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短篇小说 > 一生平安

一生平安

时间:2012-03-25 17:0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草根点击:
        

“现在的大学生都有种流行病,高不行低不就,都想要到开放的大城市里去生活,或愿到最繁华最开放的大城市去体验生活,愿意沉浸在轻歌曼舞之中,或泣或诉,自以为是一种时尚。殊不知,这种生活消磨斗志,耗费生命。而我要对你们说,如今国家在搞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们要抓住机遇,到西部农村去实现你们真正的人生……”这是毕业那天班主任惊心动魄的演讲。对双双的影响很深,她不加考虑的填了“支援西部大学生自愿者申请表,”农村对她有很大的诱惑力。

双双的父亲是她所在的那个城市里最有钱的商业大亨。他拗不过女儿,只好暗中找有关部门把女儿分配到最穷的地方去。他想,女儿在穷山沟里决定呆不下去。他实在疼女儿,舍不得她到农村去受苦。虽然女儿是大学生,但在农村没有发展前途。

 

(一)

九月,双双被分配到关山县发戛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教师。那里石头多丫口多,所以被称之为石丫口村。石丫口只有一个代课教师,但因为嫌工资低于去年8月到外省打工去了。双双的到来,孩子们就像遇到了救星,他们实在是无法跑到几十里远的乡中心小学去读书。

石丫口的学校是文革期间留下的公房,所谓的教室光线暗,低矮潮湿,桌子板凳大多是石板,黑板是用两根木架支撑起的一块大石板。给双双的第一印象是:就像是一幅讽刺性的漫画,糟糕到了极点。但她诰诫自己,无论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必须坚持下来,她愿意接受生活的磨练和洗礼。而且曾向父亲许下诺言,她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才回去。

村民们极为热情,锅瓢碗筷茶米油盐送来一大堆。还帮助双双学会做饭,每当她品尝着自己亲自做的饭菜,便觉得充实觉得够味。渐渐地淡忘了“依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日子。她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孩子们的身上,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小溪里、田野里、树林中、乱石岗内是她和孩子们课余时的天地,螃蟹、鱼虾、鸟蛋是她和孩子们的野餐。她找回了童年时没有得到的快乐和享受。这是小时候那些布娃娃、哈巴狗、电子车等所不能替代的。她地地道道地成了孩子王,喜欢一连串的孩子扯着她的衣角绕着一棵树木旋转;喜欢在昏暗的油灯下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喜欢握住孩子们娇嫩的小手教他们学写自己的名字;喜欢在傍晚看日落月出鸟的归巢彩霞的娇姿;喜欢听小溪的叮咚蟋蟀的低鸣。城市的车水马龙、噪声污气困扰了她整整二十多年,那是一种在工业文明下精神极度贫困,她要在大自然中轻松一下。她在给父亲的信中写到:农村的一切都来得新鲜来得真实来得可靠……

 

(二)

一个傍晚,双双独自朝学校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走去。夕阳透过绿叶幽幽的照在地上,呈现出无数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红色,在地上闪烁……突然,从林荫深处飘出阵阵优美的笛声,笛声飘出林外在山谷间回荡,仿佛有许多笛手在山间齐奏。笛声婉转悠扬,但给人以凄凄楚楚的感觉。笛声止又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在暮色中流窜。这情境让双双想起小说中那些隐居异士,他们常常在月明星稀之晚吹箫弹琴或练剑。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倾泄给山水。无形中双双已走进树林深处,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手里拿着一只长笛,仍然在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他唱得那样的投入,那样的动情。右手握成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目注远方。双双的到来他似乎不在意。双双看清他的眼睛时不由得为之一震,多么明亮清澈的一双大眼睛啊,宛若晨曦的草丛中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只可惜眼神中覆盖着一层灰色的失意和无奈。地上躺着几本书,透过微弱的光线双双才勉强看清其中一本是高中的英语。这使双双想起看过的电影《爱》来,电影里的男主角很像眼前的这个少年。唱毕,他怔怔地望着双双,似乎双双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一样。双双虽然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她感觉出他有些不自然。

“我叫双双,是这里的小学教师,”双双先打破沉默。

老师,你怎么到这里来?”他很有礼貌的说。“从你来的第一天我就知道你了,我叫聪儿,是这个村百岩组的。”

“我听到你的歌声便来了,你唱得挺感人挺投入,笛子又吹得捧。到这儿来学习吗?这么远?”

