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散文鉴赏 > 中国散文(续10)

中国散文(续10)

散文
时间:2013-04-11 08:0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郝哥点击:
        

  第一章 唐 文
  
  第一节 概 说
  
  经过魏晋南北朝较长时期的分裂,隋唐重新统一。而隋代立国很短,大唐王朝国力则日渐强盛,朝廷在各方面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中外文化有了广泛、频繁交流。特别是唐代确立了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在文禁比较松弛的政治环境下,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后人谓之曰:大唐气象。
  有唐一代,文学全面丰收,诗赋、散文、传奇小说等,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以“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诗歌的顶峰。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大家纷呈。仅《全唐诗》一书中,就有2300多人所作的近50000首诗歌。
  随着唐代都市的繁荣和适应市民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开了后代短篇小说的先河;文人词,以及为宣传佛教而兴起的变文,也是开创的新的样式。
  而散文则迎来了继先秦、两汉的首次散文高潮后的第二个春天。《全唐文》收作者3000余人,作品(包括骈散两体)18400余篇,可以反映当时的创作盛况。
  
  关键词:古文运动
  
  “古文”是对“骈文”而言,骈文讲究字句对称,后来追求辞藻华美,排比故实,直至要求声律;古文则奇句单行,自由抒写,是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
  齐、梁以来,畸形发展的骈文逐渐统治了文坛,严重阻碍了散文的发展。反对六朝浮艳文风,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传统,是时代和文学本身发展向唐代文人提出的要求。陈子昂、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刘冕等,较早出来提倡并实践简古、实用的散文,但未能扭转风气,成就也不大。经过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成为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主要是文风、文体和语言)的社会性运动,而取得成就,并影响至深。
  韩柳以复兴儒学为旗帜,在“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要求文章写作勿去陈言,文通字顺,变骈为散,言之有物,感情真切,抒发不平之鸣。
  “言必近真”、“不尚雕形”、“文采不宜伤叙事”……旗帜鲜明,影响巨大深远。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散文,它从哲、史著作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少山水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优秀篇章,是唐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之一。
  韩柳在众多散文作家中,犹如并峙双峰,是领袖,又是战士,成为继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大家。
  古文运动直接影响到宋代,出现了唐宋八大家,形成了中国散文的第二个高潮。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早称为“八先生”,明朝初年朱右所定,源于其编订的《八先生文集》;明朝中叶,唐顺之选定《文编》,茅坤继而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固定并流传下来。其间,仅是八大家的排序有同有异。
  对“唐宋八大家”提法的褒贬,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之。有人认为,大唐不止韩柳两家,宋时苏家一门选了三人,太多了。还有人认为,曾巩、苏洵、苏辙不当列入八大家中。云云。
  争议归争议,无论如何,唐宋八大家一经确定,影响延续至今。
  
  
  第一节 余 文 (一)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他曾参加隋末瓦岗起义军,李密失败,他就投降唐朝。唐太宗时拜议谏大夫,以正直敢谏闻名史册。
  谏,规劝尊长使他改正错误。疏,奏疏,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名言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所言多被唐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谏太宗十思疏》即是名疏之一,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
  谏疏用比喻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其中,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尤其重要。
  谏疏确富远见卓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名句历代相传,发人深省。
  全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服力极强。且文思曲折,跌宕有致,颇见文采。
  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说:“正如汉初的论政之文曾经以秦为鉴,魏征为文论到隋帝之过,也略似贾谊之写《过秦》。用意相同,文风亦颇相似。在贾谊之后,魏征之前,几百年间,几乎不曾有过这样的文章。”
  所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魏征及其他的谏疏。
  唐太宗赞赏并接受魏征的谏疏,写诏书嘉许他,还将诏书放在案头,以资警惕。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太宗高度褒美魏征,“以人为镜”,“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反思魏征的犯颜直谏,魏征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既无良好的“出身”,也无过硬的“出处”,五易其主的魏征,“直谏”成了他立身的利器,立业的法宝。死后,其“镜”破碎,碑文被毁,高大形象在唐太宗心中轰然坍塌,也与“直谏”有关:有人作证,魏征谏诤唐太宗的奏章,都自己偷偷地录下副本,交给了史官褚遂良,以求录之国史。此举激怒了唐太宗。这是后话。
  
  《醉乡记》
  
  作者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因嗜酒,号称“斗酒学士”。唐武德初年待诏门下省,贞观初年,为太乐丞。后弃官还乡,隐居以终。
  其历来为人称道的《醉乡记》,引阮籍、陶潜为同道,表达遗世之意: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其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
  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
  不食五谷。其寢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昔
  者黄帝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下逮幽厉,
  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
  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乎,醉乡氏之俗,其古华胥氏之国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今予将游焉,
  故为之记。
  
