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夏天的阅读(夏凉文学杯)

夏天的阅读(夏凉文学杯)

散文
时间:2013-07-30 09:29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刘书章点击:
        

    近读周作人作品集,其中《北平的春天》文末说到:“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之乐代春游之乐久矣。”当代女作家黄蓓佳也有冬夜拥被而读的习惯,再说我们的古人向来就有雪夜闭门读佳作之说。其实就我自己而言,也是喜欢冬日里读书时那种静谧而温馨的感觉的,然而与冬季相克相生、漫长而酷热的夏季,也是我另外一个喜欢读书的季节。

说起来有点可笑,这竟然是因为我生来怕热的缘故。由于怕热,所以在夏日里,除了一早一晚活动一下筋骨,购买一点菜蔬外,我都蛰伏在家里。那么,长长的白昼里,我能做些什么呢?上电脑浏览、写作,最多也不过一二小时,时间一长便会老眼昏花、筋骨酸痛;看电视,除了新闻,旅游和文史节目,那些吃一顿饭演几十分钟的电视剧我是绝对不敢问津的;煲电话,真是更加无聊得很!那就只好是看书了。常常是从作息间看到卧室,又从卧室看到阳台。比如近日就在阳台上翻阅浏览了不少旧杂志,因为我的许多旧杂志由于不舍得卖掉,大都存放在这里。

首先翻阅到的是《读书》1996年第10期上郜元宝的一篇文章《追忆李长之》。文章开篇便说:“李长之的名字,现在知道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三四十年代,他可不是无名之辈。二十五岁时出版的《鲁迅批判》,已足以奠定他的作为学者、批评家的位置了。”这使我记起了新世纪之初购买并阅读《鲁迅批判》时的情形。我向来对于鲁迅和关于鲁迅的著作是比较留意的,当我在书城内看到这本书时,首先是一愣,因为我先前读过的关于鲁迅的书,作者都是怀着敬重的心情给以颂扬和推崇的,很少有不同的甚至反面的意见,更有人把鲁迅加以神化。“鲁迅批判”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有振聋发聩之感。于是赶紧买下来,赶紧读了下去,其结果是为李长之对于鲁迅的不溢美、不诋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的分析评价非常钦佩,心悦诚服。譬如谈到鲁迅为什么没有写长篇小说时,李长之分析说:“长于写小说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是十分活动,十分适应,十分圆通的人,虽然他内心里须仍有一种倔强的哀感在。鲁迅不然,用我们用过的说法,他对于人生,是太迫切了,太贴近了,他没有那么从容,他一不耐,就愤然而去了,或者躲起来,这都不便利于一个人写小说。宴会就加以拒绝,群集里就坐不久,这尤其不是小说家的风度。”(《鲁迅批判》)从哲学思辨的标准出发,李长之又认为:“鲁迅不是思想家。因为他没有深邃的哲学脑筋,所以盘桓于心目中的,并没有幽远的问题。他似乎没有那样的趣味,以及那样的能力。”“倘若以专门的学究气的思想论,他根底上,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常说不能确知道对不对,对于正路如何走,他也有些渺茫。”“他的思想是一偏的,他往往只迸发他当前所要攻击的一方面,所以没有建设。”当然这只是李长之的一家之言,是耶非耶,读者自有衡量和辨识。但是李长之的文化批判精神却是令人钦佩的,特别在人云亦云、缺乏独立分析精神的当下,是有着开拓和启迪意义的。据说在文革中,李长之曾经遭遇过批斗,批斗者问他:“是你写的《鲁迅批判》吗?鲁迅是可以批判的吗?就冲着‘批判’,你就罪该万死!”而当年那些天天念语录、讲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人,其思想和行为,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读到另一篇感触颇深的文章是丁子江的《张爱玲的跨国婚恋》,摘载于《畅销书摘》2006年第9期。张爱玲的知名度生前远没有去世后显赫,据说这和旅美华人学者夏志清的推介有关,在夏的著作中,他另外大力推介的中国现代作家还有钱钟书和沈从文。张爱玲的确是一个能创造离奇故事和隽秀文字的天才女作家,但是她一生的婚姻状况比她编撰的离奇故事还离奇。早在大陆时她竟然和那个有点乱性的胡兰成走到了一起,是为了爱?安全?生活所迫?或者相互的欣赏?总之这是令人费解的事情,或者婚姻原本就不是一件需要别人理解的事情。如果说大陆的这段婚姻有点离奇,那么张爱玲旅居美国之后的另一段跨国婚姻就更加蹊跷。1955年秋,张爱玲从香港移民美国,同年写作并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秧歌》,第二年三月,她得到了麦道伟文艺营的帮助,便到那里去从事文学创作,在这个幽雅宁谧,居于森林之中的美国作家的荟萃之地,他邂逅了美国白人作家蒲德南·赖雅,于是36岁的张爱玲和65岁的赖雅产生了忘年之恋,并且一下子就跨越了国家、民族、年龄、文化等等的差异,相见日欢,甚为投缘,张很快为赖雅怀上了孩子,并于半年之后正式结婚。其实,赖雅在和张爱玲相识之前,身体状况已经不佳,结婚两个月后再度中风并濒临死亡。然而在张爱玲的细致入微的关怀之下,赖雅得以复原。然而赖雅并不富有,于是张爱玲不得不为生计而写作、奔波,在赖雅卧床瘫痪两年后,也就是在他和张结婚十年后,赖雅病重弃张而去。这对于张爱玲而言,既是解脱也是无奈。毫无疑问,张爱玲的文章是成功的,但是她的婚姻却是失败的。何以能够写出花团锦簇文章的女子,却不善于经营婚姻呢?果真如人所言,从智能上讲天才往往与白痴相伴吗?这不能不令人生出些许怜香惜玉的哀痛来。

