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醉在“蜜橘之乡”黄岩

醉在“蜜橘之乡”黄岩

散文
时间:2012-03-20 15:50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上虞厂房网点击:
        

  1949年12月,建国初期的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会见毛泽东时,毛泽东与斯大林并排坐在沙发上,茶几上就放着一盘蜜橘。毛泽东亲手递上一只橘子给斯大林说:“这是中国最好的橘子--黄岩蜜橘,不要看它个小,但非常甜。”
  斯大林接过橘子,用粗大的手指一点点剥开橘皮,掰开半个橘子放到口中细细品味,一边点点头。尔后,斯大林通过翻译对毛泽东说:“黄岩蜜橘是橘中之王”。
  毛泽东听后高兴地笑了起来,一边夸奖地说:“黄岩蜜橘,很有名哟!”
  一边招呼大家一起品尝。
  在场的苏联其他官员对黄岩蜜橘的味道赞不绝口……
  黄岩蜜橘果形较小,呈浓橙黄色,味甘,鲜美,汁多,核少,品质极上。
  自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之后,就在上海市场独领风骚。
  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1952年开始跨出国门出口苏联等国家。1960年又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澳地区。1980年横渡太平洋进入加拿大。
  黄岩蜜橘对苏出口,一吨橘子甚至可以换回两吨钢材。
  黄岩蜜橘闻名遐迩。
  “百果之中无此香,青青不待满林霜。明年归侍传柑宴,认取仙乡御爱黄。”南宋台州诗人戴复古的这首七绝,把我们带入了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黄岩蜜橘文化之中。
  黄岩蜜橘就生产在我们浙江的台州。
  黄岩,现在只是台州市下面的一个区了,据史料记载:早在秦代(公元222年)黄岩属会稽。汉时属章安县(后改临海县),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四月,由临海县南析出设置永宁县。自唐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黄岩县之后,地名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黄岩于1989年撤县设市,1994年又撤市设区。
  我是一个浪迹天涯的人,经常走南闯北漂泊於国内外,对于所到之处的历史和人文颇感兴趣也喜欢研究。
  我到过好多次黄岩,看过不少黄岩的史料。
  查考北宋《太平寰宇记》、南宋《嘉定赤城志》与历代的《黄岩县志》,发现黄岩之名的记载都来自南朝的一部《临海记》。
  汉末至三国,中原大地军阀混战,而江南的社会比较稳定,孙权统治的地域成为了北方移民流入地区,大批名人学士和僧道进入江南避乱,东吴政权采取宽容和优待政策。
  王远从北方一路来到了临海、黄岩、仙居一带隐居,留下许多神仙佳话和遗迹。
  东汉末,中国道教名人“西城真人”王远,字方平,东海(今山东)人。汉献帝时任中散大夫,后弃官学道。
  王远隐居的黄岩山,在县西今天的上郑乡萌菜洋村。王远所居住的“石驿”在山项,长约4米宽约2米,高约10余米,突出的山腰十分险峻,但表面平整龟裂如棋盘。
  当地传说这就是王远的“弈棋岩”,因是黄石而得名。悬崖一面还有漫漶字迹,这块历经1500多年沧桑的仙石,早已失去了黄色。但山下黄岩溪中还有一块黄石。
  据台州最早的地方志南朝《临海记》载:“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又名仙石山,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号王公客堂。又云山顶有黄石故名。”
  因王远的名字显赫,所以永宁县设立后16年时间,以他所隐居之山改名为黄岩县。
  这个影响直到距三国700年后的五代还颇负盛名。
  黄岩,不仅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而且特产丰富,黄岩的蜜桔天下闻名。
  黄岩被称为世界宽皮橘的始祖地,黄岩蜜橘始于三国,盛于唐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三国吴沈莹在《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着:“鸡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
  据说,黄岩蜜橘在唐代已被列为朝廷贡品。
  南宋台州知府曾宏父有诗曰:“一从温台包贡后,罗浮洞庭俱避席”。
