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时事评论 > 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

时间:2009-11-15 18:1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可儿点击:
        

 【编者按】: 《风声》通过一场谍战来描述了在抗日战争中那些为主民自由奋斗而牺牲掉的那些小人物,电影中的人物虽然不那么高大全,但在阴暗的色调中依然渗透着华丽。《风声》众星云集,黄晓明、李冰冰、周迅、王志文、苏有朋、张涵予......论戏来说,确实是一部好片,但也有他不足的地方,这些都是小问题,关键在于整体的效果如何。以下为《风声》的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一) 

  昨天终于看了风声,总体感觉不错,应该算的上国产商业电影中五星级的好片子,借着潜伏的东风上市,想必票房不错。
  
  作为谍战片,这个片子和潜伏有较大的区别,潜伏是一个讲述大时代理想信念和意志的电视剧。而风声,则是一部披着谍战片画皮的悬疑推理剧。从故事发生的地方——裘庄的古堡式别墅上看,像极了杀人游戏,或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加上每隔段时间拉人去酷刑伺候的情节,竟然让我想起索多玛的120天,邪恶的想如果改造成一部类似的影片也未尝不可。全片节奏紧凑,这对于涉及到政治、抗日的片子来说非常难得,初审时几个人面对特务处长王志文简短的回答,快节奏的切换,迅速的在观众心中形成了杀人游戏式的悬疑,非常精彩,也许这一情节采取分屏显示,声音同步播出的方式可能更加前卫和牛逼。美中不足的就是本来这片子关于信仰可以说的很多,但是导演也许刻意在避免说教味,只在最后周迅的摩斯码自白中稍稍带了一笔,并未在影片中间有所表现,从而回避了这一话题,这就把一个本可以比较有深度的抗日谍战片搞成了一个悬疑推理剧。老鬼甘愿牺牲自己,老枪还挺过了“针刺”这一中国式酷刑,死或生他们都没有犹豫,死固然可敬,,但撑着活更为可怕,什么样的意志和信仰在背后支撑他们这样做,本来在影片中应该稍做交代,可惜的是,为了上面的原因,片中并为过多描述,我没看过原著,猜想原著中应该有相关情节,否则故事不够圆满。
  
  正如上映后媒体的一片赞美之声,几个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尤其是李冰冰在该片中的表现,堪称精彩,被黄晓明扮演的武田在审讯室里扒光的对手戏,和周迅在真相显现后的对手戏,都较好的诠释了李宁玉这个美国留洋归来的密电码天才的性格心理,孤傲而擅长掩饰,以及在这层掩饰被扯破后露出的真性真情,她应该可以凭此片直接进入实力派演员的行列,不再和另一个冰冰同属花瓶系了。张涵予饰演的老枪则颇显硬汉本色,前期的不动声色,刑讯中的意志较量,最后揭示真相回放中的敢于担当,他绝对将会和孙红雷一样成为中国式硬汉人物的首选,也许还会超过前者。
  
  酷刑曾是这部片子的一大噱头,我以为风声在处理刑讯时照顾到了中国人的心理承受力及广电总局老爷们的保守度,基本上点到即止,在你忍受不了准备回头闭眼的时候就戛然而止,非常到位。李冰冰被脱光,武田君摆弄半天他的百宝箱后却无所作为,照顾了玉女形象,却让黄晓明失去了在本片表现演技的唯一机会,如果说这片子有花瓶,黄晓明无疑就是最大的花瓶。而苏有朋饰演的白副官未上刑就全身发抖,上行后的残花败柳形象也把握的很好,他在片子里嗲声嗲气的语音每句话都引起影院中的一阵哄笑,确实颠覆了他以前的形象,虽然戏份不多但也颇为出彩。比较遗憾的是周迅,由于剧情并没有给每个角色以深度挖掘的空间,她倒是表现平平,没有发挥自己擅长的内心戏的机会。
  
  在此,还要感谢同志们昨天给我提供的讯息,没看的同志们抽空去看吧,不过,德基影城的拷贝带好像有点问题,影响观看效果,大家去别的影院好了。

    风声观后感(二)
    风声最令人惊喜的表演: 
  要问谁的表现最令我吃惊?我选李冰冰。我无法形容,她把那种精神被击垮内心纠结近于崩溃(离疯就差一步)的状态演得唯妙唯俏。李宁玉的背景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是密码专家,她身上的那种知性和高洁来自李冰冰自身的气质,但其他方面冰冰演得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周迅也好,她的戏从不会让人失望,她演的好是理所应当,但我不会用惊喜形容。 
   
