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小学的班主任

小学的班主任

时间:2016-11-24 09:04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文磊点击:
        
  我觉得:在人的一生中,除父母外最值得称颂感恩的当是小学的班主任。
  因为,他/她们在你刚进入文化的迷宫里,茫然不知所向时,给你导航;当你在知识的崎岖中踉跄蹒跚时,及时给你扶撑。他们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的,不惜自己的辛劳付出;他们劳苦一生,无怨无悔,从不计较学生的嫌恶和误解。
  如果说:工人有理由自豪,因为在他手中,一块原材料被加工成闪光的零件或功能奇异的机械设备。
  农民们聊以自慰的是他播下的种子,已长成满垄满畈,果实累累的庄稼。
  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把一个个百事不知的稚童培养成未来的精英,当他们日后在社会各界呼风唤雨,叱诧风云的时候,老师们却从不会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也很少有人记得小学老师们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
  不过,有良心的知识人在回首往事,扪心自问时,断不会忘却老师们,特别是小学班主任的这段教诲之恩的。历史上曾发生过某名家回乡,路遇儿时的班主任时,还像少小时一样,毕恭毕敬地鞠躬行礼的故事,就是明证。
  我有负老师的厚望,没曾成名成家,因此,即使再遇见他们,鞠上十个躬,也不会产生舆论轰动。不过,我的良心尚未泯灭。偶尔更深夜阑,床头转侧时,时常有三张面孔,出现在我面前:那就是启蒙时的班主任丁老师,其后接任的周雄华老师,及五年级下至六年级毕业时的洪勋老师
  一.
  记得1952年9月1日,我去弋阳溪小学上学的第一天,我姐把我带去教师办公室旁的一间教室里。当时,因家穷没有钟表,我们迟到了。只见教室里密匝匝的,排满了小脑袋。黑板旁,站立着一位瘦小的老师,她约莫24—5岁光景,皮肤白皙,面容清癯,脸上,特别是鼻尖上布满了雀斑,但这些,丝毫没曾减弱她的美貌。
  讲课中,扭头瞧见我们姐弟俩,怯怯地站在门外,不敢入内,她连忙走过来,把我迎进教室,还一路抚摸着我的头顶,嘴里喃喃地讲些什么。可我一句也听不明白。原来,这位老师是随丈夫南下的北方人(现在回忆她的口音,似乎是鲁南人)。在当时,别说她那带乡音的普通话,就是地道的北京话,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稚童来说,都不啻为鸟语天籁,怎么也弄不明白。
  不过,她那慈母般的温存足可以超越语言障碍。在她的安抚下,我忐忑着的心才慢慢得以放松。
  接下来的课程又让我遇到了麻烦。语文(当时称国文课)书上的第一课是一首童谚《拍手》。大概内容是:
  拍手,拍手,拍拍手,
  一个人有两只手,
  左手和右手。……
  可她的读法很奇特,每两个字一组,头一个字读第四声重读,接着是第一声弱读,所以全句就如唱歌似的时起时伏,读成了:
  pàishōupàishōu,pàipàishōu,
  yìgērènyōuliàngzhishòu,
  zuòshōuheyǒushòu……
  当时,我们根本没有“普通话”的概念,更无法接受“除方言之外,世界上还会有其它语言”的理念。所以,在她“咶huái啰叽嘎”的唠叨中,我茫然不知,无所适从。偷眼看其它同学,他们也都在挤眉弄眼,一边盲从学舌,一边扮鬼脸偷着乐。
  学生们对教学的不适应,很快就被家长们反应到校长那儿了。
  没过多久,那位和善有加的丁老师就再也没曾露过面了。
  有人说:中央号令“解放大西南”,她又随军官丈夫支边去贵州了。
  现在想来:她的离开,其实是我们的重大损失。至少使我个人对“听懂普通话”这一基本技能的掌握,足足推迟了10年。
  二.
  没几天,黑板边上又来了一位男老师。他有一副标准男子汉的长像:五短身材,浓眉大眼,一脸的络索胡子,尽管打理得干干净净,但仍染青了大半张脸。与他那彪悍的外貌相反,他的性情十分友善,待人处事,入情入理。他是本地人,不存在语言障碍,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钟爱。
  除工于教学外,他还酷爱医学。一有空闲,就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医药书,刻苦钻研。
  据说,他的上衣口袋里,除常年别有一支批改作业用的红墨水钢笔外,还装有一根温度计。一见学生们举止反常,出现病态时,马上给他测试体温,及时发现病情。这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有一次,我生病没上学。姐姐帮我向他请假。闻讯后,一俟课停,他立马赶来我家,从床上扶起高烧迷糊中的我,又是测体温,又是灌药水。
  吃过他的药后,我的烧马上退了,人也舒服多了。我妈十分感动,要给他钱,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收。留他吃饭,也一再婉拒,最后,说是还有课要上,连口茶水都没喝,就匆匆离开了。
  1957年初夏,我们学校也迎来了一个“不平常的夏天”。
  有一天,在教师办公室旁边的板壁上,突然,糊满了大纸,上面用毛笔写满了大字。负责张贴的工友告诉我们,这是“大字报”,上面写的都是“坏蛋(后才正式命名为‘右派’)”所做的坏事和说过的坏话。大字报越来越多,木瓦结构的校舍里,除去门窗而外,空间本来就小,大字报多得无以数计,工友张师傅只好向校长求援,后来在操场上搭起了竹篾支架。他成天忙着张罗这事,有次险些把上下课的铃都忘了敲(注)。
  学生们课前课后,被动员去看大字报。读着那些互相攻击谩骂的文字,我们怎么也没法把课堂里那般严肃、端庄的形象和大字报里污秽的“事实”挂上钩。由狐疑到厌倦,慢慢地,我们都对那项“政治任务”十分懈怠了。
  课程依然在继续,可老师们的神态越来越仿佛。
