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李姓溯源

李姓溯源

时间:2021-09-12 16:23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文生点击:
        

羑河纪事二五六

李姓溯源

文生

石林黑塔村李姓的多,老辈人闲聊时有时就说咱老李的祖先阔多了。

和许多姓李的人一样,听人们说,好!李世民的后代!心里就觉的很受用。要是有人说,是老子的后代,心里就有点圪瘩,原因是自称“老子”,在近代有了占人便宜的含义。不过,这要看年龄,老人口中的老子,是写《道德经》的老子;中、青年多半就占人便宜的谦疑了。懂世事的人,一般是只把李世民抬出来。现在有了新的说法,知道,李云龙的本家。老版《亮剑》成为经典,带动李云龙也成了李家招牌。

传说李家祖先从山西迁来,有说元末迁来的,有说洪武年间迁来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山西迁来的是事实,根在大槐树,是大槐树的后代。山西是李唐起家的地方,是唐李,我们祖先有作为。

也有说唐李之上是赵国名将李牧,李牧对北方是又拉又打,形成了中土与草原如何相处的丰富实战经验,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有作为的祖先。咱们这里,那时是赵地,一度曾是赵国首都的地盘,说不定李牧有后代遗留在这里,再说,李氏郡望之一中赵郡。老文也叹息人们没事时真能瞎疙瘩(胡)。

前些时,老文从网上了解了一些关于李姓的事,心里犹豫:是否卖弄一下。

一日闲聊,又是扯了一通。有人问老文,你知道的多。李氏从老子李、李牧李到唐朝李的中间呢?

老文说:说来话长,有的内容,让人不想接受。

人说:有啥不好说的?李世民还是半个胡人呢。

于是老文长篇大论,说:黄帝是中华的人文始祖,黄帝部落是华夏众多部落联盟的总部,中华一切姓氏可追溯到黄帝那儿。黄帝之淳维一族在大漠。

夏朝末代的夏桀王死后,他的儿子带领部众,避居于北方,与淳维族融合,成为匈奴民族。

夏朝灭亡一千多年后,匈奴出现了一位大人物冒顿。

冒顿单于打败东胡、月氏、丁零,占据燕代之地(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号称控弦之士四十万,严重威胁初生的汉朝。

汉高祖刘邦即位不久,亲自领兵打击匈奴,遭遇白登之围,靠潜规则解除厄运之后实行和亲之策:汉皇族公主下嫁匈奴,每年还要奉送很多东西,双方约定结为兄弟。

时间长了,就有匈奴子孙假托汉室之姓,以刘为姓。

始作俑者是刘渊,他打着 “汉家”旗号,立国号“汉”,改姓“刘”,自称冒顿之后裔,“汉氏之甥”,“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汉宗庙以从民望”,这是为其灭晋朝并取而代之打造合法性,上位后说是“兄亡弟绍”了,因为与汉家“约为兄弟”。

其他各族亦追祖于华夏,慕容氏追祖黄帝有熊氏,符氏追祖夏禹有息氏,姚氏追祖帝舜有虞氏,赫连氏追祖夏禹,宇文氏追祖炎帝神农氏……,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都是为自己上位寻找合法性。

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做汉人,迁都洛阳,但没有接受崔浩的李陵为拓跋氏先祖的说法,因此不能说完全汉化了。

为什么要拓跋氏接受李陵为先祖呢?这是崔浩代表北方名门大家族打“李陵”牌,其意要北魏认证“汉家”身份,是汉家世族,打造文化认同前提。可拓跋氏还是一度拒绝了以李陵为先祖,认姓为“元”。后来蒙古人以“元”为国号,取《易》曰“大哉乾元”。

北魏孝文帝拒绝了认祖李陵,没能与南朝形成统一的认同基础。在南朝看来,你拓跋氏再怎么汉化,如果不认是李陵的子孙,那还是胡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来统一的认同?

