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夜宿广仁寺

夜宿广仁寺

散文
时间:2013-11-23 11:36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恒心永在点击:
        

  【导读】:这里远离烦躁的车声和杂乱的人声,只有梦呓般的吟诵声,让灵魂净化,并进入另一种神境,我的灵魂在净化中超度,让佛光浸身,让精神洗礼,荡涤我曾经的疲累和心底的尘埃,把我照得通体透明,然后向一种境界靠拢。神秘地接受了一种旨意和谕示。我喜欢这夜,夜环抱着我,让我有个恬淡而平静的歇息。

  1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里,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甘受一切路程颠簸和辛苦,终于抵达。远远的,我的视野里映现了五台山。当有不以目视,而以神达的感觉。
  夕阳照耀在峰峦叠嶂的群山,五台山静谧美丽,泛出金黄色的光泽,苍山如黛,秋色朦胧的气象。
  我走在被誉为佛教名山的青石板上,仰望着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的寺庙,夕阳的光芒从天而铺洒开来,大度而温厚地抚过。香烟缭绕,梵乐回萦,钟鼓幽鸣,弥散在寺庙上空。
  是什么力量引领着我?!我随那些善男信女行走,在各种自然的色彩中碰撞,山上流淌着一种静穆的力量,贯穿了我的内心,在我的身体里沉了下去。
  我来五台山之前,友人联系了广仁寺的一个主事喇嘛,叫格桑慈臣,由他接待我。这次到五台山,就想在寺庙住一住,听听佛音,静静心。
  暮色降临的时候,我来到了广仁寺,寺门上悬挂着光绪皇帝的御笔“广仁寺”木匾一块,蒙藏汉三种文字,蓝底金字,金龙镶边,富丽堂皇,精致庄重。它是五台山唯一一座居住着藏族喇嘛并由藏族喇嘛自己管理的寺庙。
  在寺庙门前,我见到了格桑慈臣,我凝视着这个三十几岁的喇嘛,正是青春绽放的年龄,却早早皈依佛门,进行灵魂的炼狱与修行。也是一种意志和信仰使然。
  他神情高昂地站在寺庙的门前,抖动着绛红长袍拖曳,双手合十,说声“阿弥陀佛”,便伸出宽厚的大手,与我握了握,我的手心里涌起一阵温暖。
  我跟在格桑慈臣的后面,轻轻地迈进寺门,寺里充满温和与详静。我环视院落,寺虽说规模不大,却布局严谨,左右配房对称。从殿外的装饰看,经幡飘飘,转经桶锃亮,全寺有院落三重。第一进院落中有钟楼、鼓楼,主殿为天王殿;第二进院落的主殿为文殊殿,又叫宗喀巴大师殿;第三进院落的主殿叫大佛殿,又叫弥勒殿。具有浓烈的嘛教寺庙的特色。
  来来往往的喇嘛,身披紫红色袈裟口中念念有词,手捻着佛珠,犹如一团团的紫色火焰掠过,又似一块块紫色的铜面无表情平静地走过。安详地穿梭于大小神邸中。正中的院子里,有一棵古树枝繁叶茂,树顶的枝桠间有一个鸟巢,不见鸟儿飞进飞出。大殿堂前是一石鼎香炉,炉上几柱烟袅袅而起。那刻,我的灵魂仿佛也随之升腾,在虚无中弥散。
  他把我安排在广仁寺住下。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名山古寺,还是第一次在寺里住宿。房间在靠近寺门口左侧配房二楼,房间不大,却干净整洁,有电视、有淋浴,有牙具,和星级宾馆似的。格桑慈臣给了我一个居士证,即是住宿证,免费就餐,又是听课证,听喇嘛讲经。我做了一次居士。开饭的时间到了,我持证到寺里餐厅吃饭,吃饭的人很多,有喇嘛,也有与我一样的居士。凉菜是豆芽拌粉条,小葱拌豆腐,热菜是四菜一汤,有小鸡炖蘑菇、牛肉炖罗卜、羊肉炖土豆,炝炒牛心菜,鸡蛋汤,是主食是米饭、馒头。喇嘛是可以吃荤的,这的菜很对我的口味,吃的酣畅淋漓。吃完要自己收拾碗筷的,食堂里的工杂人员也是居士,或是义工,忙忙碌碌的,不做作,不拘束,感觉心中暖暖的,似乎被一股暖流包围着。
  我第一次在寺庙吃饭,不是斋饭,而是如此丰盛。想象当年那些苦心修炼的僧尼们,又是何等的境界呀。唐代诗人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坎坷。秉具殊胜的佛缘,其一生倾心于佛教。喜游寺访僧,求法参禅,曾到五台山研习佛法,他的佛诗也蕴含般若思想,杜甫的诗现实主义的情感很突出,但在尘世生活的困苦、烦恼中,也时常萌发出世的感情。这一时期,诗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也出于此处。“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业师粲可,身犹缚禅寂。”表达了诗人思虑寂静,崇仰佛教的心境。
  我只是一个凡人啊,走过太多的路,已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作一个俯卧的姿势,裸露心灵,坦荡安然,意欲回归生命的真实。
  