  黄岩蜜橘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进入宫庭,受到皇上的青睐,南宋高宗时,九月贡青柑,赞黄岩乳橘为“天下果实第一”。
  明永乐年间,日本僧人智惠来天台山进香,购食黄岩蜜橘后携籽播种日本九州,虽然和正宗的黄岩橘已有差距,但那甘甜的味道依然名满东瀛,日本人称之为“唐蜜橘”。
  在这块盛产蜜橘的黄岩土地上,蜜橘不只是美味的水果,更是上苍赐予的吉祥之物,蜜橘几乎成了“黄岩”的代名词。
  黄岩蜜橘的由来民间一直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
  有人说,是观音菩萨身边通了灵性的一块顽石点化成人,从天上带来金果种在澄江两岸。
  也有人说,是老药农从仙岛挖来,经过精心培育,才繁衍成铺天盖地的橘林。
  又有人说,蜜橘乃是天庭圣果,王母娘娘本想放在瑶池独自享受,不慎失落人间。她懊悔不已,遂遣猪怪下界捣乱毁橘。无奈橘农铁了心,蜜橘种后被毁,毁后又种,弄得王母娘娘毫无办法。
  有些传说还把蜜橘与松岩山上那块耸如人形的大岩石扯在一起,说雄伟挺拔的“石大人”就是黄岩蜜橘的保护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我无数次地中转黄岩县城,更多的是待在黄岩城里。无论是在黄岩人的业务单位,还是在黄岩人的家里;或是酒桌上,或是旅馆中;我一边剥着黄岩蜜橘甜甜地吃着,一边听了很多很多黄岩人津津乐道夸耀黄岩蜜橘的传说故事。
  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还记忆犹新。
  传说之一:黄岩有座风光秀丽的松岩山,松岩山北首有座莲峰山,莲峰山上巍然挺立着一位石大人。很早的时候,这位石大人是南海观世音菩萨莲花宝座前的一块顽石。因他听了菩萨三万六千年的讲经说法,通了灵性,渐渐幻化成人。
  一天,观音菩萨问弟子们:“尔等功课修成之后,打算去干些什么?”
  弟子们一一作了回答。
  石人也回答道:“我只想要南更天门外金树上的一颗金果,让它在人间繁育,以治苍生疾苦。”
  菩萨听了,点头称善。石人捧着观音菩萨赠送的那颗金果,走遍了神州大地。忽一日,他来到九曲澄江环绕的莲峰山,但见这里山青水秀,林木葱郁,江河交错,湖泊棋布,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于是便搭了茅棚,落脚居住下来。他到江涂上挑来360担肥沃的泥土,在澄江岸边垒起一个高高的土墩,种下了这颗金光四射的金果。
  三年过去了,土墩上长出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果树,树上挂满了黄橙橙、金灿灿的金果。
  石人把金果采摘下来,分送给四邻八乡的老百姓。大家吃了金果,灾消病除,就纷纷到石人那里去向他道谢。
  石人一面教他们栽种的方法,一面请大家一起来给金果起个名字。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地说:“这金果吃起来比蜜还甜,就叫‘甜果’吧!”
  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合着手掌,虔诚地说:“它给我们带来了吉祥的福音,还是叫‘吉果’吧!”
  “对了、对了!”
  一个身穿长衫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接过他们的话头说,“‘甜’就是‘甘’,‘吉祥’就是‘吉’,两个连起来,我看就叫‘甘果’吧!”
  “好,好!”
  大家异口同声同,一致赞成。
  因这“甘吉”是长在树上的,从“木”,就在边上加个“木”,成了“柑桔”。
  从此,这金果就成了举世闻名的“柑桔”,也就是以后驰名中外的黄岩蜜桔。
  冬去春来,春花秋实。年复一年,石大人也不再回到南海而是在莲峰山上,不辞辛苦、不避风霜雨雪,忠诚地站在莲峰山上,守卫着这片片桔园
  传说之二:很久以前,东海边有一位老药农,他经常去海岛采集草药,为百姓治伤医病。
  有一年秋天的早晨,老药农吃过早饭,带上采药工具,驾起一叶扁舟,又去采药了。中午时分,他来到一个无名岛,离船登岸,一步一步往岛上爬。他爬上山头,一边掏出毛巾揩着脸上的汗水,一边仔细地察看着周围的地形、植物。
  忽然,老药农目光一亮,他被脚下山谷里的一棵绿叶树吸引住了。这棵树远看象把大雨伞,绿叶层层,金黄点点,非常奇特。
  已经秋天了,这棵树依然生机勃勃。老药农好生奇怪,决定下去看个明白。
  他沿着嶙峋的岩石,来到谷底。原来,这里朝阳避风,水润土肥,是草木生长的好地方。
  老药农找到了刚才发现的那棵树。只见它的外形跟家里种植的橙差不多,枝头金果累累,枝丫上却没有刺。
  老药农暗下思忖:我与草木打了一辈子交道,却没见过这样的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树如此少见,说不定是好药材呢?
