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景散文 > 水镇同里

水镇同里

时间:2016-06-21 16:4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竹清点击:
        
  水镇同里
  
  同里和周庄一样,是江南著名水乡。镇环四流,户户相望,家家隔河,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园,街河并行、舟辑往来,街巷依河而建,房屋临水而造,呈现一派“朱门白壁枕湾流,家家门外泊航舟”的情景。
  
  《同里镇志》里这样记载:“西有庞山湖,郡邑之路由此达也。南有叶泽湖,水望东流有所归也。北有九里湖,言地势无不自北向南,且诗礼大姓多居北隅也。”五湖环绕、三江交汇的水镇处处河港交叉,仅有0.67平方公里的镇区,水面竟占了五分之一。水乡、水园、昆曲,构成了东方威尼斯。
  
  买过三次门票,嘉荫堂、崇本堂是鱼贯而入,匆匆而过,除了其明清建筑能让我想起历史文化的积淀,没什么太深印象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到十三年,是兵备道任兰生罢职还乡后,花费十万两白银建造的私家园林,取名退思,是为了表示“退而思过”的心迹。园林左为宅,中为庭,右为阁,全园以水为背景,贴水成园,“宅取楼式,园求全景”,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独具一格。庭院高深,假山峥嵘,花木扶疏,十分恬静。有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轩、桂花厅、岁寒居等亭榭,可供春夏秋冬四季在园中欣赏水景。虽然风霜雨雪,园渐衰落,任味之成了退思园的最后一个主人,直至解放后,此园仍残毁不堪,由于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举荐,退思园才避免了落寞的悲剧。现在,照壁屋下房轿厅大厅,东上房是主人居室,一个大走马楼,左右楼廊连之,天井大。再东为客房、书房。在楼宇中点缀山石乔木,极其清静,再东为花园,园中另有别门出入。华夏完整,园林如画,相配得可心、宜人。
  
  我喜欢退思园,不仅因为它已成了同里镇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景点,成为旅游者触景生情、思索人生的好去处。还因为退思园客房、书房和天井的布局,木质门窗的尺寸和花纹,和故乡大书房的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似曾相识的建筑风格,勾起了我对老家的回忆。如今,那座伴随我走过26年人生旅途的衣胞之地,如风过无痕,旧址上矗立着“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校”高高的教学楼。可我依然对它怀有深深地眷恋,在我心里,在我梦中,它永远是一道刻骨铭心的风景
  
  我在退思园拍了好多张照片,想让天井客堂重现、让廊檐飞壁重现、让松影移窗重现,让芭蕉修竹重现。其实,一切都已事过境迁,人是物非,我想重现当年的不过是一种孤独依恋,是一种怀旧情结,是想把童真留下、把往昔留下、把回忆留下、把思念留下的内心感伤。
  
  时间向晚,还有一个最大的园没游,因为已经停售门票。
  
  可以这么说:同里因水而出名,无水便没有同里。石桥多,码头多,小船多,是水乡的特色。
  
  桥是古镇衣襟上的纽扣、树干上的绿叶、琴弦上的弓。如果没有桥和船,绿水环绕的古镇便成了失去活力的僵直躯壳。这里有一个流传已久“走三桥”的习俗,结婚的新人双双携手走过太平、吉利、荣庆这三座市河上相邻的石拱桥,将获得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祝福
  
  当我们走过打磨得异常光滑的花岗岩石阶,抚摸着坚实的桥栏,历史沧桑感便会悠然而生。
  
  一只小船停泊在码头边,老渔翁斜戴着草帽,安闲地坐着抽烟。尖尖的船梢上歇着几只鱼鹰,有的左右顾盼,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嘬着羽翼。忽然间,都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房屋和柳树的倒影一时都给捣碎了。一转眼,鱼鹰浮出水面,嘴里叼着一条银色细鳞的小鲢子,它伸了几下长脖子,咕嘟咕嘟往下吞。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捏住鱼鹰的长脖颈,鱼便吐进了竹篓……不知过了多久,水面恢复了平静,小河映着淡墨色的街影,晕糊糊的,我也仿佛溶进恍惚而恬静的梦境。
  
  一路不时传来人力车吆喝,伙伴怕我太累,欲以车代步。除了感谢他的好意,我更愿恬淡自在地走进贴水街市、深深小巷、姑苏人家。
  
  渴了,累了,也有些饿了。我们就地要了碗汤羹,依水而坐。吃完后,我又要了一碗:“请问大嫂,这又糯又韧又好吃的东西叫什么?”
  
