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景散文 > 匆忙行湘西(五)

匆忙行湘西(五)

散文
时间:2014-10-18 11:22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酣梦点击:
        
  一直念叨了多少年,我想去凤凰。自己也不清楚,是因为《边城》里的那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还是因为想在凤凰的青石板小巷里偶遇穿着漂亮苗族服饰背着背篓的俏皮少女;还是倾慕其厚重的历史,还是希望读懂它久远的忧伤……也许什么都不是,我只知道心念已久——凤凰。
  
  凤凰初印象
  
  ——洪灾过后的凤凰
  
  最后一抹斜阳隐入青山,车道旁山间炊烟还在袅袅,我们已从德夯起程急驰凤凰古城。
  
  趁着夜色正好,趁着曲未终、人未散,趁着灯火正辉煌,我和宝贝来到了凤凰。
  
  找到预定的宾馆,放下行李,本想去沱江边吃李叶念叨了许久的小吃,但因七月上旬的洪水及对苗族人的畏惧,不敢随便去买东西,所以就在一个据说很“平价”的土菜馆吃过简单的晚餐,谢绝了邻座男士相邀共饮“梅子酒”的好意,和宝贝开始夜游沱江。
  
  其实,凤凰吸引我的还有曾经五光十色的夜景,曾在表哥拍摄的夜景中看到过“夜色辉煌”的凤凰城,倒映在夜色下的沱江里,半江都染上色彩,我那时也许就爱上它的美了。
  
  沱江边的夜是微凉的,“哗,哗”的流水声让人觉得心醉,而沱江旁边的凤凰古城,虽然刚经历洪水的冲击,但它也安静不下来的,也没有想象中的荒芜,没有想象中的颓废。虽然由于一部分霓虹灯正在维修,可并不影响游人的兴致,对岸隐隐约约有人在浅水处嬉水,还有人在木板铺成的桥上来来回回,甚至有人坐在江边石基上支起一根渔杆,等着鱼……
  
  我和宝贝没有过桥,只是沿着河岸散步,在黑夜里依稀可以看见南华大桥、雪桥,江边响着南腔北调的歌声,偶尔遇上几个背着工具下班的工人,应该是维修这旁边的楼的吧。
  
  水清凉清凉的,风也轻轻的,沱江上那个圆弧型的挡水设施是什么,艺术造型吗?那里是不是浅水滩?
  
  前面暗暗的影子应该就是虹桥,没有霓虹灯闪烁的虹桥好象失去灵力的仙子,默默的看着远处的热闹,守着它唯有的孤独
  
  转弯处,河边的小道因为维修越来越难走,李叶也不想再走了,虽然我想去看看万名塔,也只能陪她原路返回了。对岸的古城比我们这边热闹,很是想早早地揭开古城神秘的面纱,是不是如我所想如沅江老街一样,一条青石板街到头。(我曾经以为如果沅江老街不拆建,旁边的石矶湖不填,应该就是一个凤凰城缩版。虽然没有边城里的爱情故事,但我以为如果有一个如沈从文老先生般的作家,何愁没故事……)当然,是否果真如此,只能等明天亲临凤凰古城了。
  
  次日一早还是出来晚了,沱江上晨雾已经消退,没有看到如仙境般的沱江风情。从木板桥上走向古城,心却在跳岩上跳跃,雪桥带着残破的身躯屹立在沱江之上,正无声的控诉着洪水暴行。虽然风韵犹存,总让人感到一些沧桑
  
  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典雅大方,古典简洁的徽派建筑中的青石板路上穿行,民国第一代总理熊希龄故居就静静的座落在这黑瓦白墙中。熊希龄说真的我并不熟悉,只因为同姓,所以心里顿生亲近感。全木建筑的房子,不知是不是年代久远,更显庄重。到底是资产阶级政治家,故居远比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故居豪华多了。
  
  这位被冠名“凤凰”的总理,14岁成名后,屡遭重挫,后来虽然成为“维新健将”“政坛奇才”,这些在人们心目中远没有“慈善大亨”让人怀念。他的慈善工作从1917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难怪他的故居远不及陈宝箴世家大气。
  
  一路是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翘起的檐角在逆光成为剪影,一位穿着斜襟民族服饰的老人坐在石阶旁卖“毽子”。刚开始我以为是鸡毛及野鸡毛做的花,李叶彻底无语了,好半天闷闷地说了句:“娘啦,毽子类。”老人已有七、八十岁了,看穿着象土家族人,刚上前准备问,老人好象不想和陌生人说话,低着头、拔拉着她的毽子。
  
