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浅谈文言文的学习

浅谈文言文的学习

散文
时间:2014-11-18 13:34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条山滴翠点击:
        
  尊敬的各位同志: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浅谈文言文的学习》。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一、文言文概述;二、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三、怎样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概述
  
  1、文言文情缘
  
  中国的文言文有悠久的历史。她承载着中国文化的重负,几千年来长盛不衰、薪火相传,具有恒久不灭的无量光辉。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虽然比较喜欢语文,但对文言文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参加工作后,由于业务原因。工作之余,便翻开了案头上厚厚的书本。先是读了一些现当代作家的书,自己觉得都没什么意思,因为读这些书,就像看电影、电视一样,读过了也就撂手了。后来读唐诗、宋词、《论语》、《孟子》、《老子》等书,读着读着,便慢慢喜欢上了古典文化,与文言文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是在阅读这些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如此,但我读书的目的:只是把它作为个人平时的兴趣、爱好,从没想过要在人前卖弄,更没想过今天会在各位同志们面前班门弄斧。所以,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然和大家交流,我就拿自己平时喜欢看的一些书和一些浅显看法与大家共勉。由于自己知识有限,阅历浅薄,其中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敬请大家多多包涵。
  
  2、古代的语文教育
  
  文言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古代的语文教育。现在的语文教育是白话文。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文言文。由于这种教育在传统的教育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国学。国学者,关乎一国兴衰之学也。文言文教育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直到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胡适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白话文运动,他们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教育部长蔡元培一纸公文、号令天下,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文言文教育。此后90年来,白话文大行天下。而传承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主要工具的文言文,也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凭吊的遗迹。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经典分为经、史、子、集,这些书大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古人为什么要用文言文来写呢?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我们看世界文字语言大约三十年一变,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读、就会写,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所以说,文言文只是一种工具,只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想保留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的工具。
  
  二、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1、国学之复兴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民的生活极大提高,在物质生活不断增长的同时,一些人的精神家园却变得日渐荒芜。一个人总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来支撑的,而且年龄越大、财富越多,越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些有志之士便回归传统,想从传统文化中来汲取智慧。在反思传统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所以蔓延至今,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功不可没。于是中断了近一个世纪的文言文教育身穿“国学”这一并非新鲜的外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被政府所重视。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就提出:要“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些高校纷纷成立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机构,《百家讲坛》举办国学讲座、各地举办祭祀黄帝、祭祀孔子、祭祀关帝、祭祀吕祖等活动。《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但是,当许多人在为国学这一浪潮推波助澜的时候,当他们兴致勃勃的走近国学,来到这一殿堂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钥匙,国学大门的殿堂半开半掩。由于没有掌握文言文这一钥匙,却对国学望而生畏。只能靠那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名师硕儒的翻译来慰藉心灵。我们知道,读翻译过的,那是二手材料,很难直达古人心灵,体味个中妙趣。一个人如果想真正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的思想,就必须掌握文言文这个工具。
  
  2、思考文言文经典价值
  
  我喜欢读书,尤其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当我在阅读《论语》、阅读《大学》、阅读《史记》这些文言文经典的时候,我有时常常在想,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邦国消失了,有多少城市湮没了,有多少庙宇和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多少曾经风流倜傥、荣耀一时的人和事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灰飞烟灭。然而,一部《老子》五千言,一部《大学》朱熹统计是1751个字,一部《论语》也不过一万五千余字。这几部文言文经典却能经受住岁月的磨蚀,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元声,毅然决然的走到今天,并且还将传承下去,经久历世。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伟大的思想能够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几千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也依然鲜美如玉,熠熠生辉。
  
