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四同一通”,其乐融融

“四同一通”,其乐融融

时间:2013-07-30 09:2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西藏老人2013点击:
        

  那天送走了区长,达娃永忠就成了我的“藏语指导老师”。那些日子,我俩几乎是形影不离。真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多的日子,我的巴青藏语就有了明显的进步,连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了。我还知道了,高口区五个乡都是半定居的季节性游牧,所谓半定居,就是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住在冬窝子里。就如当地一首小曲唱的那样:
  和暖的春风吹来好久好久了,
  白雪才极不情愿地逃回了高山尖;
  可是秋天刚刚一过去,
  白雪又立即下山来,
  将人畜逼回了格木衬(冬窝子)。
  达娃永忠对我说:“你看,现在强曲河虽然已经解冻了,但山头还戴着白帽子(积雪)。”他又用手往近处一指,说:“你再看看,冬窝子附近的山坡上、平坝上,牲畜在这里放牧了大半年,牧草基本上都啃没了,这就是‘加切沃杜’(汉语:‘青黄不接’)。牲畜膘情普遍下降,又赶上接羔育幼的大忙季节,母羊需要恢复体力,现在就要搬到离冬草场较近的‘索衬’(春季草场)去。”
  傍晚,玉色的小儿子次仁尼马赶着畜群归来,我们三个人坐在土灶边,玉色给我们倒上“佳嘎”(掺有一点牛奶和盐巴的开水),我问玉色,搬家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吗?玉色好像没有听懂我的话,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回头看了看达娃永忠,达娃永忠连忙将我的话再次“翻译”出来。玉色听懂了,她说:“春季草场不太远,全村都安排好了,两天就可以全部搬完。”
  那时候,虽然达娃永忠讲汉话跟我讲巴青话就像是“哥俩好”——彼此彼此。但是有了他这位“翻译”,我同玉色的沟通就十分方便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时让我感到特“别扭”的语言环境,竟变成了我学习巴青话的最好课堂。
  巴青县、区干部下乡去工作,若是一个工作组,起码也有三、四个人,贫苦牧民家里的帐篷都很小,甚至就没有帐篷。工作组只能从富裕户那里租借一顶帐篷来住。我现在是“单枪匹马”,住在了玉色家里,过上了和在堆龙德庆县南巴乡一样的“四同一通”的生活。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巴青的下乡干部都要自己带糌粑,茶叶和酥油,就是自己带来自己吃。但是也还需要喝主人家里熬的“沃佳”(掺了牛奶和盐巴的茶叶水);还要烤火取暖;还要在那里开地铺睡觉。因此,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定,每天就要付给四同户五角钱。这五角钱,现在就是掉在了地上,都难得有人愿意弯腰去拾起来,但是在那个年代,五角钱可以买到两斤半青稞或者是等量的大米。这五角钱由下乡干部先付给四同户,回区之后,自己再填写一张下乡补助单,财政助理员就会给他“报销”。但是在工作干部离开自己的四同户时,往往都会上演出大同小异的一幕戏:干部拿出钱,交给自己四同户的那位老阿妈或者是老阿爸,立即会遭到对方真心实意地,但又是十分坚决的拒绝。牧民们觉得,帮助他们翻身求解放的工作干部下乡来,住到自己家里,还自己带来糌粑和酥油,还要帮助他们劳动,有事情同他们一起商量,是他们尊贵的客人,哪里有收受住宿费的道理?可是干部们若是不交这住宿费,就是侵犯了群众利益,违反了纪律。你就要说上好多好多的好话,最后,主人家才会勉强地收下那一点钱。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太亏欠主人家了。就像我这次住在阿妈玉色家里,阿妈玉色原本一直舒舒服服地睡在帐房左边火塘边那块“贵客之地”,就因为我来了,她坚决要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睡在那地方,而年过半百的老阿妈自己却与两个儿子睡在右边那块狭窄的地上。就是这么一个小之又小的片段,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段久久难忘的回忆。每每回想起那些感人的片段,我的耳旁就会响起那首歌:“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这首歌,不但曲调优美动人,那歌词,更是字字句句,讲的都是我那时那地的真切感受呀!
  在那些“四同一通”的日子里,我过得很快乐,很充实。美中不足的就只是帐房外面那一条大藏獒。白天它虽然被粗大的铁链子牢牢地栓在了木桩上,但一到了晚上,就被放开来看护羊群。可我偏偏又有一个起夜的老毛病。没办法,从那时候开始,我每到下午就开始“控水”,少喝茶,尽量争取不起夜。
