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散文《烧窑》

散文《烧窑》

时间:2017-03-16 21:26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小全大点击:
        
  (散文)窑场旧事——
  (4)烧窑
  五六十年代,丁山由于还没有什么象样的高房子,所以龙窑高高昂起的窑头,及向下蔓延的窑身,远远就能够看见,座座威武挺拔。特别是夜晚,烧窑的时候,窑头烟囱冒出的火焰,及鳞眼洞中冒出的火花,印衬在茫茫的夜空中,仿佛象一条火龙在夜空中飞舞,那景象刹是壮观。
  
  宜兴丁山的龙窑是依山傍坡而建,用砖砌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穹状隧道,也有平地垒石成墩造就的窑座。龙窑一般长约30米至80米不等。最早的时候有分烧日用陶和紫砂陶功能不同的专业窑。由于紫砂陶器型较小,后来也有混装在其它日用陶内部空间的,但由于紫砂陶对窑温的要求较为苛刻,紫砂窑还是独立了出来。
  传承到近代较为成熟的龙窑,一般窑头高十二三米,窑身向下倾斜角度在20-30度之间。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3部分。在龙窑穹状脊上的两旁,每距1米2、3开着投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50至80个不等。内部用土砖砌成拱形,窑体也如龟背随着坡度向下延伸。燃烧室除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外,其余均在烧成室的通道内、投塞孔俗称鳞眼洞给柴,一对一对由下向上分段燃烧。
  龙窑自古以来的燃料一直以松柴为主要燃料。由于松枝烧柴热量高,火焰长,灰粉质较少,其它燃料无法替代。虽然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宜兴丁山陶瓷公司组织过技术攻关,用煤粉依靠鼓风机的风力向鳞眼洞送料燃烧替代松枝的方法,后由于烧窑工人的工作环境太差及煤粉在窑中燃烧不充分、积旯严重,也没有推广。
  相传窑场上的烧窑师傅是大师傅,这个称呼不是谁册封的,而是烧窑师傅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熟练技巧挣来的。古龙窑的烧窑操作,全凭烧窑师傅的熟练技巧,以目光观测火焰色差与坯体的变化情况来决定,这就需要操作工人拥有非常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也把龙窑的烧窑工艺称为“火的艺术”。听祖辈人说,相传在私人窑户的年代,不管大小窑户,家中如何富有,或者家族中辈份任何尊贵,在请烧窑师傅开工前,都要办酒席请师傅的,并要置办好供品,在点火前由大师傅领头祭拜火窑神,个个虔诚至致。因为一窑货,烧得好坏,全凭师傅的经验,可以这样说也一点不过:一窑货装好,几千件陶坯,烧的好坏,窑户的整个身家全在烧窑师傅手中了。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研究古代龙窑,龙窑这种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由下向上延伸,完全符合火焰自然上升原理,造价低,又能充分利用余热,非常合理。但实际操作中,烧窑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当龙窑点火在炉堂预热阶段结束后,工人把窑顶第一对燃烧孔的泥垛掘开,两个烧窑工人对站在窑背两墒上,投入预备在身后的松枝,繁重而仔细的烧窑开始了。一般先烧坯体上部。等坯体呈桃红色转变成鲜红色时,再开第二对燃烧孔,仍烧坯体的上部,而第一对燃烧孔则烧坯体的下部了,此时窑内坯体呈现桔红色,并红中发亮。依此类推,逐渐向上烧去。因为烧龙窑是两个人在不同方向操作,又只凭经验看火色,所以两边的工人要不时地交换对火的意见,使窑温均匀,达到两边产品同时烧成的要求。己烧好的鳞眼洞仍用泥垛封好。并有徒弟在后面用黏土涂抹封闭,如此操作一直到全窑烧成为止。
  小时候,不管装窑、开窑,都允许小孩跟着大人去窑上玩耍,或者帮忙,惟独在烧窑的时候不允许小孩上窑去。过去总是不明白,只是心中无意中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对烧窑大师傅的敬畏。现在想来,主要还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曾经躲在远处远远的观望烧窑:在烧鳞眼洞时,只见师傅抄起松枝,准确而快速投入鳞眼洞,火焰随即从洞口飞溅而出,火星四溅,师傅在洞口边腾挪躲闪,一边投柴一边观察火焰,还要保护好自己。窑边上本就不大的空间,还堆满了待用的松枝,实在是不允许有旁人在边上逗留了。
  今天烧龙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宜兴丁山不多的几个陶瓷企业,全都使用了新式的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或者电窑,均以柴油、天然气、电为燃料,更环保,更安全,陶瓷成品质量更稳定,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时代的进步,见证了陶瓷生产的进步与发展。
  不过在宜兴丁山的前墅村目前仍然还保存着一座完好的明代古龙窑。该古龙窑已有约600余年历史,并且是一座仍在正常生产的明代古龙窑。有着“活着的古龙窑”的美称,被誉为研究中华陶瓷生产史的“活标本”,是国务院名命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它的生产价值远远不如它的存在历史价值。该古窑总长约48.6米,有82个“鳞眼洞”,像一条长龙躺在斜坡上。该龙窑现在正常情况每月生产一次,每窑装入陶坯约7000余件近20吨,每次烧窑40小时左右,仍然秉承着传统的古老烧窑工艺,一次锻烧需消耗松枝、竹梢等干柴6吨左右。流传千年的“火的艺术”仍在这里闪耀光芒……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