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精美散文 > 圣诞树

圣诞树

散文
时间:2011-12-24 10:2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长庆点击:
        

  1
  
  我曾经在一篇小说写到那个教堂:“高高的塔楼静静地升向天空,楼顶上耸着枚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墙上是密密排列的窄窗,窗子顶部的桃尖拱形,让人想到主之所在的苍穹深处,又似乎象征着信徒们的虔诚的心。右房头的墙根上嵌有一块界石,上刻着八个碗大的字:基督鸿盘,其址永固”。这个教堂是个真实的存在。它就在汉口。我的小说对于这个真实的存在写得是否“真实”呢?我很快就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悖谬。
  小说发表两年后的一个绵雨刚刚停歇的下午,街头很宁静,街边的白杨树经雨淋刷格外嫰绿,因为人们都还没来得及出屋来,街上的人很少。我收拢了雨伞往前走。不一会教堂的高耸的塔楼矗立在面前,这里显出更深一层的宁静。院子的铁门开着半扇,我走进去。写小说的前些年我曾来过这里,那时教堂刚刚复堂。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教堂被封闭了,继而成为一个单位的办公楼,牧师们被赶走了,无影无踪。所以能夠复堂对于所有关心教堂的人,真是一件幸事。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几乎毎一本教科书里,都在告诉人们宗教的愚昧,允许它继续存在自然是宽容和仁慈。但时间进入1988年后,人们对于文革以及许多问题的反思已经深入,人们思考着中西方文化的长短,思考着我们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国民性,旧的价值体系崩溃了,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真空出现了。长期的价值真空绝非好事。因此人们在探索、在寻觅。否定之否定再否定。人们愁肠百转的思考。我对以往社会对于基督教的评价发生怀疑。
  穿过不大的院子,上台阶走进楼里,一条笔直的长廊向里伸去,尽头传来一阵澎湃的钢琴曲。那是一间很大的屋子,屋内靠边放着一架钢琴,一个年轻女孩的侧影俯在钢琴上。她看见了我,手停下来。她小巧的身材,披肩的直发,很美丽。在这春天的寒气中,穿一件仿兽纹的短外套。说实在的,她给我的感受是全新的,加之刚才那首激越的曲子,因为是在这个地方——教堂里。
  我的那篇小说写到一个传道者——牧师时,是这样写的:“空荡,寒气袭人的房间里,袁牧师饥肠辘辘,倚着被垛坐在木板床上。他的节前为时一周的斋戒正在第五天。斋戒以来他仅在每日中午进食一次。饥饿中他从主那里获取支撑的力量。一个主的信徒正是要通过吃苦、受难、克己来修炼身心……”。
  我主动向她介绍了自己:学校、职业、姓氏,说自己对基督教充满兴趣。
  她告诉我她姓王,从神学院毕业来到这里当传道者。
  她仿佛知道我想过什么似的,说道:基督教并不像外界宣传的是禁欲主义的,欲望是生命力的表现,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为什么要拒之门外呢?
  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就很坦诚。
  她欢迎我以后经常来。
  我以后也经常去那里。
  