“唉……,我今年没有上学了。”“那你?”双双指着他手里的英语书疑惑的说。“哦,因为前不久我父亲去世了,我妹妹又还小,母亲又经常带病在身,”他叹了口气,“我骗我的母亲才到这儿来的,”

“啊……”双双吃了一惊,难道他是一个不学无术之辈?但他为何叹息?为何又唱那么有向往的歌曲,而且又唱得那么伤感。

他怕双双误解,便告诉她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们家在村里算是相对富裕的了,因为他父亲是一个有超前意识的人,只生下他和妹妹一双儿女。但父亲文化不高,做生意几次吃了大亏,便狠心供他读书。他也挺争气,成绩年年优等,奖状无数。他是这个村唯一在城里上高中的人。但父亲因突患不治之症不幸去世,花去了家里的所有财产,还欠下了一笔债。母亲收肠括肚,在河边滤沙子卖供他和妹妹读书。可是母亲身体很差,常常晕倒。他几次想辍学回来帮助母亲打理家里的一切,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叫他不要忘记父亲临死时的嘱托:“我们家聪儿必须考上大学,否则我死也不瞑目。”母亲每次提起父亲临终时的遗言都会泪流满面。母亲常说:“孩子,一定要记住你父亲的话把书读好,不要有辍学的念头,不读书就是不孝。我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上大学,哪怕我挑大粪卖也要供你和妹妹上学,我身体虽然不好,但我能坚持得住。”他只好骗母亲:现在读高中都是在家自学然后参加考试,这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母亲不识字,也没有去过县城,便信以为真了。上学期考试结束后,他考得了全校高一年级第一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他是块名牌大学的料,他何尝不想读书?可是母亲的确负担不过来,光是家庭生计问题就已经让母亲苦苦的挣扎了,再加上他和妹妹的书学费,母亲几乎是整日整夜的劳作,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吃过一顿称心的饭菜。他拿着奖状回来的那天,母亲特意为他烙了个大荞粑,并沉重的说:儿啊,读书就像吃荞粑一样——先苦后甜。当他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和同学们,老师和同学们含泪把他送到火车站,他的心是何等的矛盾和无奈。

双双从来未像这样激动过,她的眼角湿润了。她觉得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这样优秀的孩子会有这么多不幸,才十七八岁就经历了生活的诸多苦难。自己已经二十三岁了,生活在那样的家庭,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愁什么是苦。

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双双决定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她想,只要父亲少请一次客,少出一趟车,也许就够他们家生活一年。自己在农村也花不了什么钱,除了工资外,父亲还经常寄钱来,自己除了买些化妆品和书外,吃的就不用操心。因为乡亲们太热心了,白菜、土豆、鸡蛋等等经常有人送来。她把帮助陈聪儿考大学列入了自己的下乡计划当中。

自那以后,双双便在课余时间给聪儿补课,天晴他们在林荫中,下雨时在学校。聪儿的母亲常常为他们烙荞粑,为能遇上双双这样的大恩人而泪如雨下。每当双双吃着那苦甜苦甜的荞粑时,都会手舞足蹈而兴奋异常。她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形成了她活泼乐观的性格。每当聪儿在做题时,她总是坐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毫无顾忌的眼神中既有恭维又有喜欢的成份。她酷爱音乐,常常叫聪儿教她吹笛。在家中她有一架斯特劳斯钢琴,是她父亲从国外买来的。小时候,不知父亲请了多少家庭教师来教她弹钢琴。在读大学时,她的钢琴演奏也拿过大奖。她那娴熟的技巧和对音节的处理,使得从她手指间流淌出来的旋律总是那样沁人心脾。同时,她还有一副清脆甜润的嗓子。兴之所至,她往往自弹自唱而陷入一种自我陶醉之中。但现在是在农村,只有在补课之余听聪儿吹笛,不时跟着哼唱。聪儿对音乐也很着迷,他们算是碰上知音了。互相听唱都是那样的专注和执着,合唱是那样的默契和匀称。聪儿不愧就是聪儿,聪颖绝伦,双双只要略加指点便能融会贯通,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非常到位。他学知识比较踏实,加上自己的灵活运用,因此,给双双减轻了很多负担,也节约了不少时间。