  风声最喜欢的人物 
  弱弱地小声地带着犯罪感地说:我最喜欢黄晓明演的武田。 
  这个武田可不光是帅,那个劲儿啊,说话带日本口音、冷冷的、有洁癖,他穿着和服在刑房等李宁玉时,灯光下苍白病态的面容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审讯李宁玉时戴着口罩和手套,让我想起霍普金斯的食人魔博士。武田身上有种特殊神秘感,让人有点害怕,但同时让人想探究他,想探究他的内心,那是一种另类性感:危险但令你想靠近。。。 
   
  风声最精彩的一场戏 
  顾晓梦和李宁玉摊牌那场戏,华谊新闻稿声称13分钟就值2亿(票房),我看完第一反应就是,这次华谊没吹牛,那13分钟的戏真的太精彩了!两个情感暧昧的女人在生死关头的情感碰撞,把那种痛苦绝望、纠结无助的复杂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营造的那种气氛让人透不过气,那是真正的飚戏,两人中如果有一人的戏弱点就不会这么精彩,所以,戏好,真的一定要大家都好才行。 
   
  风声最喜欢的制作:场景 
  场景太棒了!裘庄像油画中的城堡,室内场景也是油画感觉,华丽而肃穆:大厅斑驳的墙壁,室内古典华丽的壁纸和家居,那么有质感,年代感一下就出来了。当然有钱才能堆出来这种场景,这就是大制作和小作坊的差距。 
   
  要说有什么失望的话,可能就是音乐了,看片花时好震撼啊,可是看电影时却没感觉,也许音乐拆散了?或者我的注意力都在画面了?反正没震撼到我。

    风声观后感(三)

  刚刚看过了电影《风声》,一顿压抑,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看完后还可以抓你的心很久很久,会引发很多的思考。片子里那个恐怖的年代真的是让人肝颤,想想要是我活在那样一个动乱到死的年代,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这部影片可谓众星云集,黄晓明、李冰冰、周迅、王志文、苏有朋、张涵予、等等等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全是华谊的签约演员,正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黄晓明的日军军官扮相很帅,但人性较次,最后也落了个客死异乡的下场~李冰冰,一个中规中矩的角色,无须多言~周迅,充满灵气的周迅,自然戏份不薄,这个角色值得关注~苏有朋饰演的“白”,此人青衣唱多了,举手投足已不像个男人~王志文,所饰演的角色担任的职务应该就是“余则成”的职务,但这是个反面,最后成了替罪羊~张涵予,这个角色太有的说了。
  
  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吸烟镜头,包括特写,个人认为不妥~此外,对疑犯的严刑逼供,令人胆寒的针灸刑法,电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后半部,她所遭受的刑法,估计所有女性朋友看了,都会恨之入骨!
  
  影片一开始,通过一场晚宴中的刺杀,拉开了扣人心弦的剧情,通过号外中的一张张图片,蒙太奇的运用,向我们揭示了一连窜事件的发生,故事情节的推动典型的悬念片的场景,众人聚于一封闭场所,相互猜疑,悬念迭出,最终真相大白!谁是老鬼?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大多说观众在看过一半后并不难猜出~问题是,你知道谁是老枪吗?
  
  保密工作
  
  与其说电影《风声》是一部谍战大片,倒不如说它是一部由桌面游戏衍生出来的电影版“杀人游戏”。看过这一部见首不见尾的“国产无间道”之后,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既惊悚又震撼,惊叹国内居然也能拍摄出如此高技术含量的大片。
  
  自从此前各大媒体纷纷爆出剧组为了做好剧情的保密工作,特意安排电影以顺拍的方式进行拍摄,而且每一位演员除了在开拍前两天才拿到自己戏份的剧本之外,还必须签署电影剧情的保密协议,加上这次试片会上也特意只播放电影四分三的篇幅,保留最后揭秘的戏份,足以让我们看到了片方极力保密的决心。
  
  拍摄手法
  
  从电影拍摄手法上来看,《风声》的拍摄手段可谓融高成本的航拍与国内少有电脑特技于一体,创下了国内大片拍摄规模。电影一开始就频繁地出现大量电脑特技虚拟的镜头,颇具国外大片的气派,而随后关于密报传输的一幕,电影更以新颖的电脑特技形象地展现观众眼前。电影中,还不止一次地运用到了航拍的空镜头,要知道航拍技术在国内电影中的使用是屈指可数啊。
  
