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黄土地上的舞蹈

黄土地上的舞蹈

散文
时间:2015-12-15 13:39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轻闲点击:
        
  我的故乡位于辽宁西部。沿辽西的努鲁儿虎山脉蜿蜒流淌的大凌河养育了我故乡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乡亲。极具乡土气息的东北大秧歌,也被憨厚、倔强的父老乡亲们代代传承着,在故乡这片肥沃广袤的黄土地上忘情的舞蹈着。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东北大地,我们这圪垯便进入了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正赶上三九天,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天气是贼拉的冷。有人开玩笑说:“在我们那圪垯,冬天出门撒尿,要拿一根木棍,因为撒出的尿还没落地就会被冻住,要用木棍一节一节的敲掉。”当然,这有些夸张,但是零下十几度的气温,还是很常见的。
  然而,再冷的天气也挡不住我回家过年的脚步。除了给阔别了一年的亲戚、邻居拜个年,跟年迈的双亲吃个团圆饭,唯一的念想就是看一看久违的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故乡父老的一笔精神财富,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顾名思义“秧歌”。也是先辈们祈求丰收,渴望幸福的一种祭祀活动。如今家乡日益富足,祭祀的用意早已被忽略,扭秧歌演变成了一种大众文艺活动。
  听老辈人说,东北大秧歌始于康熙年间,是犯了罪被流放到塞北的文人艺士,把中原的戏曲歌舞经过改良而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家乡过年,过了初一,亲戚邻里之间拜完了年,就会听到十里八村传来欢快的唢呐声,锣鼓声。个个村的秧歌迷们,听到了唢呐、锣鼓声像是听到了集合的号角,纷纷穿上戏服,拿起小扇,或是手帕等道具,急匆匆聚到一起,踩着锣鼓点尽情的扭起来。
  扭秧歌并非一盘散沙,要组建专门的秧歌会,由乡亲们推选一位德高望重,既会扭,又会唱的人担当会首。秧歌会纪律严明,不许迟到,不许早退。由会首带领,逐个村子,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得来的赏钱或是礼品,会首按人头分配,如果有剩下的钱则留给秧歌会添置一些戏服、锣鼓、镲、等装备。扭秧歌的人也许只得到一点微薄的回报,可没有人会抱怨,会因此消极怠工,他们对于秧歌的痴迷,不是一点儿金钱、礼品就能动摇的。
  东北大秧歌,取材大都来源于《西游记》、《白蛇传》、《梁祝》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分为踩高跷和地蹦子两种。踩高跷有高低之分,高的叫“高跣”,低的叫“踩寸子”。高跷的扮演者所扮演的人物为:头跷:武丑打扮,手持马鞭,是全队的指挥。二跷:武旦打扮,亦持马鞭。老蒯、彩婆子,穿农村生活服装,持长烟袋锅子或棒槌。上装:梳大辫扎彩球,彩色大襟上衣、长裙,手持扇子或手巾,一般为两三名。下装:穿带短水袖大襟上衣,长裤,腰扎彩带。也有两三名,是渔翁、渔女,戏曲打扮。其他还有傻柱子、白蛇、许仙、青蛇等戏曲人物。
  地蹦子包括“耍龙”、“旱船”、“老汉推车”、“斗狮子”等等。有时还加一些喜剧人物形象来渲染气氛,如“傻柱子“和“大家老婆”。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由于故乡冬天,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踩高跷扭秧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春节扭秧歌大都是地蹦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秧歌队要进行散灯。一个年长的老人,挑着一担砸碎的玉米瓤子,每到一户人家,取几块碎玉米瓤儿,蘸着柴油点着,放到门垛前,有散布吉祥,祝愿五谷丰登之意。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各举一面三角形大旗,上面写着“某某村秧歌队”。大旗在风中烈烈飘动,举旗的人更显得威风。小时候对于举旗的孩子好生羡慕,没有举过旗,以致到今日仍是一种遗憾。秧歌队要到哪家拜年,大旗会往门垛前一戳,秧歌队由大门鱼贯而入。这家主人会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屋门前有一桌子,放上茶水、糖果、香烟之类,来招待扭秧歌的人。