  2
  
  饭后,我去了格桑慈臣的房间,他住在里面的配房里,也是二楼。房间不大,却是宗教的格调,到处摆放的是佛珠、供品,经书。茶几上摆着一套茶具。他给我摆起来茶道。他说,现在五台山的污染也很厉害,这都是从山下拉回的山泉水,喝着安全。我才发现屋里屋外都是塑料桶,原来都是装的是山泉水呀。
  我们边喝茶,边聊天。格桑慈臣告诉我。五台山最早的寺庙建于东汉永平八年,全盛时有寺庙三百六十余处,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随着佛寺的兴建和扩大,五台山的僧尼人数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贞元年间,合山僧尼达万人。五台山遭遇坎坷和磨难,历经千年,香火不断。现在五台山寺庙有六十多个,长期修行的僧尼有两千多人。其中一多半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对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手段比较熟悉,和外界的交往也比老一辈喇嘛多。格桑慈臣指了指我身后桌子上的笔记本电脑和苹果手机。
  格桑慈臣站立起来,望向窗外,用手划了个圈,低低地说,我们广仁寺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三百年的历史。在清朝,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来五台山朝拜喇嘛庙的藏族、蒙族信徒日益增多。这时,旁边的罗候寺便辟出一块地盘,修房盖屋,接待他们。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就把罗候寺的接待处修建成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广仁寺,也叫十方堂。在佛教中,十方堂的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下方、上方十个方位,意为四面八方,包容天地。顾名而思义,十方堂即是接待四面八方来客的地方。广仁寺意即广施仁慈,和十万堂含义相同。
  格桑慈臣告诉我,老家是青海的,是藏族,青海那地方寺庙多,儿子多的,每家都要有一个当喇嘛的,可是那里香火不旺,全靠家里供养。那里贫瘠的土地,生活的窘迫,一度充满了悲苦和绝望。所以他十六岁就跟着哥哥来到了五台山了,
  格桑慈臣说,当喇嘛得耐得住寂寞。进的寺门,我现在啊……只想孤独,只想寂寞。佛教的经书是由最早的佛陀入灭之后,由佛弟子结集的。经书是靠背诵的,都是口口相传,要有超常的记忆和背诵能力,我可以背诵几万偈颂,我还翻译了大量经文。由于用心刻苦,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偏远的五台山寺庙里,且过着一种清心寡欲、持戒修道、无忧无虑、超凡脱俗的洒脱生活。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洗漱后就开始上殿诵经、听经学法、经行绕佛。由小喇嘛,成了主事喇嘛。每年都云游四海,到各大寺庙,传经布道。虽文化水平不高,但佛经能倒背如流。于是心中遂生敬意情。
  你信佛教吗。格桑慈臣问我。我不置可否。他指着壁橱上方的佛像,佛说:佛渡有缘人。我不知道是否和佛有缘?我奶奶就信佛,每天都要烧香磕头的,她额头有个包,就是磕的,我小时候,我肚子疼,奶奶就用佛龛里的香灰,让我喝下去,祈祷佛保佑。奶奶去世后,佛就被别人请了去,但是奶奶的“人要有善念”,我是体味到的。奶奶连蚂蚁都不敢踩死,那是杀生呢。
  格桑慈臣跟我讲,佛家人常说“慈悲为怀”,一个人爱护所有的生命和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之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人,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即所谓“悲”。慈悲为怀,内涵是善念,善念就是利益大众,恶念则就是贪欲、忌妒、懊恼等都可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杀人越货已是罪恶了。那正如佛家讲的“因果报应”,一个人恶念丛生的“因”,就有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果”。生态环境恶劣、食品药品有毒、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社会治安混乱,刑事案件频发......这不是天灾,那是人祸,人的欲望须有一个限度,超过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终将受到惩罚。
  我没有格桑慈臣的佛家那种心境。作为一个凡人,利己原本也没有错,自私也属于常态。然而心有善念,即使他缺乏物质财富,也会有一份坦然和宁静,知足之心也油然而生,也不会为红尘凡世中的所累左右,心中荡漾着快乐和幸福小小房间里,飘荡着清茶的馨香。格桑慈臣一脸寂悦,满目澄澈,如一泓月下深潭,伸出宽厚的手,将手中的佛珠放在我的掌心,凝视着我,娓娓而道:善心像一缕清纯的阳光,既温暖自己,也可以照亮周围的人。这就是缘。
  我听见寺里有诵经声。便问,晚上喇嘛有夜读呀。格桑慈臣说,那是小喇嘛在上晚课。有九个弟子,都在十六七岁左右,每天晚上都要诵经的,我年轻时也这样的。他淡淡地说。
  我望着格桑慈臣微微唏嘘。他却一句话不说了。他把我送到楼门口,我一阵感慨。有风吹过,再看格桑慈臣,却瞬间不见了。
  