  我们的班主任周老师尤其明显。他脸色苍白,双眼红肿,平素里炉火纯青的授课技巧,此时不知去哪儿了?他时时心不在焉,呈现出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下课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个热衷于看大字报的同学披露,最近攻击周老师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主要讲他和另一个刚揭露出来的右派老师组成了大同盟。还有一张标题为“小妹妹唱歌郎奏琴”的漫画呢!
  没几天,周老师终于从讲台上消失了。有人说他被划成右派,开除了;也有人说他不堪无休无止的检讨、批判,自己辞工行医去了。对后者,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在那个反对私有化,严禁自由行医的年代,哪容得下他的一方私人诊桌?
  注:当时没电铃,上下课都由工友敲击悬挂着的一段短轨为号。学生们称之为“敲釭gâng”。
  三.
  没几天,校长又给我们领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叫洪勋,40出头,身材修长。挺直的身段和敏捷的步履,暗示他性格中的杀伐和坚强。铮亮的脑门上方,蓄一头稀疏的褐发,但打理得一丝不苟。他目光炯炯,右眼常年挂有红晕,且泪水汪汪。据说:若看见违纪的不良现象,他红眼一瞪,再牛B的刁泼无赖都会不寒而栗。
  由于他性格的刚毅,对同学要求忒严,从而成了我校毕业班的专职班主任。原因很简单,在解放初期,学生入学年龄参差不齐,大龄学生占多数。毕业班的同学人大心也大,有谈恋爱的,有逃课的,还有胆敢公开和老师顶撞的。所以,对付这样的泼皮,非强硬严厉的老师莫属。
  也有人传言,洪老师的严厉,来自他的军人出身。他原是行伍出身,任国民党县保安团的一个大队长。49年解放前夕,保安团团长亲自率队扼守马背嘴渡口,抗击解放军进城。安排洪大队长扼守另一渡口。
  见国民党大势已去,洪队长易帜起义,避免了解放军的重大牺牲。他起义有功,免于刑事处理,不但没丢脑袋,也未被划为历史反革命。根据他自己的要求,安排来弋阳溪小学任教导主任,兼毕业班的班主任。
  兴许是对自己历史的深刻认识,洪老师处处谨言慎行,从不在人前发任何牢骚。所以,在这个“不平凡夏天”才没像周老师一样,误中“阳谋”而翻船。
  那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
  有一天,学校后边的四衙塘,全都给冰块封死了。有个调皮的同学,用大石块边撞击,边探路。成功地踏冰过塘,抄近路,从后门进校了。
  他的这一壮举,立即轰动了全校。
  我们班一个著名的“调皮王”闻讯,很不服气,整节课都在盘算,下课后也去踏冰挑战。
  果然,下课铃一响,他就冲出教室,跳入四衙塘里,也不拿石头探路,迳直奔往塘心。不料,冰块经过一节课的阳光照射,塘中心的冰层已熔薄了许多。“咔擦”一声,冰块破裂,他立即掉入塘里。好在棉衣卡住,才免于继续下沉。可怜他像孵蛋的母鸡一样,下半身在水里,上半身在冰上,瑟瑟地颤抖不止。
  此时,洪老师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惊见这一情况,立马冲到大办公室里。恰好,还有两个体育老师没去上课,他马上问:“王老师,胡老师,你们会游泳吗?”得到对方的肯定后,他又像在前线作战时,指挥战士一样,厉声命令道:“好,你们俩立即跟我走,救人要紧!”
  他们三人顾不得脱衣,飞速冲出后门,直往湖心跳。此时,日高数丈,冰更加薄了,三人纷纷落水。他们也不顾寒冷,争相游往那淘气鬼身旁。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孩得救了,可他们也冻得手足僵麻,险些爬不上岸。老师们见状,纷纷拿起竹竿帮忙,才把他们拉上了岸。之后,凑拢全体住校老师的棉被,堆在他们四人身上。等我们下课后,奔去教师办公室观看,只见那里面隆起了四座“小山”,正瑟瑟地抖个不止呢!
  题外话
  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昔日的莘莘学子如今都成了耄耋老人回忆那段启迪混沌,开辟鸿蒙的日子,回想起那些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仁慈老师,真不知有多少发自内心,感恩戴德的话儿涌上心头。最后,如果他们还健在的话,还是让我将一句曾经的套话,赋予真实的情感内涵,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愿: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敬祝他们老人家福寿无量,永远健康!
  2016,11,19于上海浦东新区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知足常乐茶社

    知足常乐茶社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个煤区。 在通往煤区的路途中,有一条...

  • 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些知青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家同生活、共命运几年,有很多的共同经历...

  • 你是一朵花

    几天前的傍晚,我独自在家门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感觉有些秋凉,正欲回家,突然见到两个...

  • 善良 没有时空距离

    母亲在村里有极好的人缘。这人缘一方面来自她的善良,另一方面也有她的大方。...

  • 难忘的金陵古都之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员工去过南京。由于时间久远,没有留下太多印...

  • 散落在江河里的记忆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 骤雨潲飞,敲打着轩窗,在玻...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