  农村人把秧歌队进院拜年叫打院场。扭秧歌的人每人手持一盏彩灯,在院中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大圈。这时,队伍里会出来一名耍工来唱贺词。小扇一挥,锣鼓声即停,贺词全是即兴说唱,需要有一些文化的人才能胜任。看到院里苞米楼子会唱丰收,看到羊圈、牛栏,会唱发家致富。总之全都是奉承、拜年的好听话,直唱到主人眉开眼笑,慷慨解囊。如果耍工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会唱离去的词,等在门外的锣手,会立刻镗镗的敲几声锣。秧歌队便由会首带领着去往另一家拜年。
  小时候,对秧歌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知疲倦地随着秧歌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跑,直到深夜秧歌队散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数的农村青年,都走出了乡村,去往远方的大城市打工赚钱。城市恋爱观念,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来自农村的青年男女。打工回乡的青年们,不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默默无语,他们也想趁着年轻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而扭秧歌给他们提供了绝好的相恋的机会。
  邻居二婶家,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名叫小山子,二审想在有生之年抱上孙子,为了给小山子找对象费尽了心思。二审看中了邻村一个叫月牙的姑娘。月牙人长得标致,不幸的是月牙从小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二审便托能言善辩的媒婆花椒把月牙给小山子介绍。并答应事成之后给媒婆花椒两万块钱。
  花椒凭借三寸巧舌,把小山子夸得比正常人还精明三分,并答应给月牙母亲十万元的彩礼钱。月牙母亲一听有这好事,乐得合不拢嘴,立即打电话把远在城里打工的月牙催了回来,逼着月牙去相亲。相亲那天,花椒把十里外表舅家的儿子清明找来,替小山子相亲。清明是他们村里的小学老师,小伙长得帅气,又会说话,月牙一见面心就被清明打动了。于是,二审和月牙母亲约定,过了年开春就把小山子和月牙的婚事办了。
  没想到,清明也对月牙有了好感,被她的美丽大方所吸引。清明借着正月里扭秧歌的机会,偷偷的告诉了月牙事情的真相,又向月牙表了白,说他喜欢她。两个年轻的心一拍即合,于是正月刚过,两个人便到乡里偷偷登了记,领了结婚证。二审的美梦最终破碎了,媒婆花椒的两万好处费也成了泡影。而因为扭秧歌却成全了一桩好姻缘,成为了十里八村的佳话。
  农村的壮劳力,潮涌一样奔向城市打工谋生。安静村庄,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坐在自家的石阶前寂寞地晒着太阳,呆呆的看着房檐上悬挂的冰溜子,想着以前的伤心事,不知不觉眼角有了莹润的泪光。村里为了排解老人们的寂寞,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在新铺就的水泥街道上,老人们扭着秧歌,满脸的笑容。既有了精神寄托,排遣了寂寞,又愉悦了身心,强健了体魄。欢快的锣鼓声,响亮的唢呐声,把一个个沉睡的村庄唤醒了。
  多少年过去了,东北大秧歌在黄土地上扎下了根。成了乡邻之间沟通的桥梁。邻居之间有了摩擦,有了隔阂,只要到一起扭几天秧歌,自会尽释前嫌,融洽相处。村与村之间来往少了,只要过年时村里的秧歌互相拜个年,气氛和谐了。在我的故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东北大秧歌的作用不可小觑。
  远方的游子时刻不曾忘记东北大秧歌,因为那是黄土地上的舞蹈!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人生五十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日了,过了今天的丑时,我便分秒不差地真正进入了五十足岁的年龄了...

  • 家乡的杨梅

    家乡的杨梅 家乡出产的水果中,对杨梅我情有独钟。 小时候,常常遥望着几里地外凉帽山...

  • 异 城

    1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在这里落脚。 在此之前,我从乡亲、老乡口中听过一些有关它...

  • 农业合作形式是多样的

    老歪:合作比单干有更高的收益才中。这个单干规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总的来说,...

  • 我的奶奶

    通过几件事的回忆,结合当下奶奶的过世,追忆那一段时光……...

  • 回首难忘是师恩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又是一年毕业季,虽然自己无缘高中的校门...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