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长篇叙事散文】区长助理

【长篇叙事散文】区长助理

散文
时间:2017-01-04 12:5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丹水情韵点击:
        
  一
  
  我从行政转行到了教育战线,被安排在学区工作,相当于学区区长助理职位。
  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写画画,除此之外还要对辖区内的十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
  这天,我前往木桥大溪教学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视导,顺便再到石城小学进行督查。记得到大溪教学点,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钟时分。
  这个教学点,规模不是很大。一栋土墙教学楼,在这里任教的是一位不过一米五几身材的年轻女教师,微胖,蓄着妹妹头。
  看上去青春阳光,活力四射。远远地就看见她走到老枣树下拉着钟绳“铛、铛、铛”连敲三下,紧接着又“铛、铛、铛”敲三下,这是预备铃的信号,它提醒学生准备上课。五分钟后,她又一次走到老枣树下拉着钟绳“铛、铛”敲两下,接着再“铛、铛”敲两下,这是上课铃的信号,学生随着铃声都陆陆续续地进了教室。
  来时我并没有通知她,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在教室的过道上,透过教室小木窗,看她在课堂中是怎样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的。
  看她教学前,首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在“静”中先初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再细读课文,边默读边勾划,思考提纲中的问题。一些疑难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轻声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待老师直接教学时提出。她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认真指导检查。在检查预习情况,一般是在“动”中进行,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与补充说明,指导解疑。这样使“动”“静”结合,便于学生准确、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而恰巧她上的语文是《狼牙山五壮士》,为了让学生在“静”中默读课文,划出五壮士打击敌人的关键词语:“沉着指导”、“大吼一声”、“好象......”、“掷”、“抱”、“全神贯注”、“瞄准”等。在“动”中进一步提问:这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感情?再通过讨论,深刻体会至这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的思想感情
  “动”中精讲是在“静”中预习的基础上,采取“师生共议、问难解疑”的方法,教师根据预习提纲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她进行了必要的讲解。“静”中实践,她将“动"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书面作业让学生们在认真练习。
  教室里很静,只听得见学生写字时发出的沙沙声响。她走到一个小女孩身旁掌着她的右手在教他书写汉字。
  ……
  当时的教学设施简陋、条件很差。教室的墙壁都是泥土垒成的,房顶由茅草缮成的,课桌十分破旧,是简易的木课桌,低年级教室里都是用土坯垒成的泥巴台子当课桌。这在当时村级办学村级管理时,就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泥巴桌子泥巴房,泥巴孩子靠泥墙,离了泥巴没家当”。
  然而,学生读书很认真,她教学很下力。
  下课了,她走出了教室,第一眼发现是我,很是诧异。明亮的眼睛上的两道眉毛笑得像两道弯弯的月牙儿,面颊上的一对大酒窝深陷着,笑着向我打招呼。在她的引领下,我走进了她的寝室,接着她忙着给我沏茶,我从她手中接过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
  我们只是简单的就她刚才上的一课,交换了我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当前学校值得注意的地方,她都虔诚地用笔仔细的记录了下来。
  本来她再三挽留我吃过中饭后再走。听说我还要到石城小学去,也就不再强留。原来我是准备按来的路程,沿路返回,再走国道,过“马虎溪”趟河再爬山去这所小学的。她建议我从大溪翻山直接去石城小学,只是特别强调山势陡峭,路途有些艰难。
  我采纳了她的意见。于是,与她告别后,便从大溪西北方向,进得一个深槽,芭芒草长得十分茂盛,没过了我的头顶。大山里很静,静得出奇,人走在山路上在外人看来,根本就不会发现你的踪迹。
  这里沿途都是高山深涧,要翻过四重崖,而且每重崖之间,都是人工架设的圆木树条梯子,有的木梯呈八十多度,往上攀登,甚至要触碰到你的鼻尖,一不小心就会有摔下万丈深渊的可能。好几次,由于手没抓稳,差点摔下去,还好,好几次都是逢凶化吉、虚惊一场。一路攀爬,艰难地翻越过一重又一重悬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好不容易上得山顶,等我看我脚下,来时刚买的一双新皮鞋,早已裂开了大嘴,脚下几个指头不由自主的伸出了鞋外。再望悬崖下方,使我不禁打起了寒颤,深不见底的沟壑,看了就使人眩晕。
  还有一段山路要走,我索性脱下皮鞋,光着脚丫继续前行。
  
