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精美散文 > 城市与美学(1-2)

城市与美学(1-2)

散文
时间:2011-08-16 14:44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杨伯恒点击:
        

  【一】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也随之崛起,人生美学立足人生,通过美学途径达到改造城市美学,人的审美经验是通过审美活动的作用来改造人心,美化城市,生活、休闲的主要场所,现代美学体系也必然要关注城市美的问题,才是现代城市美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城市美学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美涉及社会美、自然美、技术美和艺术美的方方面面。城市审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审美现象,影响城市审美的要素也非常多。比如;城市与自然、城市与文化、城市与个性、城市与美育;我们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来塑造城市个性,即个性结合自然环境,个性结合历史文化,个性结合功能,个性结合时代。以此为指导,结合当前对人居环境“融贯的综合研究”的方法,理论界对旧城改造与城市发展史、场所精神与城市文化学、个性特色与城市美学、社区更新与城市社会学、人居环境与城市生态学、结构调整与城市经济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进行多学科协同,建构出城市核心可持续发展的多学科调适理论。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和城市美学到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建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环境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它是多层面的,人口、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的密集,城市是人口与资源和社会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不仅交通、就业、环境卫生、健康、旅游观光,还将对人们的生活理念、美学品位,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转变。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从空间表现到数据分析,从人的切身体会到视觉感受,是一个城市包括城市美学在内的综合反映。
  城市个性的构成而言,城市所履行的功能、坐拥的自然山水、蕴含的历史文化是城市个性构成的要素,而内涵与外在、可变性与稳定性、主旋律与协奏则是个性构成的三种方式。城市等人类所有感知领域,并将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视野引入到美学中,对美学基本理念和美学范式进行了变革。人与自然、艺术与环境、审美与生活、美学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得到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美学也开始在景观评估、环境立法以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城市魅力孕育在个性之中,城市的个性不仅能够彰显出城市的魅力,并且还能使得市民与城市间紧密地结合,使得市民或旅游者对这座城市有着更多的认同感与亲切感。因此,城市美学不只是研究一座城市美与不美的问题,它牵涉到人类与城市的兴衰与成败。认真解决好城市以上诸层面的问题,我们才能需求最终达成人类与城市间的和谐,从而真正将城市塑造成市民生活的希望之所,一座适宜市民诗意栖居的天堂。
  城市美学、环境美学、自然美学、景观美学、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环境美学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近代以来,人类不断增强的主体力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导致的环境不断恶化是环境美学兴起的现实背景;城市既是人类希望之所,又是人类“沮丧”之地,这一尴尬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当然不只是城市的困境,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困境,是人类自身的欲望超过限度,从而破坏了人类与城市中本应和谐的关系,这便是城市困境与人类困境的症结所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类与城市之间的和谐永远是一种动态的生成;它孕育在我们人类与城市的现实之中,孕育在我们人类与城市所产生的诸问题之中。
  城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一部分,随着当代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城市集中,城市美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审美体验是城市环境质量的试金石,它能验证我们的城市是否宜居,是否有助于丰富人类生活和完善人性,并且引导我们建造和重塑城市环境。首先对建成环境的意义与体验进行了探讨,表明环境的所有要素、特征以及所包含的人类意义都是连续性的整体体验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的审美范式”,强调城市要给人们以多样性、连续性的审美体验,并要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周边的农村环境保持连续性。
  当代大城市的无限扩张之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城市中所滋生的一股暗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偏差,如过度商业化城市化、景观人工化游乐场化和重开发轻保护等,缘于将风景等于商品、旅游商业挂帅、风景区与娱乐园混淆、以城市房地产开发模式促风景区发展等认识误区,要批判急功近利、哄占乱抢、弄巧成拙、竭泽而渔等一系列有害开发行为。大城市的疯狂扩张和人类自身欲望的极度膨胀。城市的理想价值从神圣的精神领域又重跌到世俗领域,原先作为城市精神象征的圣殿规模缩小了,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楼的工业庞然大物,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的柱子、高速公路、立交桥以其咄咄逼人的架势主宰着城市景观的价值体系;城市原有的历史厚重感、文化魅力被无情铲平,城市失去沉甸甸的历史底韵之后,不再是市民魂牵梦绕的家园。就这层意义而言,城市成为市民生活的“沮丧”之地。城市产生丰富的感觉,有时使人兴奋,有时使人压抑。这些感觉环境可以是一种创造性文化生长的沃土,也可能压制和淹没任何知觉的感受性。由此可见,城市首先是一个美学环境,就像其它任何人类环境一样,也是人类勤奋劳动的产物。
  笔者指出城市生态美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原因,并以曾繁仁先生的生态存在论美学为代表展开了中国生态美学同西方环境美学的对话,指出二者在理论构建上的差异以及各自的长处和弱点,表明二者的存在各有其价值,它们的相互配合将共同推动美学的发展。城市环境美学对于传统美学的重构与变革,包括城市的拓展,美学基本理念和美学范式的转变,以及将给旧有美学格局带来的冲击;然后,对环境美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侧重的不是提供某种城市设计手法,而在于展现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和在新的审美观念影响下的城市艺术现象。任何研究工作都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终极,在为城市设计者和欣赏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一个生态的“看城市”的方式。笔者认为,作为生态城市美学观念的“在场”与“去蔽”,面向生态城市的人类聚居营造始终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将取决于人类哲学、美学观念的转变和务实的行动。
  首先,人类与城市不和谐之处体现在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冲突上,城市是以人工手段改造自然环境比较彻底的地方,城市从其诞生伊始就是以改造自然与控制自然为其目的,这种思路一直贯穿在中外城市建设史之中,并且随着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而推向极致。在自然被驱逐出城市之外的进程中,前者不仅失去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并且也不再能与城市环境保持原有的和谐。
  