  2
  
  许多星期天里,我会去教堂参加早礼拜或晚礼拜。
  教堂里的气氛令人感慨,在那里你会随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切。一个妇女问我旁边的位子能不能坐,我说你坐唦,她说谢谢。一个男人从我旁边走过,碰了下我的脚,连忙表示歉意。而我刚刚在汽车上被一个人踩了脚,那人头也没回一下。这里的美,存在于同周围世界的喧嚣、浮躁与粗野的比较中。
  礼拜还没开始的时候,小王站在圣坛下教大家唱赞美诗。她的举止文雅、温柔,有一种遇事不乱,处变不惊的沉着气质;很好的美声唱法,带着共鸣的颤动音,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活力。所有这些,都是一种从文化规范中自然生发出来东西。小王的父亲是个基督徒,接触赞美诗是她进入宗教文化的开始,她原是学商业价格的,分配在一家大商场工作,但终因基督教文化的吸引而考入了神学院,把传播基督教作为终身的事业。在之后多少年的交往中,我总是为她的淑女风范所折服。
  礼拜就要开始了。“弟兄姊妹,今天就教唱到这里。”小王说。“弟兄姐妹”是基督教对人的日常称呼。因为基督教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始袓亚当夏娃的后代,因此大家都是弟兄姊妹。信基督教的人对人亲切、和善也是源于这个观念。
  教堂的老牧师,是位徳高望重的人。他告诉我他是天门人,22岁加入教会开始传道。他告诉我,人是有原罪的,人自私,自私来自本能。他说他想起自己没入教前,一次拿着铜板上铺子买东西,柜台上正有店老板找给别人的铜板,别人走了,他就拿过来作为自己的钱买东西,回来后受良心的责备。一个人只有按耶稣基督的话去做事情,才能不受良心的责备。受良心的责备是难受的。
  圣坛正中的墙上塑着“以马内利”四个金字,这是希伯来语的音译:“上帝与你同在”。老牧师在圣坛上念读着《约翰福音》:“我来了,是要你們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你们不要忧愁。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然后他说道:“前几天我去看望一个弟兄,他因病躺在床上十多年了。我去看他后,使我非常惭愧。这个弟兄满面红光,非常快乐。在去之前我以为他会诉苦一番,他的房子也不好,身体也不好。可他见到我后,对我讲主耶稣基督给他的恩典,讲主时刻和他在一起,把爱浇灌在他的心里,使他一直欢欢喜喜的。回来后使我在主面前非常惭愧。我怎么没想到主和他在一起啊?……”。
  赞美诗唱起来了。就是小王教唱的那首《清晨赞美歌》:
  清晨早起赞美主,
  一夜平安蒙神恩
  ……
  人们的日子一天天的过,过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晚又一晚,平平常常,没谁当回事,谁也不会想到一夜平安是一种福份。但领会主恩的人则能体会到这是一种褔份。这是多么大的区别,多么不同的精神和情感。
  我想起有天上午去医院看病,排着队,队伍中几个人在闲聊:
  ——你哪里不好呢?
  ——我来看下血压。
  ——哦。血压不好是得注意。
  ——我一个邻居,昨天白天还好好的,晚上睡一觉就没醒过来了,才三十九岁哩。所以我来看一下……
  你还能说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一晚又一晚的过去不算回事?你还能说平平安安的不是一种褔份?在特别的时候,你能真切的感觉这真是一种福份,而基督徒在普通的每一天里都知道这是一种福份。这不是一种区别?因为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苦难和不测,所以基督徒能从平常的生活里感受到恩典。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以爱心对待他人。基督徒对待生活的态度及其中的哲理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
  
