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词中秦观

词中秦观

散文
时间:2013-09-30 21:59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涟年梦未觉点击:
        

  秦观少有文名,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引子
  
  
  我常不禁欲问,究竟需要怎样过人的才情,才能同时征服两位水火不容的“政党”元首,游离于一切权谋党争之外?
  
  我常啧啧暗叹,这样一位文名显赫,多方赞誉的才子,定是春风得意,逍遥无忧之辈,自比不得李后主般多愁善感,亦不似柳三变之潦倒不羁。
  
  然而我错了。当我合上秦观词作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知道,这世上还曾存在过另外一个“秦观”,一个愁情满怀、难以释然,却又淡雅含蓄、品之有味的“词中秦观”……
  
  
  一
  
  
  “苏门四大家之首”,这个披着耀眼光芒的名号,给予了秦观以文学上的高度赞誉,和官场上的春风得意。但与此同时,也宣告了他作为“元祐党人”的身份,将这位一代风流才子死死地与政治捆绑在了一起。他注定要被卷入这场党争风云。
  
  倾巢的一天终于来了,政治的天平倒向王安石的新党。绍圣初年,元祐党失势,秦观和他的老师苏轼接连被贬,一个去了郴州,一个贬至惠州。
  
  纵然爱其诗才,但王安石也保不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永别从前逍遥风流的文史生活,从此踏上颠沛流离的谪贬征程。
  
  同样是贬谪,苏轼可以做到超然物外、乐观旷达地仰天大笑,挥毫纵恣,毕竟多年浮沉,历经“升迁—贬谪—入狱—贬谪—升迁—贬谪”这几番轮回,他早已修炼出一副超拔坦荡的胸襟,“飘飘乎羽化而登仙”。即使远贬岭南,仍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这类潇洒的诗句。他懂得从痛苦中挣扎出来,用青山绿水和风俗民情来转移愁绪,自已舔愈自已的伤口,从而达到坦然释怀、自在忘我的境界。
  
  然而,相比之下,秦观的胸襟气度就差了许多。这与他的人生阅历也有关,他不似苏轼那般历尽坎坷,已然看破了人生浮沉,而是在一路春风得意之后陡然从云端跌至谷底。他对人生的期望值太高,难以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幻灭,因而这满腹愁肠到了他的笔下,便换了另一番天地。愁堆则感深,遣难则情浓,正是这分郁积难遣的愁情,才造就了秦词中感人至深的句句悲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冯煦评之曰:“真古之伤心人也!”秦观的愁,饱含着生离死别的无奈与赦归的无望,正如周济所评,“将身世之感一并打入艳情”(《宋四家词选》),品来益觉悲极恸人,意味深远,虽铁石心肠之人亦不得不为之潸然落泪!
  
  东坡的超然释怀展现了一副昂扬大气的胸怀气度,而少游的郁郁悲恸则更多了一番感人至深的肺腑之情与悠远意境。读秦观时,你只觉心底深处隐然有弦动之感,然其余恸之悠长,却能绕心三日,犹未轻绝。
  
  
  二
  
  
  同样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同样常抒羁旅行役之苦,同样风流多情,寄爱于“柳下桃蹊”,不用说,最合与秦观相比的词人,自非柳永莫属。
  
  苏轼就曾将二人作比,戏为联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枊屯田”,意在美秦而鄙柳,同时亦为了告诫秦观莫学作柳词,以免为“低俗”之风所染。
  
  我不愿在评价秦观的同时贬低柳永为秦作陪衬,只想在比较中,探讨秦氏为词的一些特点罢了。在我看来,二者各有千秋,无足云孰好孰坏。
  
  柳词的特点是感情真挚,直抒胸臆,长于铺叙,形容曲尽。他的词比较“浅”,许多作品贴近市民生活,也有些作品缠绵旖妮,风格浓艳,即使是表达羁旅愁苦之词,也形容得酣畅淋漓,尽吐胸中块磊。但这决非低俗,除去一小部分浓艳之词,其它大部分作品都颇具艺术价值,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境味道上,都自成一家,值得推敲。柳秦相比,柳永虽少了一分轻盈、含蓄和淡雅,却多了一份赤子真诚和“刻肌入骨”。
  
  同样,反过来,秦观之词便胜在“轻盈、含蓄和淡雅”上,却在真诚和刻骨方面稍逊风骚。
  
  我读秦词,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它轻盈灵动的文风。——“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一气呵成,轻盈而不轻浮。少游以轻盈曼妙之笔法,状凝重沉郁之情旨,隐隐有一种淡雅的忧伤弥漫于字里行间,细渗入我的心中,妙处难与人说。
  
  紧随其后的便是“含蓄”和“淡雅”。“含蓄”和“淡雅”这一对双生兄弟,在秦观的笔下可谓无处不在,如影随行。——“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淡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当代学者郭伯勋评之曰:“景中藏情,情中生景,轻描淡写,一派幽寂,……诚然空灵而蕴藉。”《词统》中甚赞其“夺南唐席”,以为此词较南唐二主,犹略胜一筹。由此可见,秦观的含蓄淡雅深受古今学者激赏,自有一番众人不及的风韵意味。
  
  学者张炎评价秦词道:“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确不假,秦观的词好比冰山一角,较之于柳永的捧心示人般的坦诚和萦回曲尽的刻骨,秦词更需要你去咀嚼、去细品。他多半不会显山露水地将整个灵魂呈现于你眼前,却变出一个个精心营造的意境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蕴丰富的句子,以及一段段如涟漪般漫开延伸的味儿,正如冯煦所赞“浅语皆有致,淡语皆有味。”
  
  柳永较之秦观,多了一份赤子之心,秦观比于柳永,则略胜一股文人之气。读柳词者,心头长抑的,是深重的愁苦;读秦词者,口内长萦的,是绵延的回甘……
  
  
  结语
  
  
  在历代学者对秦观的评价中,我有幸找到了一条最能替此刻的我传情达意的句子:
  
  “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而也。”
  
  ——蔡伯世
  
  品味词中秦观,既是品词,亦是品人;品味词中秦观,既感受到他才子意气般郁结难释的愁怀,亦咀嚼出他冰山一角般淡雅含蓄的外表下,一段段绵延难尽的回甘;既是领略情与辞的有机统一,亦是体味那“远绍南唐,近接晏柳,下开美成”的博观约取,感叹“词家正宗”的婉约魅力。
  
  秦词,秦观,随着这层层漫开的愁漪细细品去,你将品出不一样的词境人生。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6)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