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遥远的山村 作家选刊11期

遥远的山村 作家选刊11期

散文
时间:2015-05-10 17:4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刘德惠点击:
        
  这是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村庄,却没有巨浪荡激过的痕迹。
  这是一个极少被人知晓的村子,在黄土高坡的沟沟坎坎中沉默了不知几百年。
  村子不大,土地面积不足零点二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人。即便在延安地区也算是个超小村落了。直到一九六九年初我们十名北京知青的户口落在那儿,才让这个小村庄人口一下突破了百位。它就是我曾经插队的地方,陕北的苏家塬村。
  村头巍然屹立的那棵老槐树算是苏家塬村最具标志性的景物了。粗粗的树干呈现出铁锭般的色泽。厚厚的树皮上纵裂着沟壑般的豪放纹路。碗口粗的枝干向四周撑开一大片天地。钢爪般的树根紧紧地扒住黄土地并一头深深地扎了下去。
  老槐树不仅是苏家塬身世的见证,也是村民聚集的好去处。就连当年生产队派工的钟声,都是从那里发送出去的。“噹、噹、噹”清脆的钟声,顺着山坳沿着窑洞,传到村子里的角角落落。听到钟声的乡亲们扛着农具迈出家门,向老槐树下集中,再从老槐树那儿走向田间地头。
  朝霞一点点的把夜幕撕开,绛红色的云层从地平线处缓缓地向上涌动。阳光穿过云的缝隙洒落下光明,让山坳中的村落渐渐的显露出来。窑背升起的徐徐炊烟,唤醒了沉睡的村庄。鸡鸣声、狗叫声、劈柴声、扫院声混合在一起,那是名副其实的山村交响曲。
  各家的媳妇拉着啪嗒啪嗒作响的风箱,开始为“掌柜的”做早饭了。那儿的早饭日复一日就那么几样东西。一小碟洋芋丝、一小盘盐和油泼辣子,带上几个杂粮馍和一碗稀饭。“掌柜的”吃完饭嘴里叼着烟袋锅,便扛着农具迈出家门干活去了。“屋里人”简单的吃上几口,收拾起用过的碗筷后,接着就是喂猪喂鸡打扫庭院。
  苏家塬是个穷村。虽说已经步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可那儿没电,缺水。煤油灯是唯一可以带来亮光的奢饰品。村里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就是集体所有的十几头老黄牛和用来运输、拉磨的五头毛驴。耕地、播种、除草、收割、撵打、晾晒、归仓等等。全靠天老爷的帮忙。
  在这个村里生活了好几年,留给我最深的记忆算是喝窖水了。
  陕北的窖就是在一块地势平坦的地方,挖上一个深七八米,直径一米左右的井,用来收集雨水。到村里后吃水要到窖里去打。用绳子把铁桶系好放下去,当水桶快接近水面时用手一抖桶倾斜了,桶往下一沉便用力将其拉上来。满满的一桶水就打好了。窖水很浑浊。看着不干净的水很无奈。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水清了些,但水面上又浮现出许多类似鱼虫的东西。细细的红色线虫,或在水缸里蠕动、或簇成一团……强烈地感官刺激,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生存的艰辛。
  后来,遇到下雨时我们就用桶和盆去接天上落下来的雨水。那水太干净了!
  有一年夏秋之际雨下个不停。水是接够了。可生火做饭的柴禾却断顿了。刚弄来的树枝树干怎么也点不着,还弄得满窑洞的浓烟。浓烟呛得人鼻涕眼泪直流。躲在窑洞门口,看着天上下个不停的雨,企盼着浓烟的散去。
  烟散了,肚子也饿了。没有柴禾还是做不成饭。无奈之中我们就偷偷的跑到村里一个存放破旧农具的窑洞里,扛了几件回去,三下五除二就劈成了柴禾,放进灶口里点燃了。火红的炉膛照亮了窑洞,呼呼燃烧的火焰烧开了锅,看着冒着蒸汽的饭锅,心里甜滋滋的。
  站在苏家塬的村头放眼望去,眼前是一派绵延不断的丘陵沟壑,那一座座山像涌动的波涛此高彼低,直到和远处的天边相连。
  脚下是一条深沟,橡树、漆树、杜梨树长满了山坡。杂草伸出的藤蔓有的缠绕在树干上;有的横爬在山野之中。我手拄木棍深一脚浅一脚的想下到沟底看个究竟,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滑倒的身子惊动了山野中的精灵。山鸡噗噗愣愣地展翅飞到对面的深沟里;野兔子快速的从树丛中跑出去;灰雀没有远飞。它们落在高高的的枝头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或许它们有灵性,发现了危险,向那些懒散迟钝的伙伴通风报信。
  一阵惊恐之后,山野又恢复了平静。
  在历史课里曾经学过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就进入了小农经济阶段。没想到自己插队的村子,依然还是那个样子。全村的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除了勉强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之外,就是给国家缴点公粮。集体经济的积累是谈不上的。
  插队时,随身带去了一个晶体管收音机。尽管收听效果不是那么好,但还是可以收到几个台的节目。偶尔有些村民也过来听听,他们从收音机里知道了许多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事情。一天晚上,生产队长找到我说:“这三十块钱你看能在北京给我买个收音机吗?”
  “三十块钱”对苏家塬人来说可是个大数字。当年一个男劳动力一天的工钱只有两毛四分钱呀。拿出几个月的纯收入买收音机,他舍得,他觉得值。从北京回来后把收音机递给他时,他高兴、他兴奋、他成了村里第一个拥有收音机的人。
  慢慢的他开始琢磨,想让苏家塬村发展起来。
  村里没钱买不起拖拉机,他就从农机站租用拖拉机。拖拉机的轰鸣声第一次在苏家塬的上空响起。他坐在拖拉机手旁边看着铁犁在苏家塬土地上狂奔。机耕不仅快,而且耕的深。这对土地的休养,透气乃至后来的播种,种子的发芽无疑有着巨大的好处。苏家塬人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农业机械化的魅力。他们信服了。次年,村里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苏家塬村新的一页就这样翻开了。
  
  个人简介:
  刘德惠1951年出生研究生学历
  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全国文联会员;
  北京齐白石研究会会员;
  散文在线签约作家
  从一九七三年发表《五月的鲜花》以来,在国内多个刊物发表专业理论文章散文百余篇。一九九五年《当代翰墨大观》;一九九七年《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展》(辽宁大学出版社)分别收入部分作品。一九九八年被载入《二十世纪中国人物大典》。散文作品见于《岁月浅歌》、《中国当代网络散文精选》。
  从精神和心理再现自己所经历的社会现实是我写作的基本追求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人生五十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日了,过了今天的丑时,我便分秒不差地真正进入了五十足岁的年龄了...

  • 家乡的杨梅

    家乡的杨梅 家乡出产的水果中,对杨梅我情有独钟。 小时候,常常遥望着几里地外凉帽山...

  • 异 城

    1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在这里落脚。 在此之前,我从乡亲、老乡口中听过一些有关它...

  • 农业合作形式是多样的

    老歪:合作比单干有更高的收益才中。这个单干规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总的来说,...

  • 我的奶奶

    通过几件事的回忆,结合当下奶奶的过世,追忆那一段时光……...

  • 回首难忘是师恩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又是一年毕业季,虽然自己无缘高中的校门...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