 

(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以后,陈聪儿以优异的成级考取了武汉大学。一举震惊了整个发戛乡,都说石丫口是个出人才之地,是个出大学生的地方,大学生会主动的来,又会考取大学生,而且是自学成才。市县周刊报纸纷纷报道了此事,一时之间,发戛乡静僻的石丫口村热闹异常。对聪儿自学考取大学的事进行了多次采访和报道。聪儿的母亲更是老泪纵横,她烧了许多纸钱在丈夫的坟前向丈夫报讯:“孩子他爹,我们的聪儿成功了,他正如你所愿考取了大学,如果你泉下有知,保佑我们一家平安,我还要告诉你,聪儿能有今天是我们家遇到了大救星,上天把双双老师派到我们村来帮助咱们家,帮助咱们的聪儿考取大学,是我们那代祖宗积了德还是你在地下显灵把双双这外地大学生差到俺村?”

双双已因此而成了公众人物,大报小报纷纷报道了她的事迹。对此,双双也很兴奋,她觉得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证明了自己选择农村是对的,她把这几年的经过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告诉父亲,让父亲知道他当初判断是错误的,也让父亲为他有 这样的女儿而骄傲,要他放开手让女儿出去闯。但双双又有种莫名的感伤,也许是因为聪儿要离开她到那遥远的城市去就读。两年来,她对聪儿的不只是师生和普通朋友那样,似乎还穿插了男女之间朦朦胧胧特殊关系,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那是什么样的感情。聪儿对她是那样的尊敬和羡慕。但他望她的眼神有时让她无法抗拒和抵赖,当她偶然间与他对视时,他的脸便一下子全红了,而且把头埋得很低,就像学生不敢与老师对视一样。她喜欢聪儿这样望着自己,那怕是永远永远。毕竟聪儿已是二十来岁的大小伙,更何况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使他过早的成熟懂事。双双在读大学时曾是学校有名的校花,那么多的追求者向她表白,可她从未动过心。但最近一段时间,在她的大脑总是有些奇怪的念头:总是把自己与聪儿一家联系在一起,感觉到他们是那样的亲和那样的近。

聪儿走的那天,书记乡长亲自送礼祝贺。石丫口村的村长还组织了全村的青年吹起唢呐打起锣鼓放起鞭炮一直把聪儿送到火车站。当列车开走的那一瞬间,双双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没有向聪儿说些什么,只是沉重地挥挥手,她似乎觉得是在和自己的恋人突然间辞别,心里有一丝丝的隐痛。

山路凸凹不平,双双好不容易才赶了回来,这是她二十多年来所走过的最远的路程,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有几个打猪草的小姑娘从学校门前经过,唱起双双常常听到的那首民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猴子上树淌眼泪,燕子飞来找不到窝。”双双仔细的品味着这首民歌,越是感觉这地方的贫穷落后。四周是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低矮的茅草房就是这个村庄的建筑特色,吃水要用小匾缸到后山去背,没有电,交通闭塞村民们一年没有半年粮,就算把地皮挖上三尺深也种不出好的庄稼。要改变这里的现状,只有把水电路都搞通,把这里的荒山都利用起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和林业之类的产业结构。双双突发奇想,自己是科技大学毕业的,对于农业方面的发展,她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发展的眼光,何不向村长建议建议,把这一片一片的荒山利用起来,把这里的石头变成经济成品,把水电路搞通。自己当初要求到农村来也不是单一只为了农村的教育,自己的理想不就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才回去的吗?她忍着周身的酸痛,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了一份《关于石丫口村的脱贫致富计划》。第二天她找到村长,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刘谈了,并把自己写的计划书让老刘看。老刘说:“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斗大的字认不识几个,不过听了你刚才的想法,我很感动,也很佩服。不过,俺村有文化的人不多,而且思想也很固执,他们只知道怎么样去种庄稼,别的什么都不懂,也不敢去想。”老村长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再说牵电拉水修路都需要钱,现在大家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够解决,要村民们筹钱那是异想天开。”

