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袁袤翔:读书日解析“读书三境界”

袁袤翔:读书日解析“读书三境界”

时间:2010-04-23 08:1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老茂点击:
        

【导读】读书要志趣、有志向、有气象。这也是“读书三境”。为自己读书,为家族读书,为天下读书,就是志趣、志向与气象之别。无论哪种境界,上述各类“三境”都能涵而概之。
  
  看到书橱和枕边、案头、沙发的扶手都有散乱的报纸、杂志和书本,就随手整理,让其各自回归到原本所在的位置。边收拢边阅读,收获自然又是一餐饕餮盛宴,心中充盈着收获的快感,唤醒了一些关于“读书三境”的知识积淀,触类延伸出“此三境”、“彼三境”与“老三境”、“新三境”,诸多“三境”皆与读书治学求知治世相关联,一并整理录存备考――
  
  ●阅读,求知,治学――读书三境
  
  读书人生最关键、最要紧、最重要的求知手段。但是,读书也有“境界”之分。从形式与内容、目的与功用、阶段与层次上划分,我以为,可以离分出阅读、求知、治学“三境界”――
  
  阅读:是读书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为了愉悦消遣而读书、为了求知长能而读书,为了治学研究而读书的,其表现形式都是阅读。所以,阅读是读书的第一种境界。
  
  求知:是读书最明确的目的。这种具有明确功利意识的动机和动力,是读书第二种境界的根本特征。
  
  治学:有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做研究、做学问,这就是所谓的治学,属于专家所为,是众多读书人渴望的或者是可望不可即的境界。这就进入了读书的第三境界。读书的专家专业型、研究探索型是这一境界的基本特征。
  
  阅读、求知、治学这“读书三境”,按照其不同特征、特性,分别还有着不同的“三境界”――
  
  ●神游,神交,神合――阅读三境
  
  神游:阅读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旅游,是一种精神上的览胜。或许是古朴的园林榭吧,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或许是茫茫的大漠孤烟,晃在天际的驼影,兀立夕阳中的遗城;或许是南亚的海湾,榴梿让你畏怯,椰风让你沉醉……读到感叹之处,你会情不自禁地折页、划线、批注,就像游客在胜境之处留下“到此一游”。
  
  神交:“神游”仅是阅读的浅层,“神交”则是阅读的另一番境界。你坐进了巴尔扎克的书房,一边烤着壁炉里的火,一边嘬着他的黑咖啡,听他给你讲“欧也尼·葛朗台”,讲“高老头”,讲“斯邦舅舅”。你把层层裹着的人性在你的面前层层剥开,于是,你就看清了什么是自私和贪婪。你结识了普希金,你和他对坐在涅瓦河畔,一边听着波浪翻涌一边喝着啤酒,于是他就用诗句来抚慰你的受伤的心灵:“如果生活把你欺骗,不要悲伤不要气愤。在苦恼的时候需要镇静,那快乐的日子,相信吧,定会来临”。你和普希金讨论什么是爱情,普希金会把珍藏在心底的感情拿来和你分享:“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如同昙花一现的幻影,如同纯洁的美的化身……”这是精神精神的对话,你的精神作者精神就像两个忘年的好友,一见如故,无拘无束,陶然沉醉,乐而忘返。
  
  神合:神交的累积和升华,可能会让你达到“神合”的境界。如果“神交”还是“你和他”的话,“神合”就会变成“你就是他”了。你和海明威“神合”了,在人生大海里,你就是那个即使拖回空空的鱼骨也永不言败的老人。你和海德戈尔“神合”了,“信仰的真正的生存的意义便是:信仰=再生”。你在你的生活的每一个章节中都看到哲学的生存与思考。你和米兰·昆德拉“神合”了,你会用同样的姿态对待“不朽”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如果是这样,你就在不知不觉中臻于阅读的至境。
  
  ●告别蒙昧,经世致用,完善自我――求知三境
  
  告别蒙昧。所有在校读书阶段,都可算为读书第一境界。经此境界,人就告别了蒙昧而成为文明人,同时也为第二境界做好准备。
  
  经世致用。这个过程中,一边凭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及时更新知识而进一步读书。这一境界最能体现读书的功利主义。
  
  完善自我。排除一般意义上的“功利主义”,为求得自身不断完善而读书。这该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能的境界。追求这个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不知疲倦地读书求知,把读书视为工作之余的第一需要。“宁可食无肉,不可案无书”,“人间自是有书痴,此事不干名与利”,此之谓也。
  
  ●望天涯,终无悔,惊回首――治学三境
  
  此“三境”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词出晏殊《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是哲学上的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称为治学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出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意是抒发作者爱的艰辛和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这是王国维对治学态度、治学手段的准确表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到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不必说。
  
  ●有书可读,热爱读书,学以致用――三境再延伸
  
  有书可读,这是对社会而言。社会要创造一个有教无类、读书光荣、读书有用的“教育三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也要着力创造有书可读的环境,营造书香氛围,实践居有书房,家有书生,书生有才的“家风三境”。
  
  热爱读书,这是对读书者个体而言。这一境界中更有好些新的“三境”让我触类延伸――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所言“知之、好之、乐之”,科学诠释了“爱书三境”。
  
  热爱读书,才能踏踏实实地走好“生吞”文字、“咀嚼”精髓、“细品”神韵的读书“方法与过程三境”,即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式地积累知识;反复咀嚼、强行吸收式地消化知识和焚香沐浴、听琴饮琼式的升华知识,成为知识渊博且术有专攻的精英。
  
  学以致用,这是对传道授业者、读书求学者以及社会的综合要求,也是读书求学的终极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传道授业者和读书求学者才有方向性、积极性、共振性。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保证“识书、识人、识才”的教育“体制三境”和谐,即政府高瞻远瞩,学校按需开课,教者因人施教,学者学有所长,社会长有所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大舞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就会有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识书”,也有三境。即“真像,不像,好像”。“真像”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感性”;“不像”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理性”;“好像”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悟性”。感性是本原,理性是拓展,悟性是变通,经此三境,“识书”自当精妙绝伦!
  
  读书要志趣、有志向、有气象。这也是“读书三境”。为自己读书,为家族读书,为天下读书,就是志趣、志向与气象之别。无论哪种境界,上述各类“三境”都能涵而概之。不过,为天下读书者,不妨借鉴香港散文家董桥用毛泽东三段词来比喻的“读书三境”,来恢弘自己的读书“气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喻学海苍茫,自感不足,目标明确,决心读书,气势浩荡。“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表现读书中不畏艰险,斩关夺隘,所向无敌之豪情。“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比喻读书后见识大长,知古博今,通晓人间正道。
  
  ●开卷有益,渐入佳境,永无止境――三境终解
  
  关于“读书三境”的触类延伸,还有许多可以忝列。罗织之际,蓦然想到今日是全国读书日。学习一个人终身的事业。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愿我和我所有的朋友天天都过读书日,人人有书可读、热爱读书、学以致用,做到开卷有益、渐入佳境、永无止境――此为“读书三境”的终解!

  (原载人民日报出版社《热风吹,心雨飞》/袁袤翔著)

责任编辑男人树】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齐鲁老茂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3-23 18:03 最后登录:2018-10-24 17:10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