  说起中国的古典文化,在这里我要说说芮城。
  
  3、说说芮城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主要有三条河流,这三条河流就是指儒佛道三家。芮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北依中条山,南邻黄河水。山就是龙,水也是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山为阴,水为阳,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芮城山清水秀,负阴抱阳。这里是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方,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中华,“中华”的中就是中山,华就是华山,中山和华山简称中华。中山和华山之间就是以芮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这里是人类最早用火的地方;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就发生我们在这里。女娲,古代不读女娲,读女我,女我女我合读就是nvo,是芮城典型的方言,女娲就是人类的始祖,人类的nvo。所以当一些专家学者、商贾政要一踏上芮城这块神奇的土地,就立刻能感受到远古文明开天辟地的古老和厚重。在芮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芮城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无论是儒教、道教、佛教都曾盛极一时。由于历史沧桑巨变、加之天灾人祸、战火兵焚。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佛教文化遗址仅有风雨摇曳中的圣寿塔、清凉寺;说起芮城的儒家文化,我们不能不提起卜子夏。卜子夏,名商,字子夏。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相传孔子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人都是“异能之士”。卜子夏非常精通古代文献,《论语》就是他主笔编纂的。孔子逝世以后,他在南卫乡书院村创建子夏书院,设坛讲学,史称西河设教(也有另外的说法)。书院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它不同于私塾、学堂。私塾学堂,这些学校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小学。到书院来的都是些饱读经书、学业有成的人,他们来书院传道、讲学、研究、切磋、交流学问。从书院走出去的有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文化名流,直接辅助当时的诸侯国国君。所以说当年南卫的子夏书院,就是先秦时期中国的一个文化教育中心。遗憾的是,子夏书院,我们已看不到了。道教文化遗址有永乐宫和道教祖山九峰山,山上原有纯阳上宫,1942年被日本人付之一炬,为传承中华根祖文化,弘扬光大吕祖精神,目前,县政府正在按照道教修身文化瑰宝《无极内经图》结构特征筹备修复纯阳上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人们将来要休闲、要娱乐、要养生、要健康长寿。道家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华就是在研究人的养生问题。所以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共建和谐芮城,就是对芮城的热爱,就是对曾经创造这些灿烂文化的古圣先贤们的最好感念。回溯历史,作为一名芮城人,我很骄傲。
  
  三、怎样阅读文言文
  
  学习阅读文言文方法很多,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看法是:
  
  1、读文言文,首贵择书
  
  古代的经史子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毕其一生也不能尽读。况且,我们知道,古人教人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既然这样,书读那么多有什么意思呢。更何况食古不化,会让人撑得慌。那么,面对博大精深的文言文经典,我们首先该读什么书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看一看当代一些国学家的建议:
  
  七子一策  对于这个问题,当代权威国学家给我们推荐了最为经典的国学读本:七子一策,按重要性排序为:《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战国策》。
  
  文化代表  还有一些国学家认为,中国文化里边,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这四个人,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国魂的代表人物,如果我们要向世界来宣扬中国文化,这四个人的智慧就足足让全世界的人来看齐。所以应该先读《论语》、《老子》、《孟子》、《庄子》。
  
  读经教育  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认为,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的心灵一个人如果学了高度的表达,对于低度的表达不用学自己就会。他甚至认为白话文是不用教的,会读文言文的孩子,没有一个不会读白话文。一个人要提升语文能力最好方法是学习文言文。所以他强调孩子从小要“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告诉大家。如果想让孩子诵读经典,与其学唐诗,不如学古文,古文会了,唐诗自己就会。与其学古文不如学诸子百家,因为古文作家,都是这诸子百家来的,学古文是浪费时间。与其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因为四书五经学会了,诸子百家没有不会的。四书五经里边以四书为标准。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2、读文言文要先通一书
  
  为什么读文言文要先通一书呢?既然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我就拿论语为例来说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用仁爱之心来爱人,如果推而广之,就不仅仅是要爱人,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和微小的事物。由于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也是儒家所谓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所以关于仁的问题,历代的大儒都有精辟的论述。
  
  仁者,人也。这是孟子对仁的解释。意思是说仁就是人。这个解释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仔细品味,其实相当智慧。我们知道老子讲辩证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什么?古人说“一物一太极”。两仪是什么?两仪就是阴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辩证法。比如拿一个苹果往这一放,这个苹果就是太极,把它一分为二,就是两仪,阴阳就分出来了。当然阴阳是不能分开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暂且把它分开。孟子拿一面给他上面贴了个标签,说这是仁。那另一面是什么呢?另一面就不仁了。仁者人也,孟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具有仁爱之心就是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就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管他是什么,反正不是人。所以仁者人也,这句话的反面就是骂尽了天下不仁的人。孟子在论述人性这个问题上。也用了同样的办法,孟子把人性一分为二,他把好的一面拿去说,人之初,性本善。剩下的一面给谁了呢?剩下的一面让荀子给拿去了。所以,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知道,有仁就有不仁,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所以,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就是辩证法,也就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的始祖,所以儒家的论述中融合有道家的思想
  