双双也有些茫然了,但她天生就有不服输的性格,她想到的总是要去做要去闯,那怕前面布满地雷险滩她都要去试一试。于是,她亲自画图选线写报告,她作好了两手准备,一是到县城找有关部门;二是向父亲求援。因为父亲曾经扶贫过不少单位和地区,更何况是自己的女儿向他开口,少说也得满足女儿的心愿。

双双出发了,她把自己的相关证件找齐,包括自己的委派证。她想必要时向相关的领导亮亮自己的底牌,是某某的女儿,说不定会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双双以村委的名义代表村委径直找到县扶贫办的领导,她把自己的想法和报告向领导谈了,领导也被她这种精神打动了。“你回去等消息吧,我们要开会研究一下,”领导说。

也许是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帝,报告很快就被批了下来,争取得了十万元的扶贫款项,林业部门还亲自运来了一车树苗到发戛乡。这一下村民们活跃了,对双双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村民们把树苗一捆捆背上荒山,在双双的指导下科学种植。这笔扶贫款项老支书硬要双双来安排和部署。全村推选双双为妇女代表,双双无法推却,只好服从了。接下来,双双召集了全村村民开会,全村七个村民组共几百户人家无一缺席。她给村民们分组分工,修路、引水、牵电和坡改梯全面进行。半年后,县领导前来参加通车典礼时惊奇地发现,公路不仅进村,而且还在乱石岗中延伸到各村民组。双双和村民们算过帐,公路通后,每年全村可节约背煤等劳动力几万个。内行人都明白,靠有限的雷管炸药在短期内劈出这么长的石山路,确实令人震憾,在双双的带动下,水电也先后通往全村。双双把全村的石山统一划片划线,仅用两面三刀台凿岩机,集中全村的劳动力分工料组开山炸石、技术组打砌石墙、后勤组保证物资的供应。几面红旗在工地上迎风招展。第一个冬天,就完成了一百多亩坡改梯的面积。县检查组验收后被评为全县坡改梯优良工程,获二等奖,奖励了三万元。村民们围着双双,吹起唢呐,唱起民歌,他们还给双双戴上大红花。双双心里明白,这一年下来,不知知磨短了多少根钢钎,砸碎了多少把铁锤,有多少人流血负伤,村民们仅凭一双双粗糙的手硬生生搬掉横七竖八的嵯峨大石,抠出一捧捧珍贵的泥土,因为他实在是穷够了。

阳春三月,暖暖的阳光照着石丫口村人纯朴的笑脸,他们在双双的指导下开始在平整了的土地上搞杂交玉米育苗种植、考烟种植、果树嫁接种植、温床蔬菜种植。

又一年下来,当人们在明亮的电灯下点数着上万元的收入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科学技术拯救了他们,双双拯救了他们,双双是发戛乡石丫口村人的福星,她能让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红旗村。双双的事迹再一次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双双被评为“中国十佳自愿者”,双双成了红人,省城几所名牌大学请她去作报告。“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猴子上树淌眼泪,燕子飞来找不到窝。”这首民歌在村里流传了几代人,但现在村民们改口了:“山高石头多,石头用处多,石头用来搞坡改,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燕子双双来,荒山成林海,科学技术永向前。”是的,双双成了传奇人物,在全县掀起了向双双学习的热潮。

 

(四)