  3
  
  老牧师念读经文,讲述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神逐出了伊甸园。神对亚当说,我要让土地给你生出荆棘和蒺藜来,你必须终年辛劳,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而在以前亚当吃伊甸园中的果子,无忧无虑。神还对亚当说,你是尘土变的,还要归于尘土。而在以前亚当是可以永远活着的。神对夏娃说,我必增加你怀孕的苦楚,叫你分娩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又对蛇说,我要让你永远用肚子走路,并与女人结仇,女人要伤你的头,而你伤女人的脚跟……
  后来的日子里他又多次讲到过这个故事,我起先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在讲什么,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神话。但后来我慢慢品咂出了这个故事中蕴含着的许多道理。
  这个故事是在说:人有原罪,就是说人天生就有犯罪犯错的倾向和性情。原罪来自人的本能。一个孩子生下来不会说话,但如果你把一块饼子掰成两块,他肯定抓那块大的。并没有谁教他这么做。如果你把他的饼子给别人,他决不肯。这也并没有谁教他。这些都是出自本能的。科学告诉我们人性中有“正面”也有“负面”,人有“社会性”也有“动物性”。什么叫“动物性”,就是像动物那样依本能去行动,去残酷地争夺食物和别的利益。比如白蚁的蚁后,不做什么工,却被其它白蚁养得肥肥的,体格比所有白蚁大得多,住处还分东西南北四宫,养尊处优。谁教给它的?没谁教,出自本能。你也许会说,那是低等生物,所以出自本能。那么就说高级动物,说灵长目的猴子,猴群中的猴子分等级,依等级决定享用食物的先后,而猴王拥有东西南北四宫王妃,别的猴子是绝对不能染指的。是谁教它们的?本能。说人有“动物性”,也就是本能地具有那些“负面”。
  人类对世界的阐释可以有多种方式,人对自身的阐释也可以有多种方式。“科学”对人的本能的解释是“动物性”,而“基督教”的对人的本能的解释是“原罪”,和“动物性”一样都是指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消极面。科学叫人克服动物性,基督教叫人洗刷原罪,改造灵魂。可谓殊途同归。
  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同时也在说: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伊甸园里,亚当夏娃和所有其它的动物植物都是融和在一起的。而被逐出伊甸园,人和自然开始分离,而作为一个“个人”朝“做人”的方向(而不再是混沌的自然物)迈出了第一歩。这个意义显然非同小可。
  但要“做人”,而且是做“独立”的“个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付出代价。被逐出伊甸园就是亚当夏娃为“做人”所付出的代价。从此得自己谋生,没有现成的果子给你吃了。你会面临许多艰难困苦,地上的“荆棘和蒺蔾”、怀孕的“苦楚”、分娩的“剧烈疼痛”、“蛇咬脚跟”就是对艰难困苦的象征性表述。
  做“独立”的人,是自由的。但“独立”和自由也意味着“孤独”。人喜欢自由独立,但又害怕孤独。人们为了摆脱孤独,就又往往逃避自由和独立,而通过对他人的屈从和对自己并不喜欢的事的妥协,来求得与他人的联结以摆脱孤独。这真是一种无奈和悲哀。
  而基督教给予人们一个解决自由独立与孤独的两难选择的办法:依傍上帝,从中获得精神庇护和安全感,他便可以在他人面前不屈从。也就是说,人只对一个现实之外的对象屈从,而在现实中他不屈从,这就使人在现实中保持了自由和独立。
  因为人都是有“原罪”的,每个人都要努力洗刷原罪,所以没有什么“圣人”。因此在基督教文化浓厚的国度里,很难发生个人崇拜。
  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是神话,但神话只是一个外壳,内中蕴含的却是真实的人生哲理。
  
