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景散文 > 黄山东大门——谭家桥

黄山东大门——谭家桥

时间:2013-01-22 10:3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刘辉煌点击:
        

  题记:黄山东大门 上海后花园 康体疗养地 特色产业镇
  
  谭家桥,是一座桥名。
  谭家桥,亦是一个镇名。
  谭家桥镇坐落在黄山东麓、黄山区的东南部。贯穿全境的麻川河是由来源于黄山腹地的数条溪流汇集而成,镇境内的山是黄山东部诸峰及其余脉。全镇八千多乡民就居住在麻川河及其支流的两岸,点点烟村,分而不散。两岸良田相连,鸡犬之声相闻;河里鸭鹅成群,处处绿树红花。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江南鱼米乡,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谭家桥镇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往事,流传着一个个迷人的传说。
  谭家桥镇有一座谭家桥。相传在老街一带的河东有一片田地,乡亲们过河靠一简易的木板桥,可是木桥常被洪水冲毁,给大家带来不便。住在附近的一谭姓老爷爷,发动家人,以一姓一家之力,“倾家荡产”独资修筑了一座麻石桥供村民来往。乡亲们为纪念谭姓人家这一义举,取桥名为谭家桥,久而久之,这一带的地名也被称为谭家桥了。桥以姓称,地因桥名,义名永存。
  谭家桥镇境内的古桥有十几座。这里不说浙江绍兴人捐资兴建的绍银桥,也不说造型奇特(桥下设有避雨供佛的涵洞)蕴含“普度众生,仁爱百姓”的普仁桥;不说屡毁屡造的大成桥(八甲桥),也不说程源生一人独资兴建六墩七孔(胜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虹、黄山区现存的孔数最多、长度最长的古石桥)的胜虹桥,且来看一看唐朝大诗人李白骑马踏过的绿柳桥。
  绿柳桥建在长罗村碧山胡家的村口,为单拱石桥,桥上刻有“绿柳硚”(硚此处的含义是石头桥)三个楷体字。桥拱与水里的倒影合成一个整圆,在有月亮的夜晚,月、月影和桥影与岸上的绿柳构成一幅美丽的剪影,煞是好看。桥南建有“问余亭”,乃是李白来碧山胡家访胡晖时曾问路于此,胡晖为纪念此事修建了这座亭,亭中柱上有“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李白)、“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胡晖)、“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中人”等楹联。
  碧山胡晖确有其人,《宁国府志》卷十三“墓冢栏”载:“唐学士胡晖墓,墓在太平县(黄山区)南碧山。晖与李白友善,同为翰林学士”。而李白访胡晖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也确有此事。胡晖后代保管的《胡氏家谱》之序言乃李白所作,其序言落款“乾元二年(759年)已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可为佐证。清《太平县志》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来碧山访胡晖”。在这一带李白曾写有著名的《访胡公晖》、《山中问答》、《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等诗篇。李白在碧山漫游了一段时日,还与胡晖一起探寻溶洞。在轩辕峰东麓有溶洞十余处,其中就有李白探寻过的“青莲洞”。李白在黄山游历的这段岁月里,从以上诗及《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一诗的序——“闻黄山胡公晖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孵,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辄赠于我,惟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夙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中,可知李白是非常高兴的;从“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诗句中可知李白还想再来黄山的。如今黄山已有三条索道(那穿云破雾的缆车不就是“云车”吗?)和奇景“步仙桥”,“乘云车”、“蹑彩虹”的诗境画意寻常游客就能做到。如果李白天堂有知,定会故地重游诗兴大发而再谱新篇。
  在碧山胡家还有太白书院、太白庵,太白书院在绿柳桥旁;太白庵在碧山北部的山冈上,向西正对着夫子峰。夫子峰似一支常年直写青云的巨笔。峰名相传为朱熹(宋代大儒人称朱夫子)慕名来寻李白仙踪在这一带留连忘返,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名之。远观夫子峰拔地而起犹如一蜡烛,因而又名蜡烛峰。每当夕阳从蜡烛峰顶落山的时候,那红红的太阳恰似蜡烛的火焰,这一奇景总能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宋朝张九成也来过碧山,并写有《碧山访友》“万仞巍然叠嶂中,泻来峻落几千重。森森松柏松花老,又见黄山六六峰”一诗传世。