“双儿,当父亲在报上看到你的事迹时,为父的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你已经去了五年了,二十八岁的你也应该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你回来吧,父亲给你找个好的工作,你也要为父亲考虑一下,我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公司迟早都要靠你来打理,父亲相信你有这个能力。难道你要在农村呆一辈子?……”双双看完父亲这封信时千头万绪,想起这几年的农村生活,最开心的是给聪儿补课的那两年,而最累最充实最有意义的是最近两年。自己真的是累了,很累很累。但自己现在还不能离开,因为发戛乡石丫口希望小学还在动工期间,她要亲自把孩子们带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她才能放心,这也是她的最后一个心愿。这几天,聪儿也来信了,在信里对双双的事迹表示祝贺,也希望双双能到武汉大学去作报告。当然在信的字里行间里,也透露出对双双的感激和倾慕之情,但却又感到非常自卑。原因是家境不好,出生于寒门。双双立即给他回了信,在信里恨恨的批评了他:人不因家庭的好坏而分尊卑……大学生应该有个良好的心态,要努力完成学业,将来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晚上,双双意外的梦见了聪儿,聪儿回来了,高大英俊,但还是那样的害羞,还是不敢与自己对视。可自己却非常激动,迫不及待的扑到他宽厚结实的胸膛里……双双惊醒了,也许是印证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但双双再也睡不着了,她索性拉亮电灯,想起通电的那天村民们在灯光下围着她旋转的情景,她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村民们的热情朴实,孩子们的活泼天真,民族风情的传统与厚重,这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与统一,这使双双感慨万千,农村虽然贫穷落后,但民风沌厚,人情味浓,每天都有不同的心境去工作和学习;至于城市,双双有些害怕那四角的天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陌生感。想起聪儿,她的思绪再一次翻飞,她不只一次的反问自己,这些年来自己是不是也有情感的冲动和递升,这些年来的拼搏与奋斗,自己的身心已经开始疲惫了,也需要有个人来依靠,从而放松自己。

冬去春来,和煦的阳光照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双双也被这忙碌的气氛包抄着,她从这个村民组到那个村民组、从这块地到那块地进行指点。乡野的清香和牛粪的气息与鸡狗啼鸣构成一个静穆悠远的世界。双双就在这个世界拼搏、奋斗,要在这个世界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承诺。

寒假聪儿没有回来,一是考虑到来回的路费,二是他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份工作,那就是家教。他的母亲和双双都希望他回来,但只是在心里面,都没有说出口。作为母亲,有谁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来回要花几百块。至于双双,那是一种迫切的愿望,她很想见聪儿一面,因为石丫口希望小学三月份就可投入使用了,自己的西部之行将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她有些不舍,总是有种朦胧的期待之情,她知道,在自己与聪儿之间,那是一份纯洁的友情,可是这份友情却让她如此难以割舍,尤其是刚刚收到聪儿寄来的信,信里面写了一首诗:

失去阳光的日子

我望月凄凄

孤独的灵魂在空中下坠

你的到来

无声也无息

飞出一丝柔柔的情

缝愈我被现实烙伤的心

感激你,我的心及我的人

前方的路

还需有你

我宁愿一生

为你吹笛为你醉

……

双双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她给聪儿写了一封长信,本来她自己有很多心里话要对聪儿讲,但在信里,她却把心里话保留了,完全以一老师的身份和口吻:

聪儿,你首先允许我还这样称呼你,也不要责怪我的偏见与荒谬。但这些年来,事实上如此,有些大学生以为成绩优异榜上有名就意味着脚下有路。其实不然,大学教育提供的只是机会,而绝非保险。身处信息时代爆炸的今天,终身教育已成为趋势,而大学教育绝非教育的终极与顶点,它无非是使你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去接收和处理信息。但这一机会的把握需要一个简单而又相当艰辛的动作——抓住它。在抓住机会的同时要善于利用自己,注重基础课的修练,少赶些时髦。这些年来,花花哨哨的新学院校新专业的毕业生生窜出不少,自以为很合社会的‘胃口’,其实基本功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难以持久。比如某校新设新闻系,课程设置与中文系无甚区别,该校学生都自以为是‘复合型’人才,不注重基本功的修练。毕业后,一写不出消息导语;二编不了文言句读;三译不出外文资料,却只会风花雪月的写些个人情绪,令用人单位大为咋舌。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等适应自己。你应该以此为诫,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让父老乡亲对你失望……”

