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夜读唐诗

夜读唐诗

散文
时间:2014-10-25 07:4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雪落唐诗点击:
        
  唐诗令人百读不厌。有人以花喻诗,如果说诗经是挂满枝头的花苞,魏晋南北朝诗则是含苞欲放的花蕾,那么唐诗就是怒放的鲜花,宋诗落花凋零,明清诗则似残花败柳;有人以人喻诗,如果说诗经是满脸天真的小女孩,魏晋南北朝诗似是素衣垂手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唐诗就是风情万种丰姿妖娆的美少妇,那宋诗很似絮絮叨叨更年期的女人,明清诗等而次之好似掉光了牙只剩下回忆的老太太。对宋明清诗的比喻虽说尖酸了些,谁让唐诗太伟大了呢。鲁迅先生说,一切好诗到唐代就写完了。以花喻也罢,以人喻也罢,这说明唐诗很有韵味,很值得品赏。一千多年来,唐诗滋润了代代中华儿女,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修养。
  
  唐诗本身极为动人,唐诗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读唐诗我们看到大写的“人”,透过诗歌故事,也会看到一些“小人”。今夜我读到了这首小唐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的题目叫《渡汉江》。小诗所表现的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却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情更怯与不敢问这种精神痛苦的描写是真切的富有情致而又耐人咀嚼的。这种描写可以与诗圣杜甫《述怀》中的诗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相媲美。这首小诗脍炙人口,各种唐诗选本上都能见到。读这首小诗,我们常常会被作者的描写所感动,会为作者的遭遇所流泪。但当我们看到诗的作者是宋之问时,却被这黑色幽默“幽”了一下,这泪水流得有点不值。对唐代历史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是宋之问从贬地逃经汉江时所写。他这次被贬泷州,原因是他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应该说是罪有应得。
  
  在唐代诗坛上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他们两人人格都不好,但他们作诗讲究声律、对偶和词藻,在唐代诗坛上产生过影响。清代褚人获编著的小说《隋唐演义》中对宋之问有这样的描写:宋之问在朝为官,看到张易之、张宗昌因貌美被武则天所宠,遂动了羡慕之心。临朝时虽见武则天眉目传情,却并不招他入内,心痒难熬,托人一打听,武则天嫌他口臭。宋之问大跌眼镜,自此日常含鸡香于口中,以希进宠。以此可见宋之问人格之低下。当然宋的诗才还是有的。沈佺期对宋之问与他齐名并不服气,常有一决高低的想法。有一次唐中宗在昆明湖游幸宴集,命朝臣赋即事五言排律一首,并让上官婉儿当殿评出一篇最优诗作。评阅开始,须臾之间,端坐彩楼的上官婉儿将不中的诗篇纷纷抛下,众人争先拾着,见到自己的名字,袖了诗篇无精打采的站到另一边去,只有沈宋傲然不动,自信与众不同,必然中选。最后只剩沈宋的诗没有抛下。过了良久又飘飘落下一纸,众人观之,却是沈佺期的诗。上官婉儿选中呈献给中宗的是宋之问的诗。上官婉儿的评判辞是这样写的:玩沈、宋二诗,工力悉敌,但沈诗落句辞气已竭,宋作犹陡然见举,故去此取彼。自此沈才服了宋。我把两诗写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下,看一看沈宋俩人的诗才。沈佺期的诗是这样写的: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遗旧石,孤月隐残灰。战鷁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山花缇绮绕,堤柳幔城开。恩逸恒汾唱,歌流宴镐杯。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材。宋之问的诗是如此: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动,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鎬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可惜了这位有才无德的“宋才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联唐诗可谓妇孺皆知。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唐代诗人刘希夷,有井水处就有人吟唱。此联出自刘希夷的诗《代悲白头翁》。诗并不长,抄在下面: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知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首诗在《全唐诗》第八十二卷。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认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就是受刘希夷这首诗的影响。但在《全唐诗》第五十一卷中,宋之问有一首叫《有所思》的诗,同刘希夷的诗几乎一模一样。用“几乎”修饰“一模一样”,是因为宋诗只把刘诗第三句“洛阳女儿惜颜色”,变成“幽闺女儿惜颜色”,其他一字未改。这就怪了,此诗到底是谁作的?原来宋之问是刘希夷的舅舅,虽是甥舅关系,两人应年龄相仿。我查了一下资料,刘希夷生于公元六五一年,宋之问大约生于公元六五六(?)年,也就是说外甥比舅舅还大。据说刘希夷刚写成此诗后,拿给舅舅宋之问看,宋非常喜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联,就和外甥商量说,既然你的诗还没有传出去,就让给我吧。刘希夷虽一生未曾当官,却也是进士出身,为人放荡不羁,很是看重“著作权”,硬是不买他这位舅舅的帐。宋之问由此怀恨在心,一次酒后用沙袋把刘希夷压死了。宋之问就是用这样卑鄙毒辣的手段把这首诗弄到自己的名下。但是“假的真不了”,《全唐诗》的编著者在宋之问《有所思》诗题下作一小注: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翁。宋之问还是在时人和后人面前露出了麒麟皮下的马脚。
  
  为一首诗而杀人,这样的人就不仅仅是“小人”的问题,宋之问不仅为时人所不齿,更为后人所鄙视。宋之问从贬地泷州回洛阳后,趋附武三思,又当上鸿胪寺主薄。后因主持科举考试受贿,再次被贬代州。唐睿宗时流放钦州,玄宗执政时被赐死。这样的人不死,于情于理都让人难以接受。当然宋之问被赐死的罪名并不是杀外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知足常乐茶社

    知足常乐茶社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个煤区。 在通往煤区的路途中,有一条...

  • 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些知青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家同生活、共命运几年,有很多的共同经历...

  • 你是一朵花

    几天前的傍晚,我独自在家门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感觉有些秋凉,正欲回家,突然见到两个...

  • 善良 没有时空距离

    母亲在村里有极好的人缘。这人缘一方面来自她的善良,另一方面也有她的大方。...

  • 难忘的金陵古都之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员工去过南京。由于时间久远,没有留下太多印...

  • 散落在江河里的记忆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 骤雨潲飞,敲打着轩窗,在玻...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