  【二】  

  生态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个崭新的人类聚居概念和发展模式,在美学观念上已突破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主义城市美学原则。生态城市潜在的意义与美学价值,并选取了一些在当前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筑、景观作品进行结合分析与阐释。注重吸收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生态科学思维与生态哲学思想,在城市范围内多角度、多层面的探求生态城市美的本质、内涵、规律、价值以及相应的审美过程。
  我们应注意到自然与城市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财富,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烈的历史人文底韵,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感性与诗意,自然与城市环境如同两面价值之镜互相映衬对方之意义并反衬己身之内涵,最终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就这层意义而言,自然与城市环境两者的和谐相当重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具有基础意义。认为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建设中普遍适用,特别强调自然优先原则和景观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原则在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并以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来提升金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这不仅是因为城市建基于自然,还因为人类最初的意识、观念也是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产生出来的。说到底,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于自然的审美观是我们研究城市美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抛开这一点来谈论城市美学极容易走入误区。城市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还将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
  首先是当代生态城市美学的生成背景分析,重点在于将视角置于美学的整体发展与变迁之中,审视当代城市美学发展的走势与趋向,找到生态城市美学的独特性与超前性。其次是在当代生态城市美学的生成背景与城市美学发展趋势的分析阐释基础上,建构符合当代思维的生态城市美学研究理论框架,继而应用于生态城市美学研究之中。对生态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美学本质的追问中,将思想至于表象之外,探讨其存在的本体论层次上的意义,并从认识论角度加以分析与验证。重点在于分析生态城市美学的外在模式。以审美客体(城市)为主要分析对象,在审美价值论、审美关系论以及审美环境论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审美心理学部分,重点在于分析生态城市美学的内在展现。以审美主体(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作为美的最终接受者与评价者的人在审美过程中的思想轨迹与情感升华。
  从科学认知上的“生态和谐”;城市与周围山水相融,可采“保山护水、顺山应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迎山接水、治山理水”的规划手法;至于和谐的达成则是“以山水为体、以文化为魂”;只有将自然重新拉入城市,只有在城市建设中善待自然,进而将整座城市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之后,我们才能言及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其次,人类与城市不和谐之处表现在城市环境与历史的错位上。就城市环境而言,城市历史存于城市景观这样一个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载体之中,并且城市景观所呈现的历史是人类自身的历史,是人类自身的命运。