  二
  
  登上四墩岩石,茫茫群山被我踩在了脚下,我好有成就感!“欲与天宫试比高!我——赢——了!”千山万壑也帮我应和。“我——赢——了——”的回声绵长。
  清凉的山风徐徐吹来,阴森森的松涛吹起了口哨,犹如来自天边的最美妙音乐。一时兴起,竟然吟诵起了:
  “雄姿磊落傲苍穹,拔地通天笑大风。雾绕云从九天外,钟鸣客串万山中。四方浩宇长声啸,万壑清风俯首躬。脚下三千飞鸟乱,天宫绝顶叹神功。”
  只身伫立于群峰之上,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英雄气概。
  感慨之余,低头望望脚下,一双崭新的皮鞋,早已是龇牙咧嘴,我一时好胜心疼。现已是木鱼成舟,也是毫无办法。我索性脱下破了的皮鞋,提在手上,光着脚丫在山中茂密的林间小路上前行。山间人迹销匿,我诗意地穿梭于林海,侧闻地籁,仰闻天籁,与天地同化,寻回我蒙尘已久的洁净心灵
  山回路转,峰回路移。我在不知不觉中,又来到了一座山梁的顶峰。放眼望去是一条长长的小路,顺斜坡横下。
  远远望去,有一位鬓角斑白的老人,正吃力地背着一大回柴禾,踉踉跄跄的沿着横下的山路往下蹒跚迈步。
  我想,大山中难得见到有人来往,既然有人,去石城小学也就不会太远了。
  于是满怀信心地加快步伐向前赶路。不一会儿,我就追上了前面的那位老人
  “老爷爷,去石城小学的路是从这儿走么?”
  老大爷一听后面有人在与他打招呼,先是一愣,随后就近在路旁找了个石墩把柴禾停靠好,不慌不忙的从被子系中脱出臂膀,解开胸襟处的几粒衣扣,任山风吹拂,褪褪早已大汗淋漓的热气。
  他眯缝着眼睛,打量起我来,从他眼神中看得出,有些诧异。稍后才慢腾腾回我话:
  “你这人我看着有些怪,大路不走,偏偏要走小路,这后山峰峦叠起,该多危险啦!”
  “大爷。您有所不知,我是到大溪学校去后,顺便从后山抄近道过来的。”
  “哦!哦哦!原来是这样啊。”听说我是老师,他有些肃然起敬。
  我把那双脱了底的破皮鞋,递给老大爷帮我拿着。执意背起了老人停靠在路边的那回柴禾。老人说什么也不答应,但我没经他允许已经背在了肩上。他也没再说什么,我们一路走,一路聊着。
  “您家是山下的呀?”
  “是呢!要不多远就到了我的家。”
  “我就一孤老头子,每半个月要上山一趟。”
  ……
  谈笑间,隐隐地,听到阵阵风声,路旁的松柏树林沙沙作响。我走着想着,漫步旷地,抚孤松而盘桓,白皮松不见一丝颤动,但是树身发出清晰、幽远而悠长的声浪。远处黯然的,是传说中苍龙岭峻峭山峰的影子,只是没了威武的气势,葱茏的山野好像在歇息,收敛了他原有的英姿。有些凉意,我浑身冒出了热汗,还好,没多大一会儿就到了老爷爷家门前。
  我把背上的柴禾,倒在了他的稻场上。
  这位满脸沧桑、鬓角斑白的老人家,非得留我进屋泡杯绿茶,润润喉、歇歇脚再走。好意难却,只得客随主便。品茶歇脚的间隙,听老人言谈举止,全是咬文嚼字,知乎也者。很有一番仙风道骨之感。
  谢过老人,在他老人家的指点下。我又翻过了一道山梁,走进了今天的目的地——石城小学。
  我与当时学校的李校长接洽完毕后,迅速钻进了教室,观摩了学校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学校领导对前段学校工作开展的汇报。
  工作进展顺利,我在这所学校吃过晚饭,踏着月色,在这所学校三位老师的目送下,渐渐地远去了。
  