  随着人群前行,到达朝阳宫,吸引我眼球的是墙壁上的版画,一直很抗拒,蓝色与红色搭配。可是,用灰色过渡,倒也显得古朴大气。
  
  据说航拍下来的凤凰城,是一幅太极图而广场上这只展翅欲飞的“铜凤凰”是至阴之点,可信度无从查证,但这只凤凰倒是蛮好看的,也许是“画坛怪杰”黄永玉先生,出于故土的热爱,这只“见其名未见其形”的大鸟,让人觉得有些灵气。侧面看柔婉的线条掩盖了些质地的生硬。
  
  最爱这些鳞次节比的房檐,隐在郁郁青青的树木间,古色古香的有点到了江南水乡的感觉。
  
  一条条的小巷,是一条条商业街,店名倒不如武陵源,那里有“印象湘西”“湘西风情”之类,古城的店名很有现代感“吻的味道”“木头人”卖什么?
  
  李叶肚子痛,佝偻着腰坐在广场的木头凳子上,让我多了份担忧。
  
  朱镕基总理到张家界后,被凤凰人用“一座青山绕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青青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沧桑古长城……”九个不可不去的理由绕到凤凰。参观完凤凰后,在虹桥被狡诈的凤凰人强迫留下墨宝“朱镕基辛巳春凤凰城”而聪明的凤凰人稍作修改就建成了现在的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了。
  
  凤凰县苗学会等所在的这条街道据说是许多电影、电视的外景拍摄地,难怪街道宽了许多。
  
  还没来得及好好拍几张照片,我已被人群拥至陈宝箴世家,这是一所真正的豪宅,雄据半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什么是低调奢华。陈宝箴曾经湖南省的巡抚,任上“变法开新”设立矿务局、铸币局等,相传他生活极为清贫,如今眼前这座宅子与我印象中的清贫丝毫挂不上勾,有些纠结。
  
  陈宝箴的儿子“维新四公子”之一陈三立,这位被誉为“最后一位传统诗人”在其父任湖南巡抚时,常侍其父左右,时常出谋划策……后因日军侵华而绝食而死,染一世悲情。而他的儿子陈寅恪则被誉为“一代文史大师”,他曾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又曾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教授。
  
  与陈三立祖籍江西不同,陈宝箴的另一个孙子陈师曾是正宗出生在凤凰。他才华横溢,曾任教育部编纂,参与倡导成立中国画研究会。擅花鸟、人物、山水,人物画取材现实生活,带有速写和漫画情趣。故居的中堂悬挂一幅漫画像,寥寥几笔,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跃然于纸上;他曾是齐白石老人老师,可惜天嫉英才,英年早逝,不得不说对当时的艺术界是一大损失。
  
  而现在健在的陈封怀先生——陈师曾大师的儿子并没有继承其父遗风,他受其父辈、祖辈的文化熏陶,成为了植物分类学家,是中国近代植物园的创始人。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风水宝地,能让陈氏一门四代,有五人在各自领域里称雄?而我看到的那些雕鸾画凤的木质家具,及里面所陈列的各色古董到底是陈氏哪个人所收集?参观完故居,再看墙上的简介才知道,原来这些并不是原道台陈宝箴所收集,这里原本就有一个古城博物馆,这一切都是馆长雷雨田先生整理、恢复的。
  
  李叶因为《边城》对“如若晚死数月,便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沈从文老先生颇为尊敬,做着捧“腹”西子,陪我参观了他的故居。人已故去,满满的书架也空了,书桌上也没有儒雅的墨香……李叶说沈老先生的房间蛮时尚的,有“高低铺”、“留声机”一看就具有小资情调。大大的书桌靠着雕花的窗子,老先生是不是在这张桌上写就的《边城》,或是写下情书换来张兆和夫人一生的不离不弃?这位最高学历只有小学的作家、现代文学的教授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才有如此成就?对故乡倾注着多少热爱才能以浓郁的乡土色彩,淳朴而浑厚的感情,把凤凰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心生向往?……种种疑惑,这些故旧之物无法为我解答。
  
  从沈从文故居出来,街边放着一条由大木头砍成的“四座沙发”,上面放着一上印花靠垫和一个斗笠,是供游人休息,还是这家的客厅是“开放式”的。
  
  洪水再肆虐也冲不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冲不动这走了好久的青石街。可是街旁的店面受其冲击影响不小,很多都在闭门整改。
  