  4
  
  有次我去参加礼拜特地去得比较早,因为带了几本书要交给小王,一本《论人的天性》,一本尼采的《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还有一本卢梭的《忏悔录》。上次还有一本《庄子浅注》和一本叔本华的《爱和生的烦恼》她正在读。
  小王很爱读书。她告诉过我她在神学院的学习生活。在神学院学习《大学语文》《中国简史》《世界地理》《时事政治》《法律常识》《音乐》,还有《英语》和《书法》。以及专业课《新旧约全书概念》《希伯来民族史》《圣经地理》《神学》《教会历史》《宣道法》。早上五点半起床(我说真早啊!),然后个人“灵修”(灵魂的修养:读圣经和思考)一个多小时,然后是“早自修”,早饭后“集体灵修”,然后是三节正规课。下午也是三节正规课,然后课外活动:打球、跑步、练琴、唱歌。晚饭后先半小时“集体灵修”,由一名同道作讲道实习,全体同道讲评。然后是“夜自修”,九时半熄灯就寝。严格的四年学习,造就一个传道者。
  我把三本书交给她的时候,她高兴极了。她把已读完的《爱和生的烦恼》还给我,说《庒子浅注》还要留下多读些时,她对老庒的“淸静无为”的哲学很感兴趣。我说:行。她说:叔本华的“人生就是痛苦”的观点可以接受,但禁欲的观点不可以接受,私欲当然不好,但人的正当的欲望和追求是要的。又说:叔本华是个矛盾的人。我说:是这样,他有的书中反对宗教,但《爱和生的烦恼》又提倡宗教,这是个矛盾、痛苦的人。
  这次礼拜是她证道。穿上黑色圣袍的她,又平添了一股清纯和沉静。她的讲题是:贪欲的罪恶。
  她念读着《路加福音》第十二章:“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又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富,心里想,我的出产没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收藏我的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我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她证道说;“我昨天看到一张报纸,23号的晚报,一个公安局长,一个省委的副书记贪污犯罪的报道,使我思索,他们为什么犯罪,就是由于他们的贪欲。人的贪欲有四种表现,一是贪财,这个公安局长、省委副书记,他们没钱吗?但贪欲是一种无止境永远也不能满足的欲望。第二是贪享受。像刚才念到的那个财主,盖更大房子来积存财物,好让自己安安逸逸的享用,但神把他的灵魂要了,他还能享受吗?贪心的人都是无知的人。贪欲的第三种表现是贪名利,。有个姊妹告诉我,她们医学院有位教师因为评不上职称而自杀了。评不上职称就不要生命了,他把职称名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第四种是贪权势,攫取权力来满足私欲……贪欲的源头是人的原罪,贪欲成为人性的一部分,又扭曲着人性。有位弟兄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位工厂会计本来为人很老实,但最近被发现他在帐目上做了手脚,因为他看到许多当官的贪也没有什么事,觉得还是老实人吃亏,就不想当老实人了。的确,权力腐败却仍被骄纵甚至崇拜,就削弱了人们的内在约束,使人本有的贪欲更加膨胀……主耶稣要我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就是引领我们远离罪恶,拯救人的自私的灵魂……”
  她的证道和老牧师的不同之处,是和现实更加贴近。
  礼拜结尾的赞美诗是这样的:
  圣洁圣灵陪伴我,
  使我效法主圣洁,
  心头善事日加增,
  永远脱离罪与孽,
  赖主抚育我灵魂。
  ……
  