  三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也很繁琐。
  日常工作,除主管全学区十所学校一百多号老师每月工资发放外,任教初中两个年级的生物学科。平时还要协助区长到各校进行教育教学视导,每逢期末全县统考,还要编制、刻印各科试卷。
  特别是到了学期快要结束时,临近全县各科统考。那时候给全学期十所学校学生刻、印试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刻板一般由老师亲自完成,从刻板到印刷全是手工。提前把卷子的内容刻到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一页页的印出来。
  一般的学校里只有一台油印机。每逢考试临近,学区从各学校抽调三四名手刻字、印刷能手,集中到学区统一的房间里,将语文、数学、品德、历史、地理等全县统考上面发下来的试卷样卷,分给负责刻卷的老师手里,提出要求,按规定的时间,质量要求刻字、印刷出来,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得像坐禁闭一样,不得单独出门,即使要上厕所,还要指点专门人员陪伴。
  那段时间,我们三四个老师集中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经常坐在灯下,很用心的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制试卷模板,甚至在专门的房间推印油墨试卷。往往我们推得满头大汗。
  为了及时将试卷刻写出来,经常早晨、晚上加班,中午也不休息,甚至晚上加班熬夜刻板。
  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
  一支笔,一块刻板,一张蜡纸,一架油印机,便是制作试卷的全套用具。把刻板平放在桌子上,把蜡纸整整齐齐铺在刻板上,用专用的刻笔照着范本刻写。刻写过程,需百倍小心,稍有粗心大意,就会把蜡纸戳破。一戳破,印出的试卷便会落下一个黑疤点,很是难看,直接影响了效果
  整个一套工具是蜡纸、钢板、铁针笔、油印机。工序分为刻与印两部分。刻蜡纸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蜡纸铺在钢板上,必须要与钢板的斜纹相吻合;用铁针笔的力度要适中,太轻,印出来模糊不清,太重,又容易戳破蜡纸。更主要的是对字的要求很高,平日里练字功夫下了多少,刻在蜡纸上便一目了然。
  刻写蜡纸考验着我们这些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也考验着我们的细致和韧性。刻写需一笔一划地进行,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密有致,印出来的字迹美观大方。在刻蜡板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不仅要字写得好看,握力也很有讲究。
  有的时候蜡纸铺在钢板上,有时用力太小,蜡纸没刻透,油印不清晰,用力过大,蜡纸破了,油印时白纸上黑糊糊的一大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捏铁笔的手指往往都会起血泡,以后要好多天血泡才会消塌。即使好了右手的食指头也会留下一个硬硬的黑疤。等我们把试卷全部刻好,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痛、筋疲力尽。稍稍休息一会儿,或者大家一起到外面去透透风,调节一下眼睛的视力,望望学校周围的远山近水。
  这时,正是寒冬腊月,等我们大伙钻出刻印室,呼呼的北风直灌进我们的领脖子里,不禁使人打着寒颤。看近处的“凹”字形的校园内,早已落满了积雪,房屋顶呀,操场上足足覆盖上了一尺来深的雪,连操场上的几个水泥浇筑的乒乓球台全被白雪覆盖的严严实实。
  大山深处的小村子里,淹没在雪景里,炊烟却更加清晰可辨了。有几只狗,黄的黑的白的土狗,在雪地里欢蹦乱跳的打闹嘻戏,偶而回荡在山谷里的犬吠声,摇落了松枝上的积雪。松枝上的积雪一飘落,一只金色的松鼠就欢实地跳了过来,去嗅那无色无味的雪,它以为是什么能吃的,虽然有些失望,但它倒也很悠闲自在。
  ……
  大家都觉得玩够了,都不约而同的钻进了刻印室。
  接下来便是印刷,印刷也讲究技巧。第一次推油印机的滚筒,要么用力过猛,蜡纸渗油过多,印出的字迹又黑又粗,油墨久久不干,要么力度不够,印出的试卷则因油墨过少而字迹不清。
  油墨不宜过多,过多则字迹粗浓模糊,也不宜过少,过少就有可能出现印不明的地方。尤其是推动滚筒和翻拉成品时,都需认真细心,否则就可能撕坏蜡纸,导致前功尽弃。可以说每次制作试卷,都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挑战。
  后来油印东西多了,经验也丰富了当把一张张油墨试卷发到学生手里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老式油印机让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感受,工作中只要自己用心去学习,去实践,就可以做得很好。这也是一种收获,一种在艰苦的条件下新的能力锻炼。
  如今很难再见到油印试卷了,科技的进步、电脑打印机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已经让油印时代成为一种记忆
  唯有那淡淡的墨香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时不时地又让我怀念起那个年代刻写油印的事儿来。
  