  街角处坐着一位铜塑的老人很好奇铁制的人力三轮车,这模样象是想欲欲一试了。呵呵。
  
  古城内店铺好象走错路都是卖姜糖的,寻着百年老字号“陈氏姜糖”,猛一抬头,看见“崇德堂”,再一回头,整个团就只有我们母女站在这里,“人呢?哪去了?”电话联系上导游,我们走得太快了,呵呵,李叶还肚子痛着呢,我们这速度……是在张家界锻炼出来的吧。
  
  崇德堂里讲解员小姐好幽默,一幅假公子打扮,摇着折扇说:“家父有孕在身,不便见客,由本公子前来接待各位……”没听错?她介绍完主人身份后就大方的让我们自由参观,嘿,又是一个博物馆,里面好多珍藏品,各种匾额、雕花板、石雕、根雕、玉雕、美仑美奂的木刻、板画……呀,大开眼界了,说它是土豪之家又不象,进门就有一个贡元的牌子,就说明是书香之后,为何做为江西读书人之后的裴守禄会来到这人杰地灵的凤凰,还一头钻进“钱眼里”?又或许是未脱“书香之气”,毕竟,所珍藏物品还是以风雅之致的物品居多。那些刻画得栩栩如生的木刻版画,画着些民间传奇人物,这些东西幼时在外祖家亲手摸过,当然没有这里的这么精致。所以这里的才保存这么完好,而外祖家的被现代家具陶汰后,当柴烧掉了……李叶说:外曾祖父家才是真正的土豪,把这么好看的艺术品当柴烧。
  
  “凤凰县”老牌子,一堵砖墙上粉些白灰,用红字写上几个大字,浮雕一个五角形便是革命政权所在,当然还少不了旁边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好象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群中举着旗子的导游,象极了高呼口号的造反派。呵呵,说笑了。只不过这造型、这五角形、这标语,在沅江老街也有。
  
  杨氏宗祠的讲解员最是有趣,一幅媒婆打扮,加上时而发嗲、时而娇婉的声音,让人忍俊不禁。游得累了,坐下来看看戏也不错,戏台上正在上演的是“沉塘”,三个人把人们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和青年人对自由恋爱的向往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杨氏宗祠出来后,来到外城,长长的城墙,我以为这就是南方长城,原来不是,不过这就是我从表哥摄影作品里看到的夜景中霓虹灯显现的长城所在。来到沱江边,回望雪桥,突然感觉到,雪桥与南华大桥重叠一起,象只从山上俯冲下来正掠过水面的凤凰。幻象了吧,拍个照片发到微信里,朋友圈也有赞同的。
  
  一阵嘹亮的歌声从江面传来,定睛一看,一位美丽的苗家少女撑着伞站在船头,正在邀岸上的“阿哥们”对歌,可惜游客中对歌的没有一个,“打浑”的倒有不少。
  
  坐着小小的划子,在阿妹清亮的歌声中开始了“沱江泛舟”,船过虹桥,撑船的汉子突然敞开大嗓门吼了几嗓子,我们先是一愣,后来不约而同的予以掌声。
  
  洪灾过后的虹桥正在抢修,只能在船上与它擦肩而过。这形似“廊桥遗梦”中的廊桥的风雨桥许是因为和我没有缘分才变得如此:因为安化茶马古道上就有一座古老的风雨桥,可是前年暑假,在我临行前安化暴雨致山体滑波,而没去成;现在,在凤凰古城,眼前就有座虹桥又因为洪灾,可望不可触,还真是只能“偶遇”啊。
  
  一排排正在维修的吊脚楼,是独有的风景,李叶问我楼下那些木架子是不是吊脚楼的桩,戴着眼镜还看不清的孩子,拿手机拍一个放大给她仔细看。
  
  可是她转眼又被吊脚楼里的鸟巢所吸引,如果那里站着娇憨的“翠翠”正倚栏盼望远走的放排汉,那会有一份怎样的思念,一份怎样的寂寞、一份怎样的忧伤?又如果,此刻江中撑着船的阿哥便是那远走的放排汉,“翠翠”是唱着山歌问阿哥,还是未语泪先流?这些未可知的事只存在想象里,楼里还是那些空空的鸟巢。
  