  5
  
  我还参加过一种特别的礼拜——“追思礼拜”。就是某个教友去世了,教堂给他开个追悼会。
  那是一天下午,在教堂的查经室,就是走廊尽头的那间大屋子。正中墙上挂着一位89岁老人李XX的遗像。老人无疾而终,是平静地在睡梦中辞世的,眉宇间含着笑意——一种中国老百姓都羡慕但并不是都可以得到的辞世方式。
  大家唱着赞美诗《睡主怀中歌》:
  睡主怀中,
  何等清福
  安宁,和平,快乐,
  ……
  牧师念读着经文,“信主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然后他谈起老人受主教诲,诚实做人,待人宽厚慈爱。“住他楼上的一家人很兇,为从楼上朝下乱扔东西李弟兄好意劝说过他们,他们不听,反而对李弟兄气汹汹的,但李弟兄没有忌恨对方。邮递员送信来那家人经常不在,总是李弟兄帮着收了,一次次送到楼上去。对方终于被感动了,向李弟兄道歉和感谢。后来邻居间相处得很好。这就是李弟兄遵照主的旨意去做的结果,主说,要爱人,爱你的邻居,爱你的仇敌,爱一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法国打仗,圣诞那天,德国士兵在战壕里唱起‘平安夜’‘圣诞夜’的赞美诗,歌声传到法国士兵的战壕,法国士兵也唱起‘平安夜’‘圣诞夜’。唱着唱着,双方忘记了战争,忘记了彼此是敌人,不顾官方的阻挠,走到了一起,互相祝贺,互相拥抱。这就是主基督的爱唤醒了共同的人性,消解了仇恨。”
  这两个以爱融合邻居,以爱消解敌意的故事令我感动。
  如今的世界充满邪恶、欺骗和争斗,事情乱了套,“反常”成为正常,真可谓“老鼠咬着了猫子的颈,开水锅里结淩冰”,以前是笑谑,如今是真事。“礼坏乐崩”,秩序荡然。“诚信”挂在嘴上,并没有谁去真正实行它。父亲教导儿子,无论什么人你都不能相信,否则你就会吃亏。儿子说,记住了。父亲说,乖,你现在从台阶上往下跳,我在下面接住你。儿子一跳,父亲没接。儿子脚崴了。儿子说,爸爸,你说接我的没接。父亲说,我对你说了,什么人都不能相信,否则会吃亏。苏童的《米》中,五龙对一个乞讨者说,你叫我一声爹,我给你一块银元。那人就叫了他一声爹,他狠揍那人,说,我当初比你还贱,别人给块肉我吃要我叫爹,我叫了。后来我靠什么发起来的,靠仇恨,要恨别人。又死揍那人。那人后来懂得了,见人就恨。而我们社会长期的不息的“斗争”其实也是在人与人之间播种着仇恨,这种仇恨至今也不能说完全消失了。
  老牧师说:“主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持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主的话为我们提供了为人处事的准则,主是脚前的灯,路上的灯,使我们走在正路上。假如你为人间的冷酷而难过,那么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由自己发出光和热,使人间减少一分冷酷,增加一分温暖。假如人人都这么做,就像那首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牧师说,“一个人在挑土,一个人走过去问他,为什么要挑土。那人横他一眼,然后说,不挑土拿什么吃饭。后来挑土的人去吃饭,狼吞虎咽的。那人又走过去问他,你怎么吃这么多。他又横那人一眼,然后丢下一句话:当然啰,不吃多怎么有力气挑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这样生活:做工为吃饭,吃饭为做工。这和动物无别。人应该有别于动物,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主希望人有选择,人有选择就高贵了……”