  四
  
  期末考试结束,又要迅速要组织评卷统分、排名次。
  评卷期间,全学区所有老师都集中到学区所在地的中学教室内,分成六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负责评卷的老师,都集中在一块。七八个火盆锅里引燃的白炭,吐出红红的火舌。尽管室外纷纷扬扬的还飘着雪花,但是室内温暖如春。只见不少老师都把棉袄早脱下来了,特别是不少年轻女教师前凸后翘的身材,显露出了曲线的美感,免不了男教师们都要多看几眼。
  阅卷室内,评卷老师们不能抽烟,也不能交头接耳。阅卷桌上,每位老师都会发一瓶眼药水,防止眼睛干涩与疲劳。
  “同一道试题,每天要阅二千五百次至三千次。”在一个语文与数学阅卷室内,一位戴着宽边眼镜的老老师说:
  “阅卷老师想要偷懒都不行,因为同在一个阅卷室内,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状态,都受到了在场所有老师的监督。”
  “不光老师们监督,你看学区领导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在来回巡视。”一位青春阳光的女教师也打趣的说。
  室内老师们一边评卷,一边有说有笑。已然要求是不许抽烟,其实评卷老师中不乏抽烟者占多数,不少老师憋不住了,仍然津津有味地抽着,室内烟雾缭绕,不少不抽烟的女老师被熏得捂住了鼻子。
  一位女教师是评阅高年级作文考卷的,她摘下眼镜说:
  “拿到一篇600多字的作文后,只要50秒至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给出一个分数。”
  不少老师附和着。
  “别小看这50秒,至少可以把这篇作文读三次。”女教师继续说。
  “一篇作文拿到手,阅卷教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不达标,分值自然不会很高;当然字迹工整的比字迹潦草的‘待遇’要好些;其次,老师会通篇扫一遍作文,如果是偏题跑题,这篇作文离高分已经愈来愈远了;接下来,老师会从文章的描述、文章逻辑结构等方面给出一个预判分数。记叙文如果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议论文如果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这篇作文会归于高分类。”同组一位尖廋脸,大分头,穿着洗得已经发白的中山装的老师
  “作文算是主观因素最大的试题了,但差别不会太大。”那位阅卷作文的女老师说。
  “因为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如果超过了4分,还有“三评”在后面。而从实际情况看,进入“三评”环节的比例非常低。”她又继续补充道。
  经过两整天的评阅试卷,基本算告一段落。接下来是阅卷后,大家坐在一起,针对评阅试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最大的收获展开了质量分析。
  各评卷组组长就试卷评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绩做了小结,根据各位组长的发言,大致谈了这些情况:
  语文试卷第一部分,补充成语学生做的不是十分好,多数学生不能写出“言行相顾”这个成语,这是课文上不曾出现的。古诗文名句默写,如“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怅”,“发愤忘食”的“愤”字。后面三句理解性记忆学生都答不上来。阅读,总体来看,学生答题姣好,但从答题的细节方面来看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命题作文,在题目上很多学生都犯了错误,把题目改了,扣掉了不少的分。
  针对每一类出现的问题,不少老教师也纷纷发表了个人的一些意见,谈得很实在,很中肯,这无疑对学区各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区领导是个刚从部队复员,安排到教育行列来的。身材魁梧,戴着一个鸭嘴帽,额角上留有两道剑眉,只是眼睛不是很大,披着一件军棉袄长大衣。他把领口揭开,用双手捋了捋大衣,顿了顿说:
  “从刚才各评卷组长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前段教育教学中的差距和不足,往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反复强调语言学习知识中的运用。这就包括字词、诗文、文化常识等;二是要课内外结合,做好做足阅读训练。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三是要抓好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从规范语言做起,通过练笔和单项训练,训练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所感……”
  我正忙碌地找各评卷组长登录分数,分年级、任教老师、应考人数、实考人数、缺考人数、总分、均分、高分人数、及格人数,p值。
  评卷结束了,老师们三三两两结伴走出阅卷室,冒着鹅毛般的大雪,直到被风雪所裹,消失在出校门外的小路尽头。
  原先喧嚣的校园,顿时安静了不少。我折身走进办公室,依照刚才采录上来的数据,按p值数据的多少,分别把各校期末统考的位置定下来了。
  
