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精美散文 > 我的老家“刘行镇”(五)

我的老家“刘行镇”(五)

时间:2012-09-01 15:06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石拓点击:
        

  (四)
  
  (续四)
  
  自古以来,生活在黄浦江畔这片肥沃土地上的上海本地人,生活的依靠,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渔业为辅。自元代起,除了盛产稻谷、小麦、油菜籽、蔬菜瓜果等以外,在科技大家黄道婆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引进种植了棉花,并且建立了棉与棉纺织手工业(《黄道婆与她的贡献》·石拓·著),纺纱织布。上海地区一年四季,田间飘香,牛羊满地,百姓丰衣足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吴国,越王勾践灭吴后,归越国。越国被楚国灭亡后,归楚国。上海归楚国后,楚王分封于楚国的春申君,因为春申君的缘故,所以上海亦称申,或申城,黄浦江也叫春申江。不久,秦始皇统一六国,上海属于会稽郡管辖。据说,上海市内的古刹静安寺和龙华寺,始建于三国时东吴孙权的赤乌年间。上海也是我国古代棉与棉纺织科技的发源地,自从元朝起,明、清两代的上海地区,是棉与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到了近代,由于大清帝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大清帝国的政府,不得不“割地赔款”。因此,上海人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土地,被大清政府“租”给了外国人。既然外国人“租”到了这片土地。那么,依靠这片土地生产、生活的中国人,不仅失去了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且连同他们居住的家园,也将随时要被强迫迁移。
  
  随着英国人在黄浦江畔的“外滩”等,租界地内的建设。即父亲说的老家所在地,住在黄浦江畔的石姓人家的村庄,几乎集体迁移。据父亲说,我们石姓族人拿着“动迁款”,迁移到了苏州河以北,现今“老北站”的所在地。石姓人家在新的居住地,用“动迁款”重新买地建房。仍然以种植棉花、粮食,纺纱织布为生。
  
  以18世纪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西方各国迅速进入到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特别是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火车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它改变了人类陆上运输的模式。因此,当时的西方各国纷纷建设铁路,采用火车为陆上运输的主要工具。当然,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也不例外。因为外国人要修建铁路,我们迁移到“老北站”后的老家族人,只过上了二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又将要被迁移了。
  
  大清帝国同(治)、光(绪)年间,约公元1873—1876年,英国人要修建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从上海至吴淞码头,全长约三十里地左右。这条铁路史称“沪淞铁路”。“沪淞铁路”属于“窄轨轻便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出资修建。英国人之所以要修“沪淞铁路”,据说是为了将到达吴淞码头的货物,省力快速的运送到目的地,与此同时,也方便了沪、淞之间居民往来的交通。
  
  “沪淞铁路”沿线设三个站,即上海站、江湾站、吴淞站。“沪淞铁路”上的上海站,就是现在的“老北站”。“老北站”过去叫“北火车站”,简称“北站”。父亲说,从黄浦江畔迁移过来的老家,恰好被规划在了“沪淞铁路”的上海站内。因此,老家不得不再次迁移。
  
  石姓族人的这次迁移,不再是集体了,而是各奔前程。有的迁往吴淞镇;有的迁往大场镇;有的迁往童家浜(现今老沪太路、普善路附近);我的祖宗迁往到了,离开外国租界三十里地外的刘行镇。
  
  因此,我所熟知的老家是在刘行镇,我小的时候经常去老家玩。父亲告诉我的老家,是在黄浦江畔的“外滩”,离上海县城(现上海老城厢)北三、四里地路。
  
  再说,老家再次迁移后,被征用的土地,用于建造“沪淞铁路”。“沪淞铁路”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底建成通车。
  
  铁路虽然建成通车,荒唐而又可笑的事情,也终于发生了。建成后的“沪淞铁路”系英国商人擅自建造,属于“违章建筑”。说其违章,这倒是实实在在的违章。因为“沪淞铁路”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地界上建造。既然英国人要在中国地界上,建造铁路,那么必须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然而,英国商人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收购铁路沿线的土地,擅自动拆迁铁路沿线的居民,擅自建造铁路,以及有关铁路所有的一切设施,统统构成了违章建筑。
  
  既然是“违章建筑”,那么被拆除是不可避免了。后经中英双方多次商谈,结果是大清帝国买断了“沪淞铁路”,包括铁路沿线的土地和一切违章物,并且按时付清各类款项。
  
  在大清帝国付清各类款项之前,“沪淞铁路”运营了一年。一年后,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底,清政府将“沪淞铁路”的路轨全部拆除;将铁路沿线的设备、附属工厂、火车等设备器材,统统装箱入库,只留下了路基。“沪淞铁路”的历史,到此为止。
  
  违章建筑的“沪淞铁路”,虽然只运行了一年,但在火车运行的一年里,火车带给人们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也是体会得到的。铁路及其附属设备虽被拆除,可是铁路的路基,铁路沿线的土地,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为以后的重建留下了基础。
  
  中国的洋务运动,据说始于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搞“洋务运动”的动机,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帝国知道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所以“洋务运动”主要是用来发展,大清帝国的军事工业,用来巩固摇摇欲坠的满清统治。因此人民大众,并没有觉得“洋务运动”有什么好处。譬如1865年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局,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军工厂。反倒是违章建筑,诸如“沪淞铁路”之类,使人们知道了近代工业的含义。
  
  因此,“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大清帝国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同时,也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沪淞铁路”相比,同为工业的发展,其结果为何大相径庭,真是值得深思。
  
  至于中日之间“甲午战争”的原为,特别是此战为谁而战,以及战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问题,有专门家在研究。但我知道,在“甲午战争”中,由洋务运动所建立的“北洋舰队”,遭到了全军覆灭。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大清帝国把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洋务运动失败后的第三年,即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清政府在“沪淞铁路”路基的基础上,重建“沪淞铁路”。此次重建不再是原来的“窄轨轻便铁路”,而是标准的重型铁路。后来又在上海站(老北站)的基础上,向西北延伸,建造上海至南京的“沪宁铁路”。“沪宁铁路”建成后,“沪淞铁路”改叫“沪淞支线”。从此,从南京坐火车经上海北站,可直达吴淞口出海。
  
  大清帝国在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中灭亡。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简称“民国”。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待续)
  
  二0一0年五月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石拓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10-02 17:10 最后登录:2021-05-08 13:05
优美散文
  • 忆江南果香四章之枇杷(作家选刊)

    初夏的北方,树才开花,水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而在南方,金黄诱人的枇杷,已经...

  • 漫说枇杷

    枇杷是一种非常美观的果树。其枝叶 葳蕤蓊蔚 ,亭亭如盖,令人浮想联翩;其果实圆润饱...

  • 茶山春韵

    清明谷雨时节的茶山,一片青翠盎然,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 人渐老,友渐少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身边可以说话的朋友特多,有心事可以诉说,有想法一起斟酌,有烦...

  • 许多年以后

    毕业分配,像一把种子,在七月里抛撒,于肥沃抑或贫瘠的土壤,各自都忙着扎根,多年没...

  • 慢生活,慢光阴

    不知是哪一天,也不知是在哪一年,生物钟不像以前那样准了,节奏也慢了许多,姿态也...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