不久,双双收到一个女人的来信和一张汇款单,汇款单上把这些年来双双寄给聪儿的书学费生活费等全部算清,那女人在信上说:“老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你现在虽然是大名人,但你已经老了,请你放过聪儿,别妄想他会像你一样回到那穷山沟里去,他需要的是大城市大开放,而我更需要他……”

双双彻底的明白了聪儿寒假不回来的另一原因,那就是聪儿在恋爱了,而且是和一个比较有钱的女孩子。双双这才意识到现实不是电影,生活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她本是一个不愿意放纵情感的女孩子,不愿意让人探知自己心中的隐痛。她只有一日日的沉默下去。在一个静寂而孤独的夜里,她翻阅了内心所有的尘封往事,心痛难舍,关于聪儿的一切,都是如此清楚地铭刻于心,自己在这个穷山沟里工作了这么多年,生命中有着无穷的欢乐,那就是她心中已经有了聪儿,有了这个忧郁男孩,她没有办法让自己从那个未尽释然的故事中脱身而出。纵使结束,也应该划一个美丽的句号,但如今却只是一个长长的休止符。

双双又收到一个女人的来信,这个女人声称是双双的继母,只大双双五岁,她说她刚和双双的父亲结婚不久,双双的父亲因一笔巨额资金被骗,给整个庞大的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而成为阶下囚。她叫双双这个暑假必须回去。真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它让双双处在一种思想麻木的境地。以前她被周围的人们众星捧月般捧着,她只觉得自己是个快乐的公主,从未尝到过孤寂,也不知道孤寂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可是父母的离异以及现在父亲的不幸再加上聪儿的无情,她仿佛觉得自己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仿佛自己已经长大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她的身心已经开始变得疲惫,她再也不是一个只知道快乐不知忧愁的姑娘了。快乐已经远远离她而去,而时常缠绕着她的便是现实带来的不尽烦恼与孤独。在寂聊的时候她常想起往昔,可经过时事变迁,往昔已离她非常遥远,就像一个恍惚的梦和一场恍惚的电影。现实与往昔在她心中不住的纠缠,令她矛盾并感到深深的苦痛,她常想,要是人没有思想,那便没有了忧愁,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五)

四月的阳光是多么的温暖,山野变得更加葱郁了,那些树木在阳光雨露中风一样的成长着。双双像只被抛弃的小羊羔,她常常恍恍惚惚的在山间走着,她觉得自己更像个流浪儿,家,多么温馨而又幸福的港湾,当那么多人在匆忙中赶往家的时候,她却凄凄无望。美好的农村生活将要成为过去,自己要独自面对以后的生活,那将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呢?是痛苦与绝望吗?现实为什么总是那么令人无法预料而又是那般无情。那个让她崇拜的父亲曾经对她说:双儿,我要让你成为一个天底下最快乐最幸福的小公主。这是一个挚爱着自己女儿的父亲的狂语吗?而今,那个在铁窗中的父亲可曾想到他的小公主已经变成了一孤独的灰姑娘。没有人理解自己在学生的面前强装欢颜的凄楚,自己就像一只在风雨中飘零的小舟不曾料到有一天还会经历更大的风雨一样。那个处处受人尊敬受人羡慕的父亲、那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那个曾在农村磨练得刀枪不入的知青,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那个曾经令她同情而爱慕着的聪儿,同样是经不住现实的诱惑,这些都是她从未想过的,她太单纯了,一心只把爱放置于山沟,要像当年父亲在农村当知青一样,要为革命而革命。而一切幻想一切憧憬一切荣耀一切幸福,将如过眼云烟离她而去。她只是一个比普通人还要还要悲哀和痛苦的灰姑娘,她真想爬上一座最高山峰,放眼望一望这世界到底有多大,那里才是自己的安身之处?