  五
  
  期末考试结束,又要迅速要组织评卷统分、排名次。
  评卷期间,全学区所有老师都集中到学区所在地的中学教室内,分成六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负责评卷的老师,都集中在一块。七八个火盆锅里引燃的白炭,吐出红红的火舌。尽管室外纷纷扬扬的还飘着雪花,但是室内温暖如春。只见不少老师都把棉袄早脱下来了,特别是不少年轻女教师前凸后翘的身材,显露出了曲线的美感,免不了男教师们都要多看几眼。
  阅卷室内,评卷老师们不能抽烟,也不能交头接耳。阅卷桌上,每位老师都会发一瓶眼药水,防止眼睛干涩与疲劳。
  “同一道试题,每天要阅二千五百次至三千次。”在一个语文与数学阅卷室内,一位戴着宽边眼镜的老老师说:
  “阅卷老师想要偷懒都不行,因为同在一个阅卷室内,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状态,都受到了在场所有老师的监督。”
  “不光老师们监督,你看学区领导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在来回巡视。”一位青春阳光的女教师也打趣的说。
  室内老师们一边评卷,一边有说有笑。已然要求是不许抽烟,其实评卷老师中不乏抽烟者占多数,不少老师憋不住了,仍然津津有味地抽着,室内烟雾缭绕,不少不抽烟的女老师被熏得捂住了鼻子。
  一位女教师是评阅高年级作文考卷的,她摘下眼镜说:
  “拿到一篇600多字的作文后,只要50秒至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给出一个分数。”
  不少老师附和着。
  “别小看这50秒,至少可以把这篇作文读三次。”女教师继续说。
  “一篇作文拿到手,阅卷教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不达标,分值自然不会很高;当然字迹工整的比字迹潦草的‘待遇’要好些;其次,老师会通篇扫一遍作文,如果是偏题跑题,这篇作文离高分已经愈来愈远了;接下来,老师会从文章的描述、文章逻辑结构等方面给出一个预判分数。记叙文如果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议论文如果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这篇作文会归于高分类。”同组一位尖廋脸,大分头,穿着洗得已经发白的中山装的老师
  “作文算是主观因素最大的试题了,但差别不会太大。”那位阅卷作文的女老师说。
  “因为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如果超过了4分,还有“三评”在后面。而从实际情况看,进入“三评”环节的比例非常低。”她又继续补充道。
  经过两整天的评阅试卷,基本算告一段落。接下来是阅卷后,大家坐在一起,针对评阅试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最大的收获展开了质量分析。
  各评卷组组长就试卷评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绩做了小结,根据各位组长的发言,大致谈了这些情况:
  语文试卷第一部分,补充成语学生做的不是十分好,多数学生不能写出“言行相顾”这个成语,这是课文上不曾出现的。古诗文名句默写,如“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怅”,“发愤忘食”的“愤”字。后面三句理解性记忆学生都答不上来。阅读,总体来看,学生答题姣好,但从答题的细节方面来看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命题作文,在题目上很多学生都犯了错误,把题目改了,扣掉了不少的分。
  针对每一类出现的问题,不少老教师也纷纷发表了个人的一些意见,谈得很实在,很中肯,这无疑对学区各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区领导是个刚从部队复员,安排到教育行列来的。身材魁梧,戴着一个鸭嘴帽,额角上留有两道剑眉,只是眼睛不是很大,披着一件军棉袄长大衣。他把领口揭开,用双手捋了捋大衣,顿了顿说:
  “从刚才各评卷组长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前段教育教学中的差距和不足,往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反复强调语言学习知识中的运用。这就包括字词、诗文、文化常识等;二是要课内外结合,做好做足阅读训练。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三是要抓好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从规范语言做起,通过练笔和单项训练,训练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所感……”
  我正忙碌地找各评卷组长登录分数,分年级、任教老师、应考人数、实考人数、缺考人数、总分、均分、高分人数、及格人数,p值。
  评卷结束了,老师们三三两两结伴走出阅卷室,冒着鹅毛般的大雪,直到被风雪所裹,消失在出校门外的小路尽头。
  原先喧嚣的校园,顿时安静了不少。我折身走进办公室,依照刚才采录上来的数据,按p值数据的多少,分别把各校期末统考的位置定下来了。
  