  我们应看到历史是人类自身的完善史,而戕害历史就是戕害人类自身。就城市景观与历史的和谐而言,我们首先应该将城市景观视作人类文明的积淀,不仅城市景观将人类文明的积淀实体化,更重要的是将其符号化;其次,一座城市的魅力是在历史语境中得以张扬,即在城市景观的历史价值中得以张扬。而城市景观的历史价值就是在城市景观的典与雅、古与今、观与思的关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相应地,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便要妥善处理城市景观的历史与现在,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弘扬城市景观的历史价值。其中保护城市景观的典与雅是城市景观中善待历史的前提,以此为基础,处理好城市景观中历史感与现代感的统一以及物态性保护与情境再造的统一。一言以蔽之,城市景观承载着城市那灿烂的文明,延续着城市自身的生命,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便是珍视人类自身的文明与生命,珍视城市景观与历史的和谐便是珍视重视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
  现代城市美学所追求的美学精神,也正是这种各具特色的城市美学风格。在城市的美学风格上,城市美学首先遇到的矛盾,就是旧城区的改造与新城区的扩建,不同的美学风格经过碰撞、过渡、衔接,如何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市民在城市中最为重要的是居住;城市中最为重要的环境是家。家维系着市民真挚的情感,市民的生活痕迹牢牢印记在家这一环境类型上。将家扩大到整个城市,则是将整座城市视作自己生活的市民家园。其中,熟悉与亲切是是市民生活在市民家园的感受,相应地,城市则赋予市民的则是一份爱恨交加、难以割舍的情结。但就现今城市环境而言,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窘境却恰好是城市缺失这一作为市民家园的身份,以致城市与市民之间缺失和谐感——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无家可归的时代。重塑城市的市民家园感就是要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到“居住在家”的气息,让市民感觉这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城市建设,便是如何将城市打造成适宜市民居住的家园,不仅使得市民能够在这座城市中居住(宜居),并且热爱在这座城市中生活(乐居),而高扬“居住”这一城市生活的最高理念、尊重市民情感以及提高市民环境意识是相应的具体措施。总之,只有将城市视作市民的家园,我们才能真实表达市民个体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与情感,而这便是为何要将城市塑造成市民家园的最终缘由。个性,是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而展现出来的最为鲜明、最为强烈的城市特色;而之前所论述城市环境与自然、与历史以及与市民家园则是构成城市这一鲜明个性的要素,但我们应注意到,城市的个性决不是后三者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在保证城市环境与自然、历史、市民家园之间和谐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构成方式呈现出来的城市整体意象,作为该城市整体景观特色类型的代表,然后建构了城市整体景观特色审美结构。通过城市美学的指导思想,创造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内在修养,铸造城市居民的高品质生活。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忆江南果香四章之枇杷(作家选刊)

    初夏的北方,树才开花,水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而在南方,金黄诱人的枇杷,已经...

  • 漫说枇杷

    枇杷是一种非常美观的果树。其枝叶 葳蕤蓊蔚 ,亭亭如盖,令人浮想联翩;其果实圆润饱...

  • 茶山春韵

    清明谷雨时节的茶山,一片青翠盎然,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 人渐老,友渐少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身边可以说话的朋友特多,有心事可以诉说,有想法一起斟酌,有烦...

  • 许多年以后

    毕业分配,像一把种子,在七月里抛撒,于肥沃抑或贫瘠的土壤,各自都忙着扎根,多年没...

  • 慢生活,慢光阴

    不知是哪一天,也不知是在哪一年,生物钟不像以前那样准了,节奏也慢了许多,姿态也...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