  于是,他随手摘了个果子,剥开皮,顿时香气扑鼻,他又拿了一瓣黄澄澄、水晶晶的果肉塞进嘴里,一尝,哈哈,味道真好。
  老药农兴奋极了,他赶紧放下采药工具,张开药袋,把树上的果子统统摘下来。
  接着,他又拿起锄头,想把这棵奇特的树挖起来,带回家去栽培。但转念一想,不行,秋天不宜移栽。于是,他就带了一箩筐果子,回家去了。
  老药农发现金果树的消息,很快地在沿海一带传开了,一连数日,许多人登门来看稀奇。
  老药农殷勤接待,大大方方地拿出果子让大家品尝。
  有几个邻居小孩,平素由于营养不良,长得面黄肌瘦,老药农更是疼爱,每天送果子给他们吃。渐渐地,这些孩子的胃口开了,脸色也红润起来。
  这年冬天,老药农又用果皮煎汤,替病人擦治冻疮,果然也像橙皮那样灵验。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春节到了,四方乡邻赶来向老药农拜年。
  庭院里人头攒动。大家发现老药农的供桌上摆着一样新时货,这就是几个月前他亲手从海岛上摘来的果子。大家看着果子,心里乐悠悠,嘴上叽呱呱。
  这个说:“老公公,明年也带我们去呀!”
  那个道:“老公公,等春天一到,我们就去把那棵金果树移来栽培!”
  老药农见大家七嘴八舌,高兴地挥挥手说:“别忙别忙。摘果、移栽还早着呢。今天是大年初一,先请各位喝杯茶,然后帮我办件事。”
  大家一听要办事,顿时安静下来,忙问是什么事?
  老药农笑着往供桌上一指说:“给这果子起个名字。”
  大家一听,是啊,这果子来到他们中间已经几个月了,应当起个名字。
  院子里象炸开了的锅。妇女们提议:“这果子是金黄色的,很宝贵,就叫金果吧。”
  孩子们嚷着:“它很甜,叫甜果。”
  老人们更有心思,他说:“这果子世间少有,分明是上苍所赐,应当叫吉祥果。”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闹得老药农下不了结论。
  幸好人群中有一位教书先生。这先生平时经常为村里的小孩取名字,于是大家就把他推了出来。
  教书先生也不客气,他听完人们的议论,想了想说:“金果,甜果,吉祥果,这些名字都不错。不过,金果的名字太笼统。甜么,按书上讲就是甘;吉祥,简而言之,就是吉。因为果子是长在树上的,所以,依我看,甘、吉再加木字旁,这果子就叫柑或桔,怎么样?”
  教书先生话音刚落,庭院里立即响起一阵掌声。
  当下就有好些人围着供桌“柑呀、桔呀”地叫起来。
  接着,老药农与众人商定:春暖以后一起上海岛,把那棵柑桔树移来栽培。
  光阴似箭。立春洒雨水,惊蛰响雷声,江南万物生机旺盛的季节到了。在一个和风吹拂,丽日融融的日子里,老药农挑选了十几名青壮男子,带着工具,驾船扬帆,向无名岛进发。
  这天傍晚,那棵飘挂着大红稠的柑桔树运来了!
