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三十六年前的两封信

三十六年前的两封信

散文
时间:2015-12-02 15:06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芳华伊人点击:
        
  闲暇无事,嗅着书香,像虫子一样在旧书信中穿梭往来,竟然发现两封在记忆中已经飘零的无影无踪的信笺。
  
  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妹妹在信中提到买粮票之事,何必说的那么客气,我还能帮你什么忙呢。春节前社员等着用钱花,粮票只有0.20元就能买到。石学来时我就对她讲了……可现在粮票有点贵些了,每斤要0.22、0.23元左右,等买够数之后就给你邮去。”
  
  第二封信里说:“……妹妹,昨天收到你邮来的人民币壹拾捌元整。这次粮食够吃了吗?什么时候回家再问问家里缺少粮食否,千万不要客气……”
  
  两封信的落款都是丽茹姐。从信里看,丽茹姐是帮我买粮票解难的人,她是谁?我竟然把有恩于我的人忘得一干二净。不是我薄情寡义,想来想去我与这个我叫丽茹姐的人从没见过面。因信里提到石学,推开记忆的门扉搜索,才让我想起一段数十年前的往事
  
  石学,是我大学时的同寝好友,朝阳市人。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暑假,石学被我诚邀从沈阳校园来到我家。我家那时十分困难,年年缺粮,石学虽然是贵客,但母亲挨家借米也未能借到,只能让她与我们一起喝稀溜溜的苞米粥。石学亲眼目睹我家的窘境,心里很是同情。她回朝阳老家后,便对表姐丽茹提起我家的困难生活,让她表姐帮我买些粮票接济家里。丽茹姐住在朝阳一个偏远山村,离内蒙很近。听到我家这种情况立即满口答应,于是就有了这两封书信往来。
  
  许多年来,我与丽茹姐已经中断联系,但她的信笺却无比的温暖,让我感觉到了她的淳朴厚道,感觉到了她的亲切善良,对她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也唤醒了我对那个年代的静思和回忆
  
  从小时起,我家因生产队分得粮食少,家里人口多,总是食不饱腹。我一直是在饥饿中长大的。那时的乡亲们只能喝苞米稀粥,以白菜、萝卜、酸菜、土豆、地瓜为主食,越是到开春种地的时候,就是农村老人们说的“青黄不接”的季节,越是没粮吃,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地瓜也几乎被吃光了,家家户户只能用菜搅合很少的苞米面做稀粥糊弄肚子。
  
  丽茹姐的信是1979年秋写给我的。那时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刚刚起步,一切都还是那么困难。那时我已在城里工作并成家不久,但当时粮食是供应制,来人去客又太多,我没有剩余的粮食给父母,只能求助丽茹姐帮买粮票为家里解困。
  
  还清楚记得,一次母亲姐姐来我家,来时就说好不容易走出来,这回一定要多住几天,我当然非常高兴,母女姊妹一年难能见几次面,这回母亲姐姐来到身边,下班后就可以多唠唠了。但到了第二天午饭后,母亲姐姐非要走不可,我拦也拦不住,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后来我一直问母亲到底是为什么,母亲才告诉我,我上班走后,姐姐想看看我家有多少余粮,那时的粮对我们来说就是金子,翻来翻去,小袋里只有几斤米。姐姐说,妹妹家没粮,赶快走吧,别让她上火。姐姐家在营口郊区住,吃粮不像我们这里这样困难,回去后就让孩子给我送粮来。每想起这件事,我心里总是酸酸的。
  
  前不久,在大连与石学见面还谈起让丽茹姐买粮票一事,石学也问起我老家现在的情况,我向她讲述了老家现在的富裕生活,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翻天覆地,我俩很是一番感慨。
  
  前些年每次回家,站在老家古老的河岸上瞭望,满目还是陈旧的老样子,我不止一次在心里叹息:“山河依旧”啊,不止一次深深自责自己的无能,不能为故乡修一条路,架一座桥……我一年年期盼故乡能在时代的发展中发生变化。
  
