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望”不断的人生路

“望”不断的人生路

散文
时间:2016-01-02 21:23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远山谷点击:
        
  
  愿望和理想,是人生路上的北斗。
  人生路上“望”不断,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小愿望、小目标,于是,我们也就有了“望”不断的人生路。
  
  一  希望考上理想的中学
  听见隔壁邻里家插门栓关门的声音,我心里有些怕,家家都关门睡觉了,可天不亮就运货去县城的爸、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十一岁的我带着两个弟弟,一个八岁、一个五岁,还有个两岁的哇哇哭的妹妹在家不安地等着父母。天这么黑,又这么晚,爸妈怎么还不回来呀?我越想越害怕。
  “你看着弟妹,我到马路上望望去。”我忘了暗夜的恐惧,只盼爸妈快回家
  “哥,你再去望望吧。”
  “望望”,在我离开家读初中前是经常的事。我爸年轻时在外做点小生意,回乡后因不擅长农活,他买了板车,干起了搬运工,专给乡里的供销合作社拉货。乡下的山货、土特产,要往县城运,老百姓的日用百货,要从县上拉回乡里,每隔三、两天,父亲要跑一次县城。拉三、四百斤重的货物往返县城,要翻越几座陡峭的山岭,走一百多里沙石路。每次去县里,父母同行,一个前头拉,一个后面推。为了省下在县城的食、宿费,爸妈都是当天往返,天不亮就出门,黑夜才到家,冬天昼短夜长,回到家都大半夜了,所以,天黑了,爸妈还没回来,我们兄弟依门“望望”,到马路上去“望望”是家常便饭的事。
  那个时候,“望望”融进了我们兄弟的恐惧、期盼和喜悦。当我们在“爸妈早点回来”的期盼中战胜了暗夜的恐惧,见到了爸妈拉着车回到家的时候,那种喜悦和兴奋,在我来说,完全是一种“得救了”的感觉。我们雀跃,高兴了,有几回妈妈却哭了,她抹着眼泪,总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就不用卖苦力,吃这个苦了。”妈妈这句含泪的叮聆,曾触动了我少年时心中最纯洁、脆弱情感,我似懂非懂地理解父母,我知道他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养活我们兄妹几个很不容易。我们是爸妈的希望,“好好读书”则是爸妈对希望希望,我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我把它变作是我对自己的希望,在期盼改变命运的明确目标下,我读书有了一个强大的动力,我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通过努力,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我喜欢的各方面都不错的里田中学。
  
  二  热望在部队干一辈子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大大压缩了各类学校的招生计划,虽然断了我的升学梦,命运之神却让我在1964年2月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技术(我学习电影放映技术),我深深爱上了绿军装、爱上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我志愿献身国防,热望在部队干一辈子。
  我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可就在我入党转正和正要提干的紧要关头,一封又一封的诬告信,从我老家寄到了我所在部队的党委,“保长”、“国民党员”、“三青团骨干分子”、“反共救国军成员”,一顶顶大帽子、一项项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了我父亲的头上,与此同时,老家那边有人声言“他马上就要从部队回来种地了”。二十刚出头的我,突遭重重一记闷棍,精神大受打击,情绪十分低落。幸得徐道魁科长及时开导我:“你不是希望部队干一辈子吗?能不能干一辈子,不取决于这些信,而是取决于你自己干得好不好。”又说:“现在地方派性很厉害,许多情况真假难分。你想想,你父亲真有这么多的历史问题,你能来当兵吗?”徐科长要求我,“以在部队干一辈子为动力,继续好好干。”关键时刻,徐科长的关心和点拨,使我茅塞顿开,又重新振作了精神。那段时间,我在县政府工作的叔叔,怕我受打击,也来信安慰我,要我继续安心部队工作,我说:“叔叔,你放心,我那怕在部队当个伙夫,马夫,我也要干一辈子”,后来回家探亲,看见叔叔在我的这段话底下画了几道红杠杠。
  在军中干一辈子的愿望,一直激励着我在部队努力工作,被晋升到上校军衔,担任处长的职务。1989年,我转业到地方,虽然我未能穿一辈子军装,但我在军中服务了二十六个年头,当兵固然光荣,但人生缺了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这一课,也将是个缺憾,我打定主意要补上这一课。
  
  三  期望孩子对社会有用
  结婚以后,我先后有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中国父母都望子成龙,许多人对孩子有太多的期许,我亦自难免俗。我读过我们沙溪陈氏族谱,我家祖上十几代,都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我自己读的军队院校,大专毕业,能不能勉强算个大学生?我有培养两个孩子读大学的强烈愿望,并期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很小,我就教他们识字、数数,并在家里经常开展我们夫妻俩和孩子们一起参加的成语接龙和轮流讲故事的活动,开展“四六二十四”的速算活动(即四个人手里抓等量的扑克牌,然后每个人一次亮一张牌出来,根据四张牌所显示出来的数字,每个人都可以用“+-×÷”四则运算方法来计算,谁最先算出“二十四”的结果,谁就是胜利者)。这些益智游戏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和反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儿女不到四岁我就教她认了几百个汉字,给她订了《小朋友》,从小学五年级起直至初中毕业,每年暑假我根据她的程度开一张书单,让她读十来本小说,这很好地养成了她终身阅读的习惯。可儿子不听“号令”,经常自行其是,并不按我的书单来读,他更喜欢历史、军事和武打,能读就好,开卷有益。
  我们对孩子们的期望,他们懂事地变作了对自身的要求和期望,孩子们是很努力很争气的,在那个七、八个考生,只有一个人录取的年代里,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尤其是女儿,四岁半读书,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重点学校,二十岁从人大毕业,进了国营外贸公司,六年后外贸体制改革,她从部门经理位置上辞职,创办并一直经营着自己的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儿子则在北京的一家央企总部,工作也很努力。孩子们没有让我失望,我的期望没有落空,他们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  祈望玉宇澄清万里埃
  孩子们的工作都不错,我们老俩口身体尚健,衣食无忧,照理说我不应该再有什么烦心事,也不应该再有什么奢望了,其实不然,最近两年,北京的雾霾总揪着我的心。
  每每听到北京雾霾天发出橙色、红色警报,我的脑袋都会“嗡”一下,怎么“狼”又来啦?我的儿子、儿媳妇、特别我那才三岁的小孙子在那里呀,我不敢想象雾霾中的孙子是什么样,他健康吗?还活泼可爱吗?妻子总想叫他们一家回福州来工作,说多活五年、十年比在北京当什么官,拿什么高薪都强。孩子说,没那么简单。我理解妻子,我更理解孩子,但我不理解的是北京今年的雾霾怎么好像越来越重,以至小学校都要停课,学生不能上学了。妻子问儿子:“有没有空气净化器,买一个去?”儿子说:“有。”妻子便频频督促赶紧他去买。空气净化器也许有些微作用,但解决不了雾霾产生的根本问题。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在高调治理雾霾,据讲,北京的雾霾主要来自汽车废气,果真如此,那么,儿子、北京人,你们出行少开或不开汽车行不行?
  我愿祷告,天佑中华。祈望政府、人民一起努力,坚决治理环境,消除雾霾,“玉宇澄清万里埃”,还蓝天白云天空、还绿水青山给大地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