  当它在老药农家门口落户时,房前屋后鼓乐齐鸣,一片欢腾。但是,一棵柑桔树培育得最好,结的果子也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为了得到更多的果子,老药农和乡亲们又煞费苦心,用果核种、枝条插等多种形式方法进行人工培植,都失败了。但是他们并不灰心,最后找到了桔芽在橙树上嫁接的办法,获得了成功。
  就这样,一枝发千棵,柑桔在东海之滨一代一代地繁衍生长起来了,成了铺天盖地的桔林。
  传说之三:桔子从前是仙界百果之王,能治百病,奉为圣果。王母娘娘要将它囚禁瑶池,独自享用,它得到消息,逃到人间。王母一赌气,封蟠桃为百果之王,并派猪怪到下界去毁灭桔子。
  黄岩种桔起初在岱石山下面的澄江边。桔农们种上桔子,马上就被海底爬上来的乌猪破坏掉。桔农们铁了心,定要让桔子在黄岩开花、结果。桔苗种了被毁,毁了他们又种,父父子子、子子孙孙,坚持了七七四十九年。这种顽强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来石将军。
  这一夜,乌猪刚刚窜出江面,山上巨石突然裂开,跳出一石大人,手举神杖,一杖击毙乌猪。
  石大人这一杖有万钧之力,江水都被击断了。后人就叫这地方为“断江”。
  乌猪顺流飘到海门关外,成了椒江口的一座小岛。
  从此,澄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桔树成林,成了著名的蜜桔之乡。
  石大人也忠于自己的职守,屹立在岱石山上,顶风冒雨,守卫着美丽的桔乡。
  它当年守橘时穿在脚上的两靴子,一只陷落在松兴堂附近的田间(今已毁),另一只至今依然遗留在莲尖坪旁边的山上。
  传说之四:很久很久以前,九峰山下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年,名字叫吉郎。
  有一年,洪潮泛滥,庄稼、房屋都被冲毁,九峰山只剩一个脑顶儿。吉郎抱着娘,娘抱着吉郎,坐在木桶里;吉郎爸抱着木头,挽着桶沿,一家人随着波浪,飘呀飘呀,飘了七日七夜,才算脱了险。
  洪水退去后,活着的人都回到村里,村里房屋没有了,庄稼没有了,吉郎和大人们一块塔茅棚、种庄稼。大水后,瘟疫四起,村里每日都有勿少人离开人世,没多久,吉郎的阿爸也死去了。
  爸死后勿久,娘也生起重病。
  吉郎终日忧愁,他对娘说:“娘,你等着,我去采药来,一定救活你。”
  吉郎上岱石山找石公公求药。石公公问:“给谁治病?”
  吉郎说:“为村里人,也为我娘。”
  石公公说:“怕你吃勿得苦。”
  吉郎坚定地说:“石公公,只要我娘和村里人的病能治好,我骨头碾粉也心甘情愿。”
  “有志气!”
  石公公笑了,“告诉你,黄山天都峰,有株灵芝树,树上结宝果,能治天下病。”
  吉郎听了很高兴,谢过石公公,便向黄山走去。
  他翻过了九九八十一座大山,跨过了九九八十一条大溪,这一日,他到了一座高高的山前,这座山的主峰钻进云里,四面都是危崖峭壁,十分奇险。
  一个牧童告诉他:“这就是黄山天都峰。”
  吉郎在山下找了好久好久,只听上面飘下阵阵的仙乐,就是找勿着上去的路。他向一个老樵夫问路,老樵夫摇着头:“天都峰是天上都会,神仙住的地方,那能上得?年轻人,还是回去吧!”
  吉郎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就是要上天都峰。”
  说着,他抓住岩石间的野藤,艰难地向上攀登。
  从日出到日落,从月升到月沉,爬了三日三夜,眼看快到山顶上了,突然脚底一滑,“哟——”地一声,他从万丈悬崖上倒滚下来。幸好坠在一棚野藤上,他挣了好久,坐起来,望了望上面,搓了搓手脚,又一寸一寸地向上爬。
  吉郎上了山岗,但这山岗还不是顶峰,顶峰在南面的一个峰上,两座山峰的中间隔着一道刀口般的山脊,两边是望勿到底的绝谷。他望了好久,牙齿一咬,伏下身子,肚皮紧贴石脊一点一点向对面扒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吉郎终于上了天都峰。
  彩雾间,果然有一株灵芝形的常绿树,树头结着不少金色果子,射出道道金光。