  这一天终于来了。家还是这个家,土地还是这片土地,身边飘荡的还是千年不变的淳朴山风,但是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片崭新的景象。蔬菜大棚让乡亲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村子边上的那片大田,早就被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覆盖,像一道一眼望不到边的风景线。那些岁月的风雨里伫立了许多年,类似看瓜棚一样低矮窄小的泥土房逐年被翻新,逐年被漂亮气派的新房代替。这些富有现代气息的新房,房顶按有太阳能,房内设施与城里楼房设施完全一样,厨房、橱柜、卫浴、地砖、地板、彩电、冰箱、冰柜……一应俱全。这些新房大多都是在城里工作或打工的孝儿孝女们帮着盖起来的。老家的山下、村头都修上了宽敞的柏油路,那条我儿时玩耍的大河上下游架起了两座桥梁。通向村子边的柏油路还按上了路灯,弟媳她们晚上就在这柏油路上跳广场舞。老家的村子有几十户人家,老一辈人盖房不讲规划,房子院落长短不齐,门前的泥土路宽窄不一,坎坷不平,如是夏季连雨天,街路泥泞难行。现在这些泥土路都被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代替,干净的水泥路铺在了家门口,每次回家踩在这些干净的水泥街路上,都有恍然如梦之感。还有那些为防雨按上的红房盖,像一朵朵红蘑菇,在青山绿水的景色中,如同眼里出现的幻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实,我并非如唐代诗人贺知章那样,从“少小”到“老大”才回家父母在时我常常回,那时故乡一直是老样子。近些年因父母都不在了,我回去的就少了,回去再少也是一两年回一次,每次回去都能看到老家的新变化。去年春时回老家,一样装修漂亮的新房子,一样亮堂堂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我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弟弟的家门,走走停停,停停看看,仔细识别,才找到了区分的标志。弟弟新房旁边,是一处破旧不堪、低矮窄小、残缺不全的老房,像一个无人过问的孤苦老人默默地站在那里。这处百多年的老房,是已故二大爷留给他儿子们的房产,二大爷的儿子们都住上了阔气的新房,但他们要留下宝贵的房基地,这座风烛残年的老房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留在这里与新时代共存,。新旧两座房子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社会的进步,证明了时代变迁,证明了生活的富裕。
  
  是好政策让乡亲们改变了落后,是好政策让乡亲们从贫穷走向富裕,是好政策让乡亲们将腐朽变神奇。
  
  乡亲们说,做梦也想不到种地可以不拿税,国家还倒给补贴,自古以来都没有。所以,他们更爱土地,干劲十足,农忙时互助互帮,从不误农时。每到秋天收获季节,乡亲们的房子上,粮仓里,黄橙橙的苞米堆的像金色的小山一样。现在吃的饱已经不是乡亲们舌尖上的追求,他们与城里人一样,也在注重如何吃的科学,吃的健康。乡亲们说,做梦也想不到,农民还能享受养老金待遇,他们掰着手指数,这个钱,那个钱,每个月生活费都够了,这钱是国家给的啊,老了,不用向儿女要钱,腰板硬了,多好啊!一定要好好活着!左邻右舍见面都这样开心的互相嘱咐。
  
  农民,都有一颗淳朴的心,他们懂知足,懂珍惜,懂感恩。弟弟每次来都说:现在的政策太好了,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我们农村人都感谢党和国家!当然,这一切也让我的夙愿得以实现,我的心和家人和所有乡亲们一样,也充满了蜜一样甜甜的幸福感,也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谢
  
  弟弟一直保持贴年画的习惯,年画上年年都能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和十大元帅,这两年又多了一张年画,那是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的。
  
  因为生活年年高升,因为日子越过越红火,因为眼前崛起的一片新景象,弟弟对国家充满了热爱。近两年每年过春节,他都在新房高高的台阶上立起一个高高的杆子,在顶端升起一面崭新的红旗。
  
  春节的爆竹声中,高高飘扬的红旗,在村子的蓝天下漫卷起一片喜庆、祥和、靓丽的光芒……
  
  那鲜艳夺目的红旗,寄托着一个普通农民对伟大祖国的由衷祝福!寄托着他对更加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