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童年的美食

童年的美食

散文
时间:2017-03-11 22:1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秦风点击:
        
  童年的美食
  
  说起童年的美食,首先忆起的是童年,正因为有了那样的童年那些食物才成了“美食”。我的童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那几年。印象中还有两个片段。靠前的是,在一家门前,是一个开阔的场地。敲着钟,一群人聚在一起嗡嗡。现在想来,那是生产队时开工的情景。稍后的是在一个叫“官房”的地方,人们还是聚在一起,乱哄哄的。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家伙,,有镰,有锄,有镢子,有铁锨……,我们一群小孩儿在人丛中蹿来蹿去。这应是生产队散了大家在分生产工具。自己的童年,就在这样的底色上渲染。那时,不能叫缺衣少食,但也决称不上富足。新衣服,是过年才有的奢侈品;好吃的,像此时我们喊着要少吃的肉,一年吃几顿,一个巴掌就够用了。但美食,好像天生就与贫穷相联。
  
  记忆中第一种美食,叫“钢砖”。它是用玉米面做的,应是在烤箱中烤熟的。叫“砖”,是因为其形,四四方方;称“钢”,或许是因其色,黄愣愣的,像炼钢时钢水的颜色,抑或是因为其质,硬梆梆的,像钢块一样。但那时,我和我们,大概谁也不会在意它叫什么,只是贪婪它的好吃。那种好吃,是沉淀在记忆中。它散发着金黄的诱惑,那种香味使你总不由得闭上眼使劲的用鼻子吸上几口。卖钢砖的小贩,没有印象了,模糊记得的是他装钢砖用一个蔑条编的篮子,上面盖一块布。他不是每天都来的,大概常去的村庄轮流着转。每次一到村,我们就像过节一样,大人在孩子们的软磨硬泡下,才抖抖擞擞着从干瘪的瓮缸中挖出几瓢粮食去换几个吃。可惜,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过节的。吃上钢砖,于我,于我那穷困的家,机会并不多。更多时候,是看着人家吃。后来,大人说起来,说你要脸面,不给换,就躲的远远的。可你妹妹不行,总是眼巴巴看着人家吃。唉,父母说的这些,我却真的记不起来,我记住的只有那钢砖散发出的香味,隔着如此长的岁月,还能通过我敲下的文字袅袅而生。但是,“钢砖”,也是最早在我的生活中消逝的美食。细想,我蹦跳着走入学堂时,它便不见了。我不知道,蛋糕是否是童年的标配,——记得读学生的周记,曾看到一位同学对蛋糕的童年情缘——若如此,“钢砖”,就是我童年时的蛋糕。
  
  第二种叫“散面粥”。其实就是比较稠的玉米面粥。说其好吃,有两个原因。一是吃的氛围。吃这种粥,总是在下雨的早晨。一从炕上爬起,闻外面雨声淅沥,吃什么,妈妈总会不犹豫选择它做早饭。做法很简单,一锅水开了,倒上用凉水拌好的玉米糊,等粥熟了,等粥稠了,就可以了。最好的火候,是粥好了不糊底下还有锅巴。一人一碗,端起来时,爸爸总会教你一番吃法。要斜着碗,让粥顺着碗势往下流,然后有筷子赶,赶一下吃一嘴,吃的好的,粥完饭净,如未用过一般。想想,在一个飘着雨声的早晨,在一片吸溜声中,四个人围坐在那已剥去绿漆矮桌旁不紧不慢的吃着,那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其乐融融”吗?那是足以温暖一生的情景啊。另一个原因,是吃法。是,那时贫困,但很多时候,困境却激发人们的想像和创造。吃也一样。一碗普通的散面粥,标配是一大勺磨好的红薯面儿,我们叫“山药面儿”。一碗粥,撒上勺山药面儿,吸溜一口粥,啜上一点山药面儿,玉米面的香涩和山药面儿的面甜一起在舌尖打转,丰富了童年的我对美食的想像,也让我惊叹,这种配合,是怎么想出来的。褪去记忆美好,我知道,雨天吃粥,是节俭,是为了省粮食,就如井陉人乐道的“闲饭”一样。有人也叫“咸饭”,我觉得“闲饭”更宜。闲者,于农民是无农活时;闲饭,便是此时吃的饭。究其根,是穷困逼出的智慧。但它,它们,就是让人觉得好吃。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我说不清,但我却能感受到。当然,现在我们也吃玉米粥,不过确实不一样了。即使撒把山药面儿,怕也没有几个如此做了。就是想撒,大概也没有现成的。哪像那时,这些东西随时备着。这就是生活吧,那时有那时的,现在有现在的。
  