  3
  
  我回了住的房间。毫无睡意。
  寺里很静,天上的月光水一样洒在院子里,星星眨着眼,我沐浴在灵魂的净化中。
  望着眼前这一切,凝视着静静的夜,我找到了可以称之为‘精神净土’的地方。
  这里远离烦躁的车声和杂乱的人声,只有梦呓般的吟诵声,让灵魂净化,并进入另一种神境,我的灵魂在净化中超度,让佛光浸身,让精神洗礼,荡涤我曾经的疲累和心底的尘埃,把我照得通体透明,然后向一种境界靠拢。神秘地接受了一种旨意和谕示。我喜欢这夜,夜环抱着我,让我有个恬淡而平静的歇息。
  好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静夜了。在许多夜里,我只是看书、写作,这时的夜只是我的工作环境。
  而今夜是安静的夜,没有杂质的夜,我想亲近它?好像佛的灵光悄悄的进到房里来,我的整个世界都已不一样了。
  多年来,我就是一个个行走在红尘里的苦行僧,跌跌撞撞,坎坎坷坷地在每个黑夜里奔走、哭泣、挣扎和呐喊,我无法甘心被世俗同化且日渐沉沦。
  这些年,我在红尘闯荡疲了,累了,倦了。我从县城到省城,离开故土,与双亲远离,故乡朦胧于千里之外。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名年,每每有一种思念。想家的感觉,猝然归去,在人物皆非之间,旧日的足迹已寻不见。想起“哪厢红尘无春意,何处黄土不埋人”之句,才明了其中的况味。
  我从政府官员到企业,从一家公司到了另一家公司,每一次职业的变更和转换,慢慢懂得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实际上在哪干都是过生活,做什么都是一辈子,苦苦的追求,不会有甜甜的享受,顺其自然,在工作中体验快乐就好。
  我从年轻后生到半截老翁,早已成为人父,女儿参加了工作,又是待嫁之时,我已身体日枯,每况愈下,可是事业未竞,家事未了,从此转身走近属于独自的清幽地还尚早,离“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生活还很远。可是这几年,我生活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人愈来愈静了,心越来越淡了。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我无事总喜欢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在文坛里倾听一朵花开的声音。坐在电脑旁,以键盘起舞,用那些忠实于心灵的文字,引渡我走过余生!
  