  夫子峰南即是黄山轩辕峰,峰顶有石室、石座、石几等,近旁是黄龙庵遗址。相传轩辕黄帝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地方就是峰下的黄帝源。唐玄宗根据此传说于天宝六年(747)六月十七日将黟山赦改为黄山。远观轩辕峰的轮廓,恰如一樽面朝北斗的黄帝卧像,这与《周书异记·神仙传》载的“轩辕黄帝升天后封为北斗神”巧合,使人看了叹为观止。清代吴瞻泰曾作诗咏道:“轩辕一峰峰势殊,高四千仞凌天都。晴空万里碧云远,宛如蓬海浮方壶。石势险怪蹬路黑,树上不敢留栖乌。旭光日午淡襟袖,山气四月寒肌肤。天风万壑度流响,珠帘直下光模糊。山底潭深老龙卧,岩巅瀑落霜猿呼。积藓过雨径愈翠,登陟轻便望崎岖。愿上层崖揖轩帝,自采云叶供丹炉。青芝红术手可抵,伐毛洗髓非凡夫”。后人又有诗云:“出世撑天北海东,黎明常见曙光红。浮丘煮石成仙侣,黄帝吞丹跨五龙;信有清风摩日月,更无勇士步虚空。青山遥望二来去,相伴游人觅古踪。”
  轩辕峰北龙驿古道旁的黄帝坑有一片坐北朝南的梯田,共99块,每块的大小形状朝向几乎一样,其间由青石板相隔,田埂全为条石砌成。据专家考证这片梯田原来是99间房屋,组成三层街市,盛唐以来这里一直是商贸中心,那神秘而整齐的布局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黄帝源深处有一黄谷庵,建于明代,遗址面积有900平方米,庵旁有一和尚墓,其中主塔内发现一碑刻有“自成大师之墓”及“自成公祖墓,徒东林、恒珍,净度祀”等字。2007年3月28日《兰州晨报》报道:“专家考证:李自成兵败化装成和尚归隐山林”。而距此不远的黄山北麓耿城镇沟村即为李姓村落,李自成云游来到黄山一带,假借沟村李姓为祖并隐居在黄谷庵,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此有待于专家进一步来考证。
  在黄谷庵不远的龙山天台南部的深山密林中,有一直径200米,水深10米的鼎湖。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炼丹煮药,故名。又因湖在龙山的顶部,人们美其名曰:“皖南小天池”。湖附近的龙凤溪上游的峡谷,即是传说中黄帝游憩、采芝、沐浴、乘龙升天的圣地——黄帝源。相传黄帝升天后,炎帝也来黄山采药,因炎帝教人类播种五谷,使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人尊称他为“神农”。他不仅是农业神还是医药神,他曾经尝百草、编药方。炎帝到石门峡中采药,沉迷谷中景致,乐而忘返,化为一块高约20米的巨石——“神农头像”。石门峡景区风景优美已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顺溪而下即可到达国家3A级景区普仁滩。普仁滩景区以漂流(国内首创竹排与皮划艇“二漂合一”模式)探险而名声遐迩。漂流的终点即是被省农委、省旅游局批准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江家新村。
  谭家桥镇颇具特色的古民居有被世界许氏文化研究会列入许氏文化历史遗产(清朝翰林国民政府教育次长许承尧的居留地、黄山区最早的党员之一的许国英同志的故居)——八甲许氏老宅;有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占地近千平方米集唱戏、听戏、赏戏、居住为一体的花园式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花戏楼;东黄山村有黄山区唯一幸存的纪念忠义双全的大英雄关羽的关帝庙;长罗村早已颓圮的“娘娘祠”总能引起人们想起施妙招巧救皇儿被皇帝赐“罗氏娘娘”匾的罗姓村妇的神奇故事来。
  布局严谨的古村落当为感梓里(现新洪村)。村之南头原有红庙及四座牌坊,一条石板古道穿村而过,村内豪宅林立,村北亦有牌坊两座。其中最大的一座牌坊高约10米宽7米——即为纪念程源生一人独资建桥被嘉庆皇帝赐字的“乐善好施”坊,两侧的楹联为“一道虹桥方寸地,九重丹诏百年芳”。“感梓里”村名据说是李白游历至此,受到人民的热情款待,感动之余挥笔书下的。明清时期村庄规模很大,有纵横交错的6条主干石板路,酒店茶楼集市俱全,东面是一条川流不息、清澈见底的麻川河,西部山腰有庵庙数座。
  村中西眺可观那令人击节赞叹的“和云岩”。和云岩在轩辕峰南,海拔1224米;远观和云岩双峰并列,如一双竹筷插天,当云朵在峰尖飘绕,观之疑似竹筷和云,故名。有联赞之:“人间竹筷可和面,天生奇岩只和云”。旧志书云:“岩顶名火龙尖(即和云岩),高五百仞,登顶遥望长江如练”。
  谭家桥的白亭相传是为纪念李白从石门峡登黄山去白鹅岭而建的。现已规划好正逐步修建黄山东大门上黄山的蹬道,就是沿着李白的上山线路拓建的。站在镇东与旌德伟人故里江村相望的鹊岭上的观湖亭中仰望石门峡两侧的槛窗峰、布水峰,不禁使人想起清初太平县令陈恭“谁将飞沫挂危峦,长使穷黎穿眼看。我欲帛成真制练,年年披与此山寒”的诗来。观湖亭上有著名画家赖少其手书的“鹊岭观湖”横匾。在亭里俯视那波光鳞鳞的莹湖,追溯它的成因是“清道光癸卯年(1843)五月,淫雨霏霏,洪水肆虐。牛皮荡北河口山崩,阻水成湖,芮姓村陷,毙200余人”(《安徽通志》)。山崩处被人称为“龙踏步”。现在莹湖已成为一个湖底潜水考古观光的好去处,引来了无数中外游客。
