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从《论语》到《弟子规》谈国学普及教育

从《论语》到《弟子规》谈国学普及教育

时间:2020-09-29 11:39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泥点子点击:
        

人心就是一片土壤,你播下什么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孔子讲“文质彬彬”,是说人,这块土壤,如果先天质地好,再辅以教化,方可为有用之才。无论是先天质厚而后天文薄,还是先天质薄而后期文胜都是有害的。

如此可知,人心这块土壤,仅收获知识是不够的。如果道德缺失,与社会不仅仅是一块废材甚至是害材,像南宋秦桧、明朝严嵩父子之流,才学甚高,却害国殃民、遗臭万年。而人心这片土壤,仅撒下技能的种子,却不播种道德,则会是混蛋加流氓、社会之败类。如《水浒传》中高俅,以一技之长登上江山社稷高位,却成为社会毒瘤,为官逼民反不断推波助澜,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加速器。在人心这片土壤,如果不学无术,只有谄媚迎上、阿谀奉承,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则是用心险恶、贻害百代的来头,如明末魏忠贤,以超级无赖的嘴脸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宦官专权序幕,厂卫横行、忠臣惨死,他的罪大恶极将明王朝更快地推向不归路。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就讲“巧言令色,鲜矣仁”,可文盲熹宗朱由校这天才木匠却不明白在曲意奉承、巴结取悦的人群中,是找不到真正仁者这个道理的。如果人心这片土壤,什么种子也不埋,则会杂草从生、荒芜一片、浑浑噩噩,叫“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人处身立世,当以德字为先、学字终行。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足智多谋,平生只读书一本——《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看到赵普的故事,让人感叹古人读书,达到了如切如蹉、如琢如磨的境界。精读,莫说是一本书,也许就一句话沉到了心底,研磨一辈子、用了一辈子,一通百通。这可能就是将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得最好的典范吧!

清初著名学者李毓秀用了《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条就写成了《训蒙文》,划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行为规范。清朝贾存仁将《训蒙文》修订成1080字的《弟子规》,再次强调了学习、做人以及礼仪等知识的重要,辗转翻印,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促成了淳厚家风,达到了启蒙养正的效果。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老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论古谈今,十五年间四讲《论语》,终促成《论语别裁》一版再版二十余次仍是供不应求。

孔子公元前551年人,自公元前479去逝,空怀济世理想,游走列国,不为当权者所用。在世人时人眼中,活得寒酸。没有香车轻裘、没有豪宅美女,有些地方还容不下他落脚,就是搁现代,也是一落魄之人。而他能潜心为学、清心寡欲,收弟子三千,优秀者七十二贤,坐而论道,言吐重若千金。他的“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者,“至圣”名号不属他又是谁呢!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论语》,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管理等领域穿越两千五百多年。其间,有兴有废,有扬有抑,可却是一颗极其顽强的种子,代代发芽生根不息,成为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讲学传《论语》者,万古常新,累加各类学说、译读,于今朝总能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为活人处世所用。中国“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儒家文化暂且不说对政治统治者的帮助,而仅是对于民众的教化就是任何文化支流不可比拟的。今日一再翻阅《论语》、《弟子规》之类儒家经典,其先修自身、后效力天下的提倡永不过时。

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经过文革洗劫,传统文化而今又在普众间熠熠生辉。许多地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书籍列成少儿必读书目,甚至归到育儿心经的重要程度,确实对当代社会的物欲横流、贪污腐败、假货横行、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等不良的社会现象起到了质疑、指责、扼制与修正作用。

孔子伟大之处重要的一点,是他推行、推广了教育,也就是使教育平民化。他的讲学与今天的上学是孑然不同的两种意义。孔子教学,广收门徒,穷有、富有,只要你想学,总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看来,孔子教学收的基本是成人,这与当时的教育环境有关系,也与孔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做人、后学文的思想有关。不像今天,到了学龄,孩子就背着书包学知识去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许多人出了校门很茫然,如何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融就根本无所适从,没人讲过“仁、义、礼、智、信”,也很少有人做到“温、良、恭、俭、让”,社会都在锱铢必较、尔虞我诈、睚龇必报、自私自利、蝇营狗苟、妄自菲薄、显阔斗富等等不良现象中你追我赶。所以国际上评价中国当代,经济是上去了,可精神文明却到了即将崩溃的底线。

做为国人、做为社会最小的活动细胞,我们对于精神文明的复兴都肩挑重任,也必须是人人为己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能说让我们的孩子去学《论语》、去学《弟子规》,而我们成年人给他们展现的世界却与圣人古训背道而驰。孩子读经背诵快,而就年龄的发展心理来看,他们对于经典子集的许多内容不能理解,而成人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诠释。我们学得好、做的到,他们自然也会仿效。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榜样,就给孩子的心理成长打造了什么样的环境。如果孩子在书本与现实中看到悬殊差距,最终只会认同现实,所以国学喊了很多年依然收效不大。

我们孝敬父母,孩子才有可能怀爱我们;我们将老衰的父母遗弃,孩子也终将弃厌我们;我们对待他人恶言恶语,孩子对人也将是横眉冷目;我们对待他人真心实意,孩子才会对人不虚情假意。精神文明带有传承性,现在不是成年人或小学生哪一部分人做好、学好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必须全部行动起来的事情。只有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时时自我检阅、进步,以虔诚之心、谦虚之态“活到老、学到老”的弟子精神,共同投入到对国学精粹的学习、研磨与传承中,国学教育才会起到良好的社会作用。

人心是块土壤,国学经典是一粒种子,那么社会环境就是种子发芽与成长所需的阳光与空气、和风与细雨,让我们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去除孔子“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忧虑,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精神,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认识共同创造国学种子成长与收获的环境。

最后用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不懈自勉,为圣人所期望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富强康乐的大同社会而共同努力。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泥点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7-12-19 22:12 最后登录:2020-09-29 14:09
优美散文
  • 知足常乐茶社

    知足常乐茶社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个煤区。 在通往煤区的路途中,有一条...

  • 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些知青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家同生活、共命运几年,有很多的共同经历...

  • 你是一朵花

    几天前的傍晚,我独自在家门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感觉有些秋凉,正欲回家,突然见到两个...

  • 善良 没有时空距离

    母亲在村里有极好的人缘。这人缘一方面来自她的善良,另一方面也有她的大方。...

  • 难忘的金陵古都之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员工去过南京。由于时间久远,没有留下太多印...

  • 散落在江河里的记忆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 骤雨潲飞,敲打着轩窗,在玻...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