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散文集《故乡在北京》出版

散文集《故乡在北京》出版

时间:2012-10-24 13:3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赵春华点击:
        


 

  作者简介
  
  赵春华,原名赵富宝,1956年2月14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作者权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十七岁开始文学创作,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已有三十多年,在各种媒体发表作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等千余篇。与他人合著诗集《山青水绿》、《雁岭春早》、《火红的青春》、《青春岁月的歌》。个人诗集有〈春天与小草〉、〈生活之爱〉、〈生命之爱〉、〈青春之爱〉、〈下一步〉、〈五月的震撼〉、〈八月的感动〉、〈祖国之歌〉、〈青春在歌唱〉、〈历史这坛老酒〉、〈车过中关村〉、〈春华长诗选〉、〈春华歌词选集〉等。
  
  散文集《故乡在北京》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101篇,作品内容丰富,朴实无华,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书中的篇章有对故乡真实感人的描述,有对亲情难忘的追记,有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有对青春的赞美与讴歌,有对都市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有对自己艺术经历的细致记述。
  
  作者真正地从事散文创作是近几年的事,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很多篇章都写得章法有致,情感表达细腻,富有诗意,可以看出诗歌创作经历对作者的深刻影响。难怪有不少读者朋友和作协的文友说:作者的散文比诗歌写得好,写得成熟,足见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生活积累。
  
  本书是作者人生真实和艺术的记录,也是一幅乡村和都市生活的风景画,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折射出作者的艺术个性,是值得一读的散文上品。
  
  人生忌浮躁,文章忌浮华,当你阅读了书中的篇章,就能够感受到作者创作心态的平和,感受到作品的平实和厚度,你就像走进书中的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书中的篇章里,你会找回故乡和童年的记忆,寻找到真善美的东西,这也是作者所期望的。
  
  
  
  都城是故乡
  
  ——读赵春华的散文集《故乡在北京》
  
  郭友钊
  
  
  
  赵春华兄说散文集《故乡在北京》已完稿,要寄我一读。当时即想起老舍笔下的北平来,便有一种先睹为快的期望。
  
  收到书稿的电子版后,我在江西、安徽、陕西的旅途中抱着上网本细细品读春华兄笔下的故乡。他童年、青年时的故乡,在鹫峰山下的一座村庄,离天安门广场只有七十华里,或用现代的单位说只有35千米,紧依着西六环,属于海淀区。海淀区自然还有村庄,如黄庄、如中关村。与被城市化、现代化所吞没而长出林立的高楼大厦的村庄不同,春华兄的村庄只是没了青纱帐、没有水稻香,以前生长玉米、小麦、红薯以裹腹的土地,渐渐变成了娇生惯养的枫树、玫瑰、青草的公园。但村庄仍然是春华兄自己的村庄,是自己由之启航的港湾。他壮年时的故乡,离少年时的故乡并不遥远,或住宣武、崇文、丰台,或居西城、东城,北京的各城区已是故乡的彼岸。春华兄的故乡在北京,在都城,是十分贴切的。
  
  春华兄属承前启后的50后,解放前的人与事在薪火相传下仍然历历在目,解放后的文化革命、批林批孔、唐山地震、四人帮派、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复光发展等事件耳闻目染或亲历亲为,时间跨越五十年,《故乡在北京》的内容因此丰富多样。
  
  文集分成“故乡篇”、“亲情篇”、“童年篇”、“青春篇”、“都市篇”、“艺术篇”等。虽然不合逻辑,但似乎也可作如下的理解:“都市篇”与“艺术篇”之和,相当于“壮年篇”了;而“故乡篇”、“亲情篇”则贯穿于春华兄的童年、青年、壮年的各阶段。
  
  春华兄在都城边的村庄渡过了童年、青年,现在并继续在村庄旁的都城渡过壮年、老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唱着儿歌,吃着榆钱面长大,高中时就找到了共同创作出《山清水绿》和《雁岭春早》的好朋友。小学时抱着半导体收音机如饥似渴地收听《欧阳海之歌》、《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小说,听着听着,自己参加了高考,入了学,走出了家门,成了人们尊敬的老师,或成了纸行的老板。但不管为人之徒,为人之师,还是为人之老板,对于文学的热爱始终不渝,创作出了《生活之爱》、《生命之爱》等十多部诗集或文集,成了诗人,成了作家。
  