  王绩生当唐朝“治世”,却自视太高,抱怨“才高位下”,怀才不遇。
  正因为“才高位下”,既不能“帮忙”,又不能“帮闲”,才退归乡里,游于“醉乡”,聊以自遣。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作者骆宾王,唐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7岁作《咏鹅》诗,时称神童。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之一。著檄文、讨武后,事败,下落不明。
  徐敬业,其祖父为唐朝开国元勋,少时曾从祖父征战。武后废中宗,徐敬业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扬州起兵,讨伐武后,兵败致死。
  武曌,武则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唐太宗时为才人,一度削发为尼,高宗时,蓄发入宫,后立为皇后。高宗死后,废中宗,改国号为“周”,在位21年。
  公元684年,武则天称帝,大肆杀戮李唐子孙,骆宾王作《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檄文传出,朝野震撼,名声大振。
  用热血与生命写就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义正词严,气势如虹,千古流传。
  对武则天的评价,历史自有公论。而檄文中“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则让武则天形象地“立”在世人面前。据传,60足岁的武则天看到这些文句,仅是微微一笑。而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等句,惊问作者是谁,并认为,如此的人才沦落不遇,是宰相的过失。能够震动被讨的对象,更见其力量之强大。
  “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短截之语夹裹着浩然正气,在大唐的天空中回荡。
  挑战皇权,蔑视邪恶。其勇气与坚定,千百年来,一直鼓舞、感奋着世人。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属山西)人。少有才名,不到20岁,对策,取在高等,授朝散郎。后因作《檄英王斗鸡文》触怒唐高宗,被逐,又因杀官奴获罪。上元二年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惊悸而亡。著有《王子安集》。
  初唐,王勃与杨炯、卢照、骆宾王齐名,称为“四杰”。
  滕王阁遗址在江西南昌,面临镇江,阁为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做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省父,路过南昌,赴滕王阁重阳节宴会,赋诗并写了这篇序。它本是骈文中的名篇,但因其作文的传奇故事和非凡的文采,大多散文选本均有此篇。
  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王勃)序、(王绪)赋、(王仲舒)记等,壮其文辞。”又说:“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以书命愈记之,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足见韩愈的推崇。
  序文由洪州的地势、人才说到宴会,极写地形之雄与人物之盛;再极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
  写望中秋景,历代相传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图画。
  写阁中宴会,“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由娱游想到人生遇合,“兴尽悲来”抒发身世之感。
  由不遇时写到自励,写到路过滕王阁,得与宴会,自当应命作诗,以谦辞作结。
  其后半篇劝勉友人应老当益壮、达人知命及自叙胸怀: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
  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贫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独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
  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慷慨多气,豪迈动人;“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视坎坷为坦途,安之若素。
  
  整篇序文,蕴蓄着浩荡气势,如万顷波涛,汪洋无极。
  
  《叙事》
  
  作者刘知几,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历史学家。
  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兼修国史。他专攻史学,能够分析各史的利弊得失,又因屡次参加修史工作,对官设史局的流弊看得很清楚。著有《史通》20卷。
  《叙事》即选自《史通》。共四部分:序言、尚简、用晦、妄饰。
  在“尚简”部分中,提出了叙事尚简的重要,认为《尚书》《春秋》的文约而事丰,是尚简的渊源,近代诸史章句不节,言词莫限,是不简的流衍。
  列举《尚书》《左传》《史记》《汉书》实例,说明叙事文章四种写法可以用一省三;若兼而毕书,便是浪费笔墨。
  列举正反实例评论叙事省文的两种办法:省句与省字,并说史家不知省句与省字,是史书繁芜的原因。
  最后用比喻说明叙事应去粗取精,并谓此中巧妙,不是言语所能说清楚的。
  明人陆深评说:
  “知几为此书也,高自标致,尝谓国史以叙事为工,叙事以简为主。故自子长、丘明而上,皆涉(入)评弹(批评);然此书之冗长亦不少矣,笑前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己拙。呜呼,修词之难也如此。”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进士,仕至尚书右丞,世人称他为王右丞。
  他是唐代著名的多才多艺的诗人。擅长音乐、绘画,后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赞。他善于运用自然洗练的语言,创造鲜明的诗意境界,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
  这是写给友人裴迪的信。裴迪,关中人,起初和王维同住在终南山,后从王维之弟至蜀。山,即著名的蓝田山。王维有别墅在蓝田的辋口,辋水周流舍下,风景极美,诸多景胜,王维常与裴迪等游于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
  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山中景物,生动自然,如王维笔底的诗,如王维毫端的画。
  
