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散文
时间:2013-06-08 08:2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郝哥点击:
        

  世界长河依次有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的黄河紧随其后,位列第五。在中国境内,她次于长江,位居第二。
  黄河中段流经中国的黄土高原,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她便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之“最”。
  “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跳进黄河洗不清”,是民间对黄河泥沙的形象表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有古埃及,两河流域有古巴比伦,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古印度,长江、黄河流域的是中国。
  而黄河,被尊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滔滔奔涌的黄河,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与荣光,同时,也目睹了令后世难以忘怀的灾难和伤痛……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她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峰。从高空鸟瞰,一个巨大的“几”字,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与飞奔腾跃的长城相映成辉。
  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她的正源;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上游名峡群集,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和青龙峡等十几个著名的峡谷显现着黄河的雄姿。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天下黄河贵德清”,水流清澈见底,气候温和湿润。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处于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还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之说。
  相传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而名禹门口。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水文术语“潼关高程”由此而来。
  黄河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陕晋峡谷。这里有两个著名的地方,一个叫壶口瀑布,另一个叫龙门。
  作为黄河的象征,壶口瀑布声名远播。在壶口瀑布,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
  诗人李白诗曰:“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广为传颂。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水流湍急的龙门就可成龙。它寄托了先人们不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更是对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的激励。
  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河道平坦,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形成“地上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在山东,中国的内海——渤海接纳了黄河,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文明之火在黄河流域点燃。神农就是炎帝,也就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据《孟子》中记载:“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先民们在黄河岸边伐木,架屋,取鱼,狩猎,稼樯……
  18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先后在黄河岸边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细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青铜器文化遗址、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这里,黄河流域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今天,河洛文化成为小浪底风景区黄河历史文化的代表。河洛文化景区由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等景点组成。其中,龙马负图寺又名“伏羲庙”,是中华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更是河洛文化源头,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寻根问祖。
  封建社会两千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今天,大家津津乐道的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造福于民,同时,决口或改道的水患亦让百姓苦不堪言,黄河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秦朝以降,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本身结构松散,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致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植被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同时,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浊河”的称谓,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了,正是缘于黄河下游河水浑浊。公元1世纪初,又有了“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之说。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伏秋大汛,水患频繁,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民间遂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据历史记载,截止1946年,前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有天灾,亦有人祸。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人为扒开花园口大堤,企图用洪水来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西进。这次决口,使黄河南泛于贾鲁河、颍河和涡河之间地带,成灾严重,史所罕见。这也是黄河史上的第七次大改道。
  今天,风沙问题日益严重,有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这并非危言耸听,母亲河的源头如今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黄河的儿女,没有善待他的母亲。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中国古代,常常罹祸两“患”: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大江大河的泛滥。为了防御“边患”,祖先修筑了长城;对付“水患”,祖先们则殚精竭虑,时时处处防范。
  正是黄河频繁泛滥成灾的特点,造就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性格。中华文明也是从大禹治水、以疏为主、导河入海的艰难奋斗中开始的。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耳熟能详。大家都认为,大禹为了治理黄河,连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了,全心全意地治水。而台湾曾仕强老先生,不以为然,他说,大禹治水,不是顾不上家,而是不敢进家,他爸爸鲧就是因为没有治好黄河而被杀的。
  后来有了“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的说法,在老祖宗那儿,是能够找到“榜样”的。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滋养了历朝历代的大批优秀诗人艺人,众多咏叹黄河的作品脍炙人口。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大型的诗歌总集。在里面,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鸟鸣嘤嘤。”
  八百里秦川秦腔吼。秦腔,这门黄河岸边最古老的艺术,在作家贾平凹的眼中,“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是“这里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
  作家告诉世人,秦川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便成为了他们大苦中的大乐。这里,村村有戏班,人人会清唱。
  秦腔和黄河及与黄河一样颜色的黄土地血脉相连。
  唐诗,中国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等,对黄河均有吟咏。而“诗仙”李白就写了许多。如: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
  颖阳,河南省登封市西部的一个自然村落。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李白与友人岑勋、元丹邱于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不亦乐乎。
  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李白把酒畅饮,想落天外,“自道所得”,纵笔而出《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舒卷往复。
  狂放不拘,临风举杯而立的李白在颖阳山就此定格。
  山西省永济市蒲州西面的黄河东岸,有一座鹳雀楼,高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滔滔黄河,因当年水鸟鹳雀栖于其上而得名,曾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然而,真正让她名满天下的是王之涣的那首妇孺皆知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幅朴素清新的水墨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意境高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则带我们走进了空旷辽远的玉门关外。
  古人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横吹曲《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水天相接的黄河,矗立在万仞山上的孤城;征人折杨柳送别,羌笛声声,幽怨悠长;春风难度,塞外苦寒……
  画面的闪回,悲壮而苍凉。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诗),黄河在现代人的吟咏中,一扫悲戚愁苦,有了新的格调。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冼星海,著名作曲家,有“怪杰”之称。1939年3月,他连续6天6夜,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谱曲。据说,他要求光未然为“作曲”买两斤白糖。一切备齐,冼星海盘腿炕前,开始创作。他一边抓撮白糖入嘴,一边从超长烟杆吐出腾腾烟雾,妻子钱韵玲在旁边为他熬煮“土咖啡”。《黄河大合唱》就这样诞生了。
  古往今来,写黄河唱黄河太苦了,冼星海要用“糖”来中和。
  
  《汉书•沟洫志》上说:“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黄河已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所有的一切把黄河升华为圣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