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

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

时间:2022-01-30 23:56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文生点击:
        

羑河纪事二七六

农村是现代化过程中民的心灵稳定器

文生

新年到了,许多人从城里回来,老文意外见到老宣回村看老房子贴对子。

俩个发小聊了聊。

老宣说:还是哥你好哇,在村里享福。

老文说:不如你,一家子全在城里。当年我就很眼热你呢。

老宣说:现在倒过来了。过了年俺就去南方打工,多挣一点钱。

老文说:那不成一家三地了么?老文知道老宣家的孩子在省城打工。

老宣说:一家三地算啥?四五地的也有。

老文说:加上路费和找工作的成本,还有租房,不比在这里干强多少这也是许多人的想法。你要是在南方发财了,把穷哥们我也带上。

老宣说:你去干啥?你在村里捎带种地,随便打点活,也不比在城里混的差。我是没地种,没办法。到咱们这把年纪,累病了,挣的还不够药费。你呀,在家老老实实种点地吧。

老文说:种地不赚钱。 

老宣说:那点地打的粮食够一家人吃就好了。

老文说:想多种点地,就是流转费吃不消。

老宣说:我想种地,没地呀?也吃不消流转费。

老文说:你知道不?你进城那会儿,俺很失落。 

老宣说:现在想来,幸好你家当初没有赶时髦。

老文说:不管咋说,后来你家孩子上城里的好学校,受到好的教育,考上学了。

老宣说:总的来说,后悔的不行,亏大了! 亏大了呀!花大钱办的是蓝印户口,说办了能找到正式工作、小孩能在城里上学。结果正式工作没找上,还好,结婚后生的孩子能在城里上学。只是到了孩子能上学时,在城里买了房子就能报正式户口了。现在,在城里租房住,就能在城里上学,只要你是本市的户口,城乡无所谓。哎,当年举债买户口,结果城里没工作,调整土地时,村里又不给分地,不城不农的。

老文说:有人还能留下地吧?

老宣说:那是村里有人,俺没人呀。现在还能啥样?在城乡瞎找工作打工过日子吧。俺也从许多人也象俺一样当年真傻瓜来找心理平衡。哎,房子坏了,想修也不能修了,只能过年贴贴对子……

老文说:换个盖吧(翻修房顶),不再漏雨就好了。

老宣说:看看吧。村里是回不去了。要是能买一块宅基地就好了,可这是不可能的。

老文想:老宣才是第一批失地农民,受到当年政策忽悠而失地的。那时许多人太想到城里生活了。分了地后,农闲在乡镇办企业打工,也不比城里差,但多年有城乡二元差别,还是让人们眼热城市户口。进城的渠道不多考上学,在部队上提干,家里有人在城里上班提前退休让孩子顶班,忽然有一天能用钱买户口了,好多人那怕就是借大钱也要办了,生怕错过了这个机会,况且听说还能安排正式工作。开始还要找人才能办了,因为需要挂户,后来就冷落下来,原因就是老宣所说的,不能安排工作了,其实那时,有工作的都已朝不顾夕了,面临下岗……

老宣贴了对子就回城了。村里有许多房子,没人从城里来贴对子。

说来,老宣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牺牲品。

说到二元结构,就有话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但是进入工业社会实现工业化需要原始资本积累,原始资本积累从哪里来?国情决定只能从农村来。

进入工业社会要从重工业开始,重工业的特征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投入周期长,不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无法吸收城、乡剩余劳动力。

但是农村从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往城里冲是必然的。

于是,一,进城农民被称为盲流,即盲目进城的流民,很多城市不时地特别是到年关,将进城的农民遣返,就是城里人的家属也不行,著名的是“六二压”使大量工人家属集中下乡。二,采取措施防止农民进城,于是城乡二元体制出台,农民很难进城:没户口找不下干的,没粮票买不到吃的。三,推动城里人下乡,文革时形成知识青年下乡政策。

城乡二元体制、人民公社制度、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使国家能低成本征收农业税,给工业化筹集资本。在没有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前,以及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之后,征收农业税的成本,可以说是非常高。

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的资源被城市吸走,一派萧条,农民生活只能用困苦形容,虽然,许多人家也盖起了房子,但大多的砖土结合,盖房子的钱是在煤矿上挖煤挣的。村里和煤矿订了合同,农民下煤矿作劳务工,挣的钱村里队里要抽一部分的。

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在一定时间不得已实行,当然,也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

1970年代中期,中国初步完成工业化,农业机械、化肥开始大量生产……

1980年代到 1990年代,农民在种田之余,先到乡镇企业打工,乡镇企业不中了、或迁到城里后,又到城里打工,挣来的钱用在盖房子上,攀比谁家房子建得高、建得好,以及攀比家庭现代化方面,这时农村人气很旺盛,春节也很热闹。

世纪之交后,农业税取消,农民进城的限制基本消失,中国开始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农民在城里购房成为主流,把多年的积蓄投入到城里,接着把家搬进城市,不在农村投资和建设房了。这样,农村的资源重新被城市吸走,农村的房子很少见新盖的了,农村又重新变得萧条,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过年也只是有一点点热闹。

现阶段的城乡二元体制,几乎所有限制农民进城的体制机制障碍都已经清除,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经营土地、住宅还在坚持目的是保障耕地以及农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成为保护型乡村型的城乡二元体制。

在保护型乡二元体制下,农民一方面将农村、农业作为基本保障与保底选择,一方面又能进城务工经商,获取城市发展机会。进城的农民发展的好,能在城市体面地安居,就不再回农村了。但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能真正进城农民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农民年轻时进城、年老时返乡;经济景气时进城、经济形势不好时返乡,于是村子是年轻人进城、中老年人和孩子留在村里…… 