这段时间,双双每走不上一段路就感觉到气喘吁吁,常常会出虚汗,在讲台上几乎无力支撑身体站稳,脸是可怕的苍白,吃什么东西都没有胃口。聪儿的母亲和村支书多次劝她去看医生,可她总是说没事没事,只是小感冒,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当初她自己也认为是小感冒,所以也没放在心上,可近段时间来,她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想家的念头比以前更加强烈了,她也意识到自己已经生病了,决定这个周末进城去检查。

夏日炽热的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双双的脸好像是膨胀了的发烫,山风撩起她的秀发,飕飕直响。透过车窗看这个已经变化了的山村,她感慨万千,想起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现在可能变成了一个衣衫褴褛胡子巴碴的糟老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她不敢再想了。透过朦胧的泪眼向山下望去,有好多村民正在翻修住房,吆喝声、机械声、铁锤和石头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村民们每打下一锤,就有一锤的希望和收获,可是双双觉得是打在自己的心上,心在隐隐作痛。公路像一条长蛇在山间盘旋环绕,那些新建的学校,红旗在风中飘扬。一片片绿油油的考烟在平整了的地里闪耀生命之光;一座座荒山已长满了郁郁葱葱小树;小溪在山间静静地流淌,一群孩子在小溪里嘻戏;他们有的是自己的学生啊,双双发出一声长叹。这一切是那样的现实而遥远,这使她想起毕业那天班主任抑扬顿挫的声音:要想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要想真正的体验生活,请你们到农村去看看吧……。六年了,自己也体验够了,而且成了别人心目中的老姑娘。

诊断书下来了,双双被确诊为严重的心脏贫血,而且已经是晚期。这犹如晴天霹雳,双双差点儿晕倒在地。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两家大医院诊断的结果都是一样,她强忍着这突如其来的不幸与伤痛,她要回来与自己心爱的学生道个别,那怕是永别,自己也必须这样做。

“孩子们,明天我要走了,要进城去举行婚礼,你们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的学习,为父母亲争光,为家乡争光……”她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可是话还没有讲完,整个人已经泣不成声了。孩子们也哭了:“老师,你不要走,我们爱你……”“我也很爱你们,也舍不得离开你们,但我必须得走,这是我的‘终身大事’,将来你们会明白的。”

整个夜双双都没有睡觉,她准备在天还不亮之前悄悄的离开,离开这个她整整呆了六年的山村,离开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离开这里热情厚道的乡亲们。她提起并不沉重的包,里面只有几件衣服和几本书,但她似乎觉得有几万斤重。天刚朦朦亮,她决定出发了。可当她刚走完村路的尽头,这里的场面让她震惊了:孩子们在路边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还有很多孩子的家长也跟着排好队,他们有的拿着煮熟的鸡蛋;有的拿着煮好的土豆;有的拿着烙好的荞粑,在这里不知站了多长时间,他们看见双双来了,一个个把手里拿着的东西往她的手里塞,双双这一次流下了眼泪。孩子们也跟着哭了,很多家长眼角也湿了,侧过脸去悄悄用衣袖拭去。

“再见了,孩子们。再见了,乡亲们……”

“再见了,老师……”

老师,一路走好……”

这时,孩子们起了《好人一生平安》: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许心意沉沉……好人一生平安……

双双已经走远了,已经看不见他们了,可是那歌声还在山沟里久久回荡:好人一生平安……很深很重……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黑雪》第四章: 温河发现女尸

    正午下的青龙古镇 人,不很多 多的是阳光 斑驳的城墙上 锈蚀的砖雕上 孤独的上马石、...

  • 《黑雪》第三章:巧英心酸流泪

    故事情节发展:主要故事分三部分。 温河边的韩家湾发现被肢解的女尸。经过辨认是都来...

  • 第二章: 司徒会忙调情

    故事情节发展:主要故事分三部分。 温河边的韩家湾发现被肢解的女尸。经过辨认是都来...

  • 《黑雪》第一章: 韩恒元惊怪梦

    故事情节发展:主要故事分三部分。 温河边的韩家湾发现被肢解的女尸。经过辨认是都来...

  • 黑雪

    主要故事;分三部分。 韩恒元被确定为杀害赵宝蕊的凶手,执行死刑。由此引发韩恒元家...

  • 那年夏天的雨

    “收破烂了,收破烂了……”铁盒敲着破盆子,声嘶力竭地喊着,不时用衣袖擦擦额角的汗...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