  与全国人民一样,天安门永远是心中向往的圣地。春华兄第一次是与他的哥哥骑着自行车七十里,在前门城楼望见了礼兵放礼炮;接着,自己坐公交车去,览遍天安门、纪念碑、博物馆、大会堂,并拍了照、留了影;上初三时,已是年级组织去了;1977年1月8日去天安门,是印象最深的一次,那天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周年之祭,由生产队团支部组织团员去,春华兄读到了许多纪念诗歌。再后来,春华兄进了城,住在城里了,隔三岔五路过天安门,时常见,也就耳熟能详了。
  
  都城与村庄,或者村庄与都城,在春华兄的笔下,真是难舍难分的。这种关系,是否反映出了农业与工业,乡村与都市之间的纠缠?以及纠缠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之间令春华兄为之动容?
  
  不管如何的联想与猜测,读完春华兄的《故乡在北京》,仍然想起老舍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中的北平来了。但春华兄的散文,篇篇近似于写北京的文献,是解放后的都城或都城傍乡村的生活画卷。
  
  从老舍到赵春华,从北平到北京,两段历史,两种面貌,两种文风。
  
  (作者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地质学博士)
   
  
  ——目录——
  
  
  
  故乡篇
  
  
  
  故乡在北京
  
  榆钱
  
  村街
  
  出早
  
  出份子
  
  孤独的石座
  
  玫瑰花香
  
  场院
  
  摘柿子
  
  机井
  
  火绳
  
  故乡的酸枣刺
  
  故乡的青纱帐
  
  难忘故乡那条路
  
  山的情感
  
  老树大钟
  
  故乡的月亮
  
  乡村剧团
  
  村里的大磨房
  
  为一个国民党老兵送行
  
  
  
  亲情篇
  
  
  
  母亲与月历牌
  
  祖坟
  
  张二奶奶
  
  母亲的教诲
  
  母亲与小黄鹂
  
  母亲的眼镜盒
  
  无私的母亲
  
  父亲的星期天
  
  父亲的弥留之际
  
  打鸡血
  
  闺女
  
  二哥
  
  母亲借粮
  
  母亲养猪
  
  母亲为我烙大饼
  
  母亲二三事
  
  三姨
  
  枣婶子
  
  掏耳朵的乐趣
  
  生日
  
  立春(28)
  
  
  
  童年篇
  
  
  
  童年的记忆
  
  傻叔
  
  半导体收音机
  
  弹弓
  
  铅笔盒
  
  扁担、手推车及其他
  
  大水缸
  
  小时侯的几件事
  
  食堂
  
  分肉
  
  爬树
  
  猫
  
  墙头上的孩子
  
  毛主席像章
  
  故事老师
  
  捉知了
  
  看电影
  
  养猪的年代
  
  画地图的日子
  
  打柴的日子
  
  童年的娱乐(28)
  
  
  
  青春篇
  
  
  
  
  
  跟车
  
  三大件的故事
  
  军歌嘹亮的年代
  
  天安门广场的记忆
  
  中学图书馆
  
  老师的鼓舞
  
  难舍的名字
  
  回乡三年间
  
  毕业前夕
  
  唐山大地震那年
  
  献血
  
  家庭出身
  
  恢复高考那年
  
  我与足球
  
  当老师的经历(18)
  
  
  
  
  
  都市篇
  
  
  
  当农民的感受
  
  与电脑结缘以后
  
  笔与电脑
  
  厨艺
  
  纸行
  
  角落里的功臣
  
  
  
  
  
  我与彩票
  
  寒冬腊月吃火锅
  
  秋雨
  
  云的联想
  
  又一次震撼和感动
  
  生命的歌(12)
  
  
  
  
  
  艺术篇
  
  
  
  声乐培训班
  
  音乐与人生
  
  我与音乐文学
  
  一次难忘的艺术熏陶
  
  倾听卡拉扬
  
  听“张军长”讲课
  
  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印象
  
  作曲家莫凡
  
  “汤司令”印象
  
  歌唱家陆青霜
  
  心中自有雄兵百万
  
  我心目中的魏巍老师
  
  诗人雷抒雁(15)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66.7%
待提高
(1)
33.3%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赵春华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10-05-30 11:05 最后登录:2021-10-25 20:10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