北魏统一北方前,中原是胡、汉互杀的惨烈局面。

南北朝的出现,战争转向大一统战争,南北朝都在为统一寻找合法性来源,南方相对容易,北方就有点麻烦。崔浩从“整齐人伦,分明姓族”出发,提出鲜卑拓跋氏系“李陵胡”,是化胡之举,把握历史主动权。

崔浩提出拓跋氏认祖“李陵”,背后隐藏了两个政治观点。

一是拓跋氏认李陵胡,成为士族的一支,是以崔浩为领袖的北方士族与北魏合作的基础,这观念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二是为统一战争提供正统的合法性来源。拓跋氏拒绝认祖李陵,在统一战争中就不具有正统性。

为什么是李陵成为双方认同的人物?李陵生于汉家,但又在大漠长期生活终老,打他的旗号,既传承汉家,又传承匈奴。

李陵身陷匈奴后,留在漠北,与匈奴女子结婚,子孙繁衍众多。之后人们见胡人之黑发黑瞳者,多附会为李陵之后,胡人不管承认不承认,中土人士认为其是李陵后裔,也有胡人自认为李陵之后。

许多汉人因种种原因滞留在匈奴,有名的如苏武、张骞,匈奴与其妻,虽然他们最终回归中原但留在大漠的也不少,后代众多,尤以李陵家族为最,甚至成为胡汉一体化符号,认同汉家,便是认祖李陵。

这一时期,李陵的诗,突然光芒四射,被萧统择入《文选》,钟嵘《诗品》列在上品第一人,包装成文武双全的悲剧人物形象。

匈奴为何厚待汉家将领?

第一,智谋。

匈奴人需要强汉家为他的文化输入智谋。

草原民族崇尚武力、崇拜勇士,但谋略不足,他们喜欢称和他们交战的汉军士兵为“好汉”。对匈奴来讲,好汉们愿意在匈奴娶妻生子,把他们智谋融入到匈奴人尚武精神中,是非常荣耀的事,同时也成为他们对抗中原的重要力量。文帝时,皇族公主入匈和亲,随从中有一个叫中行悦的,多次表明不愿意去大漠,但君命不得不从,于是产生了不满情绪:“必为汉患”,指导匈奴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军事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外交上与中原争锋,军事上经常出其不意地南下中原掠劫,中原一度非常被动。汉家天才青年将军霍去病横空出世,匈奴才受到严重打击,但霍去病年纪轻轻暴亡,就是中了中行悦下的蛊。因此,匈奴认识到汉人中有人才,形成了草原民族重视吸引中原人才的传统。后来,元、清均是在中原人士的协助下取得中原。

第二,技术。

中原的文明程度要远超匈奴人,每一个在匈奴安家的汉人,为当地技术甚至是文化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打井,草原人之前是不会打井的,中亚地区直到宋朝才从契丹人那里学到了打井的技术。汉人使匈奴人很快掌握了打井技术,其它如冶炼、铸造、农耕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汉人提供技术保障,所以匈奴愿意收留汉人。

第三,人口。

战争经常会导致大量男子阵亡,草原上的气候也会导致抵抗力更弱的男性人口的损失远大于女性。收留汉家军士并使其成家,是同化汉人壮大自己民族的作为,而且,他们知道大多数流落在草原上的汉人是回不了故土的,因为失利的军人,汉家是不能容忍的。

第四,分化

囚禁苏武十九年,苏武还能取妻,生儿育女,一方面化解其意志,这个目标没有达到;另一方面也是与汉家“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李广的孙子李陵,打了败仗,担心自身及家族不保,后来家族果然被诛。投降,生命无忧,还能得妻及封地,是以汉家将领投降的不少,有效化解了汉军的战斗力。汉武帝之舅哥李广利也因军事失利投降匈奴。李陵投降后做了一个安分的小贵族,不参与匈奴政争;而李广利不安分,还要争权夺利,为匈奴权贵不容,于是被杀。

李陵投降之后,匈奴单于将女儿嫁给他,并封他为右校王,并且在今天的中亚北部统领一个叫做嘎黠斯的部落,李陵和他的士兵也就在这里安下了家来。到了唐朝的时候,这个部落还特地派使节到长安攀亲戚,说大家都是李氏的后代,唐朝皇帝高兴地认同。

难封的李广,觉着卫青不公愤而自刎;子李敢,一怒而打卫青,被霍去病射杀;孙李陵,因孤军失陷于匈奴,汉皇又灭其家,只得在大漠郁郁度日。李陵子孙,分为两支,一支在胡地,为“李陵胡”,一支在陇西,号称“陇西李”。