  另外,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不时抖动的镜头,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这让人忐忑的跟镜头正好切合了悬疑的主题,为电影整体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感觉,为剧情渲染了气氛。影片中更大量地使用声画对位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更具悬疑的张力,也为影片倍增了质感,令人禁不住自发联想。例如张涵予饰演的吴志国闯进顾晓梦(周迅饰)的房间一幕,镜头一直停留在王田香(王志文饰)与武田(黄晓明饰)的对话间,不禁让观众更迫切地想了解房间那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好地延伸了电影剧情。
  
  演员演技
  
  电影《风声》另外一大看点就是演员的阵容。此片首度召集了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等内地一线大腕儿明星的加盟,可以见华谊此番对票房的野心是志在必得的。从演技上来说,给人最眼前一亮的是片中伪军剿匪司令部译电组组长的饰演者李冰冰和饰演一腔柔情的双面人白小年的苏有朋。“头脑冷静,遇事沉着”是李冰冰所饰演角色给人最大的印象,视名节为生命,超拔的品行的正面形象,无一不让观众给李冰冰的表现打上满满的同情分。而苏有朋所饰演的白小年虽然是这场“杀人游戏”当中最早出局的人,但其让人直叫惊艳的出色表现却能为票房赢回口碑。
  
  剧情安排
  
  与其说电影《风声》的成功是来自演员阵容的庞大和华谊巨资的投入,还不如把这一切归功于剧本的创意。虽然今天只看了全片四分之三的戏份,但充满悬念和张力的剧情却足以让我为那四分之一的剧情而掏钱包把影片再看一遍。摆脱了以往那种只看一半就可以猜出结局的老土剧情安排,《风声》紧凑的剧情很好地保留本身的悬念,誓要让观众看到最后才得知全剧的来龙去脉。
  
  风声观后感(四)  
  根据出品方华谊兄弟昨日提供的数据,《风声》截至目前已有1.75亿元的票房在手。票房的大捷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导演高群书有底气大胆声称“我是中国最好的商业片导演”,由此在对影片的硬伤指摘之外又平添一重质疑。诚然,如果往主旋律影片上靠,《风声》称得上惊艳;作为华谊在创业板上市之前的“献礼大业”,《风声》更称得上“英雄造时势”。但如果以一部商业大片来看,《风声》只能称得上“合格”,距离所谓“完美”和“最好”任重道远。正如昨日在北京举行的关于《风声》的论坛上所呈现的题目――“这只是序幕”。序幕之后如何演进,只有拭目以待。
  
  宁浩|《风声》结尾收得非常帅
  
  在昨日集合了导演、专业编剧、影评人、业内专家以及媒体人的研讨会上,对《风声》的肯定之声也成为主要基调。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风声》做到了商业电影的职业和专业,这是一部比较冷的电影,但狠中又带着情。”影评人关雅荻则从相当“主观”的角度解读《风声》为“迄今为止,瑕疵最少的大片”,认为观众到影院看《风声》,绝对是值回票价的。专业编剧史航则对片中强烈的信仰主题给予高度评价:“商业片要获得胜利必须要有信仰,《风声》对红色、对信仰有一种真心的努力,这是一次圆满。”
  
  在对《风声》诸多溢美之词前,专业人士们都加上了商业片、类型片等限定。可以说,《风声》在艺术上并不完美,这一点昨日参与讨论会的所有人都默认。但作为一部国产商业片,尤其是开拓一个新的类型的商业片,《风声》依然有其让人欣喜之处。这一点,从刚刚揭晓的金马奖提名给予《风声》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6项肯定就可见一斑。
  
  而已经连续实现小成本博取大票房的商业类型片导演宁浩,对《风声》作为类型片的成就也是赞赏有加。“看《风声》的时候,我算是特别有压力,因为我觉得那个结尾会难收,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还是这个感觉。但看到最后……我觉得收得非常帅!”
  