  谭家桥一带是近代皖南革命斗争中心之一,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谭家桥战斗的发生地,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的活动中心,还是新四军岩寺(新四军成军地)集中后的主要活动中心。恽代英、周恩来、叶挺、陈毅、粟裕等革命老前辈曾在这里往返。这里曾建立了黄山市最早的共产党支部,黄山区最早的党领导的武装罗村红军游击队(即太平县委红军游击队)也在这里组建。皖南地委司令部(刘奎部)驻扎在聂家山。在这里还发生了“智取谭家桥”和“再打谭家桥”战斗。1947年11月建立皖南黄山一带第一个人民政权——民主乡人民政府,1948年8月又成立了黄山区(谭家桥一带辖四个乡)人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时期,涌现了一批为革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雄儿女,出现了一门二烈士的典范。特别是方志敏粟裕等指挥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谭家桥战斗”(尚有保存完好的抗日标语、战壕)使谭家桥闻名于世。谭家桥的革命史包含了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后的所有景象,是一幅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缩影;更值得一表的是江顺炎、江顺辉(此头须向国门悬)二烈士的母亲俞爱娣(太平县仅2人)作为革命老区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有粟裕将军的骨灰墓、江顺炎叶碧珍江顺辉烈士合葬墓和江保华查支槐烈士合葬墓,又有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建造的二千多国民党抗日将士的安息地——“抗日烈士公墓”(抗日期间国民党四十兵站医院在感梓里,伤亡将士的墓地,“抗日烈士公墓”碑心石尚存),还有上海茶林场为抢救集体财产而被洪水吞没的十一名知青墓。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暨粟裕将军纪念馆已经投入使用。“红色谭家桥”名副其实,这里业已成为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1965年12月建立的上海市茶林场,在镇境东南部,先后安置了上海市知青近万人,被称为“知青部落”。现任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时事开讲》节目主持人、著名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在这里生活了10年。上海知名作家王小鹰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女人一生最瑰丽的年华,其创作的知青文学名作《可怜无数山》就是那些知青当年生产生活的写照。其场区周围现有上海市创办的疗养院八家,每年都有大量市民回场观光,追忆青春年华。1995年黄山茶林场五七连队的返城知青曹景行等77人捐资一万元创建了“希望在黄山工程基金会”,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曾担任黄山市副市长的李学诗是当年“黄山白亭青年队”六十多名知青中的一员,为报达乡亲们的深情厚谊,这批知青返回故地举行了“三十年后大聚会”,为乡亲们捐款捐物,与当地群众联欢,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而今,“知青文化游”、“茶乡风情游”如火如荼。
  1986年沪皖协议,上海在黄山茶林场保留山场五千亩、建设用地两千亩——这是上海市在黄山的一块“飞地”,这一带被上海人戏称为“上海后花园”。而今,这里以“东黄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来总体部署,它由光明食品集团下属企业——心族实业总公司投资开发与建设,共投入资金一亿多元,先后建成了独具海派特色山林别墅型的心族之旅酒店、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青年旅舍、国内首批建成的园林式拓展基地东黄山拓展训练营、设备完善的健康养老中心、东黄山球类运动中心等项目,把黄山茶林场改建成了集游览观光、美食养生、休闲度假、康体疗养、运动健身、耕读修学、素质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山水型度假区。2009年1月“东黄山旅游度假区”被正式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黄山市第一家以旅游度假区性质批准的国家4A级景区,它也是黄山市十五个重点建设节点——黄山东大门谭家桥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东黄山体育人才专修学院(暂定名)”、“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基地”等项目正在谋划和推进中;投资额达20亿元“亲和谷国际养生小镇”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开始启动。
  谭家桥镇以“飞地”为“船”,借“船”出海,上海市的这块“飞地”正好成了谭家桥镇通向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桥梁”,促进了谭家桥镇的旅游业,带动了谭家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谭家桥镇围绕发展旅游新业态,积极引进新项目,已与上海市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签订了黄帝源景区生态休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框架协议,准备引进资金盘活原来上海市兴建的疗养院休养所等存量资产。