  4
  
  我不知道自己几点睡着的,醒来时已是凌晨四点。
  我连忙洗漱,踏着夜色,到宗喀巴大师大殿听早课。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并在藏传佛教被尊崇为大智文殊菩萨的示现化身。
  大殿门外站了很多人,殿外一些与我一样的信众在伏地而拜,我绕着转经筒转着一圈、两圈、三圈.......朦胧肃穆中神秘感由此而生。
  我跟着大家一样,在殿门外脱掉鞋子,轻轻走进殿内,先前来的善男信女已经坐满了两侧,我便在左边坐毯处不大的一片地方虔诚的盘坐下来。
  宗喀巴大师殿内,金碧辉煌,宗喀巴大师金像居中临高而坐,左右两边近墙处铺有两排坐毯供听经信众窝坐,
  喇嘛也陆续坐下,格桑慈臣也坐下了,属于高僧吧。十二位高僧分两排居中面向而坐。
  五点半,鼓声敲响,法号响起,诵经开始。
  我盘腿而坐,殿内有些凉,我盖上毛毯,闭目凝听,诵经声时大时小,一会是和声,一会是单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喇嘛的诵经声音从遥远的地方慢慢地、轻轻地转了回来,接着另一个喇嘛也加入了诵经,一会儿功夫,一个又一个喇嘛也有节奏的开始了诵经,声音又开始渐渐大了起来,又一次形成了诵经和旋、回荡殿内的天籁之声。
  我感到自己置身于梵音中,于是,闭着眼睛,清空自己的大脑,经声仿佛渗透进大脑里,伴随着通透的经文声,我感觉,自己正被一种神化的东西所触动和感化,慢慢的感到肉体都是透明的。
  此时此刻之境,我闭目宁神,是对现实的忏悔,抑或进入另外的境界?我惊叹佛光蕴籍,晶透空灵,身心化一,我的灵魂似已超脱,穿越时空的幻觉,渡向那冥冥的彼岸,追随一束束紫色的光焰而去。感觉自己在享受圣洁的洗礼。
  一个喇嘛背对殿门,把信众写着祈祷的纸条放在黄色的帽子上面,朝宗喀巴大师像拜了拜,就开始念叨:某某祝家人健康长寿,某某祝平安幸福,某某祝生意兴隆等等。
  我听见了我递的纸条,也默默祈祷家人平安。
  祈祷完了,几个喇嘛走了过来,给我们戴上金黄色的哈达。
  诵经下课了,时天已大亮,七点半了。我还是第一次盘腿坐了两个小时,腿却没有麻,我惊羡自己的意志。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总有一些人,不由自已地做着与自己相干或不相关的一些事情。
  在大殿里我点燃了三盏酥油灯,虔诚地跪伏在大殿的蒲团上,上了一炷香,双手举头,深深拜了下去……我要证明,我来过。格桑慈臣没有看我一眼,闭目诵经,一手不紧不慢地敲打一面大鼓,鼓围一串铃铛,清音悦耳。
  我的前世是否是这里的一个僧?每一个生命心里都住着一个佛,每个人降生在红尘里,就注定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一个苦行僧,茫茫红尘就是最大的修佛参禅的道场。面对余生,我将富于何种表情?
  格桑慈臣带我去了观音洞,又称栖贤寺,据说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那是一座悬崖之中的洞穴,凿石为阶梯通道,我举步登高,一直上到一千七百米的地方,地势险峻。传说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于此坐静。寺后有一清泉,水源清澈,名为观音泉,《清凉山志》载:“洞有滴泉,味甘。”游人视之为“圣水”。现在泉口已用锁住,格桑慈臣,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处净水了,是“圣水”了。小喇嘛给我舀了一勺,甘甜咧口,清凉惬意。喝了“圣水”,当是祈求消灾延寿,赐福赐慧吧。
  景是看不够的,佛是拜不完的。缘起缘落都要珍惜,遇见了,感动了,喜过悲过,拥有过失去过,至少人生经历过!告别格桑慈臣时,我竟有些恋恋不舍。望着五台山深处、绿荫笼罩着的这方净土,回味着这一夜的居士生活,
  掉头的那一刻,我听到一个声音说:“你应该留下来。”我没有回答。还是走上来时的路。而心境,却充满无可言说的情愫和愉悦。这就是不以目视,而以神达的意义,静悟生命的柔和美好。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