  店家说:“这是九里湖新鲜的鸡头,也叫芡实。剥去表皮加水和白糖稍稍一煮,即可食用。蛮清爽的,爱吃,你也可以买一袋带回去。”(稀里糊涂地吃着,带着,回家一查书,鸡头竟是姑苏特产。有沈朝初忆江南词为证:“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它是清秋最隽永的点心。)
  
  生活在水镇的人们,从来与水亲密接触,世世代代享受着水的恩泽,欣赏着水的妩媚,承载着水的柔情,感悟着水的灵秀。细细端详身着蓝底素花对襟衣服的当地女性,当她们细步走在石头铺就的老街,你会感到一种古朴的美,一种吴文化沉淀的美。是的,江南水乡的服饰作为一个地区标志,始终保持着自己古朴、端庄、素雅的风格,哪怕外界的服装变化莫测,也难于从根本上将这种服饰的主旋律动摇,它非常顽强。当电视、电脑、因特网将水乡与世界的各个角落联成一体,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水乡服饰没有随流趋附,而是象一朵盛开在太湖的荷花,静悄悄地展现着它卓而不群的美丽风姿。而着装江南风格服饰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身材窈窕的少女,还是端庄优雅的大嫂,乃至头发苍白的婆婆,吴语间有水的温柔,举止中有水的灵动,神态里有水的滋润,性格中有水的平和,一投足,一乡音无不透着江南水乡的委婉和恬静。
  
  我就这么坐着,出神地看着同里,从一块青砖、一弯柳枝、一只灯笼,一根竹篙,到一拱石桥、一叶“浅板”、一道流水、一缕晚霞,看着看着,思绪就慢慢沉入水中。
  
  当现代文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世界,越来越多的城镇在追逐时髦中失去个性,同里却像一本在碧水边掀开的古朴的书,静静地呈现,让我们触摸时光的根系,闻到岁月的鼻息……
  
  正如杜荀鹤《送人游吴》所描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我觉得,这样的水乡不应该出现在我的脚下,而只能出自陆文夫的小说。评弹、吴语的珠圆玉润使我迷失,我怕听久了再也适应不了其他的方言。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使我神往,我怕呆久了再也无法面对城市的浮躁和嘈杂。她的小巧、她的优雅、她的悠久,总让我有一种幻觉,仿佛置身与自己营造编织的故乡中。她的恬静、她的水灵、她的柔和,即使经过严酷沧桑老人,都不忍心伸出长着老茧的手去触摸她亲近她,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守着她,静静地……
  
  “哎!竹清。”伙伴扯大嗓门,脸憋得有些红。
  
  平时说话总是轻风细语,今天怎么啦?我有些疑惑看着他。
  
  “我问你,同里怎么样?”
  
  “小桥流水、人家,古典的美,雅致的美,柔和的美。”不知答案是否确切?是否令他满意?至少我认为可以这样去概括同里——这位江南秀女。
  
  他把相机中仅存的几张底片也奉献给了晚霞中那古色的民居,古朴的小桥,古旧的水镇。
  
  夕阳,斜斜地照着古镇肩头,将她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写出了她的沧桑,也写出了她的韵致。同里的暮色,太容易让人融入中国水墨画的那种意境,滋生出梦一般的幻觉……
  
  竹清
  
  2004年9月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0)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小城春雨

    小城春雨 文/磐石 早晨醒来,透过窗帘,少了以往那种天亮的感觉。风肆虐地敲打着窗棂...

  • 北方早秋

    北方早秋 文/磐石 阴云,弥散于立秋的天空;风微,拂动着丝丝凉意。早秋的乐章,在几...

  • 故里游话

    家乡的变迁...

  • 五月的康乐

    五月的康乐 文\马晓春 拉开五月的帘幕,胭脂三川柔风轻轻,雨丝飘逸;揭开五月的面纱...

  • 踏青

    踏青...

  • 徒步高峰森林公园

    游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