  陈国富|拼一下港台市场
  
  虽然口碑不俗,但谍战片红火多时,加上内地影迷对全球范围的谍战片都耳濡目染已久,因此《风声》中许多“不完美”之处还是在影片公映后不久就被逐一曝光。
  
  对于谍战片而言,情节设置的合理性和悬疑性是必备要素。在这一点上,《风声》已被挑剔出诸多硬伤:包括英达饰演的金生火居然藏有手枪,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怎么会有一整包的三炮台香烟,张涵予饰演的吴志国,在不清醒的情况下,还能正确地用曲调变化将密码传递……对于这些质疑,《风声》联合导演之一的陈国富显得很坦然:“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大家看完电影之后有讨论。而对于那些硬伤,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有些解读甚至是我都没想到的。”
  
  更重要的是,《风声》在商业上的价值超过了其艺术成绩。《风声》在香港的上映时间是10月15日,而台湾则定下了10月23日,三地在一个月之内“几乎同步上映”,这也是导演陈国富的一个“尝试”。“这次《风声》我们很早就确定三地的上映时间。而且我们在香港、台湾都做了试映,反应都非常好。香港的发行商预估这个片子,至少是500万元票房。这个数字对一部没有港台明星的华语电影来说,是相当高的。我做这个尝试,其实是希望发掘广泛的华语地区潜在的市场。虽然香港、台湾的市场可能不大,但起码可以拼一下。”
  
    风声观后感(五) 
  
  《风声》是个像样的谍战片,这里说的是“像样”而不是说“最好”。说“像样”是因为它和国内同类作品比起来有进步,对于观众而言,《风声》由始至终令他们的神经紧绷着;另外,影片中的那些演员表现得也很出色,对得起掏钱雇他(她)们的人,也对得起掏钱看他(她)们的人。然而,《风声》的故事本身在逻辑上却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不免令影片有些瑟瑟漏风。
  
  然而,说《风声》是什么“风声之后再无传奇”,这样的宣传口号显然不够智慧,难道陈国富和高群书两位导演自己今后不想进步,只认退步了吗?还有高老师自诩为“中国最好的商业片导演”,这真是自我振奋到亢奋了,斯皮尔伯格高兴起来好像也没这么夸过海口。
  
  谍战片的靠不靠谱要有个前提,那就是逻辑的合理性。逻辑要是站不住,那么其他诸如情节再跌宕起伏,制作再黯然销魂,都会因之逊色,这是因为方向比方法更重要。试想一个人驾车加好油,使足马力想到海南旅游,但是他下车一看,他到的是北京,因为他的方向错了。《风声》在逻辑上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特工们在找到贴广告的清扫工这条线索后,只要对这人进行跟踪监控就会找到谁是地下党,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却要兴师动众地把相关人都关到楼里,动不动地用刑来逼供?为了显示他们的愚蠢?或者说“皇军”也想“优待”俘虏要好吃好喝地供养犯人?还有,几位主人公被当作嫌犯控制起来后,就应该收缴配枪,可为什么金处长手里还有枪,是让他拿手枪来“暴力抗法”?张涵予演的吴大队是属于性情如烈火的人,可在被关进楼里的那些天,当他对女人动拳之际,那些荷枪实弹的看守为什么动也不动,难道是被隔空点穴啦?
  
  有人说,电影里暴力美学相当的SM,看来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暴力美学还是悠着些好,滥用酷刑的敌人IQ是有问题的,和一帮不聪明的日伪较量,这好像不怎么能为革命者的超凡能力增光。导演说,那套酷刑的灵感来自于金庸的作品,不知金庸老人家看到这部电影会作何感想,多少有些难堪吧。下次再拍这样的电影希望主管部门能给它分个级,不能光顾自家闹个爽,也要为那些电影院的小朋友们多想想。
  
  至乐是无乐,至誉是无誉。聪明人和智慧人的不同,在于能不能搞懂“乐”和“誉”这类问题。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拍《风声》的人是人精,所以导演应不会自恃聪明、锋芒太露,估计他们会理清方向,抱以谦和的处世态度,达致“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今年以来最好的华语片
  
  作为华谊兄弟的年度谍战商业片,《风声》不但让华谊旗下的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等演员担纲主演,还由高群书、陈国富及原著的作者麦家担任幕后推手,共同炮制出这出在月黑风高夜的谍影酷刑戏,堪称今年来整体质素最高的一部华语片。
  