  老牧师的话使我想到基督教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有共同之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反过来说就是“本质后于存在”。世界上的所有其他的存在物,其本质即“是什么”,都是预先就被决定了的,动物植物还在胚胎或种子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它以后是什么动物是什么植物,它们没有选择的自由。而人有选择的自由,人出生之后可以选择自己以后“是什么样的人”即本质,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不断选择。人的本质后于存在。
  老牧师说,基督徒从不满足于他现在是什么,因为他早己被吿知:你要像主教诲的那样去做人,你要像主基督要求你的那样完美。因此他永远努力,永远认真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基督徒的生活是爬楼梯的,不断提升自己。
  追思礼拜结束,人们走出屋子。走廊上有几个年轻教友刚从楼上的福堂下来,他们手里拿着刷子,提着小桶。原来楼上的地板需要整修打蜡了,请外面的工匠来做要收不少钱的,这几个年轻教友知道了就自告奋勇用休息时间来做义工。老牧师让年轻人去办公室喝水休息。门房杜师傅踩着一满三轮车的《圣经》和《赞美诗集》从车站回来,又忙着一包包搬进屋里。老牧师说,辛苦了。教堂的常会计说,给杜师傅一份误餐费,别的也没法走账。老牧师说,好。但杜师傅不肯要,说,我是吃了中饭去的,晚饭还没到吃的时间,有什么误餐的呢。杜师傅原在一家安装公司工作,扳金工,后来离开单位做生意。江汉路搞商业文明一条街时,各家要装璜门面,他接了不少活做店门口灯架的活。他老伴是基督徒,有时教堂有门窗坏了,他老伴就让他来修。后来他不做生意了,来教堂守门。他对我说:“我们来这里都是洗自己的罪,谈钱我做生意一天要挣几百块,为什么来这里守大门。人不能贪心。”
  基督教的教义要求个人为众人为国家为民族奉献,克己工作,这种精神导致了西方经济的发展。但这与封建意识下的“无己”“丧失自我”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是在个人自由下自己作出的选择。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出现的基督教,是不同于中世紀的天主教的。它废除天主教的繁文缛节,主张简朴,认为崇敬在于心,并不在于外表的繁琐礼节,因此它是一种平民宗教;它不要由神父来作为信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而可以自己直接向上帝忏悔,使公民的个人隐私得到保护;它也不要求你对上帝下跪,因为上帝和你很亲近;它也反对禁欲,认为婚姻是人正常的生活方式,亚当还有夏娃呢,它的牧师、教士都是可以结婚的。总之,基督教(又称新教)强化了一种性格结构;人的自主独立。根植于这一性格结构中人的一些特性,勤奋工作,喜爱节俭,强烈责任感等,成了社会的创造性力量。
  基督教创造者把一切最美好的品质和感情都集中到某个虚拟的形象身上,然后把“他”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上让人们崇拜,也就是说,是把各种美徳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上让大家来崇拜。试问这样的崇拜有什么不好呢?耶稣基督作为“救主”其实是一种理想人格,人们通过崇拜一个理想人格来激发自我,以获得自我的超越。这就是说还是通过人的自主力量来实现人的自我的完善。通过一个个人的自我完善来来实现一个理想社会。这和以改变、完善社会制度来实现理想社会是相辅相成的。
  