  六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丹水教育也迎来了春天。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各地人民办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喊出了“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口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孩子成材了,他们才能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
  可现实是残酷的。当时各村的学校虽然大多数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史,可基本上都是以解放前各村较大的庙宇或大户人家的祠堂为基础扩建的,房屋破旧不堪,很少有象样的教室,也没有适合学生使用的桌椅,当时学校只有“四子”,即破房子、土台子、木墩子、泥孩子。面对现实,高家堰镇人民在八十年代的办学行为分两步走,前五年主要是实现“一无两有”,即学校要达到无危房,有教室、有桌凳;后五年主要是实现“六配套”,即要求所有的学校都要有教室、桌凳、图书、大门、围墙、厕所六项配套设施。
  以现在人们的眼光,没有教室和桌凳的学校还是个学校吗?可当时我国的国情告诉人们,当政府大力倡导实现“一无两有”和“六配套”时,肯定是有许多学校还没有实现“一无两有”和“六配套”。
  当时办学需要的人、钱、物主要来自各村的村委会。村委会不缺劳力,只要学校需要,让群众到学校出几天力,没有一个群众不去。最缺的是钱,当时村集体的经济基础也很薄弱。记得当初,我曾陪刘区长去找当地村委主任说学校缺桌凳的事,村委主任一脸的苦笑,指着村委会西边山墙边上的一棵小椿树苗说:“这棵小树苗能快点长大该多好!”
  村主任就这么一句玩笑话,弄得我们在场的人,无言以对。周围的空气瞬间似乎凝固了一般。
  在实现学校“一无两有”和“六配套”的过程中,不仅苦了当地老百姓,还苦了各学校校长,连我这个学区助理,苦也没少吃,话也没少受,往往为全学区能够尽快实现上级“一无两有”和“六配套”的目标,挑灯夜战一直连续好几宿觉都没睡。
  因为上面要验收,下发的表格铺天盖地,各种指标都有具体的规定。而且,数据都有各学校按照学区要求的时间,按时交到我这里汇总。
  你看,全区十所学校,已经有九所学校的表格都交上来了,唯独向日岭小学的表格未到,我们只得耐心等待。太阳早已偏西,不见这所学校校长的踪影,夜色拉下了厚重的黑色的帷幕,学区房内静的有些可怕,室外的天穹上挂着一轮满月,满月的极远处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似乎有些顽皮,挤眉弄眼,故意挑逗的望着区长与我。
  我们一会儿望望月亮,一会儿又看看星星。那个着急无以言状。我随着区长漫无目的地在房舍的凉亭上踱来踱去。
