛在家门口,平常烙馍时用来烧凹。打了的麦子,会拉到公路边或是桥上晾晒。又因为在公路上晒麦不仅影响交通,而且晒的麦子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而,每到麦收时节,村里都会悬挂“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麦”“公路晒粮,后患无穷”的横幅。但是还是免不了人们在公路上晒麦。尤其如今被赶到楼上的农民,没了晒麦的地方,不在公路上晒,又能在哪儿晒呢?麦子收割后,人们也会把麦茬点了。结果,每年都会因为点麦茬引起火灾。因而,为了节能环保,也为减少因为烧秸秆而而引起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政府又出台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虽然如此,每年还必须派专人去监督制止一些不自觉地人。严格的时候,就有专门的人员监督收麦的人进麦地就不许抽烟,身上带有打火机或是香烟的要主动交出来。
  
  上大学的时候,也曾帮助同学收麦,当然同学也来帮我家收麦,毕竟都是农村娃。如今不用镰刀割麦已有十年了,虽说有了收割机,收麦也快了很多很多,但是颗粒归仓却早被人们淡忘了。每年麦子收割后,除了老头老太太们闲着没事,会拿个化肥袋子去捡拾麦穗外,谁还会去拾麦穗呢?有拾麦的空儿,不如出去打工划算。更别想看到小学生擓着篮子去捡拾麦穗的景象了。就这样,麦穗在几场雨后发芽在被人们拔掉,或是打了除草剂除掉。颗粒归仓也成了一种奢望。
  
  随着收割机的普遍使用,镰刀也不见踪影了,村庄早已不见了麦秸垛。就像现在有了网络,再拿起手中的笔,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写信已成为奢侈一样,拿着镰刀弯腰割麦,想看看牲口拉着石滚碾麦,已成了奢侈、已成为历史。如今,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土地的日益减少,麦场也成为一种记忆,想像儿时一样在麦场上,享受着夏夜的凉风,听着父亲故事,数着星星进入梦乡;已是一种奢望。想看看一垛垛高高的麦秸垛,也只有到远离都市的村庄。好想再看看那久违了的一望无际的金色的麦浪,也想用相机留住那金色的麦浪。不想今年,却因为妻子不能理解我的生活观念而没收了我的相机,我只能这样的去期盼、去梦想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