  第二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在搬家,我只能在一旁呆看着,可又不知如何去帮忙。达娃永忠看到了,他跟玉色轻声说了些什么,玉色点着头,连连答应着:“亚,亚。(好,好)”达娃永忠向我招招手,我走了过去,他说:“根拉(老师),我们家收拾得差不多了。村里还有一个孤老太婆,我俩去帮她搬家吧。”我高兴地跟着达娃永忠来到阿意(奶奶)博鲁家,达娃永忠告诉我:阿意博鲁起码有80岁了,孤身一人,借住在妹妹家里,但牲畜依旧是各归各。我们来到她家时,她的牲畜已经由妹妹帮助赶往春季草场去了,我们两人就帮她将生活用品整理好,驮到牦牛上,我扶着阿意骑上昂巴,我牵着马,达娃永忠赶着驮牛,向春季草场走去。将阿意安排好,达娃永忠说村里有些人家的羊羔子太小了,走不动,我就和他在各自的马上捆上两只“丝火”(用红柳条编成的小筐),将羊羔装在里面,驮往春草场。这就是我来到高口区干的第二件工作。也就是那么短短的几天,群众看我的眼神竟比我刚来时亲切多了。
  青草慢慢地长出来了,草丛里还夹杂着一些嫩绿的小叶片。达娃永忠告诉我,那是“卓瑪”。卓瑪?我心想,那应该是一个美丽姑娘的名字呀,怎么就给了这毫不起眼的小小草?看到我那疑惑的样子,达娃永忠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进了帐篷,拿来两把小镢头,一把递给我,喊我与他一起去到草地,他蹲下来,一连挖出来好几棵小小草,那小草的根,竟然是颗颗棕黄色的小块根。达娃永忠领着我来到小溪旁,将那些块根洗洗干净,递给了我几颗,说:“你快尝尝,这小东西味道怎么样?”我犹豫不决地将一粒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真是香甜可口。达娃永忠告诉我:“这卓玛,有汉族干部叫它蕨麻,它可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宝贝。穷苦人家逢年过节能够吃到的高级补养品也就只有它了。”过了几天,不少妇女和小孩就开始挖卓玛了,我也就参加了进去。
  一天晚上,玉色将卓玛洗净煮熟,再浇上熬化的新鲜黄酥油(由牦牛奶提炼出来的。而羊奶提炼出来的酥油是白色),给我和达娃永忠兄弟俩每人一小碗。那味道,我只是觉得好,但要我用语言将这个‘好’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又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它了。这就是巴青鼎鼎有名的一道美食——“卓玛玛儿果”!除非是来了贵客,平常很难吃得到;但是到了藏历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小桌子上,就一定要摆上这道美食了。
  后来回到区里,我才知道,卓玛的汉语被人们叫做人参果,那时候贸易公司就收购,一斤八角钱,跟黄酥油价格差不多。听说还运往内地,作为高级保健食品。那段时间,帮助玉色家挖卓玛,也就成了我“同劳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又过去了十来天,区长过来看我。我说:“这些天,我真的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但‘死而后生’,现在总算不是一个哑巴了。可是要我独自一人组织群众开会学习,宣讲政策我还是有一些困难。”区长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会说这样的话。”他从“达作”里拿出几份藏文报纸,说:“这都是些老掉牙的报纸了,但总比没有强。晚上有时间,你就和达娃永忠一起组织大家读读报吧。”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母亲的这个夏天

    母亲说这鬼日的天,一天到晚耷拉个脸,不知到何时才能出个头。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南方的...

  • 乡村不说“谢谢”

    终于放寒假了,去母亲家住了二个礼拜,真正体验了仰慕已久的农村生活,不知不觉间,发...

  • 饺子的故事

    散文 李朝元 饺子的故事 说起饺子,要说到很远。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得是过一个普...

  • 走娘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处盐城西北片区的滨海、阜宁、响水三县,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素有...

  • 饭馆

    一个光鲜靓丽的姐姐,实际上却是......

  • 一剪寒梅

    这朵绽放的笑容,眉眼像极了成方圆,梳着一头黑发,说着流利的英语,会唱费玉清的《一...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