  傍晚薄雾慢慢升起,太阳倾尽最后的光芒斜斜照在对面的“万名塔”上,那船舷上栖息着几只鹭鸶的小渔船刚好停在虹桥边上,伴着那一溜的吊脚楼,远远的靠着葱郁的青龙山,倒影在江水的荡漾中晕染开来……“半江‘烟雾’半江红”的画面,该会有如何如梦似幻的唯美,可现在正是正午,我只是又开始了臆想,而万名塔也在维修……
  
  在游览古城时,听到最多的不是“凤凰”而是黄永玉,这个是他设计的,那个是他捐建的,本来我并不了解他,是因为酒鬼酒的包装是他设计的,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一查还真让我感动,一个只读到不完全初中的少年,因年少家贫,背井离乡,当学徒当出一个画坛怪杰,真正的天才。他和沈从文是不是现在流行的“草根族”的代表?
  
  在万寿宫里第一层陈列的什么鸦片床、江西会馆我并不在意,虽然对画并不了解,也附属风雅的上二楼观赏黄老先生的亲笔,他以版画闻名世界,现精于木刻、雕塑、山水等,二楼四周悬挂着他不少墨宝,中间陈列着一幅巨幅《沱江风光》,画的艺术价值我没有悟性,也没有资格评论,但画中的深情倒看出几分,只是还有一部分没着色,是白描还是等他下一次回乡再完成?
  
  从万寿宫出来,导游实现他的诺言,带我们从至阳台出来,走到一个耸立着大牌坊的广场上,没看到牛,导游说牛跑到外面去了。果然,牛正昂着头,看着凤凰的牌坊。
  
  而我此时觉得沅江老街只要稍加改造不比凤凰差的这种想法是多么浅薄,历史沉淀的沧桑,无数名人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些又如何能改造出来。
  
  连续几天的旅行,实在累极,李叶“一病三娇”更加不想再走,凤凰古城还有沈从文的墓没去缅怀,南方长城的沧桑没去感受,跳岩也没来来回回的走几圈,切身体会下沱江边居民背着背篓踩着石桩过江的艰辛,还有“烟雨凤凰”也没去观看……反正洪灾过后的凤凰让远道而来的我有些遗憾,再多一些又如何,一切的一切留待下次再来“偶遇”吧。
  
  恋恋不舍的坐在车上,看着渐行渐远的凤凰城,本想挥挥手,向古城道个别,可徐志摩经典之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而我却觉得我好象带走了许多,转念一想,也什么也没带走:我来了,凤凰古城是那座城,迎来送往;我走了,凤凰古城还是那座城,继续迎来送往……
  
  一连四天,忙于行走,累到极至,坐在车上两腿僵硬着,本想眯一会儿,可是睡不着,不如就着车窗看风景,车行至吉首就改走的高速,因为对湘西这片大地感到神奇,所以对高速公路两旁的民居、作物都很好奇:比如他们的房子,盖的都是黑色小瓦、灰白色的砖,还有许多矮矮的木房子,木房子两侧的“山尖”都是用几块木板钉成的象横放着的栅栏一样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危房,后来出现了许多这样类似的房子,有些还收拾得蛮客气的,房子的正面是砖结构,窗户也装了铝合金门窗,门用的是不锈钢的,可房子的两侧还是木板做的,山尖部份还是象横着的栅栏,不知道是山里湿气重用来透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真的让我很好奇,乃至很长一段路,我都在观察房子。其实公路两旁的风景也很美好,时而一条小河绕到青山深处,时而几块梯田显示着生机……但因为相机没电了,再者车速也太快,所以只能看在眼里了。走了好久都没走出山区,到常德桃源县才看见大片大片的田,离平原不远了,在我的潜意识里,这才真正走出湘西。
  
  湘西之行,累并快乐着,一句话概括:不虚此行。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小城春雨

    小城春雨 文/磐石 早晨醒来,透过窗帘,少了以往那种天亮的感觉。风肆虐地敲打着窗棂...

  • 北方早秋

    北方早秋 文/磐石 阴云,弥散于立秋的天空;风微,拂动着丝丝凉意。早秋的乐章,在几...

  • 故里游话

    家乡的变迁...

  • 五月的康乐

    五月的康乐 文\马晓春 拉开五月的帘幕,胭脂三川柔风轻轻,雨丝飘逸;揭开五月的面纱...

  • 踏青

    踏青...

  • 徒步高峰森林公园

    游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