  另一种美食是“发面饼”,它不同于烙饼。烙饼的面,是不用发酵的,我们称之为“死面”,因此“烙饼”也叫“死面饼”;而“发面饼”,面是发酵过的,我们当地发音称之为“FAN面”,我疑为“发面”之音误,故暂作“发面饼”。中国人的智慧是不俗的,不说外国人,就连我等后辈,吃着这些,都由衷佩服。一样是面,发酵与否,做出的饼味道是绝不一样的。尤其是我母亲做的“发面饼”,我是最爱吃的。面发酵好后,还要反复揉搓,然后分块,再一块块擀成圆形的饼状。较之烙饼,它厚许多,在饼盘上放些油来烙,关键在于既要熟透,又不能糊,而且还得是油滋滋的黄澄澄的。这并不太容易做到。我吃过他人家的发面饼,要不发生,要不就是糊了,要不就是太干,总之不大好吃。奇怪的是母亲做的却总是那么好吃,尽管她做饭的手艺我认为并不太好。做饼的时候,印象中总是个下午,阳光暖暖的,母亲在厨房里忙活,我们在院中的苹果树下玩着,一股股反面饼特有的香气便充溢那一个个下午。那味道,香而不腻,还夹着种烤馍的清香。总是刚烙出第一张饼,母亲就会招呼我们去吃。那饼吃起来,皮脆而香,瓤软而甜,着实满足了儿时我对美味的所有想像。看着我们又怕烫又急着吃的馋样,母亲总会指着我们说,慢点吃,还有呢。说完便急匆匆的走进了厨房。多少年了?母亲体弱多病,我上初中就很少吃到她做的饼了;而今,母亲也走了十四年了,算算,该有三十年没吃过母亲做的发面饼了。后来,见过一种叫“千层饼”的,貌似像,但一尝,味道却大不一样。与人相处,总说要珍惜缘分,莫非,与美食相遇,也是种缘分
  
  还有一种,我们叫“捞饭”,是用小米做成的。做法,先是把小米放进水里在火上熬,等熟了,把小米捞出即可。名之“捞饭”,也是从做法上考虑的。我们许多人知道,小米熬米粥是极好的,也是当下的家常饭。小米粥,就馒头,再有些小菜,是又得吃又养眼的。在这样搭配中,小米是用来做稀饭的,是配角;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小米也可用来做干饭的,也可充当主角的,那就是捞饭。不知为何,记忆中,捞饭捞到碗时,总是冒尖的,像个谷仓一样。吃捞饭,总是要炒些绿菜的,那时家里已经常见油星了。黄绿配着,有时放上个红辣椒,绝对养眼。可论味道,捞饭吃起来有点涩;但很拿人,很耐饥——印象中,我便总也吃不完那碗饭——很适合干农活的我们来吃。捞饭还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将捞饭放至干硬,第二天放在稀饭里,叫“捞饭疙瘩”。后来,看到困难时期,南方人吃大米时,也有如此吃法,不过他们叫“泡饭”。另一种吃法,和春节的风俗有关。那时过年,我们那儿总会做一碗捞饭,有时点缀几颗各式的豆子,来供奉祖先。许是祈求祖先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吧。等到了初五“破五”时,这碗捞饭从供桌上端下,就轮着我们炒着吃了。那是很香的,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以现在看,这“捞饭”大概是把小米当大米来用了,可南方的“米粉”,不是把大米当小麦来使了嘛。穷困并缺少美食,关键是要有智慧。食材的匮乏,便在做法上琢磨,便也有了丰富,甚至美味。
  
  还有那拌在闲饭里的疙瘩饼,抿出来的抿须,切出来的棋子疙瘩,烙出来的饼粘……一样样,一种种,从我们的生活中惭惭消逝,在我们的记忆里慢慢沉淀。也许记忆味道最美,但这种美有太多值得咀嚼的东西。是一些在我们生命曾经重要的人吧。他们用食物的味道牵绊住我们的记忆,一遍遍温暖着我们的人生,给我们走下去的希望力量。是一种用时间才能看透的哲理吧。困境不会束缚美丽翅膀,只要不放弃想像和创造,她永远在我的身旁。也许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我”吧,这些美食,留着我生活的痕迹,聚着我思考感悟,更有我生命味道人生,品过方为人生,那人生岂不是一种种味道的体验?
  
  总要逝去,而逝去,定会增加我们人生的厚度;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单薄。凡人如我,和那些人类的圣贤一样,我们都有多样的体验,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负载同样的人生信息,因此我们平等。
  
  而这人生的感受,必是以另一种感受为参照的。乏味,是因为有趣;单调,是因为丰富;贫困,是因为富有。换句话说,我们痛苦,是因为我们向往着幸福。只是我们不易分辨出这种“向往”,是种痛苦,还是种幸福
  
  不过,我还是很庆幸。庆幸,我的童年还有如此的美食,更庆幸,我还能有这样一个时刻,忆起我童年时的那些美食们。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人生五十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日了,过了今天的丑时,我便分秒不差地真正进入了五十足岁的年龄了...

  • 家乡的杨梅

    家乡的杨梅 家乡出产的水果中,对杨梅我情有独钟。 小时候,常常遥望着几里地外凉帽山...

  • 异 城

    1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在这里落脚。 在此之前,我从乡亲、老乡口中听过一些有关它...

  • 农业合作形式是多样的

    老歪:合作比单干有更高的收益才中。这个单干规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总的来说,...

  • 我的奶奶

    通过几件事的回忆,结合当下奶奶的过世,追忆那一段时光……...

  • 回首难忘是师恩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又是一年毕业季,虽然自己无缘高中的校门...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