  《与韩荆州书》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陕西成纪城(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在碎叶,后随父迁居蜀中青莲乡。
  李白,妇孺皆知。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歌充满驰聘丰富的想象,不朽诗作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诗歌世界。
  韩荆州,即韩朝宗,唐玄宗开元年间任荆州长史,以识拔后进著称,当时的士人很仰慕他。
  李白25岁时,出蜀到各地漫游,行迹近半个中国。在荆襄时,李白写了这封自荐信,希望得到韩荆州的推举或任用。
  书信首先说韩荆州能够谦恭待士,豪俊群相景慕,都愿意归附荆州以增声誉,所以李白毛遂自荐。
  叙说“简历”: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偏干,历抵,拜访所有的(诸侯和卿相)。许与,赞许。畴囊,以前。
  口气有多么大!搁在当今,任何主考官见到这份“简历”都会以“狂妄”而毙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名言,但李白在韩荆州面前还是折了腰,他高度颂扬了韩荆州的道德学问和地位,希望他以礼待己,以文试己,使己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并引古人王子师、山涛甄拔人才的故事,继续拍韩荆州“马屁”,说他有如古人,也屡次荐举后进,所以自己愿意拜韩荆州门下以自效。还暗表决心,他人“衔恩抚躬,忠义奋发”,本人倘能被任用,也能够如此。并打算进献平日著作,希望获得品题。
  千里马长鸣,无可厚非。有文才有气魄的李白,写出气势颇盛的“自荐”,与一般卑辞乞怜的书牍,显然不同。但无论如何,拍韩荆州马屁,毕竟是无奈之举。叹!
  
  《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
  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
  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逆旅,客舍。良有以也,确实是有原因的。群季,诸弟。惠连,谢灵运族弟。康乐,谢灵运。金谷酒数,晋石崇在其金谷园宴客,当席赋诗,未竟者罚酒三杯。
  想落天外,涉笔成趣,幽怀逸兴,富有无限韵致。
  是诗是文?是文是诗?在李白的笔下,已经很难分清楚了。
  
  《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
  
  夫士有饰危冠、佩长剑、扬眉吐诺、激昂青云者,咸夸炫意气,托交王侯。若
  告之急难,乃十失八九。我义兄孟子,则不然耶?
  道合而襟期暗亲,志乖而肝胆楚越。鸿骞凤立,不循常流。孔明披书,每观于
  大略;少君读《易》,时作于小文。四方贤豪,眩然景慕,虽长不过七尺,而心雄万
  丈。至于酒情中酣,天机俊发,则谈笑满席,风云动天。非嵩丘腾精,何以及此!
  
  何等豪壮!
  连“饰危冠、佩长剑、扬眉吐诺、激昂青云”的“士”,李白也不以为然,他所中意的是“心雄万丈”,“风云动天”。这也正是李白之所以是李白的关键所在。
  
  《吊古战场文》
  
  作者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进士及第。曾被迫受安禄山伪职;自恨不能完节,遂屏居江南。
  以文名世,有《李遐叔文集》。
  传诵名篇《吊古战场文》,通过对古战场的详细描绘,抒发了作者厌战、反战的思想感情。
  文章着重反对秦汉以来的开边战争,但却肯定了李牧破林胡、逐匈奴,以安定边疆的卫国战争。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
  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李华托言“秦汉”,实为当代。
  唐玄宗时,开边战争大举进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故本文名为吊古,实乃伤今,主要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
  
  《右溪记》
  
  作者元结,字次山,自称浪士,亦号漫郎。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天宝进士,官至水部员外郎,又任道州刺史。
  唐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能变排偶绮靡之习,格调高古,是韩愈之前有名的作者之一。著有《元次山集》。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为湖南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命名“右溪”,《右溪记》记述了这条小溪和命名的经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
  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
  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
  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攲,倾斜。嵌,陷入。俾,使。裨,增益,补助。
  清末吴汝纶评说:
  “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作者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18岁进士。德宗时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颇受信任。他直言敢谏,以诏书感人著称;又因直谏而被贬。谥“宜”,人称“陆宜公”。
  状,奏疏的一种。奉天,今陕西乾县。琼临,大盈,皇帝的私库。
  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兵变,唐德宗仓皇出奔到奉天,为收藏各地的贡赋,设库,挂匾,曰琼林、大盈。陆贽写此状要求废除两库,德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待续)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