  博爱之谓仁。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给仁下的定义。他说博爱就是仁。博爱就是对人类一种广泛的无私的爱,就是大爱。韩愈是研究墨家思想的专家,他墨子的思想融入到儒家中去,把兼爱换了一个字改为博爱。所以儒家的论述中融和有墨家的思想
  
  “仁者核之心也。”到了宋代,宋儒把佛家的东西挖了出来,给仁下了一个定义说:“仁者核之心也。”他们认为万物的果实,都是阴阳两瓣,中间空心的,所以仁便是道体的心空境界。道体的心空境界其实和气功的所说的意守丹田等差不多。不过他们硬说这是儒家的思想,是孔孟之心传,所以宋儒的学说一出来,人们就说是挂羊头卖狗肉。由此可见,儒家的论述中融合有佛家的思想
  
  麻木不仁宋儒还有一种解释:他们说医书上说麻木不仁,仁就是不麻木,不麻木就是有感觉,可见仁就是讲心的知觉性。我们知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里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理学研究的范围。由此可见,儒家的论述中融合有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论述中融合有道家、有佛家、甚至墨家、医家等思想。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三教合一。“儒门释户道相通”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交融、走向融合。清代曾国藩说:读经要专守一经,一经通则经经通,一经不通则经经不通。在一本书没有读好之前,不应当东翻西翻,这样是毫无益处的。所以,当我们如果真正熟读了《论语》之后,我们一是有了思想基础,二是有了阅读能力,三是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读其他的书也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们也就学会了读书方法,知道什么书该精读,什么书该略读,什么是好书,什么像个臭鸡蛋。
  
  3、读文言文要玩索有得
  
  孔子读易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古人读书,相当认真,相当痴迷。一个春天过去都不知道。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古代的书是用竹简做的,竹简用熟牛皮穿着,孔子读易曾多次将牛皮绳都磨穿了。但孔子读易经的方法和体会却是:玩索而有得。意思是说读书不要看的那么严肃,那么让人忧愁,读书其实和玩差不多。同样,我们在读文言文经典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即玩索而有得。玩什么呢?玩注解。我们来打开论语,看一下古人是怎样玩索而有得的
  
  学而第一  论语总共有20章,第一章:“学而第一”;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意思一般的解释是,学习要经常的复习。学字解释为学习。这样解释对吗?对。但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我们来看古人是怎样注解这个学字的。《论语注疏》说:“学者,觉也”学是觉悟的意思。对一件事情,一个人一旦有了觉悟的话,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俗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觉悟。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筋斗就是念头,一个念头下去,就做了好事,功德无量,一个念头下去,就创下了大祸,做了坏事。好事和坏事之间何止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觉悟。《论语章句集注》朱熹的解释是:“学之为言效也”“言效”也就是效法的意思。什么是效法呢?比如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一个人有好的行为,马上和他学了,这就是效法。那么这两个解释哪一个正确呢?其实两个都正确。如果两个都采纳的话,所谓学者觉也,实际上是从认知上来说的,所谓效法,是从行动上说的。两者合起来就是知与行的统一。“学”的全部内涵是说:一切的学问只不过是觉悟和效法。而觉悟和效法就有知和行两个方面(阴阳),合起来就是知行合一(太极)。根据对学字的分析。《论语》第一章“学而第一”,题目的意思:觉悟第一,行动第一。合起来就是:一个人一旦对一件事情有了觉悟的话,那就从行动开始。所以朱熹说“此乃全书之首篇,皆务本之意。”这是全书的第一篇,都是致力于本的意思。本是什么意思呢?本就是基石,就是打地基,万丈高楼拔地而起,是从打地基开始的。
  
  好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50%
待提高
(1)
5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6和9的对话

    话说古代有 2 个秀才,一天,他们同时去饭馆吃饭,对面坐在靠窗的同一张桌上,桌子的...

  • 七月:陪你扬帆远航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还没认真咀嚼上半年的况味,我们又信步盛夏,扬帆远航。 过往,...

  • 水在月华之下

    关于水与月的哲学思索...

  • 我想小姐姐却不想我

    从前有一颗种子, 坚硬的外壳里, 有着一颗小太阳, 小太阳充满能量, 它不断的吸取水...

  • 思想的变革

    世间 的人性世俗得很,中庸之道无济于世,只有极端化撞击才能瓦解庸俗。 就像一根弹簧...

  • 世先有宋仁宗,后有包青天

    相对于秦皇汉武宋仁宗也许没干过什么惊天伟业,但历史地位却丝毫不逊。...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