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心情散文 > 乡关何处

乡关何处

散文
时间:2009-07-20 22:10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意圣点击:
        

【编者按】:吟古人诗,有着千古的悠长意韵。诗句缓缓而出,宛如清澈的溪流,滑过读者的视野。文章借用诗词恰到好处,有适当的解读,其实也是给读者一个优美的画面。欢迎来到散文在线希望你的继续来稿。

  前些天与同学去看烟火,据说烟火盛放之地将在江面之上,于是满怀对大江的景仰与烟火的期待,我们便早早地来到了长江大桥。可是到了才知道烟火将在八时才开放。于是我的目光开始游荡:身前,波荡荡,烟茫茫;身后,城屹屹,楼巍巍——竟正是千古文之所咏“黄鹤楼”,于是在我脑中立即铺现出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就这首诗看来,诗人是在日落黄昏时分登上此楼的,孤伶伶的一个人:仙人已逝,白云千载,江波荡荡,江烟茫茫,面对如此迷茫之景,诗人心中也顿生迷惘,迷惘之中,竟不知道自己的家乡何处了,于是便傻傻地问道:“日暮乡关何处是?”了。­
  
  传说李白曾也慕名而来,登临此楼,正欲赋诗,而悠然抬头,却见崔颢之所题《黄鹤楼》,读罢便默然叹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其实以当时黄鹤楼所处之青山绿水,何此于历历晴川萋萋芳草,汉阳之树鹦鹉之州呢?正如金圣叹先生批黄鹤楼所言,“夫以黄鹤楼前,江矶峻险,夏口高危,瞰临沔汉,应接要冲,其为景状,何止于崔诗所去晴川芳草,日暮烟波而已。”而我们的大师人李白竟默然叹止,相让而去,实在令人诧异!而后世之人,有置疑此传说者,谓此两句诗并非出于李白本人之口,而是另有他人假署李白之名而吟作之。我想不管其传说的真实与否,都极尽道出了崔颢此诗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之中的地位,在无数文人游子心中的份量。­
  
  然而事情又是很怪异,当我们约略翻开历史,却发现崔颢并非大诗人大才子,若非为其之所作之《黄鹤楼》,恐怕我们这一代后世之人,知晓其名目者,将所剩无几了;而当我们约略研究其《黄鹤楼》,却发现此诗也并非在艺术或者行思上有其妙绝的独创,正如金圣叹先生所言:他只是见景随想而题作,事后并不知其好与坏,只是觉得已经是无须增补无从修剪了,而后就这样满心而去了;其实他,并非是在认真作诗。那么,我们不禁悄然思忖,《黄鹤楼》凭其何样的魔力巍然屹立于中国古代诗坛,籍其怎样法术占据中国游子深心呢?我想,也许正是崔颢之对江而不知乡关何处的迷惘心境,深深地打动与震撼了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游子——目断乡关,而不知其归何处!­
  
  其实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我想这是约略对崔颢感兴趣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可为何登上黄鹤楼的崔颢他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乡关何处了呢?难道他真的不知道那个生育他而养育他,继而启蒙他的故乡在哪里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么难道是他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却不得见其家,故而发此苍远迷茫之声吗?我想,这也是没太多的可能的,毕竟武汉的黄鹤楼,离崔颢的家乡并不算远,那么,诗人完全可以乘一匹归乡的快马,去释解这一殷切的思念。然而崔颢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随兴起思,挥笔楼头,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我想,在绝多数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每时每刻都填装着这样一个真实而具体的故乡,具体到一弯小河,几树古木,一声严父的斥责,几语慈母的规劝。在这样的故乡里,他们呱呱坠地,他们牙牙学语。而对于一个客旅的文人游子而言,他们心中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乡迷茫而缥缈,一架飞桥,几缕淡烟,一壶浊酒,几曲幽径。如李白曾在宿松长江上遥望天柱大发感慨: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处。
  
  显然,李白以身相许,是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了。又如张旭在《桃花溪》中所言: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可见,他在追问陶渊明所言桃花源那一绝美梦绝的所处。到了宋代的苏轼,他也是有这种愿望的:
  
  青山祉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作居。
  
  其实有着这样梦里故乡的文人是不可计数的,就连现代的政治文人蒋介石也是,这里就不作论述了。
  
  倘若崔颢的乡思仅于此,我想恐怕这首《黄鹤楼》也无法打动千万游子与文人,千古流传了。其实细细推想之一番,不难发现,其实隐藏在这个问题背后的是另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日落西山,我愁的不只是何处是归乡,更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如何能归乡!?我想,这个隐藏在诗中的愁情可是打动千万游子文人,使之流传千古的真正因素所在:归乡难,归梦里故乡更难!
  
  中国古代,早年出门的游子在背景离乡的第一刻起,心中就印上了这样四个鲜红的大字——衣锦荣归,他们离乡,是为了归乡。而对于那另一群的文人游子,离乡的一半是为了归乡,另一半则是寻找梦里故乡
  
  对于征人游子而言,离乡容易归乡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这看似的豁达与豪放中,到底暗藏着多少的无奈与心酸呢?倘能偷出条小命,健全着身体,去见白发慈母,会梦里闰人,则是上天有眼,圣君有德,哪里还有敢许多其他奢侈的希冀呢?!倘真能建功立业,得天子垂青,受万人崇拜,说不定到哪时不小心落下个杀头的罪名,脑袋掉了都不明其理,岳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那么在这里我想学王翰说一句:
  
  窃作留侯君莫惜,古来功臣几人笑
  
  锦难衣,乡更难归!
  