  农民进城,首选县城,就石林黑塔村而言,是选大湖、选新区。原因有三:第一,房价相对于大城市便宜;第二,熟人多、关系多,有一定的企业,可以就近打工;第三,离农村的家近,方便兼顾城乡两头。

农民进城后能安居,前提是能稳定就业。但中国绝大多数县城没有工业,只有服务业,而没有工业支撑的服务业通常是不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少,工资普遍低,但物价和消费不低,维持基本生活很困难,于是很多人到大城市打工。

这样青年农民不得不在县城、城区买房结婚,再到省会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父母在村里种地,很多农民家庭就这样从原来的一家两地变成了一家三地:老年父母留守农村种地,年幼子女在县城上学母亲陪读,年轻到大城市、沿海务工,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

老宣一把年纪了,为啥还要出去打工?就是儿子一家想到省城安居。小城市吸农村的资源,大城市吸小城市的资源,特大城市吸大城市的资源……

老文年纪大了,也在城里打过工,适应城市生活不难,但不乐意到城里住,虽说在高楼里,下了楼后可以找到同乡聊天,人际关系不算陌生,但感情归属地仍然是农村,生活的终点和意义仍然是农村。

  和许多老人一样,种田不是为了获得高收入,是表明自己还能够自食其力和支援子女,收获感情价值。

乡村振兴成为新的话题。

目前,地方政府往往容易把这个战略简单化操作,以为搞个乡村美化工程、发展几个乡村旅游项目,就实现了乡村振兴,这是要不得的。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不能简化为短期的战术,要有长期的耐心。对农民来说,乡村振兴保留和完善农村基础条件和土地制度优势,进城后仍可以返乡。

在某些专家眼里,农村宅基地被寄托了巨大财富想象,好像通过拆农民房子和将农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就可以获得乡村振兴、农民进城的巨大资源,这是个别情况,不是普遍的情况,是那些城中村才具有的。或者,遇到工程拆迁才有机会,比如说,前些年修瓦日铁路时,在铁路两边的人家得到了拆迁补偿资金在村北盖起小二楼。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即使复垦出来的耕地是肥沃的土地,没有多少含金量,况且这里是山地。老宅只能任其荒废,连维修也不可能。拆旧建新的成本很高,又无法获得新宅基地。所以,老宣们的房子在风吹雨淋中日益破败……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用于建造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它不能自由流通、自由交易。

农村经济是小农户经济。小农户,人均1亩3分,户均不过10亩。小农户经济能够让农民富裕吗?不能。小农户经济主要起到保障作用。

中国庞大的农村散落在不同地区,地域差异明显。

东部村庄(包括城中村、城郊村)和中西部村庄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村庄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农民可以自主在家门口择业就业,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本地农民已经彻底实现了离农化,从事二、三产业,老人可以通过当门卫、做零工,获得一定的收入,这样,这些地区的土地就可以流转出来,由异地务农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这些地区的农村名义上是农村,实际上已经是城市的一部分了。

中西部村庄,它们没有区域优势,没办法大规模发展工业,服务业更是无本之木,青年人大量进城务工,老年人留在村里种小块地。中西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结婚难等问题,中西部村庄“三农”问题很严重,这也是国家进行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因。

当前政策和媒体几乎都将东部村庄的经验作为发展准绳,照搬到中西部农村,以此推动乡村振兴。然而,东部村庄与中西部村庄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村庄经验并不适合作为中西部村庄的表率。

村子虽然是传统农村,但老瓦房基本是没有人住了,维修成本巨大,没人维修,加上又没什么名人和传说,传统村庄的名头变不成旅游资产。虽然说,村子交通便利,但真正能成为优势,还不知到什么时候,使一些人选择等待,不愿出去。

老文想,前些时他想到现在农村的情况的王朝末世一样,不一样的是,这是走向工业化社会现实,现在看来,村子确实存在危机,不能等闲视之,不能认为工业化可以化解就掉以轻心……

说到承包地,其实际是开始平等,结局不平等。失去承包权的,越来越多,土地慢慢向种田能手集中。

对于老文他们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村子是魂牵梦绕的所在生活目标与归属在村庄,自己生命价值的参照群体也在村庄。打工只是手段,无论在外打工时间有多长,生活的终点与意义都在村庄。村庄是农民进城的出发点,又是进城失败时的退路。

中国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乡村振兴同样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乡村振兴显然还是持续为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及进城的资源。

这样,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

当然,老文这一代农民的子女,大多不再有他们这样的情怀了,他们向往的是城市风景。

 

 

羑河纪事系列均为原创

2022年1月30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错爱
  •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文生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3-25 21:03 最后登录:2022-01-23 18:01
优美散文
  • 这一年,感恩遇见你(原创)

    遇见 美文苑 ,是宁静的光阴里开出的一朵小花,不一定能惊艳时光,却一定会芬芳流年。...

  • 远去的池塘

    回老屋吃饭,母亲尚在做。于是走出墙门,沿着那条曲折的村间小道,又一次信步走向了村...

  • 酒事

    平生也没多少爱好:读书、麻将、喝酒而已。 而今读书反倒没了年轻时的平心静气,只读...

  • 心中的九老妹儿

    我们那时的初中生就有根据老师特点取外号,叫荤名儿的恶习了。九老妹儿其实不是女的,...

  • 跟着景山哥哥读圣经之启示录

    引言和致意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

  • 军营,穿越在我的时空隧道

    我在这隧道里飞快滑行着,浮光掠影,云蒸霞蔚,烟雾缭绕。那一桩桩前尘影事,时聚时散...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