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节日散文 > 中国过年习俗的演变

中国过年习俗的演变

时间:2020-01-19 11:57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王瑜点击:
        

中国过年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节日最重视新年,新年古代称为元正、元日等,在民国初期改为春节。春节的主要风俗有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守岁、压岁钱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的风俗的来历及演变。

年饭

现代人把大年三十的年饭看做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酒店里的年饭需要至少提前1个月预定,有的人甚至在吃年饭时就定下一年的。

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里有“岁饭”一说,“岁饭”做好了不能吃,要留到正月十二日,倒在大街上,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年饭”的概念我查到的资料,到满清时才有,《燕京岁时记》记载:“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那时的年饭显然不是给人吃的。

民国时的《岁华忆语》记载:“金陵人家,除夕最忙碌。张先世遗像曰悬影,分桌列馔(zhuàn),举家叩拜。祭毕不送,谓“请祖宗在家过年”也。撤馔不撤饭,饭上插青松枝,安红枣,曰年饭。”直到民国时,年饭都是用来祭祀和祭祖的。

现在,吃年饭各地都有各自的讲究,年纪大的人饭前总要宣讲一下,表现自己的传统知识。这些讲究杜撰成分居多,现在的年饭与民国以前的年饭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把这些讲究当成禁忌,弄得大家吃得都不开心。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sù),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请为送岁”。按照《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底家家户户要准备各种菜肴,准备迎接新年,大家聚在一起痛快地吃着、喝着,送走旧的一年。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大吃大喝,这大约就是以前吃年饭的真意。

打爆竹

新年一早打爆竹迎接,最晚在南北朝时就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南北朝的爆竹就是把完整的竹子在火里烧得竹节爆裂,发出很大的声音,用来驱赶猴子和恶鬼。

打爆竹驱赶猴子的说法来自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神异经》西荒经:“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烞(音破)而出,臊皆惊惮。”山臊就是猴子,打爆竹本来是为了驱赶猴子,到南北朝时增加了恶鬼。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约在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火药的爆竹,再不用烧竹子这么麻烦了,这种火药的爆竹沿用至今。不过,现在因为担心环境问题,连县城都禁止打爆竹,打爆竹迎新年的传统流传了一千多年,到我们这一代大约要中断了。

贴春联

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在门上插桃符辟邪,起源很早。《荆楚岁时记》记载,新年要“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宋史》卷六十六志第十九:“建隆中……又每岁除日,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年的最后一天题写桃符,正月初一时放到门的左右,无论是题写、张贴时间还是放置的地方,都与现代春联相仿,而且宋代就讲究对仗工整,寓意明确,显然在宋朝就有了春联。

《燕京岁时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贴春联的时间宋代在初一,而满清时期,从小年过后,陆续都可以贴。

春联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过满清时期的皇宫及王族用白纸写春联,因此说贴红春联是为了吓走“年兽”的说法,应该是民国以后的杜撰。

守岁

守歳

唐太宗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荆楚岁时记》没有关于除夕的记载,在南北朝时还没有守岁的习俗。看唐代皇帝李世民的诗,说明除夕守岁最晚在唐代就有了。

什么是守岁?《东京梦华录》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就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围着炉子坐着,整个晚上不睡。

古人当然不会是傻傻的干坐一个晚上。《梦梁录》里说“围炉团坐,酌酒唱歌”,也就是围着炉子坐,边喝酒边唱歌。《燕京岁时记》:“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tóu)斗叶以为乐。”到了满清以后,守岁除了有很多吃的、喝的以外,一家人玩色子,斗纸牌,开始赌上了。

除夕晚上“守岁”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一个晚上很容易打发过去,不过似乎人们不怎么愿意守了。

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大约到清代才有,满清光绪年间的《一诚斋诗》:“遥知塔拥双峰里,压岁分钱少一人。”另外满清《绘芳录》、《九尾鱼》都有压岁钱的记载。《燕京岁时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东京梦华录》:至除日……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祟就是鬼怪,过年把妖魔鬼怪从家里赶出去,然后埋起来,古代称为“埋祟”。《燕京岁时记》记载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色的绳子把铜钱穿起来,做成龙的形状,放到床脚。另外一种就是大人给小孩子钱。从记载来看,穿起来的钱做成龙的形状,压在床脚,显然有些“埋祟”的意思。

满清是外来政权,继承了汉文化,及过年埋祟的传统,但可能把“祟”讹误为“岁”,这一讹误到衍生出给小孩子压岁钱的新习俗。到了民国,《岁华忆语》里说“尊长有赐于儿童,曰压岁钱。”压岁钱没有了“埋祟”意义,只是大人给小孩钱。到了现在风俗又变了,除了长辈给小孩子压岁钱,有收入的子女也要给父母、爷爷奶奶压岁钱。

综述

“春节”是民国设立的新节日,显然继承了传统新年的习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传统的习俗总体一脉相承,任何传统都不会一成不变,改变永远是趋势。

作者:王瑜

2020年1月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瑜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9-06-16 22:06 最后登录:2021-01-19 20:01
优美散文
  • 端午忆屈原,忠魂万古香

    端午忆屈原,忠魂万古香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又是龙舟竞渡,棕子飘香,千家万户喝雄...

  • 一枚枯叶会春风

    一枚枯叶会春风 ——疫情肆虐,整理过往的文字,感谢节令和春风 春节到来,虽说还需要...

  • 母亲的话语

    从母亲的话语里,我深深地体味到:女儿的美丽是母亲的喜悦,女儿的成功是母亲的骄傲...

  • 十代结弦,一生悬念

    光斑交错在纸上,又是着落光的一页。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看到了你,只一眼,便...

  • 填仓有梦喜乐多

    填仓节,这一传统民间习俗,永远是温馨的,可爱的,倾注着全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

  • 冬日囚笼

    一种歌声,一种时代。一段人生,一种心态。在冬天呼啸的北风中,卧室这狭小的天地,方...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