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磨薯粉

磨薯粉

时间:2016-11-20 21:3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向往森林点击:
        
    真的好意外,相聚在同学华的乡下老家,竟赶上了一回磨红薯粉的美事。
 
  每到初冬季节,乡里人家会选在晴好的日子,将当年丰收的串串红薯,经一番洗磨加工,制成精细的薯粉以便贮存。眼前华一家人忙碌的场景,是那般的温馨而亲切。
 
  华指着房前几筐干净的大个红薯说,这是我父母种上的一亩地红薯,预知今天有师傅推着机器上门磨薯粉,昨日专门做了一番准备。我往前一看,一个个胖娃娃似得的大红薯相互紧挨在一起,静静躺在箩筐里,正在酣然入睡。
 
  没多久,上门的机器推到了家门口,华的父母赶忙迎了出去。听华的母亲说,这台薯类磨碎分离机是个大忙人,一天要奔走十几户人家呢。以前,我老家每年也会赶着磨一些红薯粉,但均以手工为主,并没见过这类神奇的机器,看来今天是大开眼界了。
 
  随着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响起,磨红薯的精彩一幕开始了。操作机器的师傅站在分离机旁,一边料理着机器,一边忙着指挥众人。分离机看似不养眼,但兼有磨碎红薯与分离渣汁的双重功能。机器顶端有放红薯的入口,加工过程中,放进红薯的同时,要不断注入清水。机器下端有两个出口,分别是吐渣与取汁的端口。华的父母拎了几桶清水放在机器边上,又拿上大木桶接上红薯的汁水,至于另一端口吐出的红薯渣则堆放在与机器相连的平板上。
 
  众人围在轰鸣的机器边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和华跟着凑上前,往机器顶端不停扔着红薯,一下一个,挺是过瘾。只是分离机实在太厉害,不到半小时的功夫,将满满四大筐的红薯“吃”得一干二净,留下了一堆淡黄色红薯渣和三大桶汁水。
 
  稍稍整理后,师傅推上机器匆匆离去。眼前犹如豆浆的汁水便是新鲜活水的红薯粉,待几个时辰过后,红薯淀粉积淀下沉,清水自然不再浑浊。
 
  回想小时候老家磨的薯粉,可比不上如今这般轻松。那时候的初冬天很冷,挑上几筐红薯去村口的小溪刷洗,简直让人不寒而栗。红薯粉必须一尘不染,刷洗的红薯自然要干净才好。家里没有自来水,更不会用柴火烧上开水,母亲蹲在小溪边的青石板上,左手抓住红薯,右手拿上毛刷,探进冰冷的溪水来回刷洗。往往洗上一筐红薯,双手冻得又红又紫。
 
  洗好的红薯要磨碎,然后提取汁水。当时没有分离机这类宝贝,村里仅有的铁疙瘩也仅是把红薯搅碎,提取汁水的事便是各家的手艺活了。老家有专门榨取红薯汁的家么,几乎是母亲一人操持,父亲只能一旁搭把手,干些琐事。取汁水的过程估摸要半天时间,搅碎的红薯用干净布袋装上,不时往里面倒入清水,再收紧袋口,放在搁着木板的盆上,双手一遍遍挤压,渗出的汁水慢慢流进木盆。几个来回之后,布袋剩下的红薯渣渗出的水不怎么浑了,汁水也就不多了。取汁的功夫相当磨人,如果耐不住性子,往往是做不好的。
 
  红薯汁水安放在桶里,每天换一次清水便好。最后,赶上晴好的天,取出桶里积淀的白色粉块,放进竹盘捣碎摊薄,让太阳暴晒几回,已成粉末状的优质薯粉便大功告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磨薯粉的收尾功夫很重要,倘若没赶上晴朗天或粗心大意,收取未干透的薯粉很容易发馊变质,可能就会功亏一篑哦!(文/向往森林)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1)
10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