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柳匠

柳匠

时间:2015-06-03 07:0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东方升起点击:
        
  柳匠
  
  她是位柳匠。是柳匠中的天才。但她却是一位哑巴。
  
  她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两妹妹,生长在农村。但不幸的,她们都是哑巴。父亲早世,贫穷的年代里,对于像她这样的一个家庭真是雪上加霜。有句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年她十五岁,就承担起家的责任
  
  哑巴娘拉着她雅嫩的手拜一老柳匠为师。民间有句老话叫着“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手艺人以技能维持生活,养家糊口。师傅有点不愿收留她,因语言不通交流不便,担心她学不会。娘含着泪花好说歹说,师傅才勉强留下哑巴女。从此,哑巴女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位柳匠。她聪慧、能吃苦,但性子有点急,说一些让师傅听不懂的语言。她就用手比划着。师傅教她可费了好大的劲了,手把手地带着她。她学得很认真,又快!师傅打心窝里喜欢,也从她那里学到了一些简单手势语言。交流起来也就方便得多。
  
  十月的柳条,正是收割期。她随着妇女们一起收割成梱,用雅嫩的肩膀担当。收割好的柳条,挑回生产队,在挖好一个大土坑里放入柳条,在推满柳条坑上盖上稻草,再復着一层厚厚的泥土,好让柳条冬眠。农村管叫它要发酵,以便日后好剥皮。清明节后,再抱出长了绿芽的柳条,分给人们剥去柳条皮。剥柳条时的场景很壮观,也得热闹,跟清明上河图景一般。哑巴女抢了一梱,寻找一阴凉地方,不是怕吃苦,怕晒人,因她聪明。润柳条是经不起晒的,既易脆又少了份量。那时,总有一位高嗓门的会计过称,换算着一天的工钱。用剥皮夹子,一抽、再抽,柳条也就褪了绿衣,赤裸着白白的身子。一根根柳条在她的使唤下飞舞!不一会儿,脚底下落了一堆堆厚厚的柳条皮,绿色的被子般,乱成一团。尽管手疼、腰酸,等到拿工钱时,总露出一嘴白牙如玉、两小酒窝顿时荡漾在青春的脸上。
  
  一年学下来,哑巴女柳匠进步飞快!嫩手演变成榆树皮般粗糙而有力的手。她也疼痛得流过泪,但,一咬牙也就熬过去了。胶布在手指间绕几个白色的圈,继续挑灯夜战!把干了的柳条先放水里泡一会儿,挑它个长短胖瘦,各有用途。大的条儿被劈成三丫,好做篮框。留几根粗柳条做主心骨,先拼成“井”字样,再用细柳围着“井”串起来,采用“套、排、挑、穿、插”等方法,从底部四周伸出部分慢慢折弯上翘,竖成想要的造型。然后装起柄,就这样一个漂亮而精致的菜篮子很快在哑巴女柳匠手中诞生。她乐了!师傅教的,她全会了。她悟性强,一般人不会的,她总研究,试做着。后来她创新着做出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师傅逢人便夸奖她是位天才!也给自己脸上帖了金!后来哑巴女柳匠的名气越传越远。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长大了,嫁一腿拐老公,夫妻恩爱生了一子。随着定单不断,老公做了老板,她也就是生产厂长。柳条在煮好颜色的锅里一走,各种迷人的色彩迅速生成,再用彩条编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缠着彩色皮纸的花篮子畅销国内外。
  
  柳条从一种生活走向另一种生活
  
  哑巴女柳匠也是从一种生活走向另一个阳光大道!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东方升起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1-03-02 08:03 最后登录:2015-10-22 16:10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