  他小心地摘下一只宝果,含在嘴里,又慢慢地扒过刀脊梁,从绝壁上扒下来。
  吉郎回到家里,老娘快要没气了。他将宝果在娘的嘴边一放,娘的病就好了。
  这消息一传开,每日从四面八方抬来许多病人,请吉郎医病。
  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他派了两千名卫兵来抓吉郎,要他交出宝果。
  吉郎想:宝果进了皇宫,就没百姓的份了。他哪里肯交,偷偷地将宝果含在嘴里,装聋作哑。狼虎一样的卫兵,将吉郎绑了起来,满村搜查,尽管地皮掘下三尺,怎么也找勿到宝果。
  他们剥去吉郎的衣服,把他按在地上,狠狠地拷打。
  有个卫兵发现宝果在吉郎的嘴里,就举刀来挖,吉郎头颈一伸,便将宝果吞进肚里去了。抢也来不及了,卫兵们举刀向吉郎的肚皮刺去。
  只见平空闪起一道金光,吉郎不见了,地上长起一株灵芝模样的绿树。这树见风大,一转眼就成了大树。
  卫兵们用锄头来挖,谁知泥土挖了又满;他们又用刀吹,树枝砍掉又长出来。卫兵们无计可施,只好回京都复命。
  村里的人们珍爱这株宝树,因为它是吉郎的化身,就叫它“桔树”。大家挑来东海的潮水,扛来括苍山的清泉,精心浇灌。
  到了春天,满树银花,天上人间喷喷香;到了秋天,树头结满金光耀眼的果子。
  从此,括苍山下的桔子便慢慢地扩种开了……
  传说之五:很久很久以前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前边有一块顽石,吮日月甘露,吸天地精华,听过三万六千年佛经以后,逐渐通了灵性,成了观音菩萨身边的童子。
  一天,观音菩萨问身边童子:“尔等功果修成之后,各行什么善选?”
  石人说:“我别的都不要,只想把南天门外金树上的金果带到人间去,培植起来,治疗民间疾苦。”
  观音菩萨点头称善。石人便化作一个穷苦的青年下凡,自名“石陀”。他带着金果走遍神州大地。
  这天,到了观音菩萨曾经落座的黄岩莲峰山。
  只见山前一条清翠碧绿的九曲澄江,环境幽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一个栽种金果的好地方。
  于是,他在莲峰山边搭了个草棚,安下身来。
  到江边挑了三百六十担涂泥,垒起三丈六尺高的土墩,浇上三十六担田壅,然后,从怀里取出金光四射的金果,把它种在土墩上。
  过了三年零六个月,墩上长出一株青翠的树。
  到了秋天,树上结满累累的金果,把澄江水都照亮了。
  石陀把一只只金果分送给江边的贫苦百姓,请他们品尝,教他们培植。百姓们高兴极了,把金果栽种在自己的园地里。
  没过几年,澄江两岸金果树郁郁葱葱,芳香四溢,吃了金果,百病不生,延年益寿。人们便把它奉为吉祥之果,称为杏果。
  后来,黄岩县来了一个贪官,想把全县桔果占为己有。便在全县张贴文告,禁止私人种桔。然后带着兵丁,气势汹汹到各处圈地夺杏。一些不断改进棍流氓也趁机打劫,闹得鸡犬不宁。
  石陀看到这情景,心里难受极了,便跑到钱塘江,向钱塘君借来三分六厘浪潮。在贪官带领兵丁路过江边的时候,平平静静的澄江忽然掀起了惊涛骇浪三丈六尺高的浪头直扑江岸,把贪管的兵丁全都淹死了。
  从此,新任的黄岩县官,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横行霸道,恶棍流氓也不敢明火执仗行劫了。
  人们把这个惊涛骤起的地方叫断江。
  这一带桔果的味道特别甘美,比蜜还甜三分,人们称它为“蜜桔”。
  这年深秋,稻黄桔熟,观音菩萨告诉石陀:比行目的已达,可以回天上去了。但石陀流连着自己亲手培植的桔林,临走的前夜,趁着朦胧月色,他驾着朵云,飞进桔园,再看一遍蜜桔。
  突然,守园的人惊叫:“云中有妖!”
  远近种桔人家听到声音,纷纷追过来看。
  为了不惊动大家,石陀一跺脚,祥云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因为这一脚踩得太重,把一只草鞋掉落桔园里了。
  种桔人追了一程,猛见云中掉落了一只石陀常穿的草鞋,再爷望云中熟悉的身影,才知石陀不是凡人,此刻要回天上去了。他们起起石陀的恩德,便向着天空大喊:“石陀,你回来!石陀,你回来!我们离不开你呀!”