  “怎么搞的在呀?按规定的时间超过了这么久了,还不送来?这个‘嘀嘎子’在搞什么鬼?”区长有些不耐烦,说话的语气锋芒毕露。
  “也许他正在汇总数据吧!”我如是说。
  区长沉思了片刻,大手一挥:
  “但愿是这样的。”他自言自语地说,接着对我说:
  “我看要不这样,辛苦你一趟!”
  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了,往返一趟也有三四十里路。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想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顿时不知哪来的勇气,依然接受了任务。
  趁着明亮的月光,我沿着国道线,过丹水趟溪流,行进在两山对峙中间的窄小的土公路上,时不时从黛色的朦胧山林间传来几声夜鸦的叫声,顿时,整个脸皮都绷得紧紧的,头发、眉毛都惊恐的竖立起来了,吓得我冷汗直冒。
  就这样在我心底煎熬着,好不容易翻过了“蓬山包”夜色中依稀可见雾蒙中的人家,心情才渐渐恢复到了原位。
  我不管这么多,坚定信念一股劲儿的西行,等我赶到向日岭小学,已是月落西天。
  校长的寝室里,还是灯火辉煌。当我踏进严校长的寝室,他还全然不知。
  “严校长——”这一叫声,才使他如梦初醒。
  他看看我,有些惊奇。
  “哈哈,我正面对这张铺盖皮子表格,一筹莫展呢!”看得出来,他有些无奈
  “你这表不交上去,学区的汇总表也无法呀!”我对他说。
  “这不!救星来了。”严校长如是说。
  “你辛苦了!用什么来犒劳犒劳呢?”他有些过意不去。
  “不用客气。我看,今晚我们还是围绕这张表来研究吧!”我对他说。
  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两袋花生米,还有一些糕点、饼干之类的食品。并且用玻璃茶杯每人斟了一杯老烧。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一边吃着花生米、品酒,一边围绕表格一起研究那些原始数据。经过我们连夜奋战,三个多小时候,表面上的空是填满了,只是横向、纵向数据不吻合。我们只得拉到重来,重新核实每一个数据,一番努力后,最终表格填好了。
  我们把填好的表格装进黑皮夹子里,两人踏着昏暗的月光一起前往学区方向走去。
  人是苦了,事是打擂了。但是,我们苦中有乐,真正体会到: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让所有的困难低头让路,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各位村委主任办学责任感的激励下,在广大群众下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校长陪着笑脸、苦口婆心地摧促下,家乡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利用了十年的时间,最终让“一无两有”和“六配套”成了历史名词,各村的中小学都已初具规模。
  
