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偏见与真相

偏见与真相

散文
时间:2016-10-28 21:5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绿竹猗猗点击:
        
  自古我们总听到说英雄救美,其实美女救英雄在历史上也很常见。光发生在乱世枭雄曹操身上的至少就有两起,如蔡文姬救董祀,来莺儿救工图。在人们的眼中,曹操似乎是个奸雄,大家都知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就是出自他口,但从这两起事来说,却可看出曹操对人世间至情至性,惜才又很人性的一面。
  自古以来,一些小说、戏曲、平话和影视作品中,总喜欢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奸诈、狡猾、多疑、残暴的乱世奸雄,而将刘备树立为一位仁义、威望的英雄。事实上,真正的史料记载曹操是一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其才华是胜于同时代的其他英雄人物的。
  像我们这一代人最初对曹操的印象便是来自于八十年代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版的《三国演义》了。而我们最初对曹操更直观的印象也是来自于罗贯中这版被搬上荧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曹操被称为奸雄,其性格的“雄”和“奸”的一面在这部著作中被描绘得维妙维肖,使我们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传播了军事知识。其实《三国演义》描写得再好也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盖棺而不能定论,这与小说的创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与政治倾向不无关系。历史背景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氛围下有时也会对同一个人物作出不同的历史定论。因此曹操的形象从魏晋之后到现代也是经过了几番褒贬沉浮的。
  要想真实的了解曹操的形象,我觉得晋时陈寿所编的《三国志》则是一部系统的记述三国史事的专著。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这本史书很准确的记载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军事才能和文学才华。我们在影视剧中所了解的曹操刺董卓的事纯属虚构,杀吕伯奢一事也不尽事实,那都是影视和小说中为了更深刻的塑造出他人物的特点与刘备相对比虚构出来的罢了。
  事实上,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北方的基础,惜乎他败于赤壁之战,才遂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他所著的《龟虽寿》、《观苍海》是我们中学生必读的文章,他既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浑豪迈,又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至情至性。曹操陵墓中的陪葬品也极尽低调检朴,可见他生活并不是奢华之人。毫无疑问,曹操有滥杀无辜凶狠残暴的一面,但作为乱世英雄不可能不为权力而斗争,终其一生,他毕竟也没有称帝。用他的话说,如果他不出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人也会那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这似乎是人的一个通性。其实每个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的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样子。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会是不同的形象,会有不同的评价,社会环境与周遭生活会将我们塑造成不同的样子,而事实上,我们往往以看到的某一点来作出自己的判断。
  我想,不论别人在你眼中最先表现出的是什么形象,你都不要急着作出最终的判断,我们需要做的是放慢自己的脚步,看真相是以何等面目呈现,也许透过蒙尘的外表,你会看到别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事物,都是不是光靠眼睛看和耳朵听就能全部了解清楚的。
  那么,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沉静和冷静吧!在人群中,静观聆听,在独处的时候,静静的思考,才不容易蒙蔽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才更容易接近真相的内里。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颠覆懒觉(散文)

    年轻人喜欢睡懒觉,似乎是普遍的现象。如果,按照健康的说法,睡懒觉则是最不健康的问...

  • 人的高低贵贱

    在飞机上,我和邻座的人有点小争执,他的朋友便说: “什么人,能跟我们坐在一起。”...

  • 人生四种事

    人生有那么多的事,总结起来只有四种事: 深爱和深情、满足需求和欲望、安全感和信任...

  • 虚掩的门

    有位同事,她办公室的门总是虚掩的,只留一道狭窄的门缝。室内的光线从门缝里渗透出来...

  • 生命

    生命...

  • 人格缺失让灵魂无处安放

    在长期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中, 我们评判一个学生是坏学生,是因为他的分数不高,...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