  影片在开场不久就已经非常简练而富有迫力地交代了时代背景、故事背景,由一次刺杀行动表达出汪伪政府与日军都察觉到司令身边有“内鬼”,于是,即将被遣返回国的武田私下设局,将可能是内鬼的5位司令部机要人员带入戒备森严的裘庄加以调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就进入了调查“谁是内鬼”的阶段,并通过展示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敲打摩斯码、唱戏、缝衣等细节而不断给出谁是“老鬼”的暗示、谁是中间派等;直至影片最后的10多分钟,由幸存者的交谈揭示出在这场饱受身心煎熬的“裘庄捉鬼”与反捉鬼的内情。可以说,影片沿袭着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结构,起承转合,一步步地将“内鬼”外化出来。而影片中还有一条潜在的线索,即“老鬼”必须将之前的资讯是圈套的消息传达出去,这个资讯必须传出,以免革命志士们中了日军与汪伪政府的埋伏,于是,谁是“老鬼”、“老鬼”又如何在生死攸关时传达信息,成为剧情的最大张力与看点。
  
  另一方面,作为献礼建国60周年作品,《风声》再次强化了1950、1960年代经典文学作品青春之歌》的思想内涵,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追求痛苦、改造和考验,投身于党、献身于人民,才有真正的生存与出路,获得真正意义的解放。例如李冰冰扮演的李宁玉,出国留过学,回来后通过关系与能力担任汪伪机关译电组组长,沉溺于个人爱情,在受刑时仅是因为身体受辱而意志崩溃,只有到了最后进入纺织厂当普通女工而“与广大工农打成一片”才得到成长。可喜的是,李冰冰将这个小知识分子的身心变化,从开始时的优雅、清高,到后来的“大众化”,表现得恰到好处,在今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中赢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另外,《风声》还被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美术设计等。)
  
  尽管,影片最后的“解谜”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与煽情,但这毕竟是为了照顾更为广大的追求娱乐的观众。而对于此前常被诟病剧本拼贴、漏洞百出的华语大片来说,《风声》在现有的电影审查、传统的思路限制下,剧情做到了张力十足、悬念突起,演员的表现十分到位,再加上十分配合剧情的人物造型设计、环境渲染,无愧是商业片与主旋律电影结合的典范之作。

    风声观后感(六)

  昨天抽空往看首映,也很久没有写电影观后感,由于这部片是我一直期待看的影片,所以想方设法地去弄首映门票,务求抢先欣赏
  
  认识高群书导演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于高导的才华,我是一直欣赏的,他的电视剧,电影《东京审判》,都是我喜爱的作品。由于《风声》这部电影的题材,更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急不及待的想看,当然,这部片子并没有让我失望,更让我有痛的感觉,所以才想写这篇观后感
  
  当初知道这部片子的题材(谁是凶手)类型,便联想到《非常嫌疑犯》,再看到演员阵容,自然是引颈以待。虽然早让我猜到谁是凶手,但也让我感到这部片子的计算精密,无论在制作、特效、剧本、演员、导演功力,都是上佳之作,因为在建国六十周年,很多题材和意识,都会有一些局限,所以能看到这部片子的成品,并没有受到大幅删剪,是较为开心的事情。
  
  《风声》打着旗号是六十周年第一部谍战片,从卖点上已经很有看头,加上在国庆期间公映,观众在《建国大业》下的公映选择,就只有《风声》了。因为太多片子要让路,形成《建国大业》雄霸院线,当大部份的观众看罢《建国大业》后,自然想转转口味,只要《风声》的水准到位,是不愁没有观众的,我相信在内地的票房,应该能有好成绩。
  
  论戏来说,确实是一部好片,但好片也有他不足的地方,有人说某些情节沉闷,有人说黄晓明的角色表现没有其它演员好等等,这些都是小问题,关键在于整体的效果如何。没有一部影片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更没有一部片,是所有演员都让人喜欢的,但观众喜欢就够了!让某些观众有意见,有话题,也是一种策略,总比没有人看来的实在!那么…是否我完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当然不是!确实的,用香港人的节奏真的是长了点(片长120分钟),布局确实是有漏洞,而且凶手早已呼之欲出,但是…局中局不是所有人都能猜到,更不是每个人都会想到有局中局。这些我都早已猜到(用制作人和创作人的角度自会猜到结构和布局),但无阻我喜欢这部片子,因为我欣赏的是整体,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如果想动脑的,想斗智的,想看酷刑的,这片子不会让你失望的。

责任编辑:好相处】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8)
90%
待提高
(2)
1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可ル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5-23 16:05 最后登录:2015-01-22 16:01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