  七
  
  会计活儿,心不细不行。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甚至会带来预想不到损失。
  尽管我平时时时告诫自己,心细,一定要心细!还是没有逃脱厄运。
  那是一次各校财会人员,到我这里来领取当月教师工资。本来,按各校教职工总数,我在发工资前,都是反复核对,用算盘一遍又一遍累计,按各校应发工资总额,早就用牛皮信封装好了的。各校来领工资,只需要对照应发数,核对一下,签个字就可以了。
  这总该不会出差错吧!我这样想着。
  那天各校来领工资,就像是事先早约好了似的。同时来到学区本来就不是很宽敞的办公室,人蜂拥而至,小小的空间一下子挤了十多个人。这个在喊,那个在叫,吵得我就晕了头。
  其中一所学校管财会的会计,早就把工资领到了手。别人正在领取的时候当儿,他又从中插一杠子。
  “我正需要一点零钱,有急用。能不能帮我换一换?”说这话的是一个长脸,浓黑的头发蓄的老长,满脸络腮胡子,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加修理了。
  “不要着急,慢慢来。”我对他轻言细语的说。
  “确实等着急用,你就帮我换一换吧!”看得出他确实很急。
  “那好吧!”我没加思索,就从抽屉皮夹子里给他抽出了一千八百多元现金,递给了他的手中,他接过钱马上就离开了学区办公室。很显然,这样是很不符合手续程序的。但是,等着领工资的人多,室内一片喧哗。我也没注意,继续在给下一位发放工资。
  当我把全学区各校工资发放结束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人们都陆续走出了办公室,室内静了许多。
  我又一次对照收入和支出,盘起存来。各校工资是发结束了,手头应当还有退休人员的工资,以及他们这些老同志住院治疗的医药费报销补助。对照收入、支出数据核对,反复清点库存的现金,一遍又一遍的清点,数字不对呀!整整相差了一千八百多元现金。
  这下我都蒙了。
  下班回家后,我再一次在家里细细盘点,仍然相差这个数。
  我向学区区长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但他爱莫能助,只是摇摇头。一连好几天,我都打不起精神心情沉重地闷闷不乐。以致于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找,怕是一时疏忽放哪儿了,或者是老鼠给我拖到别处去了。竟然连土墙柚子窟窿里都寻遍了,还是不见任何踪影。我沮丧透了。
  在后来晚上睡觉时,我静下心来,把那天领工资的情景,再次在我脑中过了一场电影。慢慢回想,慢慢梳理。一个人清晰地印入了脑际之中:
  长脸,浓黑的头发蓄的老长,满脸络腮胡子,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加修理了。对,就是他。前后两次在我手中领取了现金,而且,第二次找我换零钱时,钱拿走了。第一次所领的工资没有收回。况且,所差数额与那所学校工资总额也相吻合。
  只怪我做事马马虎虎,后来又得知那个学校领工资的财会人员,家里正在修建房屋,正等着用钱。本来想抽了时间去他家里找他本人去索要,但是就在我要去他家的时候,得知这位老师,因高血压不幸去世了。我想,人都死了,还找个俅啊!俗话说:“舍财免灾”只当上了一个功德罢了。
  这一年,虽然经历了这样一个令人懊悔的事情。但有幸的是,这一年我的高级职称获得了市评审机构通过,职称套改,年底补了一千多元工资,算是把这个当时人们认为是一个“天大的一个窟窿”填平了。
  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我自己,都一致认为做事是一个相当严谨的人。只要领导交办的事情,他们对我都很放心。
  这并不是自我吹嘘,我平时的工作确实有目共睹。
  我又是一个懂得相互谦让的人。
  一次,民办老师转正。那个时候民办老师转正,首先要经过笔试考试,考试过关了,你才有这个机会。
  记得第一次民转公考试,我的考试得分,是全学区民办老师中得分最高的。看来这次民转公,我是“鸡蛋掉进碓窝里——稳夺夺的”。哪想到,那是我还很年轻,二十岁刚出头。领导出面给我做工作,硬生生的要我把这个指标让给了别人。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领导对我如是说。
  我想也是,是金子的,无论放在那里,他都会发光。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一连好几次,领导仍然用这样的话来搪塞我。总是用一把长把子伞来当遮羞布,以便使我死心塌地的去为他们卖力。
  我在工作中,看穿了他们的伎俩。逃也似的离开了学区区长助理工作。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人生五十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日了,过了今天的丑时,我便分秒不差地真正进入了五十足岁的年龄了...

  • 家乡的杨梅

    家乡的杨梅 家乡出产的水果中,对杨梅我情有独钟。 小时候,常常遥望着几里地外凉帽山...

  • 异 城

    1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在这里落脚。 在此之前,我从乡亲、老乡口中听过一些有关它...

  • 农业合作形式是多样的

    老歪:合作比单干有更高的收益才中。这个单干规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总的来说,...

  • 我的奶奶

    通过几件事的回忆,结合当下奶奶的过世,追忆那一段时光……...

  • 回首难忘是师恩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又是一年毕业季,虽然自己无缘高中的校门...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