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世俗闲话 > 由“沉鱼落雁”说开去

由“沉鱼落雁”说开去

散文
时间:2011-08-03 06:21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孙厚举点击:
        

     【编者按】一般文人形容女子的美貌,往往用“沉鱼落雁”。殊不知,他们误解了此词的愿意。庄子的原意是说,美是相对的,人与动物的审美观迥异,庄子所说的“沉鱼落雁”不是称赞女性的美貌,而是说美貌没有什么意义。对于西施这样的一代红颜,后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总是那么完美,故用“沉鱼”赞之。

      一般文人形容女子的美貌,往往用“沉鱼落雁”。诸如元代杨果的《采莲女》“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明代汤显祖的《惊梦》“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元代施惠的《少不知愁》“芳容鱼沉雁落,美貌月闭花羞;肌骨天然自好,不搽脂粉风流。”可是,人们是否知道,“沉鱼落雁”的本意并非如此,而是后人强加于女子的。

“沉鱼落雁”典出庄子的《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到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赶紧逃跑,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呢?
事实是,鱼见了美女潜入水底,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害怕;鸟见了美女高飞,不是因为内疚,也是因为害怕;麋鹿见了美女逃跑,同样不是因为比美失败而懊恼,仍然是因为害怕。也就是说,“沉鱼落雁”用在任何人身上,不论男女,还是美丑都可以,因为鱼鸟麋鹿根本不懂得人是否美丽,只是因为高度警觉,在求生的本能驱使下,听见、看见一点异常的动静就赶紧躲藏起来,以保护自己,仅此而已。所以庄子才会说,到底有谁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
庄子的原意是说,美是相对的,人与动物的审美观迥异,就是人与人的审美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庄子所说的“沉鱼落雁”不是称赞女性的美貌,而是说美貌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后世文人没有庄子那样超脱潇洒,只是看见表面的美貌,就扔掉庄子的反讽,而演变为专用“沉鱼落雁”一词形容女子的美貌。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上还把“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代表西施,“落雁”代表王昭君,“闭月”代表貂蝉,“羞花”代表杨贵妃,而且还杜撰出有趣的故事。
沉鱼西子
西施,春秋越国人,姓施,名西子,故曰“西施”。西施是个倾国倾城浣纱女,且有王昌龄《浣纱女》为证:“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西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天然丽质,苏东坡有诗赞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传有一天西施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着她那俊俏的身影,显得更加妩媚俊俏,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个个惊呆了,竟忘却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人们就用 “沉鱼”代表西施,而且很快就在百姓中流传开来。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当作人质被吴王夫差关押。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可怜,而且“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后世谓之“卧薪尝胆”。吴王见勾践忠心,不顾大将伍子胥反对,竟将勾践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范蠡献的复国三计:屯兵,屯田,送美女。
单表送美女一事,范蠡本与西施相爱,但为了国家利益,他忍痛割爱,将美女西施送到吴国。吴王一见西施貌若天仙,喜出望外;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犯病时总用手按着胸口,皱紧眉头,这时更加妩媚可爱,此谓之“病态美”。西施的一举一动,都使吴王销魂。所以吴王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酒色享乐之中,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西施借机离间吴王夫差与大将伍子胥的关系,用以削弱吴国军事力量。明代的西施祠,有副对联曰:“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称颂西施在兴越灭吴中的功绩。 越国战胜吴国后,西施回国,与大将范蠡一起隐居,泛舟五湖,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西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同时凭着自己的美貌与才识,赢得了美满的爱情。关于西施,千百年来传说太多,对于这样的一代红颜,后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总是那么完美,故用“沉鱼”赞之。曹雪芹有《西施》诗一首:“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落雁王嫱
王昭君名嫱,西汉人,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清代诗人赞昭君之美容与神采云:“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娥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17岁那年,汉元帝诏示天下,普选美女。昭君被选入后宫待诏。当时汉元帝骄奢淫佚,后宫佳丽数千,只依画像召见入宫美女。因王昭君不肯向画师行贿,画师便在她的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以丑化昭君的形象,使她长期深锁后宫。
西汉时,汉朝和匈奴战事频繁,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干前住长安称臣,主动提出与汉和亲,共保边塞安宁。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使民族和睦,汉匈免除战乱,决心牺牲个人换取百姓之安乐,毅然“自愿请行”,出塞和亲。
当是时,皇帝为王昭君饯行,在饯行宴会上,只见她亭亭玉立,光彩照人,满朝文武顿时为之倾倒,元帝大惊,后悔莫及,想把昭君留下,却又不好更改,为了取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干。呼韩邪单干一见昭君,如仙女下凡,欣喜若狂,对汉朝千恩万谢,迎娶昭君出塞,从此汉匈和好。
昭君为何有“落雁”之姿?原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心裂肺,肝肠欲断,满腹愁怀,心绪难平。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她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曲。丽人哀曲,空中缭绕,竟使南飞的大雁听到悦耳的琴声,看到马上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停止飞行,纷纷落在昭君的周围,翩翩起舞。从此,昭君就得到“落雁”的美名。
昭君为了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实为巾帼壮举,影响非凡。为了纪念昭君出塞和亲,汉元帝将这年改元“竟宁”,意为边境安宁。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意即娶了昭君做匈奴皇后,从此安宁。昭君出塞和亲,世人称之为和平使者,功在当代,惠及子孙。汉匈之间和睦相处,长达百年。清代女诗人郭润玉赞道:“琵琶—曲千戈靖,论到这功是美人”。周恩来称赞王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最有贡献的人物。”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