  桔乡人的深情厚意深深感动了石陀。他含着热泪,降落在山顶上说:“乡亲们!我领受大伙的情意,不回天上去了!就住在这儿,为大伙看守桔林吧!”
  大伙听了十分高兴,纷纷送柜、送甑、送床上山,还帮石陀搭起了住房。
  从此,石陀长住在山顶。年长月久,他变成了一座突兀凌空的千仞巨石。人们称为“石陀人峰”。
  今天你如果到“石陀人峰”去看,那里的石鞋、石甑、石柜、石床,还都完好地存在着哩!
  传说之六:很久以前,一只金孔雀被恶鹰啄伤了,翻落在黄岩城北的翠屏山上,一位年轻的樵夫救起了金孔雀,把它抱回家,为它敷药医伤。
  孔雀的伤好后,身体也强壮了。它为了报答善良的樵夫,就从很远的地方衔来了一粒金色的种子,埋在樵夫的屋门前。它还从自己身上啄下几根金色的羽毛,覆盖在种子上。
  过了几天,年轻的樵夫看到在几根金色羽毛的下面长出了一颗小嫩苗。他不认得这是什么苗,但因为这是金孔雀羽毛下长出来的,他就精心地培育,给小苗浇水、松土。
  到了春天,小苗长成了一颗大树,树上绽开了雪白的花朵,散发出一股清香。花开后,就结出了一个个小果子。秋天,果子长大了,由青变黄,黄澄澄一树,煞是喜人。
  樵夫摘下几个成熟的,自己没舍得吃,就把它送给了年老多病的乡亲。奇怪的是,吃了这种果子的人都感到荡气回肠,筋健神清。
  由于这种果子甜蜜、多汁,外形又像橘子,人们就给它取名“蜜橘”。
  传说之七:南宋初年,金兀术大举南侵,相继攻下杭州、宁波。建炎四年(公元1103年),宋高宗赵构从舟山乘楼船逃到临海章安镇,登金鳌山南眺,见椒江浩浩荡荡,枫山耸峙掬翠,想是风景秀丽之地,遂命楼船连夜渡过椒江,向海门枫山进发。
  是夜,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月明如昼,水天一色。如此良夜,高宗想起昔日汴梁盛况,不禁黯然神伤。那时家家灯火,户户管弦,游人玩赏嬉耍,金吾不禁,一连三天,竟夕不眠。如今却逃奔海隅,凄凉寂寞,正有不胜今昔之慨。
  这时,椒江上游驶来两只帆船,也许是因为不知道楼船里坐着皇帝,没有回避,顺流乘风而下,直逼御舟。楼船头禁卫忙横矛喝问,方知是贩卖柑桔的黄岩船。
  桔者,吉也,在这上元天官赐福之良辰,遇上如此多的桔(吉),真是个好兆头。
  高宗大喜,命人把两船柑桔全买下来,分赏给臣僚、禁卫。
  到底皇帝是最善于吃喝玩乐的,虽然在这穷蹙之际,也想出个海上庆元宵的主意来。他吩咐臣僚吃柑桔须把下半截桔皮完整地保存下来,取桔皮当碗,贮上油,点起火,一盏一盏放到海上去。这时,风平浪静,海面上一片灯火,恰似银河移落海上,君臣饱览佳景,在椒江口同赏桔乡元宵。
  现在,黄岩和椒江一带再也没有人点放桔灯了,但八百年前,赵构在元宵节放桔灯的故事却载入了地方史册,流传至今。
  听着黄岩人讲述的一个又一个关于黄岩蜜橘的远古传说,置身行走黄岩种在山坡上,种在田野里,种在房前屋后那绵延无际的柑橘林,就能让人醉在“蜜橘之乡”黄岩。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中万黄金。”每当三四月份,桔树丛中就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桔树长出了小小的花苞轻轻地随风飘动。
  不久,桔树上缀满了细细的雪白的桔花,芳香扑鼻,弥漫着整个桔乡,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桔花凋谢之后,枝头就挂满了一颗颗青色的果实。到了金秋十月,桔子开始成熟了,远远望去,一道金灿灿黄澄澄的亮丽风景线。
  人在黄岩见得最多的是橘树,吃得最多的也是蜜橘。去多了黄岩我也和所有黄岩人一样,对橘树和橘子有了特别深厚的感情,我醉在“蜜橘之乡”黄岩……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