  而对于那些真正有着几分才学的文人游子,事情是更为悲凉的。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科举,纵然是选拔了不少的才子,但也遗漏了不少文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失意,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千千万万文人游子中许多人的。对于主考官而言,我们不能认定他们的人品是否纯洁刚正,他们的才华是否足以推贤举士;而对于考生而言,正真有着几分才气者,又常常恃才傲物,不流于世俗,不拘于礼法,于是他们习惯了放恣,在社会如此,在考场依旧如是。于是我们便推想,他们的文章,几分为人贬抑,又几分为人所难解,想入于仕途,自然是坎坷艰难。
  
  经过科举这么一刷,进入仕途的自然多半是些二三流的文人了,纵然有些品次高等的,也有些毕竟成了半个疯子: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旷荡思无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都年近花甲的人了,还骑着匹马在长安大街狂喜猛奔,说句实在的,我真替他老人家担心——倘若真的他老人家一失手,抑或马一失蹄,说不定弄得个手残脚跛的,难道找皇帝老儿养去吗?
  
  然而上天总是有所眷顾的,千里马终有遇伯乐时——我们的大诗人祖咏便是这样的幸运儿: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境暮寒

  
  话说祖咏去参加科举,试题为《终南望馀雪》。此诗为应制诗,按规则一般要写五言六韵十二句,可祖咏只写了这四句就交了,后来有人问即此事,他只回答“意尽而已”。这样的才情,这样的傲骨,终是遇到了伯乐,实在令人欣慰。其实这样的幸运儿在中国古代还是有不少数的,如王维,苏轼兄弟等。然而若把这些人的数目统计起来,同那千千万万干谒的文人游子相比,则真的是让我门惊恐而可怜。时运
  
  但是踏上了仕途并非意味着建功立业是指日可待之事,要想建立功业,衣锦还乡,除了自身的才华外,还得遇到一个开阔的明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没有交到这样的好运,一生是郁郁不得志;到了宋代,王安石算是遇到了个明君,官至宰相,主掌着变革社会的大权,实在是历史与社会的幸运。论政道之才,王安石是当之无愧,然而论政治权术,王老先生哪里是那一群明笑暗刀,阴险小人的对手。连王老先生这样大器晚成的人都难敌其手,更何况那些初出毛庐,不谙世事的小毛孩呢?于是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游子成了异乡他客,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成了谪官贬遮,离归乡之途是愈来愈遥远: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
  
  淑气崔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杜审言的乡思,韩昌黎的遭遇,我们已不忍听闻,既然锦难衣,真实之乡难归,那他们为何不去找寻那个心中的梦里故乡,那个他们灵魂归宿的故乡呢?然而古人孝为先(事实上我现在依旧如此认为:孝道为人性最根本的道德操守,倘若一个人连一个孝字都无法执行,我真的难以想象他还有其他优良的人品人格。),倘若就此离去,实在是违心悖德的。照此而言,难道中国古代就没有过归梦人吗?当然不是,只是他们在作隐士居人之时,大多已成了孤儿弃子。在大家的印象中,陶渊明是纺织了这个梦乡与走进这个梦乡的第一人,可陶潜所处的梦乡并不是落英缤纷,鸡犬相闻,他也不是过得如诗中写的那么逍遥自在,而是异常的艰辛困苦: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在他的田地里,野草兴盛的很,可豆苗却没几株,为了全家的肚皮,只得拿着锄头,早出晚归了。看来没有钱的梦里故乡,并不是什么天堂。后来的孟浩然是深知此理,在归隐之前还有诗为证: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钱到哪儿去弄呢?找朋友借,日子久了自己都闲烦;可自己又确实没什么谋生的本领,于是心中自然常常挂念着皇帝老儿,希望他老能有朝一日能甘霖突降,到头来还是得走向仕途,如此轮回而已。
  
  所以对于古代文人,能真正安住在梦里故乡的人,要么能爱之极处而忘乎外界的艰难困苦,要么则是家境富庶,有物质资本让你他们去逍遥。然而,这样的文人的数与千千万万的文人游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对于绝多数文人游子而言,背景离乡意味着骑虎难下——锦未衣,乡难归;而梦里故乡呢,却终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去处。所以,中国古代,一为游子,走一步,则是离故乡远一步,归乡之期无计,归乡之途迷离。故而当崔颢对江而发出不知乡关何处的迷愁,流传到其他游子文人的耳中,自然会引起强烈的震憾与共鸣,余音缭绕,三日不绝......
  
  天色已晚,烟火已逝,烟波的迷茫早已为夜色湮没,那么就让它湮没在夜色里吧,早点回去,怕升起明月......

乡关

责任编辑男人树】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意圣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7-20 22:07 最后登录:2011-05-28 23:05
优美散文
  • 闲田几分宜种菜

    闲田几分宜种菜 闲田有三四分吧,没实际测量过,不过它足以支配我的业余时间。 几年前...

  • 春天的落叶

    春天的落叶 春天的一场风雨,枯黄落叶铺满一地,踩上去厚厚实实,“沙沙”作响。 这是...

  • 欲火

    欲望的心总是很强很强 欲望的东西总是很多很多 人往往无法控制自我 从而使自己的生命...

  • 前世今生多变幻

    这是一个吵吵闹闹的 时代 , 我作为过来人已深知生活的实质与 人性 的 本质 。是这个 ...

  • 心海

    如果说你真的不懂我的情怀 我会再来 如果说你的心从未向我打开 如果说我真的失败 我不...

  • 冬日物语

    冬日物语 问竹 春去秋来,寂静花开;冬日沉沉,雨巷深深。还没来得及表达寒冷,却收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