  6
  
  复活节的礼拜与平时的礼拜有些不同。教堂的门楣上挂起红幅,上缀着三个金色的字:复活节。堂内拉起了花带,红的绿的。但总的来说依然是简朴的风格,洋溢的是一种平民式的喜悦。
  一个武汉大学学法语的学生,一个华工制冷专业的学生,我和他们交谈过的,都捧着圣经坐在位子上。
  老牧师首先讲述了耶稣基督死而复生的故事,这是每年都要讲的。因为教堂每年都有新的信徒加入进来。堂内上下两层的全部椅子都坐满了,最后一排加的长凳上也坐满了人。
  耶稣基督因为传播福音,被权势者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是星期五的上午,第三天也就是星期日的早上,耶稣基督复活了。显示了爱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是不可能被扑灭的。
  我想起曾读过的考茨基的《基督教之基础》一书,考茨基在书中纠缠耶稣是否真的存在?耶稣真的死后又复活了吗?真有如此的神迹吗?其实这只能表明他的拘泥。因为问这些问题,就像中国人问“牛郎织女”是否真的存在一样的可笑。“牛郎织女”存在不存在都否认不了人们对于自由和美好爱情的追求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就在考茨基的这本书上,一位先我而读的不知名的读者,在考茨基引用的《圣经》中“狐狸有洞穴,飞鸟有窠,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这段话的旁边,写上了一段批语:“现在的贵族阶级所豢养的鸡狗们都有十几平方的住处,而广大的劳苦群众连栖身之处都没有。”这里“人子”是指耶稣基督以人的身份降生世间,其母玛丽亚是位劳动妇女,其父约瑟是个木匠,耶稣降生后只能睡在马槽里,所以是“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那位读者的感慨我是理解的,因为我就亲眼见过有人把一个房间当鸽舍用,而有的人则一家几代挤在一间房里。那位读者的感慨表明《圣经》在感情上是与大众相通的,《圣经》中包含着广泛的人生经验、哲理和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所以能夠沟通古今西东各民族人民的心灵,给人也以无限的慰安,也救赎无数人的灵魂。神是矗立在审美世界中的,所以你实在不必问神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神是审美世界的永恒者,神身上凝聚人类追求的理想和价值关系。这难道还不夠?
  洗礼开始了。
  受洗标志着正式成为一名基督的信徒。众多的受洗者站成几排,老牧师问他们:你们愿意洗涤自己的罪,接受主耶稣的救赎,从此开始过一种新的圣洁的生活吗?让自己的生命在基督里永生吗?受洗者回答:我们信圣父圣子圣灵,信救恩,信真理复活,信永生!
  受洗者按顺序一排排的走到圣坛下,老牧师挨个地走到毎一个人面前,把手浸在白色的圣水缽里,念着受洗者的名字,将蘸了圣水的手抚在在受洗者的头顶上,念道:“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你施洗,归于三位一体真神的名下!阿门!”
  受洗完毕。小王在证道中说,今天受冼的信徒中有十多人是从各县来教会参加传道培训班的,他们愿为教会工作,做义务传道员,传播主的福音。有个农场的信徒捐资自建了了4个小教堂,农场领导也支持,平价拨给他们建筑材料。因为领导看到了基督徒的好行为,积极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还有个村子,信众没有做礼拜的场所,村委会就把原来的大队会堂给信众做礼拜,而有个养鸡专业户是想租会堂来养鸡的,村委会没答应他,因为基督徒的好行为改变了村子的风气,村子里现在没有赌博、没有偷盗、没有打架等不良行为,大家还积极参加修桥修路……
  我听着心里很感动,基督徒为什么会表现出良好素质和行为?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奉的神。人其实不能天不怕,地不怕,因为人需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战天斗地”;人也不能鬼不怕神不怕,因为无所畏惧其实也就是为所欲为。人还是要有所敬畏。基督教使人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即使不能提升自己的人也能守住道德底线。当一个父亲犯了罪而法庭需要其儿女提供相关线索时,在基督教文化薄弱的国度里,儿女很可能选择“不知道”的态度,而在基督教文化浓厚的国度里,儿女则会在“是背叛父亲还是背叛神”之间作选择,他们很可能选择前者而不愿意背叛神,因为他们不愿意被神惩罚。在维护人性的良知上没有比宗教更有效的思想文化了。如今我们的社会,盗窃、抢劫、杀人、不择手段发横财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社会问题,政治意识形态解决不了,光靠法制也解决不了,警察不是门上的锁。只有人的灵魂净化才能真正杜绝那些问题,宗教才会使人不去干那些事情。当今天的人们因为“物欲横流”“信仰危机”而感到极其困惑的时候,我们透过基督教“神话”的框架,看到其内蕴的其实是理性的人生价值观。
  