再一个经历多次失败婚姻的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是萧红。闫红发表在2006年第6期上的《只因她贪恋泥淖里的温暖》,给了我们另一个解读的文本。作者说:“与张爱玲浮金焕彩的华丽气象不同,萧红笔下是一派近乎稚气的天然,像一个孩子无心地讲述——那孩子就坐在姥姥家的门槛上,没心没肺地饶着舌......”的确是这样的,萧红的文字散淡中包蕴着深刻,柔细中透视着坚韧。而她十几年的婚姻却是另一番景象。萧红不长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三个男人,第一个男人也算是明媒正娶,但是萧红却选择了离家出走,并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找到了萧军离家的萧红被困在哈尔滨市的一家旅馆里,她向当的一家报纸《国际协报》写了一封求助信,萧军当时是该报的自由撰稿人他受到该报的一位副刊编辑的委托前去探望并准备解救,于是二萧便由相遇、相知和相爱而走到了一起尽管两人趣味相投,共沐爱海和文海多年,但是令人惊诧的是,萧军后来竟然常常对萧红大打出手,这在圈内已经不是新闻。而萧红和端木蕻良的结合同样不幸。两人结合之前和婚后初期还是颇有好感的,但两人性格的差异在稍后的生活中日渐显露出来,萧红尽管执着果敢,但毕竟需要丈夫的呵护与温存,而端木从小就受到他人的照顾与溺爱,是个生活能力很差的人,慢慢地便对多病而倔强的萧红心生不耐,矛盾一直发展到端木“对于萧红的文字都轻视,他当着她的朋友的面,鄙夷地笑个不停: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那么萧红作为一代著名女作家,为大文豪鲁迅所推介的才女,婚姻的遭遇为何落到如此地步?闫红在文中是如此解释的:“萧红落到这个地步,要怪她自己,她太习惯于在灵魂上依赖他人......”作者又举了萧红和鲁迅关系的例子。萧红在上海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到鲁迅家里去,而此时鲁迅就要放弃工作和休息陪她说话,甚至是深夜相送。这对于鲁迅的工作和身体都是很不利的,于是许广平就非常着急,让鲁迅到楼上去,而自己在楼下陪着萧红说话,却又怕楼上的鲁迅出现意外状况,所以心中常常非常紧张。闫红写到此处责问道:“萧红,你也真是的,老是去人家家干什么?你难道看不出人家的不耐烦吗?”文章在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萧红与男人的关系,其实是她与这个世界关系的一个缩影,她不够决绝,不够果断,她老想贴上去,拖延着,赖着,她太贪恋泥淖里的温暖,不肯孤立无援地站在天地之间。”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她先后依附于三个男人,但却都没有找到真爱。可见,独立对于男女都同样是不可须臾或缺的东西,当你把希望全部依赖他人时,那你就一定要做好失去尊严的最坏准备,难道不是吗?

夏天的阅读,在木阴下,在雅舍中,在青灯旁,伴随着热浪流火,伴随着蝉鸣虫吟,伴随着雨声茗香,却生出许多凉意雅兴,生出许多思绪联想,获得许多启迪和教益......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