胡有九族,李陵胡为之一,还是李陵后裔之一部,说明李陵留在汉地的家小被灭绝后,在草原所繁衍之子孙数代之后就人丁兴旺成为匈奴大族。崔浩将拓跋皇族血脉上续到李陵,很多鲜卑族贵族无法接受,崔浩因此被拓跋焘诛杀并诛灭九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与清河崔氏有姻亲关系的世家大族也被牵连灭族,死者达两千人,北方名门为之一空。但即使这样,拓跋氏最终还得认是“李陵胡”人。

北魏以后,李陵更是成为胡人认祖的对象。

李世民有胡人血统,祖陇西李氏,又追祖老子,但还得认拓跋氏之“李氏”,为的就是取得北方士族的认同,以及中原门阀的认同。 

为建新王朝,李唐需要寻找一脉显赫的祖先以彰显自身“德以配位”。而当时的门阀世家五姓三望,一直处于王朝的最上层,甚至拒绝与李唐家族通婚,可见当时“姓氏出身”的重要性。

李世民承继三李,为大唐的文化认同打下了基础。李世民一度在匈奴的“可汗”之下称臣,上位后伐大漠,被尊为“天可汗”,除了进一步消除隐患外,也是为本家族的正名之举:朕作为天子,功勋如此,其他门阀,能望其背?

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说,自李陵一家被汉朝廷屠灭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以为耻”。李唐皇室发达以后,内心还是这个想法,后来将李广的家谱都改了。虽然李内心并不想认李陵为祖,就是认战国名将李牧为祖也比这强,但形势强过人,只能服从政治需要。后来李唐淡化李陵胡、陇西李的身分,最看重老子李的身份,《道德经》被尊为首经,老子门派的庄子,写的书被尊为《华经》

李白自称出于陇西李氏,后来干脆自称是李广之后裔。

在唐诗里,唐朝被称为“汉家”。“汉家战士三十万”、“汉家大将西出师”,“汉家大将”中出身为胡的不少,著名的哥舒翰就是突厥人;连皇帝也成为汉皇:“汉皇重色思倾国”。汉家成为唐朝各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就是汉民族主体组成的。

后李氏不言是李陵之后,皆言是老子、李唐之后,原因是李陵胡已完成历史使命,不及老子及李唐有代表性。有文人挖掘出来,网上发文,好多人才知道有李陵胡以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问:不会是说古吧?

老文说:应该不是。

人说:这事,让人难以接受。

人说:有这样的祖先让人感到羞愧。

人说:以现在的眼光看,也可以接受吧。

老文说:历史,后来人以平常心情叙述

人说:杨家将中的老令公就是死在李陵碑前。

老文说:杨老令公只能如此。

人说:杨家的子弟,有战死的,有忍重继续奋战的,有出家的,也有流落倒敌国成为附马的……

老文说:龙生九子,各各不同。杨四郎的故事,虽是戏剧,也说明人们对战争与人性有了更复杂的认识,其实也等于对李陵的重新认识。

人问李姓的源流和始祖,你说说。

老文说:1、皋陶说。皋陶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老子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3、虎图腾说。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李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很多别姓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很多少数民族裔因功或者内附,被封赏为李姓。

人说:这么麻烦,还是李唐省事。

这事说了就说过去了,村里李姓仍然以别人称自家是老子李、李唐李之后裔而自傲。

村里的李姓,到后来成分复杂,本家李,外来李,入赘李,抱养李,但共同尊祖李兴,再往上溯,就和百家姓一样,都归到炎黄那儿了,大家都是炎黄的后代。

 

 

羑河纪事系列均为原创

2021912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文生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3-25 21:03 最后登录:2021-09-13 01:09
优美散文
  • 我的故乡我的叔

    美的风景就是故乡的风景,我在二叔生日那天回到了故乡,踏上了久违的土地,见到我年迈...

  • 我在呢!

    “不要怕,我在呢...

  • 好好干,大家前途无量

    又一个教师节又来了,时间过的真是好快! 1985 年的夏天,我考取了师范学校,班主任戴...

  • 那条穿过田野的小溪

    1 “双抢”过后,先前金黄的田野被人们迅速地覆上了一层淡绿。 节气已过立秋。大地上...

  • 《读书杂记一则》

    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 知足常乐茶社

    知足常乐茶社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个煤区。 在通往煤区的路途中,有一条...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