  7
  
  又一个星期日,我乘车去教堂。我拉着车廂的扶手,旁边的椅子上一前一后坐着两个约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前面一个不时回过头来和后面的说话,看来俩人是同学。后面的女孩子翻着一个大本子,大约是数学课的笔记,上面写着“最大整数”等等。按说我不该看,但实在太近,周围都很挤,目光被堵着,只有那个方向是个空档。女孩翻过有许多页后,数学笔记大约完了,后面是她在空页上随便划拉的字:“科索沃流血冲突!”再翻一页,“人生”,“学业”,“爱”,后面还画着一颗心。下一页,“放假。如何安排假期生活呢,新年怎样安排呢?”最后一页,“有谁和我玩呢?让我有一个意外的新年吧,上帝!”
  啊,不管自觉不自觉,人们都有一种将快乐、幸福同上帝连在一起的意识(或下意识),宗教感的确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情结。两个女孩子是快乐的,她们将快乐和上帝连在一起,所以她们也照上帝的话去做:爱人。一车子人没谁让座位的,她们让座给一个老人,她们俩个挤在一起坐。
  其实人们不光是把快乐幸福而且也把所有的情感包括痛苦、内心的波澜,都和上帝连结着。最近,教堂礼拜的人比以前多了许多,除了后面加凳子,门廊里也站着人。小王说,新來的有许多是下岗的。
  妻也下岗了,因为厂子已经停产了。她心里很烦。我劝她来参加礼拜,那样心情会好起来。但她嫌教堂太远了。
  一天晚上睡在床上,妻又哭起来了。说怪不得会有人想自杀。累死巴巴的钻技术哟,搞职称啰,可是厂子风雨飘摇,人的生活无保障。但她没时间去“念经”。我说也不是什么“念经”,其实就是看看书,一章也不长,一节也就几句,几分钟就看完了,家务事再忙不可能几分钟的时间也没有,看过了照上面说的去做就行了,这就是信教了。信教后你会充满自信和愉快,顺利时不疯狂,逆境中不灰心,总是有自信心。这种精神狀态显然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生活道路、命运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主保佑了你”。妻听了这些话,便接受了,说:“把江夏街礼拜堂盖起来了,我去做礼拜。”她说的“江夏街礼拜堂”是我的那篇小说的名字。我笑起来,翻身过去和她睡在一头,搂住她。忧愁的气氛消散了。只有愉快。
  我所在的社区,正在盖一个教堂,是信徒们自己捐钱集资的。半年后教堂开堂了。妻说,我们一起去参加礼拜吧。
  教堂在一条工业水渠的东岸,淡白的晨雾漂浮在水面,朝日的影子也印在水里,一只挖泥船静静地停泊在渠中,大约是假日的缘故,它没工作。去做礼拜的人们络绎不绝的走过水渠上的水泥桥到对岸去。
  这里是这个城市的工业区,也是下岗、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教堂礼拜的讲题好像有点针对性似的。
  一位年轻的女牧师(大约也是从神学院来的),念读着《路加福音》第十二章:“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何等的贵重呢。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赞美诗这样唱道:
  不要忧虑今天吃什么,
  不要忧虑穿什么,
  你需要什么,主知道,主养活我们。
  看天上小鸟飞上又飞下,
  看田野里百合花,
  它们不种也不收,
  主且养活它
  何况咱!
  ……
  温馨的曲调,温馨的歌词,宛如春风吹拂在人们的心田。会唱的,不会唱的,都把自己融进这歌声里。
  做完礼拜,我看见妻的精神比以前好,是一种平静的愉快。我心里想:每个单位都在说什么“思想政治工作”,成天都在说,可他们什么时候真正做过?你下岗了,思想上有疙瘩,谁管你,谁找你谈?倒是教堂给许多人做了思想工作,抚慰着他们忧伤的心灵。
  很快又是圣诞节。教堂门楣上挂起“恭贺圣诞”的横幅。一阵悠颤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圣诞礼拜开始了。
  牧师念读着《路加福音》:天使对牧羊人说,报给你们大喜的讯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城里为你们生下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儿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
  牧师证道说:神要救赎人类为什么不直接救赎人类而要把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派到人间来呢?我來讲一个故事,有个砍柴人,心地善良,一天在砍一棵树的时候,发现树下有一个蚂蚁窝,他对蚂蚁喊道,你们快走,树要倒了!但蚂蚁听不懂。他急得打手势让蚂蚁快离开,蚂蚁也看不懂他的手势。除非他变成蚂蚁,才能把信息传给蚂蚁。神也是这样,神要救人,但人不懂神的话,因此神把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派到人间,以人的样式传播他的福音……耶稣基督降生在伯利恒城的一个客店的马棚里,里面没有床榻,只能睡在马槽里,我们的主就是以和我们同样卑微的身份来到我们中间,为我们传播福音……
  全体唱着:
  耶稣的爱,
  多么宽广,多么辽阔
  浩浩荡荡,有如汪洋
  ……
  圣坛下立着一棵高大的圣诞树,它的绿色葱葱在这寒冬里焕发出春天的暖意,五颜六色的花朵披着它,闪亮的小彩灯在枝叶间熠熠烁烁,那是它的笑容,祝福着每一个人。
  宗主的信徒,
  快乐又欢欣,
  齐来,一齐来。
  大家上伯利恒,
  我们去看他,
  天使王已诞生
  ……
  歌声在圣诞树的四周飘荡,上飞至穹顶,下落至心田,如春水潺潺滋润……
  每一个来参加礼拜的人都得到了一份礼品——一张教会印制的年历,上面也是一棵圣诞树。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忆江南果香四章之枇杷(作家选刊)

    初夏的北方,树才开花,水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而在南方,金黄诱人的枇杷,已经...

  • 漫说枇杷

    枇杷是一种非常美观的果树。其枝叶 葳蕤蓊蔚 ,亭亭如盖,令人浮想联翩;其果实圆润饱...

  • 茶山春韵

    清明谷雨时节的茶山,一片青翠盎然,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 人渐老,友渐少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身边可以说话的朋友特多,有心事可以诉说,有想法一起斟酌,有烦...

  • 许多年以后

    毕业分配,像一把种子,在七月里抛撒,于肥沃抑或贫瘠的土壤,各自都忙着扎根,多年没...

  • 慢生活,慢光阴

    不知是哪一天,也不知是在哪一年,生物钟不像以前那样准了,节奏也慢了许多,姿态也...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