  谭家桥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据清道光《徽州府志》载“唐汪华(吴王、越国公)凿二道,一通旌德,一通太平,亘六十里,皆险窄。”以现谭家桥镇政府坐落地为参照物来看,南北交通干线徽(徽州府)宁(宁国府)古道贯穿全镇,向东经鹊岭头至旌德(江村)、芜湖、宣城等地;向西经乌泥关至汤口、休宁,可去江西。古道呈典型的“十字”交叉,四通八达。最为险峻的当为通往徽州府徽宁干道上太歙交界处的大关洞,海拔1016米。1647年建关楼,设箬岭汛(“汛”相当于现今的公安检查站),驻兵扼守,关上有“天险重开”、“大关洞”等石刻,关东北有古道穿天星洞(海拔1144米,因地势高耸,从关洞中平视可见天上星星而得名)至旌德、绩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从这里走过;相传古道旁的“龙凤坞”是因乾隆皇帝游幸黄山时看见这一带风景优美,龙心大悦,信笔提书“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而得名。大关洞居四县之会冲,历为军事要道,关北附近的“万人坑”相传是太平军设伏重挫清兵的古战场,登关了望,顿生思古之幽情。解放战争渡过长江的南下大军就有一支部队从大关洞穿过解放了歙县等地。这条古道是“华东地区唯一保留完好的青石板隋唐古道”,投资20万、被列为谭家桥镇民生工程的隋唐古官道入口扩建工程已于2010年8月12日开工建设。
  而今205国道与103省道从这里交汇,已于2007年10月通车的合铜黄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并设有高速出入口,高速下口节点规划已付诸实施,在建中的扬(州)绩(溪)高速黄山连接线也在这里联通。黄山东大门上黄山的道路已勘察设计好,即将逐步拓建。总之,谭家桥镇对外交通十分便捷,是出入皖南(黄山)的交通枢纽地。
  谭家桥民风淳朴,除捐资出力修桥的谭家父子、乡绅程源生外,还有感梓里带领全族人开山挖河造地的程源长程金富程为民三兄弟,一人出资兴建长达三公里水渠使几百亩旱地改建为水田的墩上富商“江百万”……谭家桥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谭家桥有许多名人题刻——石门峡风景点的“石门峡”三字由联合国“世界名人最高奖”获得者薛林兴书写,有与黄山“登高望太平”相媲美的“石门天下秀”石刻……谭家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四不象”、黑麂、中华鲟、银杏、千亩红豆杉林——引发相思情的“南国红豆”、灵芝草、龙须草。谭家桥镇有冰川遗迹——丹井、冰川漂砾,还有多种化石——三叶虫化石、笔石化石……
  谭家桥镇的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有土鸡、七彩山鸡、美国乳王鸽、野猪等养殖,台属唐永平建立的大鲵科技繁育观赏园,饲养有大鲵、中华鲟、胭脂鱼等。“三姐人家”、翠竹土菜馆等农家乐餐馆获准为“世博农家”进一步推动了全镇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
  2010年落户谭家桥镇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60亿元,其中安徽省“徽商集团”投资开发的“东黄山徽商城”项目计划投资额约3个亿。这10个项目都是围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起点高,带动力强。谭家桥镇政府“按照市委‘规划起点要高,精品意识要强,项目跟进要紧,建设速度要快’的四要总体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三绿三宜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141工程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全面提速东黄山旅游度假区、黄山轩辕黄帝文化博览园、翡翠明珠、河畔假日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东黄山节点建设,努力把东黄山节点打造成为全市节点建设的精品工程。”不远的将来,一个集山水观光、康体疗养、休闲体验于一体国家级名镇即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谭家桥镇是一个遗迹众多,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好地方。“北祭黄帝陵,南寻黄帝源”。谭家桥人民热情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来观光、旅游、疗养。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小城春雨

    小城春雨 文/磐石 早晨醒来,透过窗帘,少了以往那种天亮的感觉。风肆虐地敲打着窗棂...

  • 北方早秋

    北方早秋 文/磐石 阴云,弥散于立秋的天空;风微,拂动着丝丝凉意。早秋的乐章,在几...

  • 故里游话

    家乡的变迁...

  • 五月的康乐

    五月的康乐 文\马晓春 拉开五月的帘幕,胭脂三川柔风轻轻,雨丝飘逸;揭开五月的面纱...

  • 踏